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折叠的电子后视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9851发布日期:2020-10-28 11:3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伸缩折叠的电子后视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电子后视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伸缩折叠的电子后视镜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商用车辆后视镜多为水银玻璃物理后视镜,固定安装在汽车驾驶室两侧,后视镜反射角度和驾驶员坐姿观察角度成反比,为了平衡会降低反射面角度,造成驾驶员观察视野不足形成盲区,影响行车安全。此外,玻璃后视镜还存在视觉盲点,这种后视镜所能看到的影像较小,在转弯或并道时驾驶员通常需要频繁转头确认车辆两侧路况,极易造成视觉疲劳。

对于商用车、大型车而言,由于车辆本身体积大,为了观察更广阔更清晰的视野,通常需要在驾驶室两侧安装多个后视镜,达到观察不同焦点处的景象的目的,但这种情况只能导致车辆后视镜体积大重量大,安装时需要很大的金属支架支撑后视镜组件。较大的体积增大了车辆风阻,不利于优化空气动力学性能;重量大导致在遇到颠簸路段容易产生震动,影响驾驶员观察反射图像。根据实验测试,风阻变大会增大车辆2-3%的油耗;固定大重量的后视镜增强了对车辆固定面的钢性结构的要求,造成整车重量的增加进而浪费能源。

此外,车辆行驶环境复杂,尤其是对于商用车和特种车而言,可能需要行驶在山区、野外、泥泞等路况下。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转弯时溅起的泥水经常会溅到后视镜镜片上,影响驾驶员视野。而恶劣天气,黑夜同样也会导致镜面反射率降低,造成驾驶员看不到车外路况变化,雨、雪天气也会对镜面造成水膜和污染影响观察,对行车安全产生较大威胁。

当前科技飞速发展,摄像技术已在人类生活、交通等领域中广泛应用。采用电子摄像后视镜代替传统玻璃后视镜,可以通过摄像镜体来获取车辆后方的画面,展示出更宽广的视野、低照度的夜视效果。并且摄像机体积小,重量轻,较小的风阻带来能耗降低。新的观察方式有助于降低驾驶员观察疲劳提升安全。但在目前的实际商用车应用中,电子后视镜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是现有的电子摄像装置的安装方式仍与传统后视镜类似,即,固定在驾驶室外的左右两侧,如此对于驾驶员而言视觉盲点仍然存在。并且当车辆停驶时,电子后视镜装置仍占用较大空间,不仅影响车辆外形美观,还容易造成碰撞和损坏。

二是在恶劣的行驶环境下,由于路况或天气状况较差引起的雨雪、泥泞、灰尘等污染物会遮挡摄像机镜头,或者是由于车辆内外温差较大引起的摄像机起雾等现象仍无法彻底克服,导致摄像装置获取图像困难,对驾驶员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于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伸缩或可折叠的后视镜装置,通过在电子摄像装置的支架内设置电动伸缩器和/折叠器,使得所述支架可伸缩折叠从而在车辆停驶时对电子后视镜摄像装置起到保护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机支架内设置可以转动调节摄像机角度的电动机构,从而根据车辆状态或路况实时调节摄像角度,消除驾驶员视觉盲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可伸缩后视镜装置,所述后视镜装置由基体部和伸缩部两部分组成,所述伸缩部在非工作状态时可隐藏收纳于基体部,在工作状况时,所述伸缩部沿基体部轴向移动伸出;所述基体部的外壳3内部空间由相互平行的左、右隔板分为左空腔、中空腔和右空腔;

其中,所述右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提供动力输出的电机18和用于实现伸缩部轴向移动的丝杆轨道7,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由齿轮、齿轮和齿轮相互啮合的齿轮组,齿轮固套在电机18的输出轴上,齿轮与丝杆轨道7的一端固定连接,齿轮和齿轮分别与齿轮相互啮合实现传动,齿轮的齿轮轴可固定于任一隔板上,所述左空腔内的收线器20固套在电机18的输出轴上,并随着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实现水管线束的收放;

所述伸缩部内杆9的一端通过伸缩杆底座8与丝杆轨道7连接,所述伸缩杆底座8与丝杆轨道7相互配合以实现将齿轮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带动伸缩部的直线运动,所述伸缩部内杆9的远端呈l型结构,其外形与基体部外壳3的凹部相匹配,以实现在非工作状态时的隐藏收纳;

所述电子后视镜装置通过外壳3上的安装孔6固定到驾驶室两侧。

在所述伸缩部内杆9的远端朝向基体部方向还开设有摄像孔,摄像机13位于伸缩部内通过摄像孔实现后视镜功能画面拍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伸缩部内杆9远端还设有高压水喷头15,通过高压水喷头15喷出的清洗液同时配合安装在摄像孔顶部的雨刮器装置12,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摄像头上污渍及时清除。所述雨刮器装置12由电动转轴10驱动实现摆动雨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摄像孔或摄像机镜头前端上装设电致加热玻璃14,用于防止摄像头被水雾遮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摄像孔周边安装包括光感电阻16在内的至少一个光线调节组件,和包括温感电阻17在内的至少一个温度调节组件和/或至少一个防水防尘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水喷头15通过缠绕于收线器20上的水管2实现清洗液的输送与喷射,所述水管2从基体部的一侧进入左空腔,经过收线器20的盘整缠绕后依次穿过左隔板、齿轮中心、右隔板、丝杆轨道7内管和伸缩部内杆9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子线束1可沿着水管2相同的延伸路径进行布线,实现对摄像头装置13的信号传输和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18与丝杆轨道7在外壳3内的布置方式为上下并列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18、齿轮组与丝杆轨道7按照直线形式排列在外壳3内。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采用包括电动推杆、螺杆和/或弹簧在内的电动伸缩机构实现所述伸缩部的往复伸缩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伸缩电子后视镜装置通过折叠装置安装在车身驾驶室的两侧,通过附加的折叠装置实现折叠功能。所述折叠装置与基体部呈垂直角度安装于基体部外壳3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叠装置通过转接轴31与所述可伸缩电子后视镜装置的基体部连接。所述折叠装置包括位于其壳体28内的马达21、齿轮23、齿轮24和蜗杆27;所述马达21的输出轴22具有与齿轮23啮合的齿牙齿槽。所述齿轮23的中心孔内固套蜗杆27,蜗杆27的另一端具有与齿轮24啮合的齿牙齿槽。所述齿轮24中心具有固定槽25。所述固定槽25与转接轴31上的固定凸台33对应安装,并通过固定螺孔30连接固定。

由此,所述马达21的输出轴22驱动齿轮i23转动,齿轮i23带动蜗杆27从而带动齿轮ii24转动,进而使得齿轮24带动所述可伸缩电子后视镜装置的基体部整体转动,实现折叠功能。

所述齿轮24与所述转接轴31中心设置贯穿的过线孔26,作为线束1和水管2的通道。

所述转接轴31通过安装孔32连接折叠装置与所述可伸缩电子后视镜装置的基体部。所述外壳28的四角设置安装孔29,由此,折叠装置通过安装孔29与车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部内杆9可以直接探出车外不做伸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伸缩电子后视镜装置可以安装在驾驶室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1.在摄像装置支架内设置电动伸缩和/或折叠机构,使得摄像装置实现可伸缩、可折叠的功能,达到保护摄像装置同时兼具外型美观的效果。简单高效,实用便捷,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使用;

2.通过在摄像装置支架内设置高压喷水清洗机构,并配合使用雨刮器,增强了摄像装置在雨雪、扬沙等恶劣天气下的显示性能,保证驾驶员行驶安全;

3.通过ec电致玻璃降低光炫、电加热除水雾的技术,提升了摄像头防雾防眩光的效果,提升了摄像装置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列的附图仅是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优势,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伸缩摄像机的内部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伸缩摄像机的外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机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伸缩摄像机的使用效果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摄像机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摄像机的折叠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完整的说明。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后视镜装置由基体部和伸缩部两部分组成,在非工作状态时伸缩部可隐藏收纳于基体部,在工作状况时,伸缩部通过电动丝杆轨道、电动推杆、螺杆、弹簧等致动机构沿基体部轴向移动伸出,从而实现伸缩部的往复伸缩移动。所述基体部的外壳3内部空间由相互平行的左、右隔板分为左空腔、中空腔和右空腔,其中,右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提供动力输出的电机18和用于实现伸缩部轴向移动的丝杆轨道7,中空腔内设置有由齿轮、齿轮和齿轮相互啮合的齿轮组,齿轮固套在电机18的输出轴上,齿轮与丝杆轨道7的一端固定连接,齿轮和齿轮分别与齿轮相互啮合实现传动,齿轮的齿轮轴可固定于任一隔板上,左空腔内的收线器20固套在电机18的输出轴上,并随着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实现水管线束的收放。伸缩部内杆9的一端通过伸缩杆底座8与丝杆轨道连接,伸缩杆底座8与丝杆轨道7相互配合以实现将齿轮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带动伸缩部的直线运动,伸缩部内杆9的远端呈l型结构,其外形与基体部外壳3的凹部相匹配,以实现在非工作状态时的隐藏收纳,电子后视镜装置通过外壳3上的安装孔6固定到驾驶室两侧。

如图3所示,在伸缩部内杆9的远端朝向基体部方向还开设有摄像孔,摄像机13位于伸缩部内通过摄像孔实现后视镜功能画面拍摄,在伸缩部内杆9远端还设有高压水喷头15,通过高压水喷头15喷出的清洗液同时配合安装在摄像孔顶部的雨刮器装置12,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摄像头上污渍及时清除,保障电子后视镜功能不受影响,雨刮器装置12由电动转轴10驱动实现摆动雨刮。此外,为保证电子后视镜摄像头功能的可靠性,还可在摄像孔或摄像机镜头前端上装设电致加热玻璃14,用于防止摄像头被水雾遮挡,并根据需要在摄像孔周边安装包括光感电阻16在内的至少一个光线调节组件,和包括温感电阻17在内的至少一个温度调节组件和/或至少一个防水防尘组件(附图未示出)。

光感电阻16与温感电阻17分别布置在镜片上下两侧,防水防尘组件布置在镜片外侧并与镜片同轴心。光线调节组件可以随着光线强度改变透光量,当光线强度超出阈值时,元件的颜色变暗,从透光状态转变至阻光状态,透光量降低,当光线强度低于阈值时,元件颜色变亮,从阻光状态转变至透光状态,透光量增强。温感电阻会感知外界温度并自动加热,能有效消除摄像机内热和外部低温的平衡,消除外部水雾凝结挂壁现象。玻璃表面的水膜淡化蒸发,消除水膜带来的图像变形。

防水防尘组件包括超疏水材料形成的疏水膜,采用喷涂、涂覆、胶黏和/或其组合的方式形成于摄像头镜片表面。超疏水材料能够使摄像头表面的水滴自行滑落,并在滚落时带走表面的灰尘脏污,保持摄像头表面干净,起到疏水、防覆冰和防尘作用。

超疏水材料可以选自氟化聚氨酯、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硅纳米管、纳米氟化物等。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选择现有技术公知的其他可以实现所述功能的相应材料。

在超疏水膜形成后,将c8-c18直链烷烃涂覆在疏水膜表面,形成增强的疏水疏油表面。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疏水疏油膜具有增强的自清洁功能,不仅能使摄像头表面的水滴自行滑落,还能在摄像头遇到油污时避免被油污染,达到摄像头自清洁目的。

高压水喷头15通过缠绕于收线器20上的水管2实现清洗液的输送与喷射,水管2从基体部的一侧进入左空腔,经过收线器20的盘整缠绕后依次穿过左隔板、齿轮中心、右隔板、丝杆轨道7内管和伸缩部内杆9延伸。同样地,控制电子线束1可沿着水管2相同的延伸路径进行布线,实现对摄像头装置13的信号传输和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为了节约空间、减小摄像装置长度,所述电机18与丝杆轨道7在外壳3内的布置方式为上下并列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电机18、齿轮组与丝杆轨道7按照直线形式排列在外壳3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可采用电动推杆、螺杆、弹簧等机构实现伸缩部的往复伸缩移动。即,为了实现伸缩部(摄像机组件)自由伸缩的技术目的而对实现电动伸缩的致动机构作出的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范畴。

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摄像装置的伸开和收缩状态下的效果图。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电子后视镜装置,在启动工作时,启动电机18伴随着电机输出轴旋转,通过齿轮组与丝杆轨道的传动作用实现伸缩部从基体部的轴向移动延伸,在伸缩部内杆到达预定位置后,启动摄像头装置实现电子后视镜录影监测,在切换到非工作状态时,为保证电子后视镜系统不受损坏,启动电机18反向运动,从而实现伸缩部内杆轴向移动回收到基体部中,所述电子后视镜装置与车身前端齐平,外观上看浑然一体,更加美观。

在伸缩部的整个往复运动过程中,水管2和线束1随着收线器20的转动实现长度收放,收线器20的收放要与伸缩部内杆9的移动相适应,保证水管2和线束1在任何时刻均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电子后视镜装置还可以通过附加的折叠装置实现折叠功能,具体如图5和图6所示。

可伸缩折叠电子后视镜装置是通过折叠装置安装在车身驾驶室的两侧。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折叠装置与基体部呈垂直角度安装于基体部外壳3的一侧,所述折叠装置通过转接轴31与基体部连接,所述折叠装置包括位于其壳体28内的马达21、齿轮23、齿轮24和蜗杆27;所述马达21的输出轴22具有与齿轮23啮合的齿牙齿槽,所述齿轮23的中心孔内固套蜗杆27,蜗杆27的另一端具有与齿轮24啮合的齿牙齿槽,所述齿轮24中心具有固定槽25,所述固定槽25与转接轴31上的固定凸台33对应安装,并通过固定螺孔30连接固定。

由此,所述马达21的输出轴22驱动齿轮i23转动,齿轮i23带动蜗杆27从而带动齿轮ii24转动,进而使得齿轮24带动所述可伸缩折叠电子后视镜装置的基体部整体转动,实现折叠功能,如图4所示。

所述齿轮24与所述转接轴31中心可设置贯穿的孔26。所述转接轴31通过安装孔32连接折叠装置与所述可伸缩电子后视镜装置的基体部。所述外壳28的四角设置安装孔29,由此,折叠装置通过安装孔29与车体连接。

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摄像装置伸开和收缩的效果图。如图4所示,根据车辆状态或路况,驾驶员可以控制伸缩部内杆9直接探出车外不做伸缩,也可以自由控制内杆9伸出车身的长度。当车辆停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驾驶员将所述内杆9完全收缩时,所述伸缩部完全回收到基体部外壳中。然后,通过马达21控制折叠装置带动整个电子后视镜装置支架顺时针旋转90°,由此所述电子后视镜装置垂直贴合在车身两侧。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