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手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5258发布日期:2021-01-05 17:37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手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拉手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某些已经量产的车型,没有上车拉手配置,如果需要在车身上增加上车拉手配置,需要从新布置空间,对a柱周边钣金改动较大,增加了零部件成本及模具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拉手装置及汽车,在不改动钣金、狭小a柱空间的基础上布置上车拉手支架,且保证a柱在承受额外上车拉力时强度刚度不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拉手装置,包括拉手,所述拉手的截面呈拱形结构,具有第一凹槽,还包括支架,所述拉手的两端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支架上。

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的中部下凹,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位置对应。

可选的,所述板状本体的四周设置侧壁,所述侧壁的边缘向外翻折形成安装边。

可选的,所述拉手的底部设置第一安装孔,所述拉手的下部设置插孔,所述连接件通过插孔从第一安装孔穿出。

可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在板状本体上设置第二安装孔。

可选的,支架的长度方向、在板状本体的一侧侧壁上挖设一个或者数个第三凹槽。

可选地,所述支架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汽车,包括拉手装置,所述支架安装在风窗框总成上。

可选的,所述支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风窗框总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节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避免对已定型车身结构的更改;

(2)、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廉;

(3)、提高风窗框整体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拉手、支架安装在车身上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拉手、支架安装在车身上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焊接在车身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主视图;

图6是图5所示支架的a-a方向剖视图;

图7是图5所示支架的b-b方向剖视图。

附图序号说明:拉手1、第一横臂11、第一斜臂12、第一凹槽13、支架2、第二凹槽21、安装边22、第三凹槽23、连接件3、第二安装孔4、风窗框总成5、焊点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拉手装置,包括拉手1、支架2;所述拉手1截面为拱形结构,包括第一横臂11,第一横臂1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斜臂12,所述第一横臂11与第一斜臂12包围形成第一凹槽13,第一凹槽13方便人手伸入;所述拉手1的两端通过连接件3安装在支架2上,所述连接件3可以是m8螺栓或螺钉;

可选的,第一斜臂12的底端设置第一安装孔,第一斜臂12的下部可以设置插孔,所述螺钉或者螺栓从插孔内放入,并从第一安装孔内穿出与支架2连接;

作为一个选择,所述支架2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的中部下凹,形成第二凹槽21,所述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21位置对应,由于人手大小、胖瘦各不同,握持第一横臂11时,支架2有可能会摩擦手背,因此将与第一凹槽13对应的支架位置设置成下凹的形状,可以更好的适应手型,增加握持时的舒适度。

所述第二凹槽21的两侧、在板状本体上设置第二安装孔4,螺钉通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4将拉手1与支架2连接在一起;

作为一个选择,所述板状本体的四周设置侧壁,所述侧壁的边缘向外翻折形成安装边22,安装边22的设置方便支架2与其他固定部件,例如车身的连接。

作为另一个优选的选择,长度方向、将板状本体一侧的侧壁挖设一个或者数个第三凹槽23,减小支架2的整体重量;

所述拉手1、支架2可以选取强度高的硬质塑料或者金属材质制作;所述支架、拉手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可以是越野车;所述拉手装置安装在汽车上,具体的,所述支架2安装在汽车的风窗框总成5上,上车时使用人员拉住拉手1借力上车,为使用人员提供了便利。

安装的时候,所述支架2的安装边22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风窗框总成5焊接在一起(图中序号6表示焊点),不需要改变车身的结构,避免了对已定型车身结构的更改,给改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且风窗框总成5的结构没有变化,风窗框整体刚度不会下降。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拉手装置,包括拉手,所述拉手的截面呈拱形结构,具有第一凹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拉手的两端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的中部下凹,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位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本体的四周设置侧壁,所述侧壁的边缘向外翻折形成安装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的底部设置第一安装孔,所述拉手的下部设置插孔,所述连接件通过插孔从第一安装孔穿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在板状本体上设置第二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在板状本体的一侧侧壁上挖设一个或者数个第三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一体式结构。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拉手装置,所述支架安装在风窗框总成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风窗框总成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拉手装置及汽车,拉手装置包括拉手,所述拉手的截面呈拱形结构,具有第一凹槽,还包括支架,所述拉手的两端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支架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支架安装在风窗框总成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避免了对已定型车身结构的更改,给使用人员带来了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刘瑜;于海波;张晓生;张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5
技术公布日:2021.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