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充电站及智能群控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1630发布日期:2020-12-08 15:2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充电站及智能群控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充电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充电站及智能群控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且受到国家的鼓励。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新能源电动汽车需要通过充电桩获得电量。

现检索到一篇专利公开号为cn10883958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充电桩,包括桩体、供电模组、电缆、充电插头组件以及长度可弹性伸缩的弹性绝缘套,供电模组设置于桩体内并通过电缆与充电插头组件连接;桩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桩体内部空间连通的通孔,弹性绝缘套的一端连接于该通孔处,该弹性绝缘套的另一端与该充电插头组件的外壳连接,且该电缆穿设在该弹性绝缘套中并通过该通孔伸入该桩体内部,弹性绝缘套的自由长度小于电缆的长度。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充电插头长时间处于位于桩体的外侧,外界环境复杂,充电插头容易被腐蚀或者被撞伤,而影响充电插头的正常使用,充电插头的使用寿命容易受到影响,增大了建设充电桩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小充电枪损伤的可能,延长充电枪的使用寿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充电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充电站,包括控制箱;

多个直流充电桩和多个交流充电桩,多个所述直流充电桩和多个所述交流充电桩均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交流充电桩内均设有电池模块;

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交流充电桩上均设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枪通过充电线与所述直流充电桩或所述交流充电桩电性连接;

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交流充电桩的一侧均设有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有用于解锁或固定所述充电枪的固定模块;

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处设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用于遮挡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交流充电桩内均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遮挡板转动的驱动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箱对多个直流充电桩和多个交流充电桩进行控制,充电时,驱动模块带动遮挡板转动而开启安装槽,便于拿出充电枪,电池模块给充电枪进行供电,而便于利用充电枪将电量冲至车辆的电池内;

未进行充电时,充电枪通过固定模块固定在安装座上,且位于安装槽内,遮挡板将安装槽遮挡,而将充电枪保护在安装槽内,减小了充电枪损伤的可能,延长了充电枪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遮挡板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且所述遮挡板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遮挡板的中心轴一致,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遮挡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未充电时,安装座处于安装槽内,且遮挡板对安装槽进行遮挡,将安装座和充电枪保护在内,而减小了充电枪损坏的可能,充电时,驱动模块带动遮挡板转动,安装座和充电枪随着遮挡板的转动而移动至安装槽外,以此便于取下充电枪进行充电。

优选的,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蜗轮、蜗杆和转动电机,所述遮挡板上下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转动轴,所述蜗轮与所述转动轴同轴固定,所述蜗杆转动设于所述交流充电桩或直流充电桩内,且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同轴固定,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蜗杆同轴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随着蜗轮蜗杆传动而带动遮挡板转动,而便于从安装槽内取出安装座而充电枪,方便用户取下充电枪充电,蜗轮蜗杆传动将驱动转动轴转动的动力输出点移动至直流充电桩或者交流充电桩的内部,解决了遮挡板处空间狭小的,不易设置动力源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充电枪的连接端为金属头,所述安装座的上侧开设有供所述充电枪插设的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充电枪插设在固定孔内,便于对充电枪的安装位置进行确定,而便于存放充电枪。

优选的,所述固定模块为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于所述固定孔的孔壁,且所述电磁铁与所述电池模块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未进行充电时,充电枪插设在固定孔内,此时电磁铁通电而将充电枪吸附在固定孔内,因此充电枪不易脱离安装座;遮挡板转动而使安装座离开安装槽后,电磁铁失去通电状态,而便于取下充电枪。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上侧为斜面设置,所述安装座的上侧靠近所述遮挡板的一侧较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安装座的上侧呈斜面设置,便于倾斜拔出充电枪,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便于用户从安装座上取下充电枪。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内还设有用于收卷所述充电线的收卷组件;

所述收卷组件包括收卷辊和收卷电机,所述安装座内设有空腔,所述收卷辊转动设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充电线缠绕在收卷辊的周侧,且充电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收卷辊的周侧,所述收卷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收卷辊同轴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电时,拔出充电枪,充电线带动收卷辊转动而带动充电线放卷,便于支持充电枪移动车辆的充电口处,充电完成后,收卷电机带动收卷辊转动,使得充电线收卷,而便于将充电线收进安装座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群控充电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群控充电系统,用于控制如上述所述的一种汽车充电站,所述控制箱内设有总主控单元、电量统计模块、次数统计模块、数据储存分析模块和供电模块;

所述直流充电桩或所述交流充电桩内均设有单主控单元、温度监测模块、电量监测模块、时间监测模块、信号储存分析模块和信号发射模块;

所述总主控单元与多个单主控单元连接,所述电量统计模块、所述次数统计模块、所述数据储存分析模块和供电模块均与所述总主控单元连接;

所述电量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多个直流充电桩和多个交流充电桩的每次用电量;

所述次数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多个直流充电桩和多个交流充电桩的使用次数;

所述数据储存分析模块用于存储和分析所述电量统计模块和所述次数统计模块的数据;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给所述总主控单元、所述电量统计模块、所述次数统计模块、所述数据储存分析模块供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箱内的电量统计模块将多个直流充电桩和多个交流充电桩的每次用电量进行统计,而便于分析统计用户平均每次充电量,再通过数据储存分析模块对用户的每次充电电量进行分析,而方便告知用户车辆的电池是否存在损耗的问题,以及便于告知用户正确的充电方式,而便于延长客户车辆电池的寿命;

次数统计模块统计每个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次数,便于得出每个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的使用次数,再将次数统计模块内的数据传递至直流充电桩或者交流充电桩内,便于告知用于合理选用处于同一区域内的直流充电桩或交流充电桩,便于使得每个直流充电桩和每个交流充电桩的使用次数差距不大,某个直流充电桩或某个交流充电桩不易过度使用而缩短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温度监测模块、所述电量监测模块、所述时间监测模块、所述信号储存分析模块和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均与所述单主控模块连接;

所述电池模块用于给所述温度监测模块、所述电量监测模块、所述时间监测模块、所述信号储存分析模块、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和所述单主控模块供电;

所述温度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充电过程中的温度;

所述电量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充电过程中已充电量;

所述时间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充电过程中以充电时间和显示剩余充电时间;

所述数据储存分析模块用于储存和分析所述温度监测模块、所述电量监测模块和所述时间监测模块所得到的数据;

所述信号发射模块用于将数据储存分析模块中的数据发送给用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监测模块、电量监测模块和时间监测模块便于对充电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监控,便于提供给用户时刻的充电状态,且利用信号发射模块方便用户无论距离车辆多远,均能实时通过手机连接充电状态。

优选的,多个所述直流充电桩和多个交流充电桩内还设有计费模块,所述计费模块与单主控单元连接,且所述计费模块用于计算充电费用;

对应在多个所述直流充电桩和多个交流充电桩的外侧设有刷卡区;

多个所述直流充电桩和多个交流充电桩的外侧均设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上设有多个功能区,多个所述功能区分别用于连接所述温度监测模块、所述电量监测模块、所述时间监测模块和所述计费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刷卡区刷卡而便于进行充电,充电过程中,通过触摸屏可选择查看充电时的状态以及扣费状态,便于用户了解充电信息,且可通过触摸屏选择不用的充电收费类型。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充电枪未进行使用时,充电墙被遮挡板保护在安装槽内,从而不易受到外界的损伤,延长了充电枪的使用寿命;

2.充电线被收卷在安装座内,在完成充电后,收卷辊转动而带动充电线收卷,便于收集充电线,充电线不易杂乱摆放而意外损伤;

3.控制箱内的次数统计模块将多个直流充电桩和多个交流充电桩的使用次数进行分别统计,且将数据传导至各个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并在触摸屏上显示处区域内每个直流充电桩或交流充电桩的使用比例,便于用于平均选用一个区域内的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减小同一个直流充电桩或者交流充电桩过度使用而损伤的可能,便于延长直流充电桩或交流充电桩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交流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板、驱动模块和收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控制箱;2、直流充电桩;3、交流充电桩;4、充电枪;5、充电线;6、安装槽;7、安装座;8、遮挡板;9、蜗轮;10、蜗杆;11、转动电机;12、固定孔;13、电磁铁;14、收卷辊;15、收卷电机;16、刷卡区;17、触摸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汽车充电站,包括控制箱1、多个直流充电桩2和多个交流充电桩3。多个直流充电桩2和多个交流充电桩3均与控制箱1电性连接,多个直流充电桩2或交流充电桩3间隔设置,可放置在地面,也可壁挂设于墙体(图中未示出)上。

参照图1和图2,直流充电桩2和交流充电桩3内均设有电池模块,电池模块与市电连接。电池模块可选重复使用的锂电池。直流充电桩2和交流充电桩3上均设有充电枪4,充电枪4通过充电线5与直流充电桩2或交流充电桩3电性连接。充电枪4与车辆连接,而便于对车辆进行充电。

参照图2和图3,直流充电桩2和交流充电桩3的一侧均设有安装槽6,其中直流充电桩2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安装槽6,而交流充电桩3的前侧设有安装槽6。安装槽6的开口处设有遮挡板8,遮挡板8用于遮挡安装槽6的开口。遮挡板8转动设置于安装槽6的开口处,且遮挡板8的上下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转动轴,转动轴的轴线与遮挡板8的中心和轴线一致。直流充电桩2和交流充电桩3内均设有用于驱动遮挡板8转动的驱动模块。充电枪4未使用时,处于安装槽6内,且经过遮挡板8进行遮挡,保护在安装槽6内的充电枪4不易受到外界损伤。

参照图2和图3,驱动模块包括蜗轮9、蜗杆10和转动电机11。遮挡板8上下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转动轴,蜗轮9与转动轴同轴固定。蜗杆10转动设于交流充电桩3或直流充电桩2内,且蜗杆10与蜗轮9同轴固定。转动电机11固定在直流充电桩2或交流充电桩3内且转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与蜗杆10同轴固定。蜗轮9蜗杆10转动而将带动遮挡板8转动的动力源移动至直流充电桩2或交流充电桩3内部。

参照图2和图3,在安装槽6内可提供充电枪4的固定放置位置,而减少杂乱放置的情况。安装槽6内设有安装座7,安装座7固定在遮挡板8的一侧。未使用充电枪4时,安装座7置于安装槽6内。

参照图3和图4,充电枪4的连接端为金属头。安装座7的上侧开设有供充电枪4插设的固定孔12。充电枪4插设在固定孔12内,而便于将充电枪4挂设在安装座7上。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充电枪4挂设在安装座7上,安装座7的上侧为斜面设置,且安装座7的上侧靠近遮挡板8的一侧较高。安装座7的上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

参照图3和图4,安装座7内设有用于解锁或固定充电枪4的固定模块,固定模块为电磁铁13。电磁铁13设于固定孔12的孔壁,且电磁铁13与电池模块电性连接。电磁铁13通电而将充电枪4的金属头吸附,减小了充电枪4随着安装座7转动的过程中脱离的可能。

参照图3,安装座7内还设有用于收卷充电线5的收卷组件,收卷组件包括收卷辊14和收卷电机15。安装座7内设有空腔,收卷辊14转动设于安装座7内。充电线5缠绕在收卷辊14的周侧,且充电线5的一端固定在收卷辊14的周侧。收卷电机15固定安装座7内,且收卷电机15的输出轴与收卷辊14同轴固定。充电时,拉动充电线5带动收卷辊14转动,便于拉出充电线5而将充电枪4移动至车辆的位置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收卷电机15的带动收卷辊14转动,收卷辊14转动而将充电线5进行收卷,便于对充电线5进行整理收集。

参照图5,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群控充电系统,用于控制如上述所描述的一种汽车充电站,控制箱1内设有总主控单元、电量统计模块、次数统计模块、数据储存分析模块和供电模块。电量统计模块、次数统计模块、数据储存分析模块和供电模块均与总主控单元连接,总主控单元为plc。

直流充电桩2或交流充电桩3内均设有单主控单元、温度监测模块、电量监测模块、时间监测模块、信号储存分析模块和信号发射模块。温度监测模块、电量监测模块、时间监测模块、信号储存分析模块和信号发射模块均与单主控单元连接,单主控单元为plc。

总主控单元与多个单主控单元连接,从而便于控制箱1对多个直流充电桩2和多个交流充电桩3进行控制。

供电模块与市电连接。供电模块用于给总主控单元、电量统计模块、次数统计模块、数据储存分析模块供电。

电量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多个直流充电桩2和多个交流充电桩3的每次用电量。而便于计算平均充电电量。

次数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多个直流充电桩2和多个交流充电桩3的使用次数。次数统计模块统计每个直流充电桩2和交流充电桩3的充电次数,便于得出每个直流充电桩2和交流充电桩3的使用次数。再将次数统计模块内的数据传递至直流充电桩2或者交流充电桩3内,便于告知用于合理选用处于同一区域内的直流充电桩2或交流充电桩3。使得每个直流充电桩2和每个交流充电桩3的使用次数差距不大,某个直流充电桩2或某个交流充电桩3不易过度使用而缩短使用寿命。

数据储存分析模块用于存储和分析电量统计模块和次数统计模块的数据。

直流充电桩2或者交流充电桩3内的电池模块用于给温度监测模块、电量监测模块、时间监测模块、信号储存分析模块、信号发射模块和单主控模块供电。

温度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充电过程中的温度。

电量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充电过程中已充电量。

时间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充电过程中以充电时间和显示剩余充电时间。

数据储存分析模块用于储存和分析温度监测模块、电量监测模块和时间监测模块所得到的数据。

信号发射模块用于将数据储存分析模块中的数据发送给用户。

多个直流充电桩2和多个交流充电桩3内还设有计费模块,计费模块与单主控单元连接,电池模块对计费模块供电。计费模块用于计算充电费用、规划不同消费方式和提供多种支付手段。

对应在多个直流充电桩2和多个交流充电桩3的外侧设有刷卡区16。刷卡后,遮挡板8转动使得充电枪4移出安装槽6。且同时进行计费。

多个直流充电桩2和多个交流充电桩3的外侧均设有触摸屏17。触摸屏17上设有多个功能区,多个功能区分别用于连接温度监测模块、电量监测模块、时间监测模块和计费模块。

用户可在触摸屏17上选择多个充电的方式,且利用触摸屏17实时得知充电的状态,也可通过直流充电桩2或交流充电桩3内的信号发射模块将充电状态实时发送至用户的手机,便于用户时刻了解车辆的充电状态。

用于需要充电时,主控箱内的数据储存分析模块将次数统计模块所得的数据传递至每个直流充电桩2或交流充电桩3内。再由信号发射模块将数据发送给用户,便于推荐用户选择直流充电桩2或交流充电桩3。

充电完成后,通过触摸屏17的功能区而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便于用户付款。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控制箱1对多个直流充电桩2和多个交流充电桩3进行控制,充电时,驱动模块带动遮挡板8转动而将安装座7移出安装槽6。便于用户从安装座7上取下充电枪4。电池模块给充电枪4进行供电,而便于利用充电枪4将电量传导至车辆的电池内。未进行充电时,充电枪4通过挂设且固定在安装座7上,且充电枪4位于安装槽6内,遮挡板8将安装槽6遮挡。充电枪4因此被保护在安装槽6内,减小了充电枪4损伤的可能,延长了充电枪4的使用寿命。

用户选择充电位置时,信号发射模块预先将各个直流充电桩2和交流充电桩3的使用次数发射至用户的手机,便于用于合理选用空闲的直流充电桩2或者交流充电桩3。不易存在部分直流充电桩2或者交流充电桩3过度使用而提前损坏的可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