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移动式的车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3856发布日期:2019-11-19 20:08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移动式的车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移动式的车衣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价格的下降,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小汽车等家用车辆越来越多的成为家庭的必备交通工具。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现在的室内停车位往往无法纳大量的汽车停放,因此,在户外规划了大量的停车位,从而使这些汽车能够停放在室外,这些室外停放的汽车如果停放的时间稍微过长就会出现大量灰尘或落叶等,从而给使用者造成不便,需要经常去洗车。而采用停车棚的方式往往较为固定,无法实现便携性。

有鉴于此,发明人针对现有停车的问题,作出了新的发明创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折叠移动式的车衣结构,该车衣结构具有节省空间和便于携带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移动式的车衣结构,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连接有可伸缩或/和折叠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伸出端活动连接有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连接有可用于收放的防水车衣罩,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回收装置的遥控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为弧形组件,所述弧形组件至少包括有第一弧形杆、第二弧形杆和第三弧形杆,所述第一弧形杆与第二弧形杆伸缩套接,所述第二弧形杆与第三弧形杆伸缩套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为l形状,至少包括有第一直杆、第二直杆、第三直杆和第四直杆,所述第一直杆与第二直杆伸缩套接,所述第二直杆与第三直杆铰接,所述第四直杆与第三直杆伸缩套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直杆和第三直杆之间活动连接有倾斜支撑杆。

优选的,第二直杆可相对于第一直杆调节连接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的伸出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回收装置的挂钩。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壳体、控制器、电机、安装架和用于回收或放出防水车衣罩的收卷盘,所述电机、控制器及收卷盘均设置于壳体内,电机驱动收卷盘旋转,所述防水车衣罩与收卷盘连接,收卷盘与壳体之间具有供防水车衣罩通过的间隙,所述安装架设置于壳体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承载板、第一夹臂和与第一夹臂配合的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均位于承载板的下方,第一夹臂与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臂与承载板铰接,所述承载板设置有用于抵接第二夹臂的尾端的活动块。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设置有弧形槽和用于穿过弧形槽与活动块连接的手柄,所述手柄可沿弧形槽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移动式的车衣结构,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连接有可伸缩或/和折叠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伸出端活动连接有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连接有可用于收放的防水车衣罩,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回收装置的遥控器;移动式的车衣在不使用时,可以将相应的组件全部进行收缩进行收纳于车尾箱中,当需要使用时,将相应组件可以快速地组装起来,然后将防水车衣罩放出对汽车车身形成遮蔽,从而防止灰尘或落叶积聚于车身,本产品可以随车携带,使用相当方便,而且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l形支撑组件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弧形支撑组件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l形支撑组件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固定装置--1,承载板—11,第一夹臂—12,第二夹臂—13,活动块—14,弧形槽—15,手柄—16,支撑组件--2,第一弧形杆--21,第二弧形杆--22,第三弧形杆--23,第一直杆--24,第二直杆--25,第三直杆--26,第四直杆--27,倾斜支撑杆--28,挂钩--29,回收装置--3,壳体--31,电机--32,安装架--33,收卷盘--34,防水车衣罩--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移动式的车衣结构,设置有固定装置1,所述固定装置1连接有可伸缩或/和折叠的支撑组件2,所述固定装置与支撑组件2的连接可以直接采用插接的方式,所述支撑组件2的伸出端活动连接有回收装置3,所述回收装置3连接有可用于收放的防水车衣罩4,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回收装置3的遥控器(图中未示出);移动式的车衣在不使用时,可以将相应的组件全部进行收缩进行收纳于车尾箱中,当需要使用时,所述固定装置1可以直接为一配重板,将固定装置1对应放于汽车轮胎前方或后方,然后启动车辆前进或后退使车轮压于固定装置1上,再将相应组件快速组装起来,利遥控器控制回收装置3将防水车衣罩4放出对汽车车身形成遮蔽,从而防止灰尘或落叶积聚于车身,本产品可以随车携带,使用相当方便,而且节省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2为弧形组件,所述弧形组件至少包括有第一弧形杆21、第二弧形杆22和第三弧形杆23,所述第一弧形杆21与第二弧形杆22伸缩套接,所述第二弧形杆22与第三弧形杆23伸缩套接。第一弧形杆21和第二弧形杆22之间的套接固定可以采用螺纹套接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或类似于拉杆箱伸缩连接的方式。第一弧形杆21、第二弧形杆22、第三弧形杆23按照同一弧度形成,从而便于组装和收缩。

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2为l形状,至少包括有第一直杆24、第二直杆25、第三直杆26和第四直杆27,所述第一直杆24与第二直杆25伸缩套接,所述第二直杆25与第三直杆26铰接,所述第四直杆27与第三直杆26伸缩套接。这种实施方式,直接使第三直杆26和第四直杆27的高度位于车顶上方,然后将回收装置3连接于第四直杆27即可。

为了加强整个支撑组件2的稳定性,所述第二直杆25和第三直杆26之间活动连接有倾斜支撑杆28。

同时,为了使本车衣结构适应不同高度的车辆,第二直杆25可相对于第一直杆24调节连接高度。

为了便于回收装置3的安装更加方便,所述支撑组件2的伸出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回收装置3的挂钩29。

对于回收装置3,其具体包括壳体31、控制器、电机32、安装架33和用于回收或放出防水车衣罩4的收卷盘34,所述电机32、控制器及收卷盘34均设置于壳体31内,电机32驱动收卷盘34旋转,所述防水车衣罩4与收卷盘34连接,收卷盘34与壳体31之间具有供防水车衣罩4通过的间隙,所述安装架33设置于壳体31的顶部。遥控器可与控制器进行信号连接,从而利于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32的启动的旋转动作,工作时,电机32正转通过放出防水车衣罩4,使用者将防水车衣罩4作适当的牵引使其覆盖于车身即可。收卷时,电机32反转通过收卷盘34将防水车衣罩4旋转收卷起来即可。

作为所述固定装置1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包括承载板11、第一夹臂12和与第一夹臂配合的第二夹臂13,所述第一夹臂12和第二夹臂13均位于承载板的下方,第一夹臂与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臂与承载板铰接,所述承载板设置有用于抵接第二夹臂的尾端的活动块14。采用本方案,利用第一夹臂12和第二夹臂13对轮胎形成夹持固定,其固定效果好,易于操作。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11设置有弧形槽15和用于穿过弧形槽与活动块连接的手柄16,所述手柄可沿弧形槽15移动,使用时,将手柄16带动活动块沿着弧形槽移动,使活动块14与第二夹臂13实现抵接,从而防止第二夹臂与第一夹臂对轮胎的夹持出现松弛,当需要取下时,则将手柄16带动活动块回旋,此时第二夹臂与第一夹臂的夹持出现松动,从而方便取出。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