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3577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碰撞时用于从车辆的侧面保护乘客而设置于车辆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
【背景技术】
[0002]通常,气囊(air bag)设置于方向盘的中央或副驾驶席前侧缓冲垫内侧,从而在碰撞事故时保护驾驶者和副驾驶席乘客的上身和面部。并且,为了最大限度地通过气囊保护乘客,在座位的侧面或上边梁中设置气囊,防止车辆的侧方碰撞及倾斜碰撞引发的冲击对乘客造成伤害。
[0003]其中,设置在上边梁上的气囊叫做帘式气囊(curtain air bag),之所以叫做帘式气囊是因为该气囊从上边梁向下方完全展开时遮盖门窗而就像设置在窗户上的窗帘。
[0004]在发生碰撞事故时,从冲击传感器识别碰撞状况的控制单元引爆充气器,这时发生的气体流入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的内部,从而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在前座和后座的侧面完全展开保护乘客。
[0005]如上所述的根据现有技术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当对面车斜向碰撞车辆时,乘客的头部并不会撞向前方的驾驶气囊或侧面部的帘式气囊,而是撞向驾驶气囊与帘式气囊之间的相隔空间,头部又或急剧向左右方向扭转而受到伤害,因此需要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公开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2008-0008109号(公开日:2008年I月23日,实用新型名称: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技术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减少由于乘客的头部撞向驾驶气囊与帘式气囊之间的相隔空间或向左右方向急剧扭转而受到伤害的情况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
[0009]技术方案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层腔室部,其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通过充气器提供的气体展开,展开形成单层气体层;多层腔室部,其具有多层折叠的形状,与所述单层腔室部连通;密封部,其密闭地形成于所述单层腔室部与所述多层腔室部的边缘部;以及结合部,其一体连接形成于所述多层腔室部的边缘部的所述密封部的重叠部。
[001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层腔室部包括:第一腔室层,其从前方向后方延长;第二腔室层,其与所述第一腔室层连通地连接,向前方延长并与所述第一腔室层重叠;以及第三腔室层,其与所述第二腔室层连通地连接,向后方延长并与所述第一腔室层及所述第二腔室层重叠。
[0012]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单层腔室部包括:前方腔室层,其与所述第一腔室层连通地连接;以及后方腔室层,其形成于所述前方腔室层的后方,与所述第三腔室层连通地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层腔室部还包括:固态部,其不膨胀,使得展开状态下形成所述第一腔室层、所述第二腔室层、所述第三腔室层构成的厚度或所述第一腔室层、所述第二腔室层、所述第三腔室层之间各位置处的紧贴程度形成差异。
[0014]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固态部形成于所述第二腔室层与所述第三腔室层之间的分界部中的下部的状态下,在展开的状态所述多层腔室部的下部的厚度比上部薄,所述第一腔室层、所述第二腔室层、所述第三腔室层之间的紧贴层度变松。
[0015]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固态部形成于将与乘客头部接触的所述多层腔室部的下部的状态下,所述多层腔室部的上部比下部更加膨胀而形成凸出的形状。
[0016]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结合部还包括:上部结合部,其相互结合形成于所述多层腔室部的上部的多层所述密封部;以及下部结合部,其相互结合形成于所述多层腔室部的下部的多层所述密封部。
[0017]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结合部横向缝合连接多层的所述密封部。
[0018]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结合部通过所述上部结合部和所述下部结合部的宽度调节所述多层腔室部的厚度。
[0019]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部结合部的宽度越扩大,所述多层腔室部的上部厚度越薄,所述下部结合部的宽度越扩大,所述多层腔室部的下部厚度越薄。
[0020]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下部结合部的宽度形成的比所述上部结合部的宽度宽的状态下,所述多层腔室部的下部的厚度比上部的厚度薄。
[002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密封部上形成有气体流入部,所述气体流入部形成从所述充气器供应的气体通过所述密封部流入到所述单层腔室部与所述多层腔室部的通道。
[0022]技术效果
[00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在发生车辆碰撞时形成多层的气体层并通过向侧方凸出膨胀的多层腔室部形成气垫的一部分向驾驶气囊侧进一步凸出的形状。
[0024]从而,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缩小与驾驶气囊之间的相隔空间部或者阻断从乘客的头部向相隔空间部侧延长的头部的移动路径,因此能够减减少乘客的头部冲向与驾驶气囊之间的空间部而受到伤害的情况。
[0025]并且,本实用新型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向前后方延长的单层腔室部及向侧方向形成凸出膨胀的多层腔室部共同形成从侧面向前方连续的立体的头部接触面。
[0026]从而,本实用新型从包括侧面部与前方部在内的多方向同时与乘客的头部接触,因此能够约束乘客的头部旋转,进一步减少乘客头部向左右方向急剧扭转而带来的伤害。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简要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的侧面图;
[0028]图2为简要显示折叠形成多层腔室部之前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的侧面图;
[0029]图3为简要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的横向剖面图;
[0030]图4为简要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的展开状态的横向剖面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0:充气器300: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
[0033]310:单层腔室部311:前方腔室层
[0034]312:后方腔室层320:多层腔室部
[0035]321:第一腔室层322:第二腔室层
[0036]323:第三腔室层325:固态(inactive)部
[0037]330:密封部331:气体流入部
[0038]332:安装部333:重叠部
[0039]340:结合部341:上部结合部
[0040]342:下部结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的实施例。在这过程中为了说明的明确性及便利性,附图中所示的线条的厚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等有可能放大显不O
[0042]并且,后述的用语是考虑本实用新型中的功能而定义的,因此可能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有所不同。因此这种用语需要以本说明书整体内容为基础进行定义。
[0043]图1为简要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的侧面图,图2为简要显示折叠形成多层腔室部之前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的侧面图。
[0044]参照图1、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300包括单层腔室部310、多层腔室部320、密封部330及结合部340。以下将图1、图2中的左侧作为前方,右侧作为后方进行说明。这里,前方表示与车辆的前方相同的方向,后方表示与车辆的后方相同的方向
[0045]单层腔室部310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接收从充气器10供应的气体展开,形成从前座向后座侧延长的单层的气体层。这里的展开是鼓起的意思。
[004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单层腔室部310包括前方腔室层311及后方腔室层312。前方腔室层311连通地形成于多层腔室部320的前方部,后方腔室层312连通地形成于前方腔室层311的后方部。
[0047]图3为简要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的横向剖面图,图4为简要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的展开状态的横向剖面图。
[0048]图3中(a)、图4中(a)是显示位于图1中多层腔室部320上部的A_A’线横向剖面图,图3中(b)、图4中(b)是显示位于图1中多层腔室部320下部的B-B’线横向剖面图。
[0049]参照图3、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多层腔室部320具有第一腔室层321、第二腔室层322、第三腔室层323多层重叠的形状。
[0050]第一腔室层321与前方腔室层311连通地形成,并从前方向后方延长。第二腔室层322与第一腔室层321连通地连接,向前方延长并与第一腔室层321重叠。第三腔室层323与第二腔室层322连通地连接,向后方延长并与第一腔室层321及第二腔室层322重置。
[005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垫300如上所述,具有前方腔室层311、第一腔室层321、第二腔室层322、第三腔室层323、后方腔室层312连续连通地连接的形状的同时,在展开时具有第一腔室层321、第二腔室层322、第三腔室层323形成重叠形状的多层腔室部320形成比后方腔室层312更加凸出的形状。
[0052]多层腔室部320上形成有即使向多层腔室部320内部流入气体也不膨胀的固态部325。固态部325可通过将多层腔室部320的一侧面部与另一侧面部相互粘贴或缝制等方法形成。
[0053]通过形成固态部325,多层腔室部320展开时由第一腔室层321、第二腔室层322、第三腔室层323共同形成的厚度或第一腔室层321、第二腔室层322、第三腔室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