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电气化铁路电缆投运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97462发布日期:2021-03-30 21:2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既有电气化铁路电缆投运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电气化铁路电缆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既有电气化铁路电缆投运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施工逐渐增多,因早期建设的铁路隧道净空较低,在既有电气化铁路扩能改造施工中,往往采用“简单悬挂+载流电缆”接触网架设的形式通过低净空隧道,即在隧道壁上架空敷设一根27.5kv的载流电缆代替承力索,起到增大载流面积的效果。在既有电气化铁路扩能改造施工中,如何在保证不影响铁路运营的基础上迅速、高效、安全地将电缆投入运行到牵引供电系统中,是目前面临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目前既有电气化铁路扩能改造施工中电缆投运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有电气化铁路电缆投运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既有电气化铁路电缆投运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电缆投运涉及到的整条供电臂范围内的线路封锁;

步骤s2、进行三次冲击试验:每次冲击试验前进行试验准备;冲击试验时,使待投运电缆的一端与位于隧道一端的接触网连接,另一端与接触网断开,然后撤掉接地线,并对214号馈线送电,持续送电5min,观察电缆有无异响、异味、变色的不正常现象,若没有,则重新进行冲击试验准备,并进入下一次冲击试验;其中,第二次冲击试验时待投运电缆的一端与接触网断开,另一端与位于隧道另一端的接触网连接,第三次冲击试验时待投运电缆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次冲击试验相同;

步骤s3、进行空载试验:在第三次冲击试验的基础上,保持待投运电缆状态不变,即空载状态保持24h,期间安排专人定时巡视,观察电缆有无异响、异味、变色的不正常现象,24h后无异常则电缆空载试验结束;

步骤s4、进行加载试验:使待投运电缆的两端分别与位于隧道两端的接触网连接,进行电路加载,加载持续24h,期间安排专人定时巡视测温,24h后若无异常则电缆加载试验结束。

所述试验准备的具体方法为:对电缆投运涉及到的整条供电臂供电臂停电,然后对接触网验电,确认接触网不带电后,对接触网挂地线。

所述步骤s2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冲击试验准备后,进行第一次冲击试验:使待投运电缆的一端与接触网连接,另一端与接触网断开,然后撤掉接地线,并对214号馈线送电,持续送电5min,观察电缆有无异响、异味、变色的不正常现象;若没有,则进入下一步骤;

s202、重新进行冲击试验准备,并进入第二冲击试验:使待投运电缆的另一端与接触网连接,一端与接触网断开,然后撤掉接地线,并对214号馈线送电,持续送电5min,观察电缆有无异响、异味、变色的不正常现象;若没有,则进入下一步骤;

s202、重新进行冲击试验准备,并进入第三冲击试验:使待投运电缆的一端与接触网连接,另一端与接触网断开,然后撤掉接地线,并对214号馈线送电,持续送电5min,观察电缆有无异响、异味、变色的不正常现象,若没有,则冲击试验结束。

所述步骤s3和步骤s4中,定时巡视的频率为4h一次。

所述待投运电缆为两根。

两根待投运电缆一端通过分别通过隔离开关k1和隔离开关k3与位于隧道一端的接触网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隔离开关k5和隔离开关k7与位于隧道另一端的接触网连接;所述步骤s2~s4中,通过隔离开关k1、隔离开关k3、隔离开关k5和隔离开关k7实现待投运电缆与接触网的连接及断开。

所述步骤s4中,进行电路加载试验前,还包括进行试验准备的步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有电气化铁路电缆投运施工方法,适用于既有线电气化铁路电缆投运施工,简单、高效、安全性高。

2、本发明以供电臂为单位进行电缆投运施工,可一次性将一条供电臂范围内所有电缆投运完成。

3、本发明可在不影响铁路运营的情况下完成,只需进行两次天窗作业即可,且占用时间短。

4、本发明亦可对多条供电臂范围内的电缆同时进行投运施工,可实现大范围内的电缆一次性投运完成。

总之,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既有电气化铁路电缆投运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既有线电气化铁路电缆投运时间长、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而且采用冲击试验和加载试验的方式,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1号隧道电缆投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冲击试验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加载试验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既有电气化铁路电缆投运施工方法,其中,两根待投运电缆一端通过分别通过隔离开关k1和隔离开关k3与位于隧道一端的接触网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隔离开关k5和隔离开关k7与位于隧道另一端的接触网连接。隧道两端分别为车站1和车站2,接触网的两根线分别与车站1方向的变电所的214馈线和213馈线连接。本发明的投运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步骤。

步骤一、线路封锁。

提前联系铁路线路调度部门,将电缆投运涉及到的整条供电臂范围内的线路封锁,如图1所示,进行1号隧道的两条电缆进行投运时,需将214号馈线涉及到的线路全部封锁,不允许有机车通过。

步骤二、供电臂停电,接触网挂地线。

联系铁路电力调度部门,将214号馈线供电臂停电,用铁路接触网验电笔对接触网进行验电操作,确认接触网已不带电。接地人员需在1号隧道施工范围外将接触网的承力索、接触线通过接地导线进行接地,一是将残余电流引至大地,防止残余电流对人体造成伤害,二是防止误送电造成铁路安全事故。

步骤三、进行第一次冲击试验。

操作隔离开关k1和隔离开关k3使其处于闭合状态;操作隔离开关k5和隔离开关k7使其处于打开状态。确保两根电缆的车站1方向侧与接触网相连,车站2方向侧与接触网断开。撤掉接地线,联系电力调度对214号馈线送电,持续送电5min,观察电缆有无异响、异味、变色的不正常现象,若一切正常,则联系电力调度对214号馈线停电,第一次冲击试验结束。

步骤四、进行第二次冲击试验。

重复步骤二,对接触网进行验电、接地。操作k1隔离开关和k3隔离开关使其处于打开状态;操作隔离开关k5和隔离开关k7使其处于闭合状态。确保两根电缆的车站1方向侧与接触网断开,车站2方向侧与接触网相连。撤掉接地线,联系电力调度对214号馈线送电,持续送电5min,观察电缆有无异响、异味、变色的不正常现象,若一切正常,则联系电力调度对214号馈线停电,第二次冲击试验结束。

步骤五、进行第三次冲击试验。

重复步骤二,对接触网进行验电、接地。操作隔离开关k1和隔离开关k3使其处于闭合状态;操作隔离开关k5和隔离开关k7使其处于打开状态。确保两根电缆的车站1方向侧与接触网相连,车站2方向侧与接触网断开。撤掉接地线,联系电力调度对214号馈线送电,持续送电5min,观察电缆有无异响、异味、变色的不正常现象,若一切正常,则联系电力调度对214号馈线停电,第三次冲击试验结束。

步骤六、进行空载试验。

在步骤五的基础上,保持隔离开关k1和隔离开关k3为闭合状态,隔离开关k5和隔离开关k7为打开状态,即为空载状态。空载状态保持24h,期间每4h安排专人巡视检查一次,观察电缆有无异响、异味、变色的不正常现象,24h后无异常则电缆空载试验结束。

步骤一至六的冲击试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步骤七、进行加载试验。

如图3所示,电缆空载试验通过后,利用第2个封锁点进行电缆加载试验,线路封锁,接触网停电后,需要重新进行试验准备,即重新进行步骤二的步骤,对接触网进行验电、挂接地后,再闭合开关,只需再将隔离开关k5、隔离开关k7闭合(此时隔离开关k1和隔离开关k3保持闭合),点毕送电,线路开通即可。电缆加载需持续24h,期间每4h安排专人巡视测温一次,24h后无异常则电缆加载试验结束。1号隧道2条电缆投运完毕。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有电气化铁路电缆投运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既有线电气化铁路电缆投运时间长、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而且采用冲击试验和加载试验的方式,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