一种新型汽车垫用抗压弹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0900发布日期:2020-01-31 18:2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汽车垫用抗压弹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垫用抗压弹簧。



背景技术:

汽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而现有的抗压弹簧,其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用于汽车坐垫,不能够安装方便,同时也不能给用户带来舒适度。

因此,一种新型汽车垫用抗压弹簧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全面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垫用抗压弹簧能够全面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新型汽车垫用抗压弹簧,包括坐垫板、连接件、底座、支撑杆和缓冲弹簧,所述坐垫板设置于底座顶端,所述坐垫板侧部底端通过连接件与底座侧部顶端连接,所述缓冲弹簧设置于坐垫板与底座之间,所述缓冲弹簧的顶端与坐垫板的底端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与底座的顶端连接,所述缓冲弹簧为锥型结构,所述缓冲弹簧顶端的直径大于底端的直径,所述支撑杆套接于缓冲弹簧内,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与底座的顶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板由海绵材料制成。

上述有益效果在于,海绵材料制成的坐垫板能够提高用户乘坐时的舒适度,有效提高用户乘坐的体感。

进一步的,连接件由弹性材质制成。

上述有益效果在于,弹性材质的连接件能够弯曲变形,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坐垫板下压的作用力。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弹簧设有多组,多组所述缓冲弹簧均匀分布。

上述有益效果在于,这种设置能够有效减缓坐垫板的下压作用力,能够有效的实现抗压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弹簧是由弹簧冷轧钢带冲压成型后热处理而成。

上述有益效果在于,这种设置能够增加缓冲弹簧的弹性,提高缓冲弹簧的质量,有效的增加了缓冲弹簧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缓冲弹簧有效的实现了抗压作用,结构简单,稳定性高,用于汽车坐垫,安装方便,使汽车坐骑更加舒服;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垫用抗压弹簧,括坐垫板1、连接件2、底座3、支撑杆4和缓冲弹簧5,所述坐垫板1设置于底座3顶端,所述坐垫板1侧部底端通过连接件2与底座3侧部顶端连接,所述缓冲弹簧5设置于坐垫板1与底座3之间,所述缓冲弹簧5的顶端与坐垫板1的底端连接,所述缓冲弹簧5的底端与底座3的顶端连接,所述缓冲弹簧5为锥型结构,所述缓冲弹簧5顶端的直径大于底端的直径,所述支撑杆4套接于缓冲弹簧5内,所述支撑杆4的底端与底座3的顶端连接。

坐垫板1由海绵材料制成。海绵材料制成的坐垫板1能够提高用户乘坐时的舒适度,有效提高用户乘坐的体感。

连接件2由弹性材质制成。弹性材质的连接件2能够弯曲变形,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坐垫板1下压的作用力。

缓冲弹簧5设有多组,多组所述缓冲弹簧5均匀分布。

上述有益效果在于,这种设置能够有效减缓坐垫板1的下压作用力,能够有效的实现抗压的作用。

缓冲弹簧5是由弹簧冷轧钢带冲压成型后热处理而成。这种设置能够增加缓冲弹簧5的弹性,提高缓冲弹簧5的质量,有效的增加了缓冲弹簧5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为一种新型汽车垫用抗压弹簧,本发明通过缓冲弹簧5有效的实现了抗压作用,结构简单,稳定性高,用于汽车坐垫,安装方便,使汽车坐骑更加舒服;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易推广。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