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立式结构的过分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7550发布日期:2019-12-06 16:3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风冷立式结构的过分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过分相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风冷立式结构的过分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集装箱式自动过分相装置的原理是:在接触网的分相处嵌入一中性段,由一个断路器与并联的晶闸管阀开关、断路器串联跨接在中性区绝缘器的两端,其中与晶闸管阀开关并联的断路器起旁路的作用,在晶闸管阀开关故障时即投并联的断路器,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待晶闸管阀开关正常后再投晶闸管阀开关。其中晶闸管阀在系统中起电子开关的作用,用其来代替机械式开关——断路器,晶闸管阀可以精确控制合闸相位,抑制合闸涌流,可以实现过零关断,减少过电压,从而实现柔性自动过分相。其中过分相装置集成在两个集装箱中,防护等到级达到ip54,占地面积大,存在以下不足:1、型材散热器热损耗仍散发在集装箱内,散热需配置空调,能耗较高;2、晶闸管阀组采用卧式结构,体积大,占用了集装箱较大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布局合理且散热性能好的风冷立式结构的过分相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风冷立式结构的过分相装置,包括控制组件、开关组件和低压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开关组件和低压组件均安装于同一箱体内,所述箱体内设有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开关组件和低压组件均安装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二腔室相对于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设置有风机;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多个反并联晶闸管阀,呈多排多列分布在箱体内,各个反并联晶闸管阀包括多组反并联晶闸管组件,多个反并联晶闸管组件沿竖直方向依次叠放。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反并联晶闸管组件包括底板、电流检测单元、bod板、触发板、反并联压装晶闸管模块、电容单元和电阻单元;所述反并联压装晶闸管模块安装于水平布置的底板上,所述电容单元和电阻单元均安装于反并联压装晶闸管模块的一侧,所述电流检测单元、bod板和触发板安装于反并联压装晶闸管模块的另一侧。

所述反并联压装晶闸管模块包括晶闸管和压贴于晶闸管两侧的散热器。

所述反并联晶闸管阀还包括底座、多个支撑绝缘子和多根竖梁,所述底座安装于多个支撑绝缘子上,多根竖梁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多根竖梁上设有多层上下布置的安装支架,多个反并联晶闸管组件对应安装于各安装支架上。

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六个反并联晶闸管阀,呈两排三列布置在第二腔室内。

所述低压组件为变压器,安装于开关组件的一侧。

所述出风口设置于箱体一侧的上部,所述出风口处连接有用于将出风口处出风向下吹出的排风管道。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阀控制单元和逻辑控制单元,分别位于第一腔室的前后两侧。

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第一腔室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检修门。

所述箱体的顶部及侧板均设置有保温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风冷立式结构的过分相装置,将断路器独立出去(如单独成柜),再将余下的各部件进行重新布置,具体布置在同一箱体内,具体地,将箱体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不同的部件置于不同的腔体内,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在第二腔室内,散热风道从第二腔室的一侧进风,从相对的另一侧出风,散热效果好;另外在此散热风道的基础上,将反并联晶闸管阀中的反并联晶闸管组件沿竖直方向依次叠放,即立式安装,不仅仅能够减少整个反并联晶闸管阀的占地面积,另外冷却风并联通过每个反并联晶闸管组件的冷却风道,实现每个散热器的进风温度都是冷却风的初始温度,散热效果更好,彻底解决晶闸管冷却风温度叠加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风冷立式结构的过分相装置,反并联晶闸管组件中各部件布局合理,结构紧凑;晶闸管散热器中翅片的方向与冷却风道的方向一致,能够提高散热器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风冷立式结构的过分相装置,箱体采用集装箱式的结构,占地面积小,可以在分相区挂网运行,设备可以预先调试好,减少现场调试时间,具有极高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反并联晶闸管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反并联晶闸管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反并联晶闸管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反并联晶闸管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反并联晶闸管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反并联压装晶闸管模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反并联压装晶闸管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反并联压装晶闸管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

1、箱体;101、第一腔室;102、第二腔室;103、隔板;2、控制组件;201、阀控制单元;202、逻辑控制单元;3、开关组件;31、反并联晶闸管阀;310、支撑绝缘子;311、底座;312、竖梁;313、安装支架;314、反并联晶闸管组件;3141、底板;3142、电流检测单元;3143、bod板;3144、触发板;3145、反并联压装晶闸管模块;31451、晶闸管;31452、散热器;31453、紧固件;3146、电容单元;3147、电阻单元;32、套管;4、低压组件;401、变压器;5、散热风道;501、进风口;502、出风口;503、风机;504、排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风冷立式结构的过分相装置,包括控制组件2、开关组件3和低压组件4,控制组件2、开关组件3和低压组件4均安装于同一箱体1内,箱体1内设有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两个腔室通过隔板103分开,控制组件2则安装于第一腔室101内,开关组件3和低压组件4均安装于第二腔室102内;第二腔室102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口501,第二腔室102相对于进风口501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502,进风口501或/和出风口502处设置有风机503;开关组件3包括多个反并联晶闸管阀31,各个反并联晶闸管阀31包括多组反并联晶闸管组件314,多个反并联晶闸管组件314沿竖直方向依次叠放。本实用新型的风冷立式结构的过分相装置,将断路器独立出去(如单独成柜),再将余下的各部件布置在同一箱体1内,具体地,将箱体1划分为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不同的部件置于不同的腔体内,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在第二腔室102内,散热风道5从第二腔室102的一侧进风,从相对的另一侧出风,散热效果好;另外在此散热风道5的基础上,将反并联晶闸管阀31中的反并联晶闸管组件314沿竖直方向依次叠放,即立式安装,不仅仅能够减少整个反并联晶闸管阀31的占地面积,另外冷却风并联通过每个反并联晶闸管组件314的冷却风道,实现每个散热器31452的进风温度都是冷却风的初始温度,散热效果更好,彻底解决晶闸管冷却风温度叠加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的情况。

如图9~12所示,本实施例中,反并联晶闸管组件314包括底板3141、电流检测单元3142、bod板3143、触发板3144、反并联压装晶闸管模块3145、电容单元3146和电阻单元3147;反并联压装晶闸管模块3145安装于水平布置的底板3141上,具体沿底板3141的宽度方向布置,电容单元3146和电阻单元3147均安装于反并联压装晶闸管模块3145的右侧,其中电阻单元3147中电阻的长度方向沿底板3141的宽度方向;电流检测单元3142、bod板3143和触发板3144安装于反并联压装晶闸管模块3145的左侧,具体地,电流检测单元3142、bod板3143和触发板3144沿底板314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且电流检测单元3142、bod板3143和触发板3144的长度方向与底板3141的长度方向一致。反并联晶闸管组件314中各部件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另外,反并联压装晶闸管模块3145包括晶闸管31451和压贴于晶闸管31451两侧的散热器31452,两侧的散热器31452通过紧固件31453(如螺栓螺母)压接在晶闸管31451的两侧,具体地,散热器31452中的翅片方向与底板3141的宽度方向一致,在进行安装时,翅片的方向与冷却风道的方向一致,能够提高散热器31452的冷却效果。

如图5~8所示,本实施例中,反并联晶闸管阀31还包括底座311、多个支撑绝缘子310和多根竖梁312(u型槽钢),底座311安装于四根支撑绝缘子310上,多根竖梁312竖直安装于底座311上,多根竖梁312上设有多层上下布置的安装支架313,如安装板,安装板通过螺栓紧固在竖梁312上,多个反并联晶闸管组件314对应安装于各安装支架313上,具体地,各反并联晶闸管组件314中的底板3141上设有螺孔,安装板上也设有相对应的安装孔,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安装孔和螺孔后,将底板3141紧固在各安装板上,从而实现各反并联晶闸管组件314在竖梁312上的上下依次叠放安装。

本实施例中,开关组件3包括六个反并联晶闸管阀31,呈两排三列布置在第二腔室102内。另外,在第二腔室102所在的侧板上设置有穿墙套管32,用于将各反并联晶闸管阀31与供电网(a相、b相)和中性线相连;低压组件4为变压器401,安装于开关组件3的右侧。

本实施例中,出风口502设置于箱体1一侧的上部,出风口502处连接有用于将出风口502处出风向下吹出的排风管道504,如图3所示,其中风机503采用轴流风机。

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包括阀控制单元201和逻辑控制单元202,分别位于第一腔室101的前后两侧;其中阀控制单元201位于第一腔室101的后侧,逻辑控制单元202位于第一腔室101的前侧,第一腔室10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检修门,便于检修维护。

本实施例中,箱体1采用集装箱式的结构,占地面积小,可以在分相区挂网运行,设备可以预先调试好,减少现场调试时间,具有极高的经济性和实用性。箱体1的顶板以及侧板设置有岩棉聚苯保温层以进行隔热,箱体1的环境适应性好,保证箱体1内受高低温的影响较小。箱体1内配置照明灯(三防灯)、温度检测单元、烟雾报警器、插座等辅助设备,确保箱体1内部设备安全及方便检修。整个箱体1固定于两个水泥地基上,箱体1的下方形成电缆井,用于铺设电缆,如图3所示。另外,过分相装置的具体电路如图1所示,各组件的连接关系以及工作原理如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风冷立式结构的过分相装置,将多组反并联晶闸管阀31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且采用立式安装,占用体积小,大大减小了整个系统的占用空间,相比于风冷卧式等其它结构形式,风冷立式晶闸管阀的外部电路连接更简单,连接铜排及散热器31452的使用量大大减少,成本控制更具优势;配合简单合理的散热风道5,实现冷却风并联通过每个晶闸管散热器31452的冷却风道,实现每个散热器31452的进风温度都是冷却风的初始温度,提高散热效果;因此过分相装置所采用的风冷立式晶闸管阀在整个系统的空间体积、制造成本、散热效果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创新和进步。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