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及电气接线箱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37742阅读:来源:国知局
设想用于对汽车等移动体中的电源装置与电装件的连接状态进行控制的设备类等的情况。具体而言,例如,能够设想被用作继电器模块,该继电器模块被装配于电气接线箱(接线盒),控制电力的接入/断开,该电气接线箱设置于被搭载在汽车等中的电装件与电池之间。这种继电器模块既可以与电气接线箱一体地形成,也可以相互独立地形成。
[0067]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模块20的组装图,图2是图1的继电器模块20的整体构成图。图3是从图2的箭头A — A方向观察的纵剖视图,部分省略了将继电器收容的收容部件的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以箭头X示出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以箭头Y示出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以箭头Z示出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以下,在图1以外的各图中也同样)。另外,对于上下方向,将图1的上方确定为朝上(上侧),将下方确定为朝下(下侧)。但是,这些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也可以未必一定与继电器模块20实际被车载的状态下的各方向一致。此外,在图3中,对于收容在继电器主体24的内部的各种器件省略了图示(图4及图6也同样)。
[0068]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模块20是将继电器21、端子金属件22、收容部件23互相装配而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I个继电器模块20具备2个继电器21的例子,但是,构成继电器模块的继电器的数量不限定于2个,既可以仅用I个继电器构成,也可以用3个以上的继电器构成。此外,在用多个继电器构成继电器模块的情况下,既可以如图1所示使用相同的构成的继电器21,也可以如后所述使不同的构成的继电器(例如图7?图11)混合存在。
[0069]继电器21包括:继电器主体24,其是由树脂等形成的长方体状的器件主体;及管脚25 (25a?25d),其是从继电器主体24突出的4条板状的管脚。继电器主体24具有:在上下方向对置的面(以下,称作上表面24a、底面24b);在左右方向对置的面(以下,称作左侧面24c、右侧面24d);及在前后方向对置的面(以下,称作前表面24e、背面24f)。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主体24构成将左右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长方体状,左侧面24c及右侧面24d、前表面24e及背面24f这四个面为侧面。此外,在前表面24e,设置有卡止突起27,该卡止突起27与如后所述形成于收容部件23的贯通槽26卡合。
[0070]各管脚25具有:板状的基端部28 (28a?28d),其从继电器主体24的至少一个面突出;及板状的连接部29 (29a?29d),其与该基端部28相连并延伸。管脚25a、25b具有:基端部28a、28b,其在图1的前后方向互相隔开间隔,从继电器主体24的左侧面24c垂直地突出;及连接部29a、29b,其将该基端部28a、28b垂直地弯折,朝向继电器21向收容部件23的插入方向(图1的箭头方向)、与继电器主体24的左侧面24c隔开预定的间隔沿着左侧面24c垂下。另一方面,管脚25c、25d具有:基端部28c、28d,其在图1的如后方向互相隔开间隔,从继电器主体24的右侧面24d垂直地突出;及连接部29c、29d,其将该基端部28c、28d垂直地弯折,朝向继电器21向收容部件23的插入方向、与继电器主体24的右侧面24d隔开预定的间隔沿着右侧面24d垂下。
[0071]基端部28a?28d分别与继电器主体24的上表面24a及底面24b平行地突出,其突出位置被设定为比继电器主体24的上表面24a靠下侧的相同的高度位置。另一方面,连接部29a?29d与互相继电器21的插入方向平行地延伸,并且,被设定为与分别对置的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的距离相同。另外,连接部29a?29d在继电器21的插入方向,末端部(下端)的高度位置被设定为比继电器主体24的底面24b靠上侧的相同的高度位置。此夕卜,各管脚25a?25d的与基端部28a?28d及连接部29a?29d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的宽度被设定为互相相同的长度。
[0072]端子金属件22是为了使电线30与继电器21电气连接而连接于电线30的末端部的接口部件。端子金属件22是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加工而形成的,具有:阴型的嵌合部31,其与管脚25的连接部29嵌合;一对芯线压接片34,其将芯线33凿紧,该芯线33是将电线30的末端部的绝缘覆皮32剥离而露出的;及一对外部压接片35,其将电线30的绝缘覆皮32的末端部分凿紧。
[0073]嵌合部31具有:平板状的平板部36,其对嵌合的管脚25的连接部29进行支承;及弹簧部37,其按压连接部29,嵌合部31在平板部36与弹簧部37之间将被弹簧部37按压向平板部36的连接部29嵌合。弹簧部37被形成为一对凸曲状,其是使平板部36的前后方向的两端分别竖立设置,并将其末端部位朝向平板部36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弯曲而成的。即,弹簧部37通过使其末端部向与平板部36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从而对连接部29作用按压力(弹性复原力)而支承连接部29。
[0074]嵌合部31具有从弹簧部37相对于平板部36最突出的部位朝向平板部36而弹簧部37的上端面平滑地向下方倾斜的斜面。由此,在管脚25的连接部29嵌入到嵌合部31时,利用弹簧部37的斜面引导连接部29,能够使连接部29顺畅地嵌入到嵌合部31。
[0075]此外,在图1中,将嵌合部31被称作所谓的快接型的类型的端子金属件22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示出,但是,端子金属件22不限定于该类型,例如也可以被构成为:将嵌合部31形成为截面方筒状,在该嵌合部31的内侧设置有平板状的弹簧部,用该弹簧部将管脚25的连接部29按压到嵌合部31的内壁。
[0076]收容部件23是用于收容并保持继电器21及端子金属件22的树脂制的筐体,包括:第I收容室38,其引导并收容继电器主体24 ;及第2收容室39,其收容并保持端子金属件2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收容部件23作为与电气接线箱相互独立的单体部件处理,但是,收容部件23也可以作为被形成在电气接线箱的内侧的框体的一部分而与电气接线箱一体地形成。
[0077]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收容部件23中形成有2个第I收容室38,并隔着各个第I收容室38对置配置有一对第2收容室39。S卩,收容部件23为包括2组收容空间的构成,该收容空间由I个第I收容室38和2个第2收容室39构成。并且,在第2收容室39中,与被插入到各个收容空间的继电器21的管脚25相对应,分别在预定的位置收容有2个的端子金属件22。
[0078]如图3所示,第I收容室38是由底壁40、和从底壁40竖立设置的壁部41包围而构成了上方向外部开放的凹状的空间。壁部41以将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左侧面24c、右侧面24d、前表面24e、背面24f)从四个方向围绕的方式从底壁40竖立设置,将继电器主体24向第I收容室38引导并收容。第I收容室38被形成为比继电器主体24大一圈的长方体状,将由壁部41引导的继电器主体24顺畅地收容,并且壁部41与所收容的继电器主体24的4个侧面干涉而保持继电器主体24的姿势。
[0079]另外,如图1所示,在形成第I收容室38的4个壁部41中的、除了将相邻的第I收容室38彼此分隔的壁部41f、和成为与第2收容室39的分隔壁的2个壁部41c、41d之外的余下的壁部41e(与继电器主体24的前表面24e对置的壁部)上,沿壁部41e的高度方向(继电器主体24的插入方向)延伸地形成有使第I收容室38面向收容部件23的外部的贯通槽26。在第I收容室38中收容有继电器主体24时,从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突出的卡止突起27能够卡止于贯通槽26的上端部分。贯通槽26被形成得比卡止突起27大。具体而言,贯通槽26的高度方向的全长被设定得比卡止突起27的高度方向的全长大,因此,在卡止突起27卡止于贯通槽26的状态下,继电器主体24经由贯通槽26露出到外部,贯通槽26不会被卡止突起27堵塞。
[0080]第2收容室39分别配置在第I收容室38的壁部41c、41d (以下,简称为壁部41。)的外侧、即隔着壁部41c、41d与第I收容室38相反的相反侧,由这些壁部41和收容部件23的框架部42形成的方筒状的框围绕、而构成上方及下方向外部开放的长方体状的空间。在第2收容室39中,设置有用于保持端子金属件22的卡止矛43 (卡止片)。卡止矛43从壁部41或框架部42朝向第2收容室39以悬臂状伸延地一体成形,能够弹性变形。
[0081]在图3中,位于左侧的卡止矛43从壁部41伸延,位于右侧的卡止矛43从框架部42伸延。由此,卡止矛43构成所谓的弹簧机构,用从弹性变形复原的复原力按压端子金属件22的弹簧部37的下缘而进行卡止,从而实现防止端子金属件22从第2收容室39脱出,并且将端子金属件22保持于第2收容室3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的卡止矛43在相同的方向伸延地设置,但是,也可以互相反向地伸延而被构成为左右对称。
[0082]在将端子金属件22向第2收容室39收容并被卡止矛43保持时,将端子金属件22从第2收容室39的下侧的开口部44插入。并且,将端子金属件22向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