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扶拖拉机最终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4288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扶拖拉机最终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扶拖拉机的传动机构,特别是一种手扶拖拉机的最终传动机构。
现有的手扶拖拉机最终传动机构如


图1,它由传动箱体1、驱动齿轮2、半轴3组成。驱动齿轮2套装在半轴3的一端,并位于传动箱体1内,且对应驱动齿轮2内、外两侧,在半轴3上各装有一内、外轴承4、5,它们起载重和使半轴3转动的作用,半轴3的另一端位于传动箱体1外,并通过车轮壳6与手扶拖拉机的前轮7相连。
但上述现有的手扶拖拉机设计时,为了使车轮壳6能在半轴3上调整,故在传动箱体1和车轮壳6之间留出较大的调整间距S,通常达到70mm。也正因为这样,使得传动箱体1宽度减小,从而使驱动齿轮2外侧的半轴3上的外轴承5太靠近驱动齿轮2,通常只有20mm。实际上,这个调整间距S是没有用的,如果向内调整前轮7时,反而易使手扶拖拉机翻车,因此实际工作中没有人使用上述调整间距。不仅如此,由于这个调整间距S的存在,即驱动齿轮2的外侧外轴承5太靠内,故根据杠杆原理,里、外两个轴承4、5受力过大,极易导致轴承损坏即断半轴出事故的现象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避免断半轴现象且使用寿命长的手扶拖拉机最终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手扶拖拉机最终传动机构,它仍由传动箱体、驱动齿轮、半轴组成,驱动齿轮套装在半轴的一端,并位于传动箱体内,对应驱动齿轮内侧,在半轴上装有一内轴承,其特征在于将传动箱体向外增大,其外端与车轮壳之间保留较小间距,驱动齿轮外侧的外轴承外移安装在半轴的靠近传动箱体外侧内的位置上,使得外轴承距驱动齿轮之间的间距加大。
本实用新型不改变现有手扶拖拉机的传动机构和受力点,只是将传动箱体向外扩大,使传动齿轮外侧的外轴承在半轴上外移,消除了半轴的调整间距,减少了轴承受力面,使两轴承受力减少,大大增加了使用寿命,避免了断半轴出事故现象。
图1是现有手扶拖拉机最终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本实用新型仍由传动箱体1′、驱动齿轮2′、半轴3′组成。驱动齿轮2′套装在半轴3′的一端,并位于传动箱体1′内,对应驱动齿轮2′内侧,在半轴3′上装有一内轴承4′,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将传动箱体1′向外增大,其外端与车轮壳6′之间保留较小间距(可为10mm),去除调整间距S,驱动齿轮2′外侧的外轴承5′外移安装在半轴3′的靠近传动箱体1′外侧内的位置上,使得外轴承5′距驱动齿轮2′之间的间距S′加大,可达80mm。
本实用新型的半轴3′上的外轴承5′外移后,根据杠杆原理,内、外两轴承4′、5′承受压力大大减少,避免了断半轴出事故现象的发生,安全性好,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
权利要求1.一种手扶拖拉机最终传动机构,它仍由传动箱体、驱动齿轮、半轴组成,驱动齿轮套装在半轴的一端,并位于传动箱体内,对应驱动齿轮内侧,在半轴上装有一内轴承,其特征在于将传动箱体向外增大,其外端与车轮壳之间保留较小间距,驱动齿轮外侧的外轴承外移安装在半轴的靠近传动箱体外侧内的位置上,使得外轴承距驱动齿轮之间的间距加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扶拖拉机的最终传动机构,它仍由传动箱体、驱动齿轮、半轴组成,驱动齿轮套装在半轴的一端,并位于传动箱体内,对应驱动齿轮内侧,在半轴上装有一内轴承,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将传动箱体向外增大,其外端与车轮壳之间保留较小间距,驱动齿轮外侧的外轴承外移安装在半轴的靠近传动箱体外侧内的位置上,使得外轴承距驱动齿轮之间的间距加大。本实用新型使两轴承受力减少,大大增加了使用寿命,避免了断半轴出事故现象。
文档编号B60K17/00GK2355918SQ9922701
公开日1999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6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6日
发明者朱殿荣 申请人:朱殿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