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前防撞梁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3822发布日期:2020-10-30 21:11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前防撞梁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防撞梁,特别是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前防撞梁总成。



背景技术:

在不同重叠率的正面汽车碰撞中,正面小重叠率碰撞(重叠率25%的正面碰撞)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事故形态,这种事故造成的乘员死伤率也很高。多数汽车厂商设计汽车时,只注重汽车正面与壁障40%重叠率碰撞及100%重叠率碰撞测试的要求,并没有对小重叠正面碰撞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汽车小偏置碰法规的制定,对汽车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挑战。对于小偏置碰法规(25%覆盖度64km/h正面刚性壁障碰撞)而言,现有汽车前防撞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碰撞时吸能盒压溃较小,吸能盒的分布和结构对于小偏置碰的吸能效果明显不足,导致小偏置碰时汽车损坏严重,对乘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小偏置碰中可以有效吸能提高安全性能的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前防撞梁总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前防撞梁总成,包括横梁、吸能盒和纵梁连接板,吸能盒相对横梁中心对称设置,吸能盒由主吸能盒、副吸能盒构成,主吸能盒的后安装板、副吸能盒的后安装板与纵梁连接板连接,主吸能盒、副吸能盒的前端与横梁连接,副吸能盒位于主吸能盒外侧,主吸能盒、副吸能盒均设有溃缩筋。

上述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前防撞梁总成,主吸能盒的棱部设有主吸能盒溃缩筋;副吸能盒的棱部设有副吸能盒溃缩筋,其中,副吸能盒内侧面棱部的副吸能盒溃缩筋的数目多于外侧棱部的副吸能盒溃缩筋的数目。

上述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前防撞梁总成,主吸能盒的截面为矩形,该矩形沿z向的边长大于沿y向的边长,主吸能盒内对称设有两条主吸能盒筋板,主吸能盒筋板由相互连接的中部直筋段和两侧斜筋段组成,两侧斜筋段与纵梁筋板的位置及走向相对应。

上述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前防撞梁总成,副吸能盒的截面为矩形,该矩形沿z向的边长小于沿y向的边长;副吸能盒内由副吸能盒筋板分隔为三个腔体,靠近横梁外端为两个对称的副吸能盒小腔体,远离横梁外端为一个较大的副吸能盒大腔体;其中一条副吸能盒筋板与横梁中部立板的位置及走向相对应。

上述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前防撞梁总成,副吸能盒前端设有u形的前连接板,前连接板经焊接与副吸能盒连接为一体,前连接板与横梁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针对提高小偏置碰汽车防撞性能而设计,主要对吸能盒的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主、副吸能盒结构,并对主、副吸能盒的溃缩筋分布及筋板的分布进行了优化设计。上述改进有利于引导小偏置碰时主、副吸能盒均匀的压溃变形,同时减少碰撞时产生的y向分力,有效提高小偏置碰的吸能效果,增强了前防撞梁的碰撞稳定性,降低小偏置碰时汽车损坏及对乘员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断面图;

图4是图2中的b-b断面图。

图中各标号为:1、横梁,1-1、切边结构,1-2、横梁中部立板,2、主吸能盒,2-1、主吸能盒溃缩筋,2-2、主吸能盒筋板,3、副吸能盒,3-1、副吸能盒溃缩筋,3-2、副吸能盒小腔体,3-3、副吸能盒大腔体,3-4、副吸能盒筋板,3-5、前连接板,4、纵梁连接板,5、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在充分考虑小偏置碰法规基础上,设计的一种以铝合金为材质的汽车前防撞梁。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横梁1和吸能盒,吸能盒相对横梁中心对称设置。横梁1的整体为对称双向弯曲结构,横梁两端考虑避让,采取采用切角结构1-1,横梁设有提高其强度的横梁中部立板1-2。所述吸能盒由主吸能盒2、副吸能盒3构成,主吸能盒与纵梁5位置对应,副吸能盒于主吸能盒外侧。主吸能盒的后安装板板、副吸能盒的后安装板与纵梁连接板4的连接,纵梁5装配在纵梁连接板后部。主吸能盒、副吸能盒的前端依横梁两侧的走向与横梁连接,主吸能盒、副吸能盒均设有溃缩筋。主吸能盒为立方体形,主吸能盒的四个棱部设有主吸能盒溃缩筋2-1,以提高主吸能盒2压溃吸能效果,图示实施例,主吸能盒的每个棱部设置了两条主吸能盒溃缩筋。副吸能盒为立方体形,副吸能盒的四个棱部设有副吸能盒溃缩筋3-1,其中,内侧面棱部副吸能盒溃缩筋的数目多于外侧棱部副吸能盒溃缩筋的数目,从而有利于引导小偏置碰时副吸能盒更均匀的压溃变形。图示实施例,副吸能盒的内侧面的两个棱部分别设置了两条副吸能盒溃缩筋,外侧面的两个棱部分别设置了一条副吸能盒溃缩筋。副吸能盒前端设有前连接板3-5,前连接板为u形,前连接板经焊接与副吸能盒连接为一体,前连接板与横梁螺栓连接。这样,既能够保证与副吸能盒之间的焊接强度,又能够有效的提升副吸能盒与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

参看图2-图4,主吸能盒的截面为矩形,该矩形沿z向(使用状态的高低方向)的边长大于沿y向(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的边长,主吸能盒内对称设有两条主吸能盒筋板2-1,主吸能盒筋板由相互连接的中部直筋段和两侧斜筋段组成,两侧斜筋段与设置在纵梁内的连接筋板的位置及走向相对应。上述结构可以保证碰撞传力,减小吸能盒失稳变形。副吸能盒3的截面为矩形,该矩形沿z向的边长小于沿y向的边长。副吸能盒3由副吸能盒筋板分隔为三个腔体,靠近横梁外端为两个对称的副吸能盒小腔体3-2,该部分吸能盒刚度较大不易变形;远离横梁外端为一个较大的副吸能盒大腔体3-3,该部分吸能盒刚度较小易压溃变形。一条副连接副吸能盒外侧壁的吸能盒筋板3-4与横梁中部立板1-2的位置及走向相对应,起到支撑作用,以保证碰撞传力,减小吸能盒失稳变形。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前防撞梁总成,包括横梁(1)、吸能盒及纵梁连接板(4),吸能盒相对横梁中心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吸能盒由主吸能盒(2)、副吸能盒(3)构成,主吸能盒的后安装板、副吸能盒的后安装板与纵梁连接板(4)连接,主吸能盒、副吸能盒的前端与横梁连接,副吸能盒(3)位于主吸能盒外侧,主吸能盒、副吸能盒均设有溃缩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主吸能盒的棱部设有主吸能盒溃缩筋(2-1);副吸能盒的棱部设有副吸能盒溃缩筋(3-1),其中,副吸能盒内侧面棱部的副吸能盒溃缩筋的数目多于外侧棱部的副吸能盒溃缩筋的数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主吸能盒的截面为矩形,该矩形沿z向的边长大于沿y向的边长,主吸能盒内对称设有两条主吸能盒筋板(2-2),主吸能盒筋板由相互连接的中部直筋段和两侧斜筋段组成,两侧斜筋段与纵梁筋板的位置及走向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副吸能盒的截面为矩形,该矩形沿z向的边长小于沿y向的边长;副吸能盒内由副吸能盒筋板分隔为三个腔体,靠近横梁外端为两个对称的副吸能盒小腔体(3-2),远离横梁外端为一个较大的副吸能盒大腔体(3-3);其中一条副吸能盒筋板(3-4)与横梁中部立板(1-2)的位置及走向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副吸能盒前端设有u形的前连接板(3-5),前连接板经焊接与副吸能盒连接为一体,前连接板与横梁螺栓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前防撞梁总成,包括横梁、吸能盒,吸能盒相对横梁中心对称设置,吸能盒由主吸能盒、副吸能盒构成,主吸能盒的后安装板、副吸能盒的后安装板与纵梁连接板连接,主吸能盒、副吸能盒的前端与横梁连接,副吸能盒位于主吸能盒外侧,主吸能盒、副吸能盒均设有溃缩筋。本实用新型对吸能盒的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主、副吸能盒结构,并对主、副吸能盒的溃缩筋分布及筋板的分布进行了优化设计。上述改进有利于引导小偏置碰时主、副吸能盒均匀的压溃变形,同时减少碰撞时产生的y向分力,有效提高小偏置碰的吸能效果,增强了前防撞梁的碰撞稳定性,降低小偏置碰时汽车损坏及对乘员的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李月;吴文珍;顼文娟;董大超;郑晓娟;贾伟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研发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6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