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套顶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63696发布日期:2020-10-31 10:1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套顶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轮胎套顶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轮胎长时间的使用时,轮胎的胎顶出现破损或者花纹不好时,都需要对胎顶进行更换,使得轮胎能再次进行使用。

目前,大多数都是先用三个工具将轮胎内部顶起,首先人将一个工具将轮胎一部分顶起,再将另外两个工具移动至合适的将轮胎全面顶起,操作比较麻烦,导致工作效率低,且胎顶套在轮胎外侧周向时,需要将工具一个个的拆下与轮胎脱离,比较费力。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能够更方便操作人员将轮胎内部顶起,工作效率高,且可同时将轮胎内部松开使其复位,比较省力的轮胎套顶辅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需要将工具一个个的将轮胎内部顶起,操作麻烦,工作效率低,且需要将工具一个个的拆下与轮胎脱离,比较费力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更方便操作人员将轮胎内部顶起,工作效率高,且可同时将轮胎内部松开使其复位,比较省力的轮胎套顶辅助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轮胎套顶辅助装置,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一侧固接有环形板;支杆,所述支杆固接于所述底板一侧中部,其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部固接有支撑架;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固接于靠近所述支杆的所述底板一侧,所述支杆穿过所述支撑台;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远离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杆的所述支撑台一侧;旋转组件,安装于远离所述底板的所述支撑架一侧,起导向作用;内顶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台与所述支撑架一侧之间,其还与所述支杆和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部配合,用于将轮胎内部顶起。

进一步的是,旋转组件包括有:转轴,所述转轴间隔转动式的连接于远离所述底板的所述支撑架一侧边缘位置;链轮,所述链轮固定套装于远离所述支撑架的所述转轴一侧周向;链条,所述链条绕在三个所述链轮之间;回型块,所述回型块固定套装于靠近所述支撑架的所述转轴一侧周向,其与所述内顶组件连接;小型气缸,所述小型气缸铰接于所述支撑架一侧,其伸缩杆端部与其中一个所述回型块外一侧铰接连接。

进一步的是,内顶组件包括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转动式的穿接于靠近所述支杆的所述支撑台一侧,所述支杆穿过所述空心管内;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装于远离所述底板的所述空心管外一侧周向;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装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其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螺旋槽盘,所述螺旋槽盘固定套装于远离所述底板的所述空心管外一侧周向,其位于所述环形板内;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回型块内,其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固接有接触块;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远离所述转轴的所述滑块一侧与远离所述链轮的所述回型块内一侧之间;连杆,所述连杆铰接于远离所述底板的所述滑块一侧;套筒,所述套筒转动式的连接于远离所述转轴的所述回型块内两侧之间,其与所述回型块配合;滑杆,所述滑杆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套筒内,其朝向所述第一弹簧且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与所述连杆尾端铰接连接;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连接于朝向所述环形板的所述滑杆端部与所述套筒内一侧之间;导轨,所述导轨固接于朝向所述底板且远离所述支杆的所述支撑架一侧;推杆,所述推杆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导轨内,其与所述接触块配合;第一接触杆,所述第一接触杆固接于朝向所述底板的所述推杆端部,其位于所述螺旋槽盘内。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异形卡块,所述异形卡块滑动式的放置于靠近所述接触块的所述回型块一侧,其与所述接触块接触配合;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连接于远离所述底板的所述异形卡块一侧与所述回型块内部之间。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第二接触杆,所述第二接触杆固接于远离所述转轴的所述回型块端部。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将轮胎放置在环形板上,启动小型气缸使得回型块带动套筒移动至轮胎内,再启动伺服电机正转可使得三根滑杆将轮胎内部顶起,胎顶套在轮胎外侧周向时,启动伺服电机反转可使得三根滑杆与轮胎脱离,无需人将工具一个个的将轮胎内部顶起与拆下脱离,比较方便,工作效率高。

2、通过异形卡块与第三弹簧的作用,能在推杆未与滑块接触时,可对滑块进行限位,如此,避免了回型块转动时导致滑块移动。

3、通过第二接触杆的作用,能使得轮胎移动至正中间,避免轮胎位置偏移影响后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使用新型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底板,2:支杆,3:支撑架,4:旋转组件,401:转轴,402:链轮,403:链条,404:回型块,405:小型气缸,5:环形板,6:支撑台,601:伺服电机,7:内顶组件,701:第一齿轮,703:空心管,704:第二齿轮,705:螺旋槽盘,706:导轨,707:推杆,708:第一接触杆,709:滑块,710:第一弹簧,711:接触块,712:套筒,713:滑杆,714:连杆,715:第二弹簧,8:异形卡块,9:第三弹簧,10:第二接触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实施例1

一种轮胎套顶辅助装置,如图1-图5所示,包括有底板1、支杆2、支撑架3、旋转组件4、环形板5、支撑台6、伺服电机601和内顶组件7,底板1顶部左右两侧之间固接有可使轮胎放置的环形板5,底板1顶部中间固接有支杆2,支杆2顶端穿过环形板5固接有支撑架3,支撑架3顶部设有旋转组件4,底板1顶部中间安装有支撑台6,支杆2穿过支撑台6左部,支撑台6与支撑架3之间设有内顶组件7,内顶组件7还与支杆2接触配合,支撑台6顶部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伺服电机601,伺服电机601的输出轴端部与内顶组件7固定连接。

旋转组件4包括有转轴401、链轮402、链条403、回型块404和小型气缸405,支撑架3顶部均匀间隔的转动式连接有三根转轴401,转轴401上部周向固接有链轮402,三个链轮402之间绕有链条403,转轴401下部周向固接有回型块404,回型块404与内顶组件7连接配合,支撑架3前侧面左侧铰接有小型气缸405,小型气缸405的伸缩杆端部与左侧回型块404外右侧面后部铰接连接。

内顶组件7包括有第一齿轮701、空心管703、第二齿轮704、螺旋槽盘705、导轨706、推杆707、第一接触杆708、滑块709、第一弹簧710、接触块711、套筒712、滑杆713、连杆714和第二弹簧715,回型块404内滑动式的设有滑块709,滑块709外侧面与回型块404内一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710,滑块709顶部铰接有连杆714,滑块709底部中间固接有接触块711,回型块404内部外两侧之间铰接有套筒712,套筒712与回型块404配合,套筒712内滑动式的设有滑杆713,滑杆713内侧面上部与连杆714尾端铰接连接,滑杆713底端与套筒712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715,支撑架3底部外侧均匀间隔的固接有三个导轨706,导轨706内滑动式的设有与接触块711配合的推杆707,推杆707底端固接有第一接触杆708,支撑台6左部中间转动式的穿接有空心管703,支杆2穿过空心管703内,空心管703外侧面上部周向固接有第二齿轮704,伺服电机601的输出轴端部固接有第一齿轮701,第一齿轮701与第二齿轮704啮合,空心管703上部周向固接有螺旋槽盘705,螺旋槽盘705位于第二齿轮704上方,第一接触杆708位于螺旋槽盘705内与其配合。

首先操作人员将切割掉原有胎顶的轮胎放置在环形板5上,再启动旋转组件4,旋转组件4运作带动内顶组件7的部分零件正转至轮胎内部,关闭旋转组件4,再启动伺服电机601正转,伺服电机601正转带动内顶组件7运作,内顶组件7运作展开与轮胎内部接触将其顶起,也就使得轮胎周向变小,关闭伺服电机601,内顶组件7停止运作,再将新的胎顶套在轮胎外侧周向上,启动伺服电机601反转带动内顶组件7运作复位,内顶组件7复位不与轮胎内部接触,轮胎内部复位与胎顶紧密接触在一起,再启动旋转组件4反转复位,内顶组件7的部分零件也就复位移动至轮胎外,即可将套有新胎顶的轮胎从环形板5上取下。如此,操作更方便。

当轮胎放置在环形板5上时,启动小型气缸405,小型气缸405的伸缩杆伸长带动左侧回型块404正转,左侧回型块404正转带动左侧转轴401正转,左侧转轴401正转带动左侧链轮402正转,左侧链轮402正转通过链条403带动另外两个链轮402正转,另外两个链轮402正转通过转轴401带动相应的回型块404正转,回型块404正转带动内顶组件7的部分零件正转,当回型块404正转与支撑架3的端部平行时,关闭小型气缸405,回型块404外端也就正转至轮胎内,内顶组件7的部分零件也正转至轮胎内,即可启动伺服电机601正转带动内顶组件7运作,内顶组件7运作与轮胎内部接触将其顶起。同理,当胎顶套在轮胎外侧周向,且内顶组件7复位与轮胎内部脱离时,启动小型气缸405的伸缩杆缩短带动左侧回型块404反转复位,也就使得另外两个回型块404反转复位,同时,回型块404还带动内顶组件7的部分零件反转复位,关闭小型气缸405。

当小型气缸405的伸缩杆伸长时,回型块404正转带动滑块709正转,滑块709正转带动接触块711正转,同时,回型块404正转还带动套筒712正转,进而回型块404正转与导轨706呈平行状态时,关闭小型气缸405,回型块404停止正转,套筒712也就正转至轮胎内,即可启动伺服电机601正转,伺服电机601正转带动第一齿轮701正转,第一齿轮701正转带动第二齿轮704反转,第二齿轮704反转带动空心管703反转,空心管703反转带动螺旋槽盘705反转,螺旋槽盘705反转带动第一接触杆708向外移动,第一接触杆708向外移动带动推杆707向外移动,推杆707向外移动与接触块711接触时,推杆707带动接触块711向外移动,接触块711向外移动带动滑块709向外移动,第一弹簧710压缩,滑块709向外移动带动连杆714向外移动,连杆714向外移动带动滑杆713向外移动,滑杆713向外移动带动套筒712向外摆动,套筒712向外摆动使得底端与轮胎内部接触,进而套筒712向外摆动呈竖直状态时,滑块709通过连杆714带动滑杆713向上移动,第二弹簧715拉伸,滑杆713向上移动与轮胎内部接触将其顶起,也就使得轮胎外围变小,关闭伺服电机601,螺旋槽盘705停止带动第一接触杆708向外移动,滑杆713也就停止向上移动,操作人员即可将胎顶套在轮胎外侧周向,胎顶套好后,启动伺服电机601反转,螺旋槽盘705正转带动第一接触杆708向内移动复位,第一接触杆708复位带动推杆707复位与接触块711脱离,因第一弹簧710的作用,滑块709向内移动通过连杆714带动滑杆713向下移动复位,滑杆713复位与轮胎内部脱离,轮胎复位紧密的与胎顶接触,且连杆714还通过滑杆713带动套筒712向内摆动复位,再启动小型气缸405的伸缩杆缩短带动回型块404反转复位,回型块404复位带动套筒712反转复位。如此,可完成胎顶套在轮胎上。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5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异形卡块8和第三弹簧9,回型块404底部内侧对称式的滑动式放置有异形卡块8,异形卡块8与接触块711接触配合,异形卡块8还与推杆707配合,异形卡块8顶端外侧与回型块404内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9。

当回型块404正转时,异形卡块8对滑块709进行限位,进而推杆707向外移动时,推杆707与异形卡块8接触,推杆707带动异形卡块8向外移动,第三弹簧9拉伸,异形卡块8向外移动与滑块709脱离时,推杆707继续向外移动带动滑块709向外移动。当推杆707向内移动复位时,推杆707与滑块709脱离,滑块709向内移动复位,同时,推杆707还与异形卡块8脱离,因第三弹簧9的作用,异形卡块8向内移动与滑块709接触对其限位。如此,回型块404转动时,能避免滑块709因转动的力导致移动。

如图3所示,还包括有第二接触杆10,回型块404外端固接有第二接触杆10。

当回型块404正转时,回型块404还带动第二接触杆10正转,第二接触杆10正转与轮胎内部接触,三个第二接触杆10与轮胎内部接触使其处于中间的位置,进而套筒712向外摆动呈竖直状态时,套筒712与第二接触杆10脱离。当套筒712向内摆动复位时,套筒712再次与第二接触杆10接触。如此,能使得轮胎位置移动至正中间。

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而在不脱离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原理及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仅用来解释,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而是由权利要求的内容限定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