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轮毂电机的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6422发布日期:2020-01-21 22:26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轮毂电机的车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轮毂电机的车轮,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带轮毂电机的车轮已广泛应用在电动车领域。例如,申请人此前申请的专利号为cn201720542850.3、名称为一种应用于电动车的轮毂电机,其包括塑料轮毂、塑料端盖、铁圈、磁钢环、定子、定子固定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其中,塑料轮毂为一端开口、另一端设置有中心孔的圆筒结构,塑料端盖盖合固定在塑料轮毂的开口端,铁圈压装在塑料轮毂的内腔并与该内腔的圆周表面过盈配合,磁钢环内套于铁圈并与铁圈通过胶水粘接固定,定子套装于磁钢环内并与其间隙配合,第一轴承安装在塑料轮毂的中心孔内,第二轴承安装在塑料端盖上预设的轴心孔内,定子固定轴与定子固定为一体并由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承。该结构中,由于铁圈仅仅是依靠与塑料轮毂内圆周表面的过盈配合来实现二者之间的固定的,因此在电动车使用过程中容易受车体震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松配现象,从而给电动车的正常使用带来安全隐患,可靠性有待于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牢固性好、使用安全可靠的带轮毂电机的车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带轮毂电机的车轮,包括轮胎和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包括轮毂、铁圈、磁钢、定子、主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端盖,所述轮毂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结构,所述端盖盖设在所述轮毂的开口端,所述铁圈压装在所述轮毂的内腔,所述磁钢固定在所述铁圈的内圆周表面,所述轮毂上与其开口端相对的另一端端壁上设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端盖上设有第二轴承孔,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孔内,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轴承孔内,所述定子套设在所述磁钢内周,所述主轴固定穿设在所述定子上,所述主轴两端分别穿套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端盖上设有数个第一螺丝孔,所述铁圈上对应所述轮毂开口端的一端设有一外翻边,所述外翻边上设有数个第二螺丝孔,所述轮毂的开口端设有数个第三螺丝孔,所述第一螺丝孔、第二螺丝孔和第三螺丝孔一一对应且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翻边与所述轮毂的开口端端面及所述端盖的内端面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铁圈上远离所述轮毂开口端的一端设有一内翻边,所述内翻边和所述外翻边均为环形翻边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铁圈为一端设有所述外翻边、另一端设有所述内翻边的圆筒形钣金冲压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丝孔、第二螺丝孔和第三螺丝孔均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轮毂的内周壁上对应于所述第三螺丝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沿轴向延伸的凸条,所述铁圈的外圆周表面与各所述凸条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轮毂上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设置有止挡凸缘,所述轮胎套装在所述轮毂的外周壁上,所述轮胎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盖和所述止挡凸缘止挡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铁圈固定牢靠,具体来说,其除了压装在轮毂内腔与之紧配外,还通过端部增设的外翻边与轮毂和端盖螺丝固定在一起,因此可有效避免铁圈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等不良现象,藉此提高车轮的可靠性及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轮毂电机的车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轮毂电机的车轮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带轮毂电机的车轮,包括轮胎1和轮毂电机2,轮毂电机2包括轮毂20、铁圈21、磁钢22、定子23、主轴24、第一轴承25、第二轴承26和端盖27,轮毂20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结构,端盖27盖设在轮毂20的开口端,铁圈21压装在轮毂20的内腔,磁钢22固定在铁圈21的内圆周表面,轮毂20上与其开口端相对的另一端端壁上设有第一轴承孔201,端盖27上设有第二轴承孔271,第一轴承25安装在第一轴承孔201内,第二轴承26安装在第二轴承孔271内,定子23套设在磁钢22内周,主轴24固定穿设在定子23上,主轴24两端分别穿套于第一轴承25和第二轴承26。端盖27上设有数个第一螺丝孔272,铁圈21上对应轮毂20开口端的一端设有一外翻边211,外翻边211上设有数个第二螺丝孔2110,轮毂20的开口端设有数个第三螺丝孔202,第一螺丝孔272、第二螺丝孔2110和第三螺丝孔202一一对应且通过螺丝3固定连接。

为进一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外翻边211与轮毂20的开口端端面及端盖27的内端面紧密贴合。同时,为提高铁圈21的强度,铁圈21上远离轮毂20开口端的一端设有一内翻边212,且内翻边212和外翻边211均为环形翻边结构。

优选的,铁圈21为一端设有外翻边211、另一端设有内翻边212的圆筒形钣金冲压件。

第一螺丝孔272、第二螺丝孔2110和第三螺丝孔202均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轮毂20的内周壁上对应于第三螺丝孔202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沿轴向延伸的凸条203,铁圈21的外圆周表面与各凸条203紧密贴合,凸条203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三螺丝孔202的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铁圈21的压装。

轮毂20上远离端盖27的一端设置有止挡凸缘204,轮胎1套装在轮毂20的外周壁上,轮胎1的两端分别与端盖27和止挡凸缘204止挡配合。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