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风玻璃和包含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8904发布日期:2020-09-15 19:0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挡风玻璃和包含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挡风玻璃和包含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由于挡风玻璃不具备对照射光线的功能性调节,而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例如,在白昼行车时,由于阳光照射强烈,长时间行车易造成视觉疲劳及伤害眼睛,而在夜里行车时总是遇到沿面车辆远光的照射,造成视觉盲区,引发交通事故。此外,在行车打开导航时,导航线路是在中控多媒体上显示,驾驶员偶尔需要转移目光看向中控面板上的显示屏,增加了行车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挡风玻璃不具备对照射光线的功能性调节,而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首先,通过在挡风玻璃内设置包含感光膜和液晶膜的智能调光膜,在感光膜和液晶膜的配合下给不同情况的照射光线提供不同的透光效果,从而获得不同的透光效果。其次,提供一种汽车,通过使用上述挡风玻璃拓展汽车的功能性,提高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提供一种挡风玻璃,包括沿挡风玻璃的厚度方向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玻璃层、智能调光膜和内玻璃层;其中,智能调光膜包括在挡风玻璃的厚度方向上叠设的液晶膜、感光膜、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并且,感光膜能够根据外界光照强度,调节感光膜自身的透光度;液晶膜设置在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之间,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当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通电时,液晶膜根据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之间的电效应增强对弱光的透光度,减弱强光的透光度。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智能调光膜在不同情况下提供不同的透光模式,从而使得对透过汽车挡风玻璃的光线进行功能性过滤的效果,提高安全性能并保护眼睛。其中,智能调光膜的控制方式可以至少包括光感和电控两种控制模式。

具体地,在白天,智能调光膜未通电(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不通电),采用光感控制模式,此时智能调光膜依靠内部的感光膜感应外界光照强度,调节自身透光度,防止阳光、紫外光、眩光对眼睛的伤害,进而无论阴天还是晴天,都能调节到人眼接受的一个舒适的光照强度,从而减少视觉疲劳,保护眼睛。

在晚上或者黑暗环境中,采用电控模式给智能调光膜通电,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通电后使液晶膜内的分子重新排列,从而削弱高强度光照的透光度(例如,沿面行驶车辆的远光灯的光照),同时增加弱光的透光度(例如,车辆自身的近光灯的光照),避免造成视觉盲区,减少交通意外。

即本方案中的挡风玻璃可以起到对透过汽车挡风玻璃的光线进行功能性过滤的效果,提高安全性能并保护眼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挡风玻璃,感光膜设置在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之间,并且与液晶膜形成一体。

采用上述方案,使用与液晶膜形成一体的感光膜,可以精简安装结构,降低安装成本,并且还可以减小挡风玻璃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挡风玻璃,感光膜设置在第一导电膜或第二导电膜远离液晶膜的一侧。

采用上述方案,当使用感光膜和液晶膜不是一体的膜时,使用本方案可以使用简单结构实现两种膜的功能并且互不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挡风玻璃,挡风玻璃还包括成像单元,成像单元包括媒体显示件,媒体显示件覆盖部分内玻璃层;并且,媒体显示件设置在智能调光膜和内玻璃层之间;或者媒体显示件设置在智能调光膜和外玻璃层之间。

采用上述方案,行车过程中,在打开导航或使用车载娱乐系统的情况下,由于导航线路或娱乐功能显示歌曲控制或视频画面是在中控面板上的显示屏上显示的,驾驶员为了看导航或者媒体画面偶尔需要转移目光看向中控面板上的显示屏而转移视线,增加了行车危险性。在智能调光膜和外玻璃层/内玻璃层之间设置可以成像的媒体显示件,使得挡风玻璃带有影像功能,将中控多媒体的视频呈半透明状显示在挡风玻璃前方,避免驾驶员行车过程中查看中控多媒体,而因目光转移而增加行车危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挡风玻璃,媒体显示件包括柔性显示膜,柔性显示膜用于与汽车的娱乐系统通讯连接并电连接,并且柔性显示膜在断电状态下呈现透明状态,柔性显示膜在通电状态下呈现半透明状态。

采用上述方案,柔性显示膜在断电状态下呈透明状,汽车启动时柔性显示膜通电并处于半透膜状态,并且柔性显示膜局域成像功能可以取代传统的多媒体功能显示画面。将视频或中控菜单等画面以半透明的状态显示在挡风玻璃前,可以避免因媒体显示件的成像功能,而使驾驶员失去媒体显示件所在的成像区域的视野。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挡风玻璃,媒体显示件包括幻影成像膜,幻影成像膜用于被外设的微型投影仪投射影像。

采用上述方案,幻影成像膜在未投影时呈透明状,在驾驶员前方仪表台或靠近遮阳板的车顶部分上安装一个微型投影仪,将多媒体中的画面投射至幻影成像膜,此时幻影成像膜可以部分阻挡投影仪的光线穿过而作为投影的幕布,并且呈现半透膜的状态而不影响前方视野。从而将多媒体中的画面呈现在挡风玻璃上起到多媒体的作用又在成像的同时也不影响整车前方视野。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挡风玻璃,媒体显示件设置在靠近内玻璃层的边缘的位置。

采用上述方案,媒体显示件设置在靠近内玻璃层的边缘的位置,即可以安装在主驾驶或者副驾驶的前方,从而方便主驾驶查看成像单元的内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乘客舱和上述挡风玻璃,并且挡风玻璃设置在乘客舱的前端。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使用上述挡风玻璃调整照射入汽车的光线,提高驾驶体验和行车安全性。在白天,智能调光膜未通电(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不通电),采用光感控制模式,此时智能调光膜依靠内部的感光膜感应外界光照强度,调节自身透光度,防止阳光、紫外光、眩光对眼睛的伤害,进而无论阴天还是晴天,都能调节到人眼接受的一个舒适的光照强度,从而减少驾驶员的视觉疲劳,保护驾驶员眼睛。在晚上或者黑暗环境中,采用电控模式给智能调光膜通电,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通电后使智能调光膜内的分子重新排列,从而削弱高强度光照的透光度(例如,远光灯的光照),同时增加弱光的透光度(例如,近光灯的光照),避免造成视觉盲区,提高行车安全性能,减少交通意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汽车,汽车还包括娱乐系统,当挡风玻璃具有柔性显示膜时,柔性显示膜与娱乐系统通讯连接,并且柔性显示膜设置在乘客舱中靠近主驾驶座椅的前方。

采用上述方案,使汽车的挡风玻璃带有影像功能,将中控多媒体的视频呈半透明状显示在挡风玻璃前方,避免驾驶员行车过程中查看中控多媒体,而因目光转移而增加行车危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汽车,乘客舱的靠近主驾驶座椅和挡风玻璃的位置设置有微型摄像头,汽车还包括娱乐系统,微型摄像头与娱乐系统通讯连接;并且当挡风玻璃具有幻影成像膜时,微型摄像头投射影像在幻影成像膜上,并且幻影成像膜设置在乘客舱中靠近主驾驶位的前方。

采用上述方案,幻影成像膜在未投影时呈透明状,在驾驶员前方仪表台或靠近遮阳板的车顶部分上安装一个微型投影仪,将多媒体中的画面投射至幻影成像膜,此时幻影成像膜可以部分阻挡投影仪的光线穿过而作为投影的幕布,并且呈现半透膜的状态而不影响前方视野。从而将多媒体中的画面呈现在挡风玻璃上起到多媒体的作用又在成像的同时也不影响整车前方视野。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汽车,汽车还包括导电开关,导电开关分别与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电连接,并控制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通电或断电。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主动控制是否开启智能调光膜的功能,更好地配置汽车控制性能,提高汽车的可操控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汽车,导电开关包括前照灯开关。

采用上述方案,在晚上或者隧道等黑暗环境中,通常需要打开前照灯,智能调光膜和前照灯需要开启的时机相同,因此将导电开关与前照灯开关集成在一起,可以减少额外的开关设置,并且控制逻辑更加简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通过在挡风玻璃内设置包含感光膜和液晶膜的智能调光膜,在感光膜和液晶膜的配合下给不同情况的照射光线提供不同的透光效果,从而使得。其次,提供一种汽车,通过使用上述挡风玻璃拓展汽车的功能性,提高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挡风玻璃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挡风玻璃的智能调光膜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挡风玻璃的智能调光膜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挡风玻璃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挡风玻璃处于安装状态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道路

10:外玻璃层;20:智能调光膜;30:内玻璃层;

210:液晶膜;220:感光膜;231:第一导电膜;232:第二导电膜;

40:成像单元;

410:媒体显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发明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提供一种挡风玻璃,如图1所示,包括沿挡风玻璃的厚度方向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玻璃层10、智能调光膜20和内玻璃层30;其中,如图2或图3所示,智能调光膜20包括在挡风玻璃的厚度方向上叠设的液晶膜210、感光膜220、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并且,感光膜220能够根据外界光照强度,调节感光膜220自身的透光度;液晶膜210设置在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之间,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当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通电时,液晶膜210根据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之间的电效应增强对弱光的透光度,减弱强光的透光度。

具体地,液晶膜210在通电情况下,内部离子结构会发生改变重新排布,改变不同光照强度的透过率,对于暗处的弱光进行加强,增加其透光率,对于远光灯的强光减弱其透光率。在现有技术中,类似的液晶膜会在例如夜视镜等产品中使用,以提高夜视效果。

更具体地,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可以是例如材料为ito-pet的膜,液晶膜210主要含有包覆在聚合物中的液晶。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液晶膜210内的离子随机排布,光线正常透过液晶膜210,由于离子排布随机,光线随机折射或反射。在通电的情况下,例如ito-pet膜的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使得位于中间的液晶膜210内部的离子结构发生改变并重新排布(例如,离子按照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之间的电效应全部按照某一方向排布,从而使光线全部顺利地按该方法通过,从而加强近光透光率,减弱远光透光率)。在现有技术中,通电改变液晶膜内部离子重新排布,进而改变不同强度光线的透光率这一技术,会用于例如通电调光玻璃、通电变色玻璃等产品。

更具体地,感光膜220可以利用在内部含有微量卤化银物质,在强光照射下发生可逆分解,感光膜颜色改变阻挡强光通过率,当光线减弱时,银与卤素结合,恢复原来状态。在现有技术中,类似的膜会在例如变色眼镜等产品中使用。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两者并无区别。内玻璃层和外玻璃层,分别为处于安装状态时靠近驾驶舱的一层和远离驾驶舱的一层,两者在结构上并无区别。

使用时,通过设置智能调光膜20在不同情况下提供不同的透光模式,从而使得对透过汽车挡风玻璃的光线进行功能性过滤的效果,提高安全性能并保护眼睛。

具体地,智能调光膜20的控制方式可以至少包括光感和电控两种控制模式:

在白天,智能调光膜20未通电(即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不通电),液晶膜210不发生作用,此时智能调光膜20采用光感控制模式。即,此时智能调光膜20依靠内部的感光膜220感应外界光照强度,调节自身透光度,防止阳光、紫外光、炫光对眼睛的伤害,进而无论阴天还是晴天,都能调节到人眼接受的一个舒适的光照强度,从而减少视觉疲劳,保护眼睛。

在晚上或者黑暗环境中,智能调光膜20采用电控模式,给智能调光膜20通电(即给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通电),从而通电后的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使液晶膜210内的分子重新排列,从而削弱高强度光照的透光度(例如,沿面行驶车辆的远光灯的光照),同时增加弱光的透光度(例如,车辆自身的近光灯的光照),避免造成视觉盲区,减少交通意外。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感光膜220设置在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之间,并且与液晶膜210形成一体。

具体地,感光膜220与液晶膜210形成一体具体可以是指将两种功能的特殊材料膜的贴合在一起,也可以是一种兼具两种功能的新兴材料。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分别用不同功能的双膜方案。

采用上述方案,使用与液晶膜210形成一体的感光膜220,可以精简安装结构,降低安装成本,并且还可以减小挡风玻璃的厚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感光膜220设置在第一导电膜231或第二导电膜232远离液晶膜210的一侧。

具体地,感光膜220可以设置在靠近内玻璃层30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靠近外玻璃层10的位置。

采用上述方案,当使用感光膜220和液晶膜210不是一体的膜时,使用本方案可以使用简单结构实现两种膜的功能并且互不影响。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挡风玻璃还包括成像单元40,成像单元40包括媒体显示件410,媒体显示件410覆盖部分内玻璃层30;并且,媒体显示件410设置在智能调光膜20和内玻璃层30之间;或者,媒体显示件410设置在智能调光膜20和外玻璃层10之间。

具体地,媒体显示件410可以是透明的或者半透明的,而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其具体可以是本事可以成像的膜或者屏幕,也可以是跟投影配合的半透明的幕布等。

需要理解的是,成像单元40的媒体显示件410主要用于成像显示,显示内容可根据连接的介质而不同。例如,可以是汽车导航、车载娱乐系统等。

更具体地,行车过程中,在打开导航或使用车载娱乐系统的情况下,由于导航线路或娱乐功能显示歌曲控制或视频画面是在中控面板上的显示屏上显示的,驾驶员为了看导航或者媒体画面偶尔需要转移目光看向中控面板上的显示屏而转移视线,增加了行车危险性。使用本方案后,在智能调光膜20和外玻璃层10/内玻璃层30之间设置可以成像的媒体显示件410,使得挡风玻璃带有影像功能,将中控多媒体的视频呈半透明状显示在挡风玻璃前方,避免驾驶员行车过程中查看中控多媒体,而因目光转移而增加行车危险。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媒体显示件410包括柔性显示膜,柔性显示膜用于与汽车的娱乐系统通讯连接并电连接,并且柔性显示膜在断电状态下呈现透明状态,柔性显示膜在通电状态下呈现半透明状态。

具体地,柔性显示膜与现有的汽车车上的多媒体控制连接,并且通过汽车的控制和电力系统启动。该柔性显示膜可以为oled柔性屏幕,内部为柔性可折叠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例如现有技术中的华为手机所使用的类似产品。

采用上述方案,柔性显示膜在断电状态下呈透明状,汽车启动时柔性显示膜通电并处于半透膜状态,并且柔性显示膜局域成像功能可以取代传统的多媒体功能显示画面。将视频或中控菜单等画面以半透明的状态显示在挡风玻璃前,可以避免因媒体显示件410的成像功能,而使驾驶员失去媒体显示件410所在的成像区域的视野。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媒体显示件410包括幻影成像膜,幻影成像膜用于被外设的微型投影仪投射影像。

具体地,幻影成像膜可以是膜的表面通过真空磁控溅射镀膜工艺镀制纳米级的感光涂层,使膜保持较高的透过率99.99%的同时也具有高的反射率(镜面外观)。例如,安徽名人馆七尺巷所使用的全息幻影成像。

更具体地,微型投影仪可以设置在驾驶员前方仪表台或靠近遮阳板的车顶部分等方便投射影像至挡风玻璃的位置。

采用上述方案,幻影成像膜在未投影时呈透明状,在驾驶员前方仪表台或靠近遮阳板的车顶部分上安装一个微型投影仪,将多媒体中的画面投射至幻影成像膜,此时幻影成像膜可以部分阻挡投影仪的光线穿过而作为投影的幕布,并且呈现半透膜的状态而不影响前方视野。从而将多媒体中的画面呈现在挡风玻璃上起到多媒体的作用又在成像的同时也不影响整车前方视野。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媒体显示件410设置在靠近内玻璃层30的边缘的位置。

具体地,图5中虚线区域即指媒体显示件410。“靠近内玻璃层30的边缘”即是指图5中左侧位置,当挡风玻璃设置在乘客舱时,则可以方便地位于驾驶位的前方,图5中1为道路,即挡风玻璃安装在汽车上时透过挡风玻璃看到的道路边线。

需要理解的是,此处强调的位于挡风玻璃的边缘,也就是说媒体显示件410靠近内玻璃层30在宽度方向上的边缘的位置,而不是指厚度方向的位置,相应地,媒体显示件410也同样处于外玻璃层10边缘的位置。

采用上述方案,媒体显示件410设置在靠近内玻璃层30的边缘的位置,即可以安装在主驾驶或者副驾驶的前方,从而方便主驾驶查看成像单元40的内容。

实施例2

提供一种汽车,如图5所示,包括乘客舱和实施例1中的挡风玻璃,并且挡风玻璃设置在乘客舱的前端。

具体地,实施例1中的挡风玻璃可以是与汽车上相应的系统连接以实现控制、通电以及成像等功能。例如,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受车身控制器控制,并由车载电源供电等。

更具体地,通过使用上述挡风玻璃调整照射入汽车的光线,提高驾驶体验和行车安全性。

在白天,智能调光膜20未通电(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不通电),采用光感控制模式,即此时智能调光膜20仅依靠内部的感光膜220感应外界光照强度,调节自身透光度,防止阳光、紫外光、眩光对眼睛的伤害,进而无论阴天还是晴天,都能调节到人眼接受的一个舒适的光照强度,从而减少驾驶员的视觉疲劳,保护驾驶员眼睛。

在晚上或者黑暗环境中,采用电控模式给智能调光膜20通电,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通电后使智能调光膜20内的分子重新排列,从而削弱高强度光照的透光度(例如,沿面行驶车辆的远光灯的光照),同时增加弱光的透光度(例如,车辆自身的近光灯的光照),避免造成视觉盲区,提高行车安全性能,减少交通意外。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汽车还包括娱乐系统,当挡风玻璃具有柔性显示膜时,柔性显示膜与娱乐系统通讯连接,并且柔性显示膜设置在乘客舱中靠近主驾驶座椅的前方。

采用上述方案,使汽车的挡风玻璃带有影像功能,将中控多媒体的视频呈半透明状显示在挡风玻璃前方,避免驾驶员行车过程中查看中控多媒体,而因目光转移而增加行车危险。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乘客舱的靠近主驾驶座椅和挡风玻璃的位置设置有微型摄像头,汽车还包括娱乐系统,微型摄像头与娱乐系统通讯连接;并且当挡风玻璃具有幻影成像膜时,微型摄像头投射影像在幻影成像膜上,并且幻影成像膜设置在乘客舱中靠近主驾驶位的前方。

采用上述方案,幻影成像膜在未投影时呈透明状,在驾驶员前方仪表台或靠近遮阳板的车顶部分上安装一个微型投影仪,将多媒体中的画面投射至幻影成像膜,此时幻影成像膜可以部分阻挡投影仪的光线穿过而作为投影的幕布,并且呈现半透膜的状态而不影响前方视野。从而将多媒体中的画面呈现在挡风玻璃上起到多媒体的作用又在成像的同时也不影响整车前方视野。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汽车还包括导电开关,导电开关分别与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电连接,并控制第一导电膜231和第二导电膜232通电或断电。

具体地,导电开关可以单独设置按钮在汽车上任意方便操控的位置并通过车身控制系统控制,也可以是与其他开关集成设置在一起。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主动控制是否开启智能调光膜20的功能,更好地配置汽车控制性能,提高汽车的可操控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电开关包括前照灯开关。

采用上述方案,在晚上或者隧道等黑暗环境中,通常需要打开前照灯,智能调光膜20和前照灯需要开启的时机相同,因此将导电开关与前照灯开关集成在一起,可以减少额外的开关设置,并且控制逻辑更加简单。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