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2041发布日期:2020-12-08 15:2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其主要用途包括: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随着人们对环保、能源的关注,当代车企一直在寻求更为节能的方式,由此提出并设计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汽车。

无论是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两者的底盘、悬架结构大同小异,对于汽车的底盘、悬架结构下,又提出“簧下质量”的概念。簧下质量,在地面车辆的悬吊系统中,车轮或车轨,和其他直接连接于其上的零件,不包含其他由悬吊支撑的零件。也就是说“簧下质量”越轻,车辆的操控感越好,同时,能源转化的效率更高。受限于传统汽车内燃机、变速箱的影响,其传动方式单一,由此,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上,对传动部件进行更改,以此,降低簧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通过磁力方式降低簧下质量,并对转向、悬架提供辅助力。

本发明解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包括制动盘及制动钳,所述制动盘上远离轮毂固定侧的轴部固定设置有转向节,所述转向节上铰接设置有球头,所述球头固定设置于控制臂上;转向节上固定设置有减震器、转向拉杆、半轴,所述半轴为传动轴并依次设置有半轴组合、第一防护罩、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一、二防护罩内设置有万向节。

半轴上所设第二防护罩内万向节的末端设置有用以将动力分配传送至半轴上转动器,所述转动器包括与车架固定连接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旋转插设有从动机构,外壳一侧开口的开口处固定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内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旋转插设有主动机构,所述从动机构插设于主动机构内,两者通过磁吸方式实现共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共中心轴线设置,用以限定主动机构、从动机构共中心轴线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与第二防护罩内万向节末端相连接的从动轴,所述从动轴活动插设于第一轴承内,从动轴上间隔设置有凸出其轴壁的第一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一、二限位凸台设置于第一轴承的两侧,从动轴的末端设置有内磁总成;

所述主动机构包括与动力输出轴相连接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转动插设于第二轴承内,主动轴的末端设置有外磁总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设置为直线轴承,便于从动机构上所设的从动轴在第一、二限位凸台的限定下轴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内磁总成、外磁总成的插接端设置为多圈同心环状结构,并分别在环状结构上固定设置多组条形磁钢。

进一步的,所述内磁总成、外磁总成上所设条形磁钢的n极、s极依次排列,并且组数为整数倍数关系,用以使内、外磁总成能够共中心轴线共角速度旋转;

内、外磁总成设置有用以固定条形磁钢的插槽,所述条形磁钢的两侧上防止其偏移的凸耳。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的驱动方法,包括:

平稳行驶: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输出轴带动主动轴旋转,即外磁总成旋转,此时,外磁总成在磁性带动下使内磁总成旋转,即从动轴旋转,动力依次通过半轴、制动盘,直至轮毂/轮胎旋转,使汽车移动;

颠簸行驶:

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时,轮毂/轮胎将起伏、震动,汽车在减震器的作用下使控制臂沿控制臂衬垫上下起伏,以此,过滤起伏、震动平稳车身;此时,半轴在起伏、震动的过程中,产生横向的位移,同时,内磁总成、外磁总成产生位移,在磁性作用下,内磁总成、外磁总成将位移后的位置恢复并保持至原位置;

转弯行驶:

汽车在转弯行驶时,转向拉杆拉动/推动转向节,转向节带动制动盘及其上的轮毂/轮胎转动;此时,半轴产生横向的位移,同时,内磁总成、外磁总成产生位移,在磁性作用下,内磁总成、外磁总成将位移后的位置恢复并保持至原位置。

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的优点在于:

1、通过内磁总成、外磁总成轴向的旋转实现动力传动,同时,两者径向之间的拉扯实现转向辅助;

2、半轴通过内磁总成、外磁总成间接与动力端相连接,降低簧下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介绍,下列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实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的总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的总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的转动器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的从动机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的主动机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的从动机构面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的主动机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

1、制动盘,2、制动钳,3、转向节,4、球头,5、控制臂,6、减震器,7、转向拉杆,

8、半轴,81、半轴组合,82、第一防护罩,83、第二防护罩,

20、转动器,

21-a、外壳,21-b、封盖,

22-a、第一轴承,22-b、第二轴承,

23、从动机构,231、从动轴,232、第一限位凸台,233、第二限位凸台,,234、内磁总成,

24、主动机构,241、主动轴,242、外磁总成,

25、凸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地、明确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目的和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基于本发明所描述实施例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如图1所示,包括制动盘1及制动钳2,所述制动盘1上远离轮毂固定侧的轴部固定设置有转向节3,所述转向节3上铰接设置有球头4,所述球头4固定设置于控制臂5上;转向节3上固定设置有减震器6、转向拉杆7、半轴8,如图2所示,所述半轴8为传动轴并依次设置有半轴组合81、第一防护罩82、第二防护罩83,所述第一、二防护罩82、83内设置有万向节。

如图2所示,半轴8上所设第二防护罩83内万向节的末端设置有用以将动力分配传送至半轴8上转动器20。

如图3所示,所述转动器20包括与车架固定连接的外壳21-a,所述外壳21-a内设置有第一轴承22-a,所述第一轴承22-a内旋转插设有从动机构23,如图4所示,所述从动机构23包括与第二防护罩83内万向节末端相连接的从动轴231,所述从动轴231活动插设于第一轴承22-a内,从动轴231上间隔设置有凸出其轴壁的第一限位凸台232、第二限位凸台233,所述第一、二限位凸台232、233设置于第一轴承22-a的两侧,从动轴231的末端设置有内磁总成234。如图3所示,外壳21-a一侧开口的开口处固定设置有封盖21-b,所述封盖21-b内设置有第二轴承22-b,所述第二轴承22-b内旋转插设有主动机构24,如图5所示,所述主动机构24包括与动力输出轴相连接的主动轴241,所述主动轴241转动插设于第二轴承22-b内,主动轴241的末端设置有外磁总成242。

第一轴承22-a、第二轴承22-b共中心轴线设置,用以限定主动机构24、从动机构23共中心轴线旋转。第一轴承22-a设置为直线轴承,便于从动机构23上所设的从动轴231在第一、二限位凸台232、233的限定下轴向移动。

从动机构23插设于主动机构24内,两者通过磁吸方式实现共转,如图6、图7所示,其具体实施方式是:内磁总成234、外磁总成242的插接端设置为多圈同心环状结构,并分别在环状结构上固定设置多组条形磁钢。所述条形磁钢的n极、s极依次排列,并且组数为整数倍数关系,用以使内、外磁总成234、242能够共中心轴线共角速度旋转;内、外磁总成234、242设置有用以固定条形磁钢的插槽,所述条形磁钢的两侧上防止其偏移的凸耳25。

结合上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及车辆的多种状态,下面对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的驱动方法,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平稳行驶: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输出轴带动主动轴241旋转,即外磁总成242旋转,此时,外磁总成242在磁性带动下使内磁总成234旋转,即从动轴231旋转,动力依次通过半轴8、制动盘1,直至轮毂/轮胎旋转,使汽车移动;

颠簸行驶:

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时,轮毂/轮胎将起伏、震动,汽车在减震器6的作用下使控制臂5沿控制臂衬垫上下起伏,以此,过滤起伏、震动平稳车身;此时,半轴8在起伏、震动的过程中,产生横向的位移,同时,内磁总成234、外磁总成242产生位移,在磁性作用下,内磁总成234、外磁总成242将位移后的位置恢复并保持至原位置;

转弯行驶:

汽车在转弯行驶时,转向拉杆7拉动/推动转向节3,转向节3带动制动盘1及其上的轮毂/轮胎转动;此时,半轴8产生横向的位移,同时,内磁总成234、外磁总成242产生位移,在磁性作用下,内磁总成234、外磁总成242将位移后的位置恢复并保持至原位置。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轻量化动力总成及其工作方法的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