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844000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防疲劳驾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已有防疲劳驾驶的技术都是眼球追踪、头部追踪、人脸识别等基于视频或心电图、脉搏、脑电信号等特征变化监测。这些防疲劳驾驶技术均有以下缺点:一是识别率不高,误检、漏检率高,二是当识别到疲劳驾驶时,往往悲剧已经发生。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够自动定时控制的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控制装置、固定装置、磁性薄膜、电源和人机交互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分别连接控制装置、电源和人机交互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固定安装在固定装置上,所述磁性薄膜粘贴在驾驶员的眼部周围肌肉上。
[000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装置为带线圈的回路电流控制装置或带有马达和磁铁的控制装置。
[000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装置为眼镜框或遮阳板。
[0007]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为电池或车载供电电源。
[0008]所述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安装好控制系统和电源,将控制装置固定安装在眼镜框或遮阳板上,将磁性薄膜粘贴在驾驶员的眼部周围肌肉上;
2)通过人机交互装置设置或调节按摩的力度和周期;
3)控制系统通过相应的算法处理,得到与当前按摩力度和周期匹配的电流方向、电流大小或马达的转速的参数;
4)控制系统通过步骤3)得到的参数来交替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周围的磁场极性,从而控制磁性薄膜对眼部肌肉进行按摩。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控制系统自动定时控制磁性薄膜进行主动防疲劳按摩、刺激等警醒驾驶员,缓解驾驶员疲劳,使驾驶员保持清醒的驾车状态,且驾驶员在驾驶时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从而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发明的实现流程图。
[0012]图3为实施例1中控制装置和固定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0013]图4为实施例2中控制装置和固定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0014]图5为实施例3中控制装置和固定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0015]图中:1_控制系统;2_控制装置;3_固定装置;4_磁性薄膜;5_电源;6_人机交互装置;7_磁铁;8_马达8。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7]请参阅图1-2,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包括控制系统1、控制装置2、固定装置3、磁性薄膜4、电源5和人机交互装置6,所述电源5为电池或车载供电电源,所述控制系统I分别连接控制装置2、电源5和人机交互装置6,所述控制装置2固定安装在固定装置3上,所述固定装置3为眼镜框或遮阳板,所述磁性薄膜4粘贴在驾驶员的眼部周围肌肉上,所述控制装置2为带线圈的回路电流控制装置或带有马达8和磁铁7的控制装置,带有马达8和磁铁7的控制装置通过马达8旋转改变磁铁7的极性,控制系统I利用电磁感应定律,控制线圈电流大小即可控制带线圈的回路电流控制装置周围的磁场力度,控制电流方向即可控制带线圈的回路电流控制装置周围的磁场极性,控制系统I利用磁铁7同极性相斥、异极性相吸的特性,交替控制带有马达8和磁铁7的控制装置周围的磁场极性,从而控制磁性薄膜4对眼部周围肌肉进行向内压、向外拉等按摩动作,从而达到缓解疲劳、惊醒安全驾驶的作用。
[0018]所述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安装好控制系统I和电源5,将控制装置2固定安装在眼镜框或遮阳板上,将磁性薄膜4粘贴在驾驶员的眼部周围肌肉上,要求磁性薄膜4不遮挡驾驶员的视线;
2)通过人机交互装置6设置或调节按摩的力度和周期;
3)控制系统I通过相应的算法处理,得到与当前按摩力度和周期匹配的电流方向、电流大小或马达8的转速的参数;
4)控制系统I通过步骤3)得到的参数来交替控制所述控制装置2周围的磁场极性,从而控制磁性薄膜4对眼部肌肉进行按摩。
[0019]实施例1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包括控制系统1、控制装置2、固定装置3、磁性薄膜4、电源5和人机交互装置6,所述电源5为电池,所述控制系统I分别连接控制装置2、电源5和人机交互装置6,所述控制装置2固定安装在固定装置3上,所述固定装置3为眼镜框,所述控制装置2为带线圈的回路电流控制装置。
[0020]所述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安装好控制系统I和电源5,将带线圈的回路电流控制装置固定安装在眼镜框上,将磁性薄膜4粘贴在驾驶员的眼部周围肌肉上,要求磁性薄膜4不遮挡驾驶员的视线;
2)通过人机交互装置6设置或调节按摩的力度和周期;
3)控制系统I通过相应的算法处理,得到与当前按摩力度和周期匹配的电流方向、和电流大小的参数;
4)控制系统I通过步骤3)得到的参数来交替控制所述带线圈的回路电流控制装置周围的磁场极性,从而控制磁性薄膜4对眼部肌肉进行按摩。
[0021]实施例2
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包括控制系统1、控制装置2、固定装置3、磁性薄膜4、电源5和人机交互装置6,所述电源5为车载供电电源,所述控制系统I分别连接控制装置2、电源5和人机交互装置6,所述控制装置2固定安装在固定装置3上,所述固定装置3为遮阳板,所述控制装置2为带线圈的回路电流控制装置。
[0022]所述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控制系统I连接在车载供电电源上,将带线圈的回路电流控制装置固定安装在遮阳板上,将磁性薄膜4粘贴在驾驶员的眼部周围肌肉上,要求磁性薄膜4不遮挡驾驶员的视线;
2)通过人机交互装置6设置或调节按摩的力度和周期;
3)控制系统I通过相应的算法处理,得到与当前按摩力度和周期匹配的电流方向、和电流大小的参数;
4)控制系统I通过步骤3)得到的参数来交替控制所述带线圈的回路电流控制装置周围的磁场极性,从而控制磁性薄膜4对眼部肌肉进行按摩。
[0023]实施例3
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包括控制系统1、控制装置
2、固定装置3、磁性薄膜4、电源5和人机交互装置6,所述电源5为电池,所述控制系统I分别连接控制装置2、电源5和人机交互装置6,所述控制装置2固定安装在固定装置3上,所述固定装置3为遮阳板,所述控制装置2为带有马达8和磁铁7的控制装置。
[0024]所述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安装好控制系统I和电池,将带有马达8和磁铁7的控制装置固定安装在遮阳板上,将磁性薄膜4粘贴在驾驶员的眼部周围肌肉上,要求磁性薄膜4不遮挡驾驶员的视线;
2)通过人机交互装置6设置或调节按摩的力度和周期;
3)控制系统I通过相应的算法处理,得到与当前按摩力度和周期匹配的马达8的转速;
4)控制系统I通过步骤3)得到的马达8的转速来交替控制所述带有马达8和磁铁7的控制装置周围的磁场极性,从而控制磁性薄膜4对眼部肌肉进行按摩。
[0025]本发明通过控制系统I自动定时控制磁性薄膜4进行主动防疲劳按摩、刺激等警醒驾驶员,缓解驾驶员疲劳,使驾驶员保持清醒的驾车状态,且驾驶员在驾驶时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从而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0026]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1)、控制装置(2)、固定装置(3)、磁性薄膜(4)、电源(5)和人机交互装置(6),所述控制系统(I)分别连接控制装置(2)、电源(5)和人机交互装置(6),所述控制装置(2)固定安装在固定装置(3)上,所述磁性薄膜(4)粘贴在驾驶员的眼部周围肌肉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2)为带线圈的回路电流控制装置或带有马达(8)和磁铁(7)的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为眼镜框或遮阳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5)为电池或车载供电电源。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安装好控制系统(I)和电源(5),将控制装置(2)固定安装在眼镜框或遮阳板上,将磁性薄膜(4)粘贴在驾驶员的眼部周围肌肉上; 2)通过人机交互装置(6)设置或调节按摩的力度和周期; 3)控制系统(I)通过相应的算法处理,得到与当前按摩力度和周期匹配的电流方向、电流大小或马达(8)的转速的参数; 4)控制系统(I)通过步骤3)得到的参数来交替控制所述控制装置(2)周围的磁场极性,从而控制磁性薄膜(4)对眼部肌肉进行按摩。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防疲劳驾驶的按摩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控制装置、固定装置、磁性薄膜、电源和人机交互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分别连接控制装置、电源和人机交互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固定安装在固定装置上,所述磁性薄膜粘贴在驾驶员的眼部周围肌肉上,所述控制装置为带线圈的回路电流控制装置或带有马达和磁铁的控制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眼镜框或遮阳板,所述电源为电池或车载供电电源。本发明通过控制系统自动定时控制磁性薄膜进行主动防疲劳按摩、刺激等警醒驾驶员,缓解驾驶员疲劳,使驾驶员保持清醒的驾车状态,且驾驶员在驾驶时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从而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IPC分类】B60Q9-00, A61H39-04
【公开号】CN104760538
【申请号】CN201510210753
【发明人】龙刚, 林宋伟
【申请人】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