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式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6172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帘式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帘式气囊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11月21日提交的、专利申请号为10-2014-0163774的韩国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000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帘式气囊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上沿前部和后部方向延长的帘式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0004]通常,帘式气囊装置分别安装在车辆的左侧和右侧。更具体地,帘式气囊装置安装在侧围内板上,其设置在车辆的侧面的上侧,从而在车辆的前部和后部方向上延长。
[0005]在帘式气囊装置的例子中,气囊在车辆发生事故时从上侧到下侧展开,并设置在车门和司乘人员的头部之间,从而保护司乘人员的头部。
[0006]所述帘式气囊装置包括产生气体的充气机,和与所述充气机连接并在气体流入气囊时发生膨胀以及展开的气囊。与充气机连接的进气单元形成在气囊的上端。充气机的尖部插入到进气单元中,此时进气单元的外周表面由夹具所包围,使得充气机与进气单元相连接。
[0007]然而,在夹具的连接力较小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在车辆发生事故时,气囊和充气机由于从充气机排出到进气单元的气体的压力而彼此分开。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帘式气囊装置,其中气囊和充气机彼此牢固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以下描述可以清楚理解以上未提到的其它技术问题。
[0010]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帘式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其在气体流入时发生膨胀,并且具有进气单元,气体通过该进气单元流入;充气机,其具有插入所述进气单元的尖部,并产生气体;抗撤回构件,其具有插入所述进气单元的插入部;以及夹具,其与所述进气单元的外表面连接,以便将所述充气机的尖部和所述插入部与所述进气单元相连接。
[0011 ]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详细事项包含在【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中。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由于抗撤回构件的插入部连同充气机的尖端一起插入到气囊的进气单元中,并且夹具将所述插入部和所述充气机的尖部与所述进气单元相连接,充气机牢固地连接到进气单元,从而防止车辆在发生事故时,气囊和充气机由于充气机排放到进气单元的气体导致的压力而彼此分离。
[0013]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并不限于上述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从权利要求中清楚理解以上未提到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示出了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的车辆的侧视图。
[0015]图2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安装在车辆上这一状态的视图。
[0016]图3为沿图2所示A-A线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囊的侧视图。
[0018]图5为示出了充气机连接到气囊的进气单元这一状态的视图。
[0019]图6为示出了充气机连接到气囊的进气单元之前的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结合下述示例性实施例及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所述优点和特征的方法将变得清楚。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文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可以以各种其它形式体现出来。现有示例性实施例用于使本实用新型完全公开,并进行阐述以供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完整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定。整个说明书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进行描述。
[0022]图1为示出了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的车辆的侧视图,图2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安装在车辆上这一状态的视图,图3为沿图2所示A-A线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气囊的侧视图。
[0023]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100安装在车辆I的上侧,以便沿前后方向上延长。
[0024]司乘人员(包括司机和乘客)上下车辆I的前门2和后门3设置在车辆I的侧面。A-柱4设置在前门2的上侧,C-柱5设置在后门3的上侧,B-柱(未示出)设置在前门2和后门3之间以便沿上下方向延长。
[0025]帘式气囊装置100安装在侧围内板6上,其设置在A-柱4和C-柱5内部,以便沿前后方向延长。以下将侧围内板6描述为车体6。
[0026]帘式气囊装置100包括产生气体的充气机20,以及与充气机20相连并在充气机产生的气体流入气囊10时膨胀并展开以保护司乘人员头部的气囊10。
[0027]将气囊10折叠,然后封装在垫套30中,再安装在车体6上,通过紧固构件7设置在A-柱4和C-柱5内部。通过紧固构件7安装在车体6上的多个安装片15形成在气囊10的上端。
[0028]垫套30可以由与气囊10的材料相同的柔性织物材料构成。使安装片15出来的孔洞(未示出)形成在垫套30的上侧,以使得安装片15穿过孔洞来到垫套30的外部,然后通过紧固构件7安装在车体6上。此外,由气囊10的膨胀力撕开的撕裂线(未示出)形成在垫套30的下侧。即,气囊10在膨胀时可以撕开撕裂线,然后气囊10可以在来到垫套30的外部时得以展开。
[0029]帘式气囊装置100由顶棚内衬8覆盖,使得帘式气囊装置100从车辆内部不可见。这里,顶棚内衬8指由织物材料制成的构件,并从车辆内部覆盖车辆I的车身顶盖(未示出)。顶棚内衬8由设置在车体6下端的挡风雨条9抓住,当气囊10发生膨胀时,顶棚内衬8通过气囊10的膨胀力与挡风雨条9分离开来,气囊10通过挡风雨条9和顶棚内衬8之间的间隙出来,然后展开,使得气囊10位于司乘人员头部和前门2以及后门3之间,从而保护司乘人员的头部。
[0030]固定到设置在A-柱4内的车体6上的A-柱系绳(A-pillar tether) 16与气囊10的前端连接。因此,气囊10的前侧在气囊10发生膨胀时由A-柱系绳16限制,使得气囊10可以展开而不向后偏压。
[0031]同时,与充气机20连接的进气单元17形成在气囊10上端的中央。充气机20的尖部设置成插入到进气单元17,气体通过该充气机20的尖部排出。充气机20产生的气体通过进气单元17流入气囊10的腔室19时,气囊10发生膨胀并展开。
[0032]腔室19包括前腔室19a和后腔室19b,其中所述前腔室19a基于作为气囊1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的进气单元17设置在前侧,所述后腔室19b基于进气单元17设置在后侧。前腔室19a为用于保护坐在前座的司乘人员的区域,后腔室19b为用于保护坐在后座的司乘人员的区域。
[0033]图5为示出了充气机连接到气囊的进气单元这一状态的视图,图6为示出了充气机连接到气囊的进气单元之前的状态的视图。
[0034]参照图5和图6,排气口22形成在充气机20的尖端,气体通过该排气口 22排出。为了使通过排气口 22排出的气体流入气囊10,将充气机20的尖部插入并连接到形成在气囊10的上端的进气单元17。
[0035]充气机20的尖部所插入的插入口 17a形成在进气单元17的后侧。插入口 17a与气囊10的腔室19相连通。将充气机20的尖部插入到形成于进气单元17中的插入口 17a,然后进气单元17的外周表面由夹具40包围,使得充气机20的尖部可以连接到进气单元17。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充气机20的尖部插入到进气单元17时,抗撤回构件50的插入部52连同充气机20的尖部一起被插入到进气单元17,进气单元17的外周表面由夹具40包围,并且夹具40与进气单元17的外表面相连接。
[0036]因此,夹具40将充气机20的尖部和插入部52牢固连接到进气单元17。因此,可以防止充气机20在车辆发生事故时,由于充气机20排出到进气单元17的气体导致的压力而从进气单元17撤回。
[0037]抗撤回构件50与充气机20的外表面相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