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防浸水自动应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6360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防浸水自动应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浸水自动应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汽车,成为有车一族。由于汽车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便利,人们越来越注重对汽车的保养,特别是在应急的条件下。例如:在沿海城市经常会发生台风而引发强降雨,在排水系统不够顺畅的地区,容易产生积水,使过往或停靠的车辆因浸水而导致内部原件的故障。尤其是汽车的发动机部分,浸水后就需要大修,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0003]中国专利号为ZL 201320065644.X,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应急用安全保护系统,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控制器,其气体发生装置包括非可燃气体发生器和若干气囊,气囊设置于气囊槽内,气囊槽设置于汽车本体的底盘四周;所述气囊通过气管连接非可燃气体发生器,控制器设置于汽车驾驶舱内;所述控制器连接气体发生装置。当汽车安装本实用新型后,控制器使气体发生装置对气囊充气,气囊膨胀托载汽车底盘,使汽车漂浮于水面,避免其内部构件浸水引发故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0004]该汽车应急用安全保护系统结构比较复杂,而且需要人为控制气囊充气,不能实现自动化操作。当汽车停靠在外面时,其不能自动启动应急反应。因此,市场亟需一种能够在浸水地区对汽车起到自动防护作用的应急装置。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防浸水自动应急装置,有效的保护汽车发动机,避免被水浸泡,减少经济损失。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防浸水自动应急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充气泵,所述外壳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充气泵连接有用于将汽车顶起的气囊,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外壳设置有水位感应器;所述充气泵的出气管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所述水位感应器、气压检测装置、充气泵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水位感应器包括触碰开关,所述触碰开关固定于外壳,所述触碰开关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滑杆,所述滑杆连接有用于触发所述触碰开关的压杆,所述压杆底部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滑杆的底部设置有重物,所述滑杆与重物之间连接有牵引线。
[0008]作为优选,所述外壳设置有充气按钮开关和工作指示灯,所述充气按钮开关和工作指示灯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外壳设置有气管接口,所述充气泵的出气管与气管接口连接,所述气囊设置有气囊进气口,所述气管接口与气囊进气口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伸缩气管。
[0010]作为优选,所述充气泵为双缸充气泵。[0011 ] 作为优选,所述充气泵与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胶条。
[0012]作为优选,所述重物为铁块,所述外壳设置有用于吸附所述铁块的磁铁。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汽车防浸水自动应急装置,当汽车遇涉水危险时,使用者可将充气前的气囊放置于汽车对应于发动机部位的底部,然后将充气泵的出气管与气囊连接,并将充气泵连接于汽车电源。随着水位的上涨,当水位感应器检测到设定的水位时,控制器控制充气泵开始充气,气囊逐渐膨胀;当气囊膨胀到一定程度时,气囊将汽车的车头顶起,使发动机被抬起而高于水面,避免发动机被浸水。气压检测装置可以设定一定的压力,当气压检测装置检测达到设定压力值时,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充气泵停止充气,完成汽车发动机的抬升,避免汽车主要部件的损坏,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外壳和气囊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位感应器连接于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包括:
[0019]I一外壳 11一进气口12—充气按钮开关
[0020]13—工作指示灯 14 一气管接口2—充气泵
[0021]21—出气管 3—气囊31—气囊进气口
[0022]32—伸缩气管 4 一水位感应器41 一触碰开关
[0023]42—支撑架 43—滑杆44 一压杆
[0024]45—复位弹簧 46—重物47—牵引线
[0025]5—气压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7]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防浸水自动应急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I内部设置有充气泵2,所述外壳I设置有进气口 11,所述充气泵2连接有用于将汽车顶起的气囊3,所述外壳I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外壳I设置有水位感应器4 ;所述充气泵2的出气管21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5,所述水位感应器4、气压检测装置5、充气泵2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0028]当汽车遇涉水危险时,使用者可将充气前的气囊3放置于汽车对应于发动机部位的底部,然后将充气泵2的出气管21与气囊3连接,并将充气泵2连接于汽车电源。随着水位的上涨,当水位感应器4检测到设定的水位时,控制器控制充气泵2开始充气,外部气体由进气口 11进入外壳I内,随着充气泵2的工作,气囊3逐渐膨胀;当气囊3膨胀到一定程度时,气囊3将汽车的车头顶起,使发动机被抬起而高于水面,避免发动机被浸水。气压检测装置5可以设定一定的压力,当气压检测装置5检测达到设定压力值时,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充气泵2自动停止充气,完成汽车发动机的抬升,避免汽车主要部件的损坏,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0029]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水位感应器4包括触碰开关41,所述触碰开关41固定于外壳1,所述触碰开关4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42,所述支撑架42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滑杆43,所述滑杆43连接有用于触发所述触碰开关41的压杆44,所述压杆44底部设置有复位弹簧45 ;所述滑杆43的底部设置有重物46,所述滑杆43与重物46之间连接有牵引线47。随着水位的上涨,外壳I也跟着浮起来,当外壳I浮到一定程度时,重物46在重力作用下,下拉牵引线47,使滑杆43下滑,此时压杆44触发所述触碰开关41,充气泵2开始工作,完成上述充气过程。
[0030]本实施例的外壳I设置有充气按钮开关12和工作指示灯13,所述充气按钮开关12和工作指示灯13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应急装置可以设置自动充气或手动充气,该充气按钮开关12可以控制充气泵2手动充气,可以满足认为操作的需要。该工作指示灯13可以显示目前装置的工作状态。
[0031]本实施例的外壳I设置有气管接口 14,所述充气泵2的出气管21与气管接口 14连接,所述气囊3设置有气囊进气口 31,所述气管接口 14与气囊进气口 31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伸缩气管32。由于汽车的发动机位置不同,通过可拆卸的伸缩气管32可以满足不同的汽车使用情况,增大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
[0032]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充气泵2为双缸充气泵2。双缸充气泵2的充气速度快,大大提高气囊3的充气速度。
[0033]本实施的充气泵2与外壳I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胶条。该缓冲胶条可以有效缓冲充气泵2因工作震动所产生的噪音,提升客户的使用效果。
[0034]本实施的重物46为铁块,所述外壳I设置有用于吸附所述铁块的磁铁。该磁铁可以吸附住铁块,便于被本应急装置携带与运输。
[0035]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汽车防浸水自动应急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充气泵,所述外壳设置有进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泵连接有用于将汽车顶起的气囊,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外壳设置有水位感应器;所述充气泵的出气管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所述水位感应器、气压检测装置、充气泵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浸水自动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感应器包括触碰开关,所述触碰开关固定于外壳,所述触碰开关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滑杆,所述滑杆连接有用于触发所述触碰开关的压杆,所述压杆底部设置有复位弹簧; 所述滑杆的底部设置有重物,所述滑杆与重物之间连接有牵引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浸水自动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有充气按钮开关和工作指示灯,所述充气按钮开关和工作指示灯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浸水自动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有气管接口,所述充气泵的出气管与气管接口连接,所述气囊设置有气囊进气口,所述气管接口与气囊进气口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伸缩气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浸水自动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泵为双缸充气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浸水自动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泵与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胶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浸水自动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为铁块,所述外壳设置有用于吸附所述铁块的磁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浸水自动应急装置,外壳内部设置有充气泵,外壳设置有进气口,充气泵连接有用于将汽车顶起的气囊,外壳内部设置有控制器,外壳设置有水位感应器;充气泵的出气管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水位感应器、气压检测装置、充气泵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当汽车遇涉水危险时,使用者可将充气前的气囊放置于汽车对应于发动机部位的底部,随着水位的上涨,当水位感应器检测到设定的水位时,控制器控制充气泵开始充气,气囊将汽车的车头顶起,使发动机被抬起而高于水面,避免发动机被浸水。当气压检测装置检测达到设定压力值时,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充气泵停止充气,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IPC分类】B60S9-02, B60R21-00
【公开号】CN204472773
【申请号】CN201520037806
【发明人】段浩林
【申请人】段浩林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