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夜行光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178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夜行光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辆灯光电子控制装置,适用于夜间会车时远光、近光灯的自动变换。
近几年来,在机动车夜行自动灯光控制方面已有不少专利申请,提出了一些设计方案。例如有申请号为89202664.2,89220667.5,89102042.X,90206420.7,90200129.9等,在8920664.2采用几个与非门器件和一些阻容元件实现了变光信号处理,可以在设定距离内远光近光灯亮暗闪烁一次后变为近光灯;89220667.5公开了一种根据车速的快慢对灯光进行自动切换,并能鉴别路面上的灯光,只对前方驶来的汽车灯光作出反应的夜行灯光控制器;90200129.9实用新型是一种由远近光头、反相延时电路、单双稳电路、与门、功放电路、执行电路构成的九种变光功能的电子控制装置;而发明专利89102042.X则是采用了由光电信号逻辑转换装置,按一方向排列并通过逻辑信号发生、逻辑信号判断和处理来实现相应的灯光控制。上述专利申请各具一定的特色,但是与本实用新型相比存在着安装不便、电路结构较复杂或功能不如本申请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申请从我国机动车使用中经常遇到的各种会车实际出发,针对已有专利申请中存在的缺点,独自开发设计了一种不改变机动车原有结构和电路,安装简便、结构紧凑,便于推广的新型夜行会车灯光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驾驶人员的视线受到会车远光灯照射时,自动将远光灯变换为近光灯,一旦会车完毕立即恢复远光灯保证安全行车的自动灯光控制装置。
它具有以下四种功能1.主动变光,被动交替。当本装置受到直射光照度≥0.8Lx时,即变远光灯为近光灯;如一直受照,则一直为近光灯,如对方由远光灯变为近光灯,则我方立即由近光灯变为远光灯。
2.主动变光,强迫交替。当本装置受到直射光照度≥0.8Lx时,即变远光灯为近光灯,在1.5~2秒后则变回到远光灯;如一直受照则一直为远光灯,以确保自身能看清远方,如对方变远光灯为近光灯后再变远光灯,我方立即变远光灯为近光灯,在1.5~2秒后再变远光灯,如此循环。
3.主动变光,交替同步。当本装置受到直射光照度≥0.8Lx时,即变远光灯为近光灯1.5~2秒,远光灯1~1.5秒。如一直受照则一直循环。
4.装置关闭,恢复手动。当关闭本装置电源,即可立即恢复原车的手动远近灯光的控制开关的功能。
本夜行车光控制装置构成的框形示意图如附


图1所示。由光电转换器(1)、前置放大器(2)、电压比较触发器Ⅰ(3)、延时器(4)、信号合成器(5)、电压比较触发器Ⅱ(6)、电压比较触发器Ⅲ(7)、继电器与驱动电路(8)、手动、自动控制变换器(9)构成。附图2是本装置电路工作原理图。
现结合附
图1和附图2来描述本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光电转换器(1)是由光电二极管D1构成,为了提高其接收会车灯光的指向性,防止路灯和侧射光的干扰,D1被装在一个黑色的圆筒内,当会车远光灯光线射入驾驶人员的视觉范围内,放置在驾驶台前的光电二极管电流发生变化,内阻变小,导至前置放大器(2)基极电位发生变化。
前置放大器(2)是由晶体三极管T1、可变电位器W1、电容C1和电阻R1构成射极跟随器。W1的作用是调节光电二极管D1电流变化的灵敏度,确保当受照光≥0.8Lx时T1由截止变为导通。C1是旁路电容,用以消除刮雨器等汽车电气干扰信号对自动控制电路的误触发。
电压比较触发器Ⅰ(3)、电压比较触发器Ⅱ(6)、电压比较触发器Ⅲ(7)的具体电路构成如附图3所示,它是由电压比较器VB1、VB2与非门YF3、YF4、电阻R14、R15、R16、R17、R18、R19、R20和C5、C6、C7构成双电压比较触发器电路。R14、R15构成VB2基准比较电压、R16、R17构成VB1基准比较电压,R19、C6,和R20、C7分别为VB1和VB2的滤波电路,与非门YF3、YF4构成R-S触发器。本电路的特点是使电路翻转可靠,不会发生临界效应即“是触发、非触发”状态,确保了自动控制过程中的工作稳定性。
延时器(4)由二极管D2、电阻R4、可变电阻W2和C2构成充电、放电电路,D2和R4的作用是对充电电容C2形成一个放电回路,确保D1在无光照射时,能迅速地将C2上电荷通过与非门YF4及时放掉,从而实现不论是近光,还是远光状态,立即使信号合成器(5)处于无光照射的等待状态即(A=0,B=1)。
信号合成器(5)是由一个与非门YF1和反相器YF构成,根据电压比较触发器Ⅰ(3)和电压比较触发器Ⅱ(6)的电位状态,决定是否驱动三极管T2来进行远光和近光灯的变换。
电压比较触发器Ⅱ(6)由VBZ2、R10、R11和、R12、R13构成,VBZ2的具体电路构成如附图3所示。由双电压比较和与非门构成。当延时器(4)充电电容C2上的电压升至设定值时,电压比较触发Ⅱ(6)翻转,经反相器YF2使信号合成器(5)的B点电压变成低电平,再经YF反相使继电器与驱动电路(8)中的晶体三极管T2截止,继电器J2释放,经簧片JK2使远光灯亮,近光灯熄灭,从而达到主动变光,强迫交替的功能。
电压比较触发器Ⅲ(7)经R7接至延时器(4)的C2上端,当C2充电,超过R5、R6所构成的门限电压时VBZ3翻转,经R8使晶体三极管T3导通。C2上的充电电压经功能转换开关K2和T3形成的放电回路迅速放电。当电压低至某一设定值时VBZ2、VBZ3分别翻转,T3恢复截止,信号合成器(5)B端又变成高电平,T2又饱和使J2吸合,这时远光灯熄灭,近光灯亮,从而达到主动变光主动交替同步的功能。
继电器与驱动电路(8)由晶体三极管T2吸合继电器J2和保护二极管D3构成。当D1受照光度≥0.8Lx时,T1饱和、电压比较触发器Ⅰ(3)翻转,信号合成器(5)A点B点均为高电平,T2导通,继电器J2吸合,通过触点开关JK2使远光灯熄灭,近光灯亮。
手动、自动控制变换器(9)由集成稳压块7809、继电器J1、电源开关K1,二极管D4和滤波电容C3、C4构成。机动车上的12V直流电源经D4加到集成稳压块的输入端,稳压输出为9V的恒定直流电压供本夜行会车装置使用。当K1闭合时,稳压块7809输出的9V电压使继电器J1吸合JK1断开,原车的手控开关K3不起作用,当K1断开时,J1释放,恢复了K3的手动功能,C3、C4为电源滤波电容器,Z1为远光灯,Z2为近光灯。
本夜行会车灯光变换装置经装车试用和性能测试效果良好,主要技术指标为(1)当直射光照度≥0.8Lx时,应变时间<0.3秒,无光照射时间<0.1秒即可恢复远光灯。(2)闪光频率远光1.0~1.5秒,近光1.5~2秒。(3)抗干扰能力强,不受刮雨器等汽车内部电气设备信号的干扰和电源电压波动的影响,性能稳定,安装简便,便于推广。

图1为机动车夜行光控制装置框图。
附图2为机动车夜行光控制装置电路图。
附图3为电压比较触发器Ⅰ、Ⅱ、Ⅲ的电路图。
附图4实施例外观结构图。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如附图4所示。
其中10为光控器主体,11为光电传感器,12为电源开关,13为进入自动状态指示灯,14为Ⅰ.主动变光、被动交替同步,Ⅱ.主动变光、强迫交替同步Ⅲ.主动变光、主动交替同步三种功能转换开关,15为输出信号插线座,16为远光(红色)近光(棕色)指示灯,其内部线路如附图2所示,安装时将本装置底部贴上双面不干胶、附粘在驾驶台适宜接收前方射来光线的部位,将黑色火箭型圆筒高度调整好并扭紧固定螺丝,接通与原车手动远近光控制电源的引线。接通电源即可实现自动控制功能,本装置体积小,外型美观,具有广阔推广使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夜行光控装置,其特征是由光电转换器(1),前置放大器(2),电压比较触发器(3)、(6)、(7),延时器(4),信号合成器(5),继电器与驱动电路(8)和手动、自动控制变换器(9)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行光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光电转换器(1)把可见光光电二极管D1放置在一个黑色的圆筒中,使之具有指向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行光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前置放大器,在其输入端接有可以调节D1光电二极管感光灵敏度的可变电阻W1,和在其输出端发射极接有抗干扰电容器C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行光控制装置其特征是电压比较触发器(3)、(6)、(7)是由二只电压比较器集成块和一块与非的R-S触发器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行光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延时器(4)由可变电阻W2、电容C2、二极管D2和电阻R4构成在W2C2的连接处经R7、R8分别与电压比较触发器Ⅲ和电压比较触发器Ⅱ的输出端相连接,同时在W2和C2连接处还接有K2实现Ⅰ接地,Ⅱ空头,Ⅲ经R9与T3相连接,实现自动控光三种功能的变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行光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手动、自动控制变换器(9)在7809的输入端接有保护二极管,在输出端接有吸合继电器J1,使手动功能和自动功能随电源开关K1的开闭而自行转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机动车会车远近灯光电动控制装置,它由放置在黑色圆筒内的光电转换器、前置放大器、电压比较触发器、延时器、继电器等组成,本装置具有接受会车灯光照射后,远、近灯光被动交替同步,强迫交替同步、主动交替同步三种功能,确保夜间会车的安全,当关闭自动变光装置后即恢复原车的手控功能。具有安装简便、线路简单、稳定可靠、成本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B60Q1/14GK2129236SQ92213850
公开日1993年4月7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13日
发明者孙政 申请人:江阴市西石桥中三宝玻璃仪器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