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式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5249发布日期:2021-04-06 12:06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扩展式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车。



背景技术:

房车体积受城市道路的诸多限制,其容纳能力已接近上限,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在某些场景下,人们希望房车既能进行经营,又能够满足起居、储物等需求。传统的房车扩展能力有限,且不能有效分隔空间,无法满足上述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扩展式房车,其目的是:扩展房车的空间并进行有效分隔,同时满足经营、起居等多种需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扩展式房车,包括底盘、外侧板、中间层架、顶板、支撑体和升降装置;

所述外侧板包括上侧板和下侧板;

所述底盘、支撑体、中间层架和下侧板构成固定部;所述下侧板的下端与底盘的外边缘相连接;所述中间层架平行设置于底盘的上方,并通过支撑体与底盘相连接;

所述顶板和上侧板构成升降部;所述上侧板的上端与顶板的外边缘相连接;

所述上侧板的下边缘用于与下侧板的上边缘相接;

所述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部相对于固定部升降。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位于外侧板内侧的内侧板,所述内侧板安装在固定部上,且高于出所述下侧板。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侧板上开设有窗户。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部分所述下侧板具有向上延伸的封挡部。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部上设有与所述封挡部相配合的开口。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安装在所述开口处的软包围装置。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上侧板的下边缘和下侧板的上边缘设有相互配合的斜面。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面的倾斜方向为内侧高于外侧。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体包括竖直设置的导向柱,所述升降部与导向柱滑动配合。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导向机构,升降部通过导向机构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方式将房车扩展为上下两层,下层有下侧板作为围挡,方便经营,上层为封闭的空间,可以用于起居和储物,同时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2)下层还设有内侧板,内侧板可开窗,既便于经营使用,又能将下层空间与外界有效分隔开;(3)下侧板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向上延伸的封挡部,保护下层的隐私;(4)上下侧板通过斜面结构对接,斜面不仅可实现精确定位,而且内高外低的结构可以防止雨水沿接缝处进入车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升降部降落后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升降部升起后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固定部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升降部降落后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升降部升起后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固定部的示意图。

图7为上侧板和下侧板接合处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至3,一种扩展式房车,包括底盘4、外侧板、中间层架8、顶板5、支撑体和升降装置。

所述底盘4是房车的基体,安装有车轮。房车可以是集成有发动机和驾驶室的,也可以是牵引式的。本实施例中为牵引式的。

所述外侧板包括上侧板1和下侧板2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同一侧的上侧板1和下侧板2共面,所述上侧板1的下边缘用于与下侧板2的上边缘相接。

所述底盘4、支撑体、中间层架8和下侧板2构成固定部。所述下侧板2的下端与底盘4的外边缘相连接。所述中间层架8平行设置于底盘4的上方,并通过支撑体与底盘4相连接。所述支撑体为四根(也可以是六根)导向柱6,导向柱6下端与底盘4固定,上端与中间层架8连接。导向柱6除起到支撑中间层架8的作用之外,还可以通过与上侧板1部分滑动配合(如借助滑块或插入导向柱6中的导向杆等方式),起到上下导向的作用。也可以使用普通的立柱作为支撑体,再单独设置导轨滑块之类的机构作为升降部的竖直导向机构;一般的,导轨部分安装在固定部上,滑块安装在升降部上。

底盘4、导向柱6、下侧板2和中间层架8,围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位于下侧板2内侧的内侧板7,所述内侧板7相对于下侧板2固定设置,且高于出所述下侧板2。所述内侧板7上可以开设窗户。内侧板7可以采用亚克力板或钢化玻璃之类的透明材料,方便内外人员交流。

所述顶板5和上侧板1构成则升降部。升降部覆盖在固定部的上方,在升降装置的驱动下,相对于固定部升降。

所述升降装置可以是基于丝杠螺母机构,也可以是基于齿轮齿条机构或液压油缸,还可以是基于钢丝绳和滑轮的牵引式升降机构。升降装置可以安装在导向柱6上,也可以是安装在其它部位。还可以增加类似导向杆、滑套之类的导向机构,约束升降部只能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所述外侧板上还安装有门扇3。在上侧板1和下侧板2上,分别开设有与门扇3对应的洞口。门扇3通过铰链安装在下侧板2上。

固定部内安装有从底盘4连通至中间层架8的楼梯(图中未示)。

如图1,正常行驶时,升降部处于落下状态,上侧板1和下侧板2接合。如图2和3,扩展时,升降部升起,上侧板1的底部与中间层架8齐平,形成上下两层空间。其中,下层有下侧板2与内侧板7的围挡,方便内外人员交流,可以用作经营(如餐饮、零售等)。上层则可以摆放床9等起居用品,也可以当作仓库。人员通过楼梯到达上层。为保证上层人员的安全,升起后,使用第一软包围装置10将与门扇3上半部分对应的洞口封闭起来。

进一步的,如图7,上侧板1的下边缘和下侧板2的上边缘设有相互配合的斜面,车辆左右两侧、前后两侧的斜面,分别对称设置,利用对称的斜面可以实现上侧板1与下侧板2之间的精准定位。再进一步的,所述斜面的倾斜方向为内侧高于外侧,该设计不仅可以实现定位,还可以避免外部的雨水沿斜面接缝处进入车内,提高密封性。

实施例一中的上侧板1和下侧板2都是四周分布的,且下侧板2的高度是一致的。这种结构只适用于牵引式的房车。实际上,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侧板1和下侧板2是可以根据房车结构和需要灵活设置的,可以是只设置在某几侧,且下侧板2的高度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即部分所述下侧板具有向上延伸的封挡部,对应的,升降部上设有与所述封挡部相配合的开口)。这种结构不仅适用于牵引式的房车,而且适用于带有发动机和驾驶室的房车。实施例二就属于这种情况。

实施例二

如图4至6,本实施例中,下侧板2中的下前侧板2-1,高出于左、右、后的下侧板2,可以为车辆的前部提供较好的隐私性。对应的,上侧板1中的上前侧板1-1的高度尺寸变小,甚至取消,形成一个朝前的开口,该开口处可以安装第二软包围装置11,防止升起后发生意外。

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方式和空间利用方式,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其它实施方式:

显而易见,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左右两侧的下侧板2的上边缘设计成前高后低的阶梯状,分隔出更多的隐私空间(尤其适用于底盘4前部为驾驶室的情况),或者将向上延伸的封挡部设置在旁侧或后侧。类似的结构变化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