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及反无人机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7909发布日期:2020-07-17 16:0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及反无人机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无人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及反无人机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如今各式各样的飞行器大量涌现,特别是对于那些飞行高度在1000米以下、飞行速度低于200公里/小时、体型较小的无人机,因其具有不惧伤亡、操作灵活、容易制造、成本低廉等特点,在近几年来发展相当迅猛,发展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大量涌现的无人机研发、制造、应用公司也助推了民用无人机的普及,无人机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对个人、社会甚至是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国内虽积极研发反无人机防御系统,但是,目前反无人机技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首先,现在的反无人机设备主要是固定形式的,缺乏机动性;其次,现有的车载反无人机系统由于在车顶设置有多个模块,因此由于各个模块间的彼此遮挡,使其具有打击盲区,无法全方位保障安全;另外,现有的无人机打击手段单一且有效打击距离短、打击成功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及反无人机车,具有探测搜索、侦查识别、跟踪监视、干扰和摧毁无人机的功能。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其中,包括第一转台和第二转台,第二转台固定设置在第一转台上,第二转台可跟随第一转台转动,第一转台可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二转台可在竖直方向上转动;第二转台上设置有识别组件与干扰摧毁组件,识别组件与干扰摧毁组件可跟随第二转台转动以避免识别组件遮挡干扰摧毁组件而造成打击盲区。

进一步,第一转台包括底座和顶盖,底座包括固定端和连接端,固定端用于固定底座,连接端外侧套设有滑环,滑环可相对于底座转动,滑环与顶盖固定相连,顶盖与第二转台相连。

进一步,顶盖与第一转动组件相连,第一转动组件设置在底座内,第一转动组件可带动顶盖转动。

进一步,第二转台包括第一罩体和转板,顶盖上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与第一罩体固定相连,第一罩体内设置有第二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与转板相连,识别组件与干扰摧毁组件均设置在转板上。

进一步,转板上设置有执法记录仪,执法记录仪包括高倍可变焦摄像机和存储卡,高倍可变焦摄像机可拍摄可见光下目标无人机的图像信息,用于记录整个执法过程并保存。

进一步,识别组件包括红外热成像仪、测距传感器以及无线电侦收设备;红外热成像仪、测距传感器以及无线电侦收设备均设置在转板上,

进一步,干扰摧毁组件包括干扰枪与激光炮,干扰枪可发射连续波信号迫使目标无人机返航或者强制降落,激光炮可直接摧毁目标无人机。

进一步,连接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触点,触点通过导线与第一连接口相连,第一连接口通过数据线与车内控制指挥中心相连;滑环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线圈,滑环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识别组件和干扰摧毁组件的第二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与线圈相连;滑环套设在连接端时,触点与线圈相连,以实现识别组件和干扰摧毁组件与控制指挥中心的连接。

一种反无人机车,其中,包括越野车,越野车的车顶设置有置物架,置物架上固定设置有上述的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和探测组件,越野车的车内设置有控制指挥中心,上述的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和探测组件与控制指挥中心相连。

进一步,探测组件包括雷达、雷达驱动组件以及雷达安装座;雷达安装座与雷达驱动组件相连,雷达驱动组件与雷达相连,雷达驱动组件可驱动雷达转动以使雷达可以360度全方位探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及反无人机车,设计巧妙,模块化程度高,将无线电侦收设备、红外热成像仪、高倍可变焦高清摄像机、干扰枪以及激光炮都集成到同一转台上,有效降低了因元器件遮挡而造成的打击盲区。同时,采用雷达、无线电侦收设备、红外热成像仪以及高倍可变焦高清摄像机相结合的探测识别方法,可相互验证确认,使探测结果更准确;采用干扰枪和激光炮相结合的反制手段,反制距离远,失误率低,大大降低了所保护空域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的识别组件与干扰摧毁组件一体化的装配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的识别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的滑环与底座连接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的滑环与底座连接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反无人机车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的探测组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能以及具体设计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及反无人机车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包括第一转台44和第二转台45,第二转台45固定设置在第一转台44上,第二转台45可跟随第一转台44转动,第一转台44可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二转台45可在竖直方向上转动;第二转台45上设置有识别组件4与干扰摧毁组件5,识别组件4与干扰摧毁组件5可跟随第二转台45转动以避免识别组件4遮挡干扰摧毁组件5而造成打击盲区。

具体的,识别组件4包括红外热成像仪41、测距传感器42以及无线电侦收设备43。红外热成像仪41、测距传感器42以及无线电侦收设备43均设置在转台上,以增大识别范围。具体来说,转台包括第一转台44和第二转台45,第一转台44包括底座,底座固定设置在置物架上,底座靠近置物架的一端为固定端,固定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口,底座远离置物架的一端连接端441,连接端441为圆环型,连接端441与滑环442相连,滑环442套设在连接端441外侧,滑环442可相对于连接端441转动。

如图3所示和图4所示,连接端441的圆环的外壁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若干触点444,触点444通过导线与第一连接口相连,第一连接口通过数据线与车内控制指挥中心相连;滑环44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线圈,滑环442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识别组件和干扰摧毁组件的第二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与线圈相连;滑环442套设在连接端441时,触点444与线圈相连,以实现识别组件4和干扰摧毁组件5与控制指挥中心的连接,且通过触点444与线圈的连接方式,无论第一转台44如何转动,都不会使连接用的数据线缠绕在一起。

滑环442与顶盖443固定相连,顶盖443与第一转动组件相连,第一转动组件设置在底座内,第一转动组件可带动顶盖转动。本实施例的第一转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以及传动组件,伺服电机与传动组件相连,传动组件与顶盖443相连,本实施例的传动组件为蜗轮蜗杆结构,伺服电机与蜗杆相连,涡轮设置在转轴上,转轴的一端与顶盖443的中心固定相连,另一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伺服电机可驱动顶盖443转动。

顶盖443上设置有固定架47,固定架47与顶盖443固定相连,固定架47可跟随顶盖443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二转台45与固定架47固定相连,第二转台45的转动轴线与第一转台44的轴线相垂直,即:第一转台44可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二转台45可在竖直方向上转动。

第二转台45包括第一罩体451,第一罩体451与固定架47固定相连,第一罩体451内设置有第二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与转板452相连,第二转动组件可带动转板452转动,红外热成像仪41和测距传感器42固定设置在转板452上。转板452上还设置有第二罩体453,第二罩体453与转板452固定相连,红外热成像仪41和测距传感器42容置在第二罩体453内,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罩体453上设置有与红外热成像仪41和测距传感器42相对应的孔,以使红外热成像仪41和测距传感器42可以正常工作,同时还可以对红外热成像仪41和测距传感器42起到固定作用,避免第二转台45旋转时,红外热成像41和测距传感器42发生晃动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优选的,转板452上还设置有执法记录仪48,执法记录仪48包括高倍可变焦摄像机和存储卡,高倍可变焦摄像机可拍摄可见光下目标无人机的图像信息,用于记录整个执法过程并保存。高倍可变焦摄像机和存储卡容置在第二罩体453内,第二罩体453上设置有与高倍可变焦摄像机的镜头相对应的孔,以使高倍可变焦摄像机可以正常工作,同时还可以对高倍可变焦摄像机起到固定作用。

如图1所示,第二罩体453外侧套设有第三罩体454,第三罩体454与转板452固定相连,第三罩体454上设置有红外热成像仪孔、测距传感器孔以及高倍可变焦摄像机孔,红外热成像仪41、测距传感器42以及高倍可变焦摄像机分别与之相对应。第三罩体45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无线电侦收设备43,用来检测管区内是否有无人机的无线电信号;第三罩体454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干扰摧毁组件5,干扰摧毁组件5包括干扰枪51与激光炮52,干扰枪51可发射连续波信号迫使目标无人机返航或者强制降落,激光炮52可直接摧毁目标无人机。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反无人机车,包括上述的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反无人机车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反无人机车包括越野车1,越野车1的车顶设置有置物架2,置物架2上设置有探测组件3、识别组件4与干扰摧毁组件5,越野车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指挥中心,控制指挥中心分别与探测组件3、识别组件4和干扰摧毁组件5相连,探测组件3与识别组件4发现目标无人机时,将数据发送至控制指挥中心,控制指挥中心控制干扰摧毁组件5对目标无人机做出应对措施。

如图6所示,探测组件3包括雷达31、雷达驱动组件32以及雷达安装座33。雷达安装座33固定设置在置物架2上,本实施例的雷达安装座33采用螺钉固定,以方便雷达安装座33的拆卸。雷达安装座33与雷达驱动组件32相连,雷达驱动组件32与雷达31相连,雷达驱动组件31可驱动雷达31转动以使雷达31可以360度全方位探测。

雷达驱动组件32包括伺服电机与传动组件,伺服电机与传动组件相连,传动组件与雷达31相连,本实施例的传动组件为蜗轮蜗杆,伺服电机与蜗杆相连,雷达与涡轮相连,涡轮与蜗杆相配合。

优选的,置物架2上还设置有电台,电台与车内的控制指挥中心相连,电台用于与外界联系。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越野车1驾驶至所要保护空域的附近,启动雷达31、测距传感器42以及无线电侦收设备43,同时执法记录仪48、电台开始工作,执法画面开始存储,通信数据开始传输;雷达31对以越野车1为核心的四周进行扫描探测,并将得到的移动目标的方位、距离、速度等参数发送至控制指挥中心;然后无线电侦收设备43对雷达31所提供的方位进行侦查,侦查是否存在无人机信号,确定无人机大致方向,并将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指挥中心;控制指挥中心解算出瞄准线指向,驱动第一转台44与第二转台45转动,引导红外热成像仪41、高倍可变焦摄像机、干扰枪51和激光炮52瞄准目标;随后,红外热成像仪41与高倍可变焦摄像机获取目标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至控制指挥中心;如果当前执法环境符合直接摧毁目标无人机的条件则用激光炮52对目标无人机实施武力摧毁,否则用干扰枪51对目标无人机发射干扰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降低车载反无人机系统打击盲区的机构及反无人机车,设计巧妙,模块化程度高,将无线电侦收设备、红外热成像仪、高倍可变焦高清摄像机、干扰枪以及激光炮都集成到同一转台上,有效降低了因元器件遮挡而造成的打击盲区。同时,采用雷达、无线电侦收设备、红外热成像仪以及高倍可变焦高清摄像机相结合的探测识别方法,可相互验证确认,使探测结果更准确;采用干扰枪和激光炮相结合的反制手段,反制距离远,失误率低,大大降低了所保护空域的安全风险。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