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抽拉式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0402发布日期:2020-09-29 09:37阅读:71来源:国知局
电动抽拉式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车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电动动力源控制坡板放下或收起的电动抽拉式坡板结构。



背景技术:

大巴车上专为轮椅设计上下车而设计的坡板,其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当轮椅需要上车时,坡板从车底抽出,一端放地上,一端搭在车厢底板,轮椅通过坡板上下车。

传统的坡板结构设计,大多数的坡板为手动抽拉式,坡板在需要使用时,手动抽出,使用完毕后则需要手动插回去,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比较费时费力;长期改进过程中,利用气动进行坡板抽拉的的设计,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200804.5《坡板气动抽拉式无障碍公交车门》的公开文献,而该结构中使用的抽拉动力源为气动,该气动抽拉的噪音比较大。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款能够替代传统手动结构且具有操作简单、使用过程较为安静等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改进坡板结构,达到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使用环保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抽拉式坡板的技术方案,其包括抽拉框、连接板、坡板及电动组件,其中:

所述抽拉框的两侧分别为抽拉滑轨,所述坡板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连接板两侧分别安装有滑轮,所述滑轮与对应侧面的抽拉滑轨滑动相连;

所述电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传动齿轮,两个所述传动齿轮沿所述抽拉滑轨方向间隔的固定于所述抽拉框底面上,且两个所述传动齿轮之间通过一链条相连,一个所述传动齿轮的输出端连接一电机,形成由电机依次带动传动齿轮及链条的传动机构;

各所述传动齿轮旁均安装一限位开关,两个所述限位开关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坡板的抽拉行程,所述连接板置于所述抽拉行程内并与所述链条固接,由所述链条带动于所述抽拉行程内往复位移。

进一步优选的:一个连接有所述电机的传动齿轮为主动齿轮,该主动齿轮装于一主动底板上,所述主动底板固定于所述抽拉框的底面之上;另一所述传动齿轮为被动齿轮,所述被动齿轮装于一被动底板上,所述被动底板固定于所述抽拉框的底面之上;

所述两个限位开关分别装于所述主动底板及所述被动底板之上。

进一步优选的:各所述限位开关为欧姆龙接近开关。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远离所述坡板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为工字形板体,其包括两个平行杆及一连接杆,两个所述平行杆分别对应两个所述抽拉滑轨设置,且所述滑轮装于各所述平行杆上;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链条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朝其下方延伸形成一连接耳,该连接耳与所述链条固接,以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连接杆沿所述抽拉滑轨方向位移。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一侧铰接一转接板,该转接板通过多个扭簧与所述坡板相连。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抽拉框包括一后横梁及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抽拉滑轨,其中:

两个所述抽拉滑轨一端分别与所述后横梁的两端固接;

还包括一抽拉底板,该抽拉底板装于所述抽拉框的底面,形成所述的述抽拉框底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抽拉框的顶面安装一上盖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盖板之上铺设一地板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坡板通过电机驱动,抽屉式的放下或收起的目的,从而达到省时省力,操作便捷;另,本新型还通过链条带动所述连接板以推动或拉动所述坡板实现所述坡板的运动,而所述的连接板还通过两个限位开关控制器位移行程,使得坡板在使用过程从开始到结束受力比较均匀、运行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中所述坡板脱离所述抽拉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中所述坡板收于所述抽卡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所述电动组件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的坡板结构设计,大多数的坡板为手动抽拉式,坡板在需要使用时,手动抽出,使用完毕后则需要手动插回去,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比较费时费力;长期改进过程中,利用气动进行坡板抽拉的的设计,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200804.5《坡板气动抽拉式无障碍公交车门》的公开文献,而该结构中使用的抽拉动力源为气动,该气动抽拉的噪音比较大。

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经过对原因的分析,不断研究发现一种电动抽拉式坡板的技术方案,其包括抽拉框、连接板、坡板及电动组件,其中:

所述抽拉框的两侧分别为抽拉滑轨,所述坡板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连接板两侧分别安装有滑轮,所述滑轮与对应侧面的抽拉滑轨滑动相连;

所述电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传动齿轮,两个所述传动齿轮沿所述抽拉滑轨方向间隔的固定于所述抽拉框底面上,且两个所述传动齿轮之间通过一链条相连,一个所述传动齿轮的输出端连接一电机,形成由电机依次带动传动齿轮及链条的传动机构;

各所述传动齿轮旁均安装一限位开关,两个所述限位开关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坡板的抽拉行程,所述连接板置于所述抽拉行程内并与所述链条固接,由所述链条带动于所述抽拉行程内往复位移。

上述技术方案后,采用了电机驱动,链条传动的方式,使得坡板在使用过程从开始到结束受力比较均匀、运行稳定可靠,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抽拉式坡板的技术方案,其包括抽拉框1、连接板2、坡板3及电动组件。

如图1所示,所述抽拉框1为一矩形框体,其至少包括一后横梁11及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抽拉滑轨12,其中:

所述两个抽拉滑轨12为矩形框体的两短边,两个所述抽拉滑轨12一端分别与所述后横梁11的两端固接,所述后横梁11为矩形框体的一个长边,进而所述矩形框体的另一长边处为所述坡板抽拉的开口端;

还包括一抽拉底板13,该抽拉底板13装于所述抽拉框的底面,形成所述的述抽拉框底面。

优选的:所述抽拉框1的顶面安装一上盖板(未示出),所述上盖板之上铺设一地板革(未示出)。

如图1所示,所述坡板3与所述连接板2相连,具体的说:所述连接板2一侧铰接一转接板4,该转接板4通过多个扭簧与所述坡板3相连,进而所述坡板3能随所述转接板4旋转调整,从而使得坡板3在处于拉出状态下处于倾斜状态,以实现其便捷上下车的功能;反之,所述坡板3处于抽入状态下与所述连接板4同平面设置。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板2为工字形板体,其包括两个平行杆21及一连接杆22,两个所述平行杆21分别对应两个所述抽拉滑轨12设置,各所述平行杆21的外侧面安装有滑轮,各所述平行杆21上的滑轮5与对应侧面的抽拉滑轨12配合滑动连接,使得连接有坡板3的连接板2能沿着所述抽拉滑轨12的方向滑动位移;

具体的说:因所述坡板3通过所述连接板2的带动位移至所述抽屉框1内或外时,所述坡板3位于所述抽屉框1内或外,所述坡板3置于所述抽屉框1外时,该坡板3处于倾斜的被使用状态。

如图1及图4所示,所述电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传动齿轮6,两个所述传动齿轮6沿所述抽拉滑轨11方向间隔的固定于所述抽拉框11底面上,且两个所述传动齿轮6之间通过一链条7相连,一个所述传动齿轮6的输出端连接一电机8,形成由电机8依次带动传动齿轮6及链条7的传动机构;

具体的说:一个连接有所述电机8的传动齿轮6为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远离所述坡板设置,该主动齿轮装于一主动底板上,所述主动底板固定于所述抽拉框1的底面之上;另一所述传动齿轮6为被动齿轮,所述被动齿轮装于一被动底板上,所述被动底板固定于所述抽拉框1的底面之;

所述连接板2的连接杆22朝其下方延伸形成一连接耳221,该连接耳221与所述链条7固接,以由所述电机8驱动所述连接杆22沿所述抽拉滑轨11方向位移。

更具体的是:如图1所示,各所述传动齿轮6旁均安装一限位开关9,两个所述限位开关9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坡板3的抽拉行程,所述连接板2置于所述抽拉行程内并与所述链条7固接,由所述链条7带动于所述抽拉行程内往复位移,所述两个限位开关9分别装于所述主动底板及所述被动底板之上;优选的:各所述限位开关9为欧姆龙接近开关。

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上述结构,在实际使用方法如下:

需要所述坡板3放下时,所述电机8正转,依次带动连所述传动齿轮6及所述链条7运动,所述链条7的运动带动所述连接板2朝向远离所述后横梁11方向滑动位移,进而推动所述坡板3脱离所述抽拉框1(见图2所示),当所述连接板2的连接杆22靠近所述远离后横梁11设置的限位开关9时,所述限位开关9控制所述电机7停下,此时所述坡板3处于完全放下状态(即所述坡板3处于使用状态);

需要所述坡板3收起时,所述电机8反转,依次带动所述传动齿轮6及所述链条7运动,所述链条7的运动带动所述连接板2朝向靠近所述后横梁11方向滑动位移,进而拉动所述坡板3进入所述抽拉框1(见图3所示),当所述连接板2的连接杆22靠近另一所述限位开关9时,所述限位开关9控制所述电机8停下,此时所述坡板3处于完全收起的状态(即所述坡板处于收起状态)。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