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抢险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8294发布日期:2020-06-12 13:3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抢险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抢险救援车。



背景技术:

在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等原因引起的险情中,需要采用抢险救援车行至事故现场进行救援。抢险救援车配置有用于实现抢险救援功能的相关设备和相应物资。其中,抢险救援车的工作效率对救援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如何提高抢险救援车的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抢险救援车。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抢险救援车,包括:车辆本体;移动器材箱,可装卸地设置于车辆本体上;锁定结构,设置于车辆本体或移动器材箱中的任一者上,并与车辆本体或器材箱中相对于任一者的另一者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移动器材箱放置于车辆本体上,锁定结构将移动器材箱与车辆本体可拆卸连接,使得移动器材箱配置为一种独立于抢险救援车的可拆卸和可替换模块。由此,救援机构可配备多种容纳了不同种类的设备和物资并适用不同险情的移动器材箱。在执行救援任务前,可选择与险情现场情况相匹配的一个或多个移动器材箱,将其安放于即将执行救援任务的抢险救援车。因此,本技术方案减少了向抢险救援车中装载救援设备和物资所需的时间,并且保证了救援设备和物资与险情现场情况相互匹配。此外,本技术方案避免了向险情现场派遣多台抢险救援车而导致的拥堵问题。最后,救援机构仅需就不同的险情预先配备不同的移动器材箱,而不需要就不同的险情种类与情况配备搭载不同设备与物质的抢险救援车,由此节约了抢险救援的成本。综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抢险救援车的救援效率,降低了救援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抢险救援车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锁定结构包括:支座;连接部,设于支座上,与车辆本体或移动器材箱中的任一者连接;锁舌,设于支座上,部分或全部地伸入车辆本体或移动器材箱中的另一者;其中,锁舌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以使得车辆本体和移动器材箱相互松脱或相互锁定。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锁舌、连接部和支座相互配合的结构,其可实现移动器材箱和车辆本体的稳定连接,连接部将锁定结构与车辆本体或移动器材箱中的任一者固定连接,支座支撑锁舌,锁舌将锁定结构与车辆本体或移动器材箱中的任另一者活动连接,以便于二者的拆卸分离。由此,本技术方案的锁定结构操作方便、结构简单、连接锁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锁舌包括:套筒,与支座连接;锁柱,贯穿于套筒中;锁帽,与锁柱连接,并设于套筒的外部;其中,锁帽通过转动,使得锁舌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通过上述套筒、锁柱和锁帽相互配合的技术方案,使得锁柱可在套筒中转动,锁柱的转动带动锁帽同步转动,由此使得锁帽快速而便捷地实现止挡锁定或避让松脱的功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第一状态下,锁帽盖合于套筒上,以避让车辆本体或移动器材箱中的另一者;在第二状态下,锁帽与套筒相互交错,以止挡车辆本体或移动器材箱中的另一者。

当锁帽盖合于套筒上,其不与车辆本体或移动器材箱中的另一者接触,从而使得车辆本体和移动器材箱相互可分离拆卸,当锁帽与套筒相互交错,锁帽将车辆本体和移动器材箱相互连接,并实现二者的锁定。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锁定结构包括:支撑台,与支座连接,具有通孔;其中,套筒贯穿通孔,并由支撑台的表面向外伸出

支撑台的作用在于支撑套筒,套筒固定于通孔中,从而保证了锁舌的稳定连接。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第二状态下,锁帽和支撑台分别与车辆本体或移动器材箱中的另一者相互抵靠。

锁帽和支撑台共同实现限位止挡作用,以进一步提高锁定稳定程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座包括:连接臂;支撑臂,与连接臂连接,并与连接臂共同构造出弯折结构;加强筋,设于弯折结构的夹角位置,并与连接臂和支撑臂分别连接。

加强筋的设置增强连接臂和支撑臂的连接稳定性,避免支座断裂或损坏。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连接臂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覆盖有筋板。

筋板的设置提高了连接臂的强度和其能承受的冲击力,可有效保护锁定结构,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锁定结构包括:手柄,与锁柱连接,适于带动锁柱和锁帽转动。

手柄便于使用者的操作,可便捷地实现锁帽的转动,以完成锁定或解锁。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锁帽的上端部具有圆锥台结构,圆锥台结构的横截面由下至上地逐渐缩小。

圆锥台结构的设计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将锁帽对准,并伸入车辆本体或移动器材箱中的另一者。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抢险救援车包括:吊环,设置于移动器材箱的上部位置;和/或叉车配合凹槽,设置于移动器材箱的下部位置,并由移动器材箱的任一侧壁向任一侧壁的对侧壁所在的方向延伸。

通过吊环和/或叉车配合凹槽的设置,便于移动器材箱的安放和摘取,节省了移动器材箱与抢险救援车的装配时间,节约了人力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救援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抢险救援车包括:固定器材箱,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上;和/或,抢险救援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上,并包括照明装置、消防装置和绞盘中的至少一者。

固定器材箱能够装载适用于任何险情或适用于大多数险情的救援设备与物质,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抢险救援车可增设消防、照明等功能组件,由此增加了抢险救援车的救援功能,使其可应用于对多种险情进行综合救援,提高了抢险救援车的通用性和利用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抢险救援车包括:起吊结构,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上;

起吊结构的设置便于对器材箱进行起吊和摘取,由此提高了险情救援的工作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起吊结构包括:转台,与所述车辆本体连接;转轴,设置于所述转台远离所述车辆本体的一端;折叠臂,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台连接;其中,所述转台适于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所述折叠臂适于围绕所述转轴在竖直方向上转动。

通过转台、转轴以及折叠臂的相互配合,可对起吊结构的起吊和下落方向进行灵活调整,从而即便于器材箱的拆卸,又便于采用起吊结构起吊运送救援物资,使其搭载施救人员或被救人员,由此,进一步提高了险情救援的工作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起吊结构包括:伸缩臂,设置于所述折叠臂远离所述转台的一端,并包括至少两个的顺次连接的子伸缩臂;其中,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子伸缩臂中的任意一者向另一者靠近,以使得所述伸缩臂收缩;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子伸缩臂中的任意一者向另一者远离,以使得所述伸缩臂伸展。

通过采用至少两个的顺次连接的子伸缩臂形成伸缩臂的技术方案,可使得起吊结构的起吊高度更高,起吊范围更大,由此使得起吊结构的应用场景更为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抢险救援车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器材箱的起吊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器材箱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锁定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锁定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锁定结构的右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锁定结构在第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锁定结构在第二状态下的剖视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车辆本体,20:移动器材箱,30:锁定结构,40:起吊结构,50:照明装置,60:消防装置,70:固定器材箱,80:绞盘,102:底盘,104:驾驶室,106:乘员室,202:叉车配合凹槽,204:吊环,302:锁舌,304:手柄,306:连接部,308:支座,310:支撑台,312:通孔,314:筋板,316:加强筋,402:转台,404:折叠臂,406:转轴,408:伸缩臂,410:折叠臂驱动装置,412:伸缩臂驱动装置,502:照明灯,504:升降机构,3022:套筒,3024:锁柱,3026:锁帽,3082:连接臂,3084:支撑臂,4082:子伸缩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抢险救援车,其用于装载抢险救援所需的设备或物资。抢险救援车包括车辆本体10、移动器材箱20和锁定结构30。

移动器材箱20可装卸地放置于车辆本体10上。锁定结构30设置于车辆本体10或移动器材箱20中的任一者上,并与车辆本体10或移动器材箱20中相对于任一者的另一者可拆卸连接。比如,锁定结构30设置于车辆本体10上,并与移动器材箱20可拆卸连接,或锁定结构30设置于移动器材箱20上,并与车辆本体10可拆卸连接。

具体而言,车辆本体10的车轮上部设有底盘102,底盘102的前端位置设有驾驶室104,底盘102的后端适于放置移动器材箱20。驾驶室104的前侧还设有绞盘80。可选地,驾驶室104和移动器材箱20之间设有用于搭载救援人员的乘员室106。进一步可选地,车辆本体10还包括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车厢,车厢设置于底盘102的后端,移动器材箱20放置于车厢中。锁定结构30的一端通过螺钉、铆钉或焊接等方式,与车辆本体10固定连接。由此,锁定结构30的一端与抢险救援车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器材箱20可拆卸地活动连接。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更高的抢险救援车。

具体而言,抢险救援车的工作效率对救援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抢险救援车的工作效率受到其搭载的救援设备和物质的情况的影响。在应对不同种类和程度的险情时,需要为抢险救援车配备不同的救援设备和物质,只有抢险救援车搭载的救援设备和物质与险情现场的情况相互匹配,才能实现对险情现场的有效救援。

为此,相关技术中的抢险救援车在执行救援任务前,需要由救援人员根据具体的险情情况,向抢险救援车中装载不同的设备和物质,这一过程浪费了原本紧迫的救援时间,降低了救援效率。而如果为多台抢险救援车分别配备彼此不同的设备和物质,并在险情出现时,根据其搭载设备和物资的情况对其进行分别或综合调配,则导致了配备抢险救援车以及救援设备和物资所需的成本大大提高,各抢险救援车的利用率均不高,并且需要向险情现场综合调配多个抢险救援车才能实现救援,导致了现场拥堵,影响救援。

有鉴于上述原因,本实施例的移动器材箱20通过锁定结构30与抢险救援车可拆卸连接,也即是说,本实施例的移动器材箱20配置为一种独立于抢险救援车的可拆卸和可替换模块。

由此,救援机构可配备多种容纳了不同种类的设备和物资并适用不同险情的移动器材箱20。在执行救援任务前,可选择与险情现场情况相匹配的一个或多个移动器材箱20,将其安放于即将执行救援任务的抢险救援车。

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减少了向抢险救援车中装载救援设备和物资所需的时间,并且保证了救援设备和物资与险情现场情况相互匹配。此外,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避免了向险情现场派遣多台抢险救援车而导致的拥堵问题。最后,救援机构仅需就不同的险情预先配备不同的移动器材箱20,而不需要就不同的险情种类与情况配备搭载不同设备与物质的抢险救援车,由此节约了抢险救援的成本。综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抢险救援车的救援效率,降低了救援成本。

实施例1

如图4至图6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以下技术特征。

锁定结构30包括:支座308、连接部306和锁舌302。连接部306设于支座308上,与车辆本体10或移动器材箱20中的任一者连接。锁舌302设于支座308上,部分或全部地伸入车辆本体10或器材箱20中的另一者。其中,锁舌30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以使得车辆本体10和器材箱20相互松脱或相互锁定。

具体而言,连接部306和锁舌302分别设于支座308的两端,支座308具有直角弯折结构,连接部306设于直角弯折结构中一个弯折臂的边缘,锁舌302直角弯折结构中另一个弯折臂的边缘。其中,连接部306为板状结构,其上设有螺钉孔,由此,连接部306与车辆本体10或移动器材箱20中的任一者通过螺钉连接。

如图3,锁舌302伸入器材箱20中,连接部306适于与车辆本体10连接。或者,本实施例提供的锁定结构30可通过连接部306与器材箱20连接,并将锁舌302伸入车辆本体10中。

实施例2

如图4至图6和图8至图9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以下技术特征。

锁舌302包括:套筒3022、锁柱3024和锁帽3026。套筒3022与支座308连接。锁柱3024贯穿于套筒3022中。锁帽3026与锁柱3024连接,并设于套筒3022的外部。其中,锁帽3026通过转动,使得锁舌30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而言,套筒3022具有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的筒状结构,其具有上下贯通的中空柱状内腔。锁柱3024具有柱状结构,其贯穿于套筒3022中,并且从套筒3022的上端和下端中的至少一者中伸出。由于锁柱3024具有柱状结构,因此其可在套筒3022的柱状内腔中转动。锁帽3026通过一体成型或通过铆钉、螺钉等连接件与锁柱3024连接,其并设于套筒3022的外部,即:锁帽3026设于锁柱3024由套筒3022中伸出的部分。

由此,锁柱3024的转动可带动锁帽3026转动,以使得锁帽3026相对于套筒3022产生位置变化,该位置变化是指锁帽3026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套筒3022的重合程度产生变化,或锁帽3026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套筒3022的夹角产生变化。其中,锁帽3026的转动使得锁舌30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实施例3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以下技术特征。

在第一状态下,锁帽3026盖合于套筒3022上,以避让车辆本体10或器材箱20中的另一者。在第二状态下,锁帽3026与套筒3022相互交错,以止挡车辆本体10或器材箱20中的另一者。

当锁帽3026转动至于覆盖套筒3022以使得二者部分重叠或全部重叠时,锁舌302处于第一状态。当锁帽3026转动至于与套筒3022交错,以使得二者产生一定夹角的状态,锁舌302处于第二状态。

如图8所示,在第一状态下,锁帽3026以及一部分的套筒3022伸入车辆本体10或器材箱20中的另一者。由于锁帽3026盖合在套筒3022之上,因此其不与车辆本体10或器材箱20中的另一者接触,从而避让并松脱车辆本体10或器材箱20中的另一者。

如图9所示,在第二状态下,锁帽3026以及一部分的套筒3022伸入车辆本体10或器材箱20中的另一者。锁帽3026通过转动,以使得其与套筒3022相互交错,二者之间形成一定夹角。由此,锁帽3026的下表面与车辆本体10或器材箱20中的另一者的表面相互搭接,由此实现锁定。

需要说明的是:锁帽3026和套筒3022的截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如图8和图9所示,锁帽3026和套筒3022均为椭圆形或腰形结构。二者相互盖合时,二者的侧边缘齐平。或者,锁帽3026和套筒3022的形状不同,比如,套筒3022为圆柱形筒,锁帽3026为椭圆形、三角形、四边以及多边形、十字花形等。

此外,锁帽3026和套筒3022的截面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如图8和9所示,锁帽3026和套筒3022的截面大小相等。或者,锁帽3026的截面可超出套筒3022,或小于套筒3022,只需要保证锁帽3026在转动至一定角度后,其可伸入车辆本体10或器材箱20中的另一者,并与车辆本体10或器材箱20中的另一者的表面搭接以实现锁定即可。

其中,锁定结构30还包括手柄304,手柄304与锁柱3024连接,适于带动锁柱3024和锁帽3026转动。手柄304的设置可便于操作人员转动锁帽3026。

可选地,锁帽3026的上端部具有圆锥台结构,圆锥台结构的横截面由下至上地逐渐缩小。圆锥台结构的设计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将锁帽对准,并伸入车辆本体或移动器材箱中的另一者。

实施例4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以下技术特征。

锁定结构30包括:支撑台310。支撑台310与支座308连接,具有通孔312。其中,套筒3022贯穿通孔312,并由支撑台310的表面向外伸出。

具体而言,支撑台310为矩形的平板状结构。其设于支座308上。通孔312开设于支撑台310的中心位置。套筒3022贯穿通孔312,并由通孔312的两端伸出。锁帽3026设于支撑台310的上方位置。

可选的,在第二状态下,锁帽3026和支撑台310分别与车辆本体10或器材箱20中的另一者相互抵靠。由此,如图9所示,当在第二状态下,锁帽3026旋转至搭接在车辆本体10或器材箱20中的另一者的表面上的位置时,支撑台310的上表面也与车辆本体10或器材箱20中的另一者的表面相互搭接。由此,锁帽3026的下表面和支撑台310的上表面共同地压紧器材箱20中的另一者,以提高锁定效果。

实施例5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以下技术特征。

支座308包括:连接臂3082和连接臂3082。支撑臂3084与连接臂3082连接,并与连接臂3082共同构造出弯折结构。加强筋316,设于弯折结构的夹角位置,并与连接臂3082和支撑臂3084分别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支撑臂3084与连接臂3082共同构造出直角弯折结构。连接部306与连接臂3082相互连接。支撑臂3084由连接臂3082远离连接部306的一侧向外凸伸。支撑臂3084的上端设有支撑台310。支撑台310上设有通孔312,锁舌302的至少一部分,即套筒3022,贯穿通孔312。

连接臂3082具有直条形结构,连接部306具有平板形结构,并垂直连接于连接臂3082的侧壁上。连接部306上设有若干个供紧固件贯穿的通孔。

加强筋316具有筋条或筋板状的结构。由此,加强筋316嵌入由连接臂3082和支撑臂3084合围形成的开放空间之内。可选的,加强筋316具有直角三角形的筋板结构,加强筋316的一条直角边与连接臂3082的表面汇接,另一条直角边与支撑臂3084的表面汇接。加强筋316的设置可提高连接臂3082和支撑臂3084之间的连接强度,尤其在抢险救援车加速行进或紧急刹车时,可避免连接臂3082和支撑臂3084之间折断或损坏,由此提高锁定结构30的可靠性。

实施例6

如图4至图5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以下技术特征。

连接臂3082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覆盖有筋板314。

筋板314连接并覆盖于连接臂3082一部分或全部的外表面之上;加强筋316与连接臂3082直接连接,或通过筋板314与连接臂3082间接连接。

举例而言,筋板31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接并覆盖于连接臂308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上,支撑臂3084由连接臂3082的侧壁竖直向上伸出,设置于支撑臂3084和连接臂3082的上表面之间的筋板314通过连接并覆盖于连接臂3082的上表面之上的筋板314,与连接臂3082间接连接。

移动器材箱20因晃动等原因对支撑臂3084施加应力,当连接臂3082的长度较长时,增大了该应力的作用力臂,由此使得连接臂3082易于折断,筋板314的设置提高了连接臂3082的强度和其能承受的冲击力,可有效保护锁定结构30,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

实施例7

如图3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以下技术特征。

抢险救援车包括吊环204和/或叉车配合凹槽202。吊环204设置于移动器材箱20的上部位置;叉车配合凹槽202设置于移动器材箱20的下部位置,并由移动器材箱20的任一侧壁向任一侧壁的对侧壁所在的方向延伸。

具体而言,吊环204设置于移动器材箱20的上部位置。本实施例的上部位置是指移动器材箱20在纵向方向上的上半部分。比如,吊环204设置于移动器材箱20的顶壁上,或设置于移动器材箱20的侧壁的上侧位置。吊环204具有闭合的环形结构或非闭合的半圆环形结构,吊环204的作用在于:便于起重机等设备将移动器材箱20吊起,从而将其从抢险救援车取下,或将其吊装至抢险救援车上。吊环204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可设置于移动器材箱20上顶壁的中心位置上,也可围绕移动器材箱20的上顶壁边缘或侧壁边缘对称分布。比如2个吊环204对称地设置于移动器材箱20的相对两侧壁上,或者,1个吊环204设置于移动器材箱20上顶壁的中心位置上。

叉车配合凹槽202设置于移动器材箱20的下部位置。本实施例的下部位置是指移动器材箱20在纵向方向上的下半部分。比如,叉车配合凹槽202设置于移动器材箱20的底壁上,或设置于移动器材箱20的侧壁的下侧位置。叉车配合凹槽202的作用:可采用叉车设备将移动器材箱20举起,从而将其从抢险救援车取下,或将其转移至抢险救援车上。叉车配合凹槽202的形状与通用叉车设备的叉车板的形状相匹配。比如,两个叉车配合凹槽202平行地设置于移动器材箱20的底壁上。叉车配合凹槽202由移动器材箱20的任一侧壁向任一侧壁的对侧壁所在的方向延伸,以使得叉车设备的叉车板顺利地伸入叉车配合凹槽202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器材箱20通过吊环204和/或叉车配合凹槽202的设置,便于器材箱20的安放和摘取,节省了移动器材箱20与抢险救援车的装配时间,节约了人力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救援效率。

实施例8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以下技术特征。

抢险救援车包括固定器材箱70和/或抢险救援装置。固定器材箱70设置于车辆本体10上;抢险救援装置设置于车辆本体10上,并包括照明装置50、消防装置60和绞盘80中的至少一者。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固定器材箱70与车辆本体10固定连接,其内部适于放置适用于任何险情或适用于大多数险情的救援设备与物质,比如供救援人员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比如防护服和防护罩,或供获救人员使用的救生用品,比如担架、医药箱、氧气罐等。可选地,照明装置50包括照明灯502和升降机构504。升降机构504的一部分或全部嵌入固定器材箱70中,照明装置50设置于升降机构504的上端。其中,升降机构504驱动照明装置50的升降,以使得照明装置50到达适宜的照明高度。可选地,消防装置60包括水灭火装置或泡沫灭火装置,用于控制险情现场的火势。固定器材箱70适于为照明装置50和消防装置60提供支撑。绞盘80设置于车辆本体10的前端。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抢险救援车适用于对多种险情进行综合救援。

实施例9

如图1、图2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以下技术特征。

抢险救援车包括起吊结构40,起吊结构40设置于车辆本体10上。

起吊结构40的设置便于对移动器材箱20进行起吊和摘取,由此提高了险情救援的工作效率。

较佳地,起吊结构40包括转台402、转轴406和折叠臂404。转台402与车辆本体10连接;转轴406设置于转台402远离车辆本体10的一端;折叠臂404通过转轴406与转台402连接;其中,转台402适于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折叠臂404适于围绕转轴406在竖直方向上转动。

具体而言,转台402设置与底盘102的上方,转轴406设置于转台402的上端,折叠臂404通过转轴406与转台402的上端旋转连接。转台402通过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带动位于其上的折叠臂404一同转动,折叠臂404通过围绕转轴406在竖直方向上转动而打开或闭合。可选地,转台402和折叠臂404之间设置有折叠臂驱动装置410,折叠臂驱动装置410具有气缸驱动结构或液压驱动结构,折叠臂驱动装置410驱动折叠臂404的打开或闭合。

参见图2,转台402带动折叠臂404旋转至面向驾驶室104的方向,将移动器材箱20吊装于折叠臂404之上,并驱动折叠臂404向上仰起,则可将折叠臂404吊起,进而通过转台402带动折叠臂404旋转至背离驾驶室104的方向,并驱动折叠臂404向下回落,则可将吊装于其上的移动器材箱20转移并放置于地面,由此完成移动器材箱20的拆卸。

更佳地,起吊结构40还包括伸缩臂408,伸缩臂408设置于折叠臂404远离转台402的一端,并包括至少两个的顺次连接的子伸缩臂4082;其中,相邻的任意两个子伸缩臂4082中的任意一者向另一者靠近,以使得伸缩臂408收缩;相邻的任意两个子伸缩臂4082中的任意一者向另一者远离,以使得伸缩臂408伸展。伸缩臂408和折叠臂404之间设有伸缩臂驱动装置412,伸缩臂驱动装置412适于驱动子伸缩臂4082的伸出或收缩。伸缩臂408的设置使得起吊结构40的更加灵活。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减少了向抢险救援车中装载救援设备和物资所需的时间,并且保证了救援设备和物资与险情现场情况相互匹配。

2.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避免了向险情现场派遣多台抢险救援车而导致的拥堵问题。

3.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救援机构仅需就不同的险情预先配备不同的移动器材箱,而不需要就不同的险情种类与情况配备搭载不同设备与物质的抢险救援车,由此节约了抢险救援的成本。

综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抢险救援车的救援效率,降低了救援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