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拖拉机改制的翻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1724阅读:79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拖拉机改制的翻斗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拖拉机改制的翻斗车,涉及农业机械和交通运输领域,具体涉及运载散装物料的翻斗车。
现有技术中,在我国农村中所有的小四轮拖拉机(12或15马力)只用于田间作业,做道路运输或装运其它物料时,需配挂拖车,且拖车的价格较高,占地面积大,不适宜于小场地短途运输散装物料,存在除农忙季节外,大部分时间只能闲置起来,不能充分发挥小四轮拖拉机的作用,其利用率低,对拥有小四轮拖拉机的农户是一种很大的浪费的缺点。而现有的小型翻斗车虽能适于小场地短途运输散装物料,但其却存在不具备小型拖拉机所具有的诸多优点,用途单一,且价格昂贵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容易制造,操作、改装方便的小型拖拉机改制的翻斗车。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在12马力或15马力的小四轮拖拉机上改制成的小型翻斗车,其不影响原机的各项功能,在原机的车架(1)与变速箱(11)的连接处,增设一方型刚性金属加长梁(5),在加长梁(5)的后端和拖拉机后桥的半轴壳体上面设有一翻斗支架(9)及翻斗(7)而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是在原拖拉机的变速箱(11)与车架(1)的连接处,设有一加长梁(5),其两端分别设有一连接板,在其上开有与连接螺栓(3)相配合的孔,螺栓(3)通过其孔将加长梁(5)的后端与变速箱(11)连接,其前端与车架(1)连接;在加长梁(5)的后端和拖拉机后桥的半轴壳体上面设有一翻斗支架(9),在其上装有翻斗(7),锁紧装置(14)及回位装置(12),在翻斗支架(9)的下方设有制动拉杆(13)。
加长梁(5),可采用方型或者圆型刚性结构的金属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在原机上增设加长梁(5)的结构,所以,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容易制造,操作、改装方便,不影响原机的各项功能,且占地面积小,易于小场地作业,性能可靠,达到了一机多用的效果,为小四轮拖拉机的充分利用开辟了新的领域。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右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结合附图中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车架(1)、变速箱(11),加长梁(5)、翻斗支架(9)、翻斗(7),回位装置(12),锁紧装置(14),制动拉杆(13)等零部件组成。它是以12或15马力的小四轮拖拉机为主机,通过加长梁(5)将车架(1)和拖拉机变速箱(11)连为一体而实现改制的,其改制步骤如下拆下悬挂总成,驾驶室总成,挡泥板总成,皮带防护罩总成,离合制动拉杆及三角胶带;拆下液压油泵及后盖总成,并用两个变速箱盖(18)盖上,以变速箱螺钉(17)紧固;拆下连接架(1)和拖拉机变速箱(11)的紧固件连接螺栓(3),用加长梁(5)的两端分别与车架(1)和变速箱(11),以连接螺栓(3)连接,使整机加长;将翻斗支架(9)前端与加长梁(5)连接,后端用U型螺栓(10)紧固在拖拉机半轴壳体上;拆下主变速杆,换上加长换挡杆(4);安装离合拉杆(15)及制动拉杆(13),调整好长度及踏板自由行程;在翻斗支架(9)上面安装翻斗(7),回位装置(12)的一端与翻斗(7)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加长梁(5)连接;在翻斗支架(9)的前端装上锁紧装置(14),后端与翻斗(7)上的锁紧簧(8)相连,并调整好松紧;安装椅撑(6)及驾驶座,三角胶带(16)和皮带防护罩(2);拆下后轮上的配重块,使整机改制工作完成。
当本实用新型拆掉改制件,换上原机件时,即恢复拖拉机原状。
权利要求1.一种含有车架、变速箱、翻斗支架、锁紧装置,回位装置等部件的小型拖拉机改制的翻斗车,其特征在于原拖拉机的变速箱(11)与车架(1)的连接处,设有一加长梁(5),其两端分别设有一连接板,在其上开有与连接螺栓(3)相配合的孔,螺栓(3)通过其孔将加长梁(5)的后端与变速箱(11)连接,前端与车架(1)连接;在加长梁(5)的后端和拖拉机后桥的半轴壳体上面设有一翻斗支架(9),在其上装有翻斗(7)、锁紧装置(14)及回位装置(12),在翻斗支架(9)的下方设有一制动拉杆(1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小型拖拉机改制的翻斗车,其特征在于加长梁(5),可采用方型或者圆型刚性结构的金属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拖拉机改制的翻斗车,涉及农业机械和交通运输领域。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在原拖拉机的变速箱(11)与车架(1)的连接处,设有一加长梁(5),其两端分别设有一连接板,在其上开有与连接螺栓(3)相配合的孔,将螺栓(3)通过其孔将加长梁(5)的后端与变速箱(11)连接,前端与车架(1)连接,在加长梁(5)的后端和拖拉机后桥的半轴壳体上设有翻斗支架(9)及翻斗(7)。其设计新颖合理,原机性能不变,造价低廉,操作、改装方便,性能可靠,达到了一机多用的效果。
文档编号B60P1/00GK2116617SQ92211378
公开日1992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17日
发明者胡万雨, 魏洪潮, 桑贤华, 臧殿雷, 魏作见, 李志安, 张玉霞 申请人:山东省菏泽市农业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