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缝合式外胎的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323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缝合式外胎的轮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缝合式外胎的轮胎,包括外胎和内胎;外胎包含有胎体、胎面层和缝线,胎体具有第一端缘及第二端缘,且自第一端缘呈弧形并卷曲地延伸至第二端缘,并形成卷曲对折状的第一对折部和第二对折部、连接第一对折部与第二对折部的内层、自该第一对折部延伸至第一端缘的第一外层,以及自第二对折部延伸至第二端缘的第二外层;第一外层具有第一端部,第二外层具有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相互交叠且与内层的一部分共同形成一个三层结构;胎面层固定于胎体的第一外层及第二外层且覆盖在所述三层结构上;缝线将胎体的第一对折部及第二对折部相互缝合;内胎设置于胎体内层内。该轮胎的结构强度良好且制造程序简便。
【专利说明】
一种具有缝合式外胎的轮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结构,具体为一种具有缝合式外胎的轮胎。
【背景技术】
[0002]请参阅图1,图1为传统的具有缝合式外胎的轮胎10的剖视示意图,该轮胎10主要包含有一内胎11 (材质为橡胶)以及一外胎12,且该外胎12包含有一包覆该内胎11之纱布层13、一固定于该纱布层13局部之胎面层14(材质为橡胶),以及一设于该胎面层14与该纱布层13之间的缓冲层15(材质为纱布)。该轮胎10之制造过程中,系先将该纱布层13摊平并将其两侧反折一小段而使二反折处132分别为一双层结构,再依序将该缓冲层15及该胎面层14固定于该纱布层13,如此之摊平的外胎12先经由硫化后再卷曲成管状,然后,将该内胎11放置于该外胎12内之后,再藉由一缝线16将该二反折处132相互缝合,最后将该轮胎10连接成圆环形即完成该轮胎10之制造,经由一喷嘴(图中未示)将空气打入该内胎11即可使该轮胎10的剖面呈现出图1所示形状。
[0003]前述轮胎10因外胎12经缝合成管状而结构强度较佳,通常应用于竞速自行车。然而,虽然该纱布层13之缝合处(亦即该二反折处132)为双层结构而具有相当强度,但该纱布层13其它部位仅为单层结构而结构强度较差,因此该轮胎10之胎冠17(亦即与地面接触之处)需另设该缓冲层15,以避免胎冠17强度不足以及容易刺穿,如此不但制造程序较繁复且结构强度并非相当良好。此外,该纱布层13及该缓冲层15因与该胎面层14材质相异而难以稳固结合,因此该纱布层13及该缓冲层15上需先覆盖一层橡胶才可与该胎面层14相结合,使得该轮胎10之制造程序更为繁复。
[0004]市面上也有另一种外胎呈管状的轮胎,其纱布层上、下表面都覆有橡胶,在将胎面层贴覆在该纱布层之橡胶表面上之后,覆有橡胶之纱布层系卷曲成管状并产生一交叠处,再放入一模具内加热、加压而使该交叠处粘合固定,如此即可不需再缝合该外胎,然而,此制造方式成本高、良率低,且轮胎易撕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缝合式外胎的轮胎,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缝合式外胎的轮胎,包括外胎和内胎;
[0007]所述外胎包含有胎体、胎面层和缝线,所述胎体具有第一端缘及第二端缘,且自第一端缘呈弧形并卷曲地延伸至第二端缘,并形成卷曲对折状的第一对折部和第二对折部、连接第一对折部与第二对折部的内层、自该第一对折部延伸至第一端缘的第一外层,以及自第二对折部延伸至第二端缘的第二外层;
[0008]所述第一外层具有一邻接第一端缘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外层具有一邻接第二端缘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相互交叠且与内层的一部分共同形成一个三层结构;
[0009]所述胎面层固定于胎体的第一外层及第二外层且覆盖在所述三层结构上;
[0010]所述缝线将所述胎体的第一对折部及第二对折部相互缝合;
[0011]所述内胎设置于胎体内层内。
[0012]至此,所述胎体不但在轮胎的胎冠(即设有该胎面层、用以与地面接触的部位)有三层结构,且其它部位都为两层结构,因此,所述胎体与胎面层之间不需另外设置缓冲层,所述胎体本身即已较传统同类轮胎结构有更为良好的结构强度,由于不需设置缓冲层,本实用新型的轮胎制造程序较为简便。
[0013]较佳地,所述外胎包含有二补强芯,所述二补强芯系分别设置在第一对折部内和第二对折部内,以增强第一、二对折部之结构强度。
[0014]较佳地,所述补强芯至少为一尼龙纱线。
[0015]较佳地,所述胎体采用橡胶制成。
[0016]较佳地,所述胎体包含有两层橡胶层,两层橡胶层之间设有织布。
[0017]至此,所述胎体不需再覆盖一层橡胶,即可与该胎面层相互结合固定,使得轮胎之制造程序更为简便。
[0018]较佳地,在所述胎体包含有织布的情况下,所述织布的织线非平行于且非垂直于该轮胎的赤道线(中心线),以更加强该轮胎之结构强度。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具有缝合式外胎轮胎,外胎内部设置两个补强芯,加强了第一对折部和第二对折部的强度,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轮胎胎面层之间无需设置缓冲层,使得轮胎的制作程序较为简单,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胎体上设有两层橡胶层,弹性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缓冲减震作用;两层橡胶层之间设有织布,织布由织线编织而成,进一步加强了轮胎的稳定性与强度。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传统具有缝合式外胎之轮胎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之具有缝合式外胎之轮胎20的剖视示意图,一般而言,轮胎20能定义出一假想之赤道线L(图4显示赤道线L的一小段),该赤道线L呈圆形且环绕轮胎20的中心,轮胎20沿着该赤道线L延伸而呈圆环形,图2所示的剖面系垂直于该赤道线L。
[0028]所述轮胎20包含有一内胎21及一外胎22,所述外胎22包含有一胎体30、一胎面层40、一缝线50,以及二补强芯60。以下将说明所述轮胎20的制造方法,并同时进一步说明所述轮胎20的细部结构。所述轮胎20的制造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骤:
[0029]a.如图3所示,折叠呈薄片状的胎体30而使得所述胎体30具有呈卷曲对折状的第一对折部31、第二对折部32、连接第一对折部31与第二对折部32的内层33、自第一对折部31延伸至胎体30第一端缘34的第一外层35,以及自第二对折部32延伸至胎体30第二端缘36的第二外层37,所述第一外层35邻接第一端缘34的第一端部352及第二外层37邻接第二端缘36的第二端部372相互交叠且与内层33的一部分共同形成一个三层结构38。
[0030]换言之,以图3的方向来看,此步骤a系将摊平的胎体30右侧一区块先向上折叠而形成第一外层35叠置在内层33上,左侧一区块再向上折叠而形成第二外层37叠置在内层33上且第二端部372叠置在第一端部35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胎体30为一薄橡胶片,且在此步骤a中,更将二补强芯60分别设于第一对折部31内及第二对折部32内,各补强芯60至少为一尼龙纱线。
[0031]b.如图3所示,将胎面层40固定于胎体30的第一外层35及第二外层37并覆盖三层结构38。
[0032]所述胎面层40的材质为橡胶,此步骤b可(但不限于)先将该胎面层40粘贴于该胎体30,再对胎面层40及该胎体30进行硫化(Vulcanizat1n),以强化其结构强度、弹性等等。
[0033]c.如图2所示,将胎体30卷曲成管状而使其第一对折部31与第二对折部32相接触,并将内胎21设置于该胎体30之内层33内。
[0034]值得一提的是,在轮胎20之制造过程中,所述内胎21并未充气,因此内胎21不会如同图2所示地紧贴于胎体30的内层33,图2显示内胎21充气后的结构,以便说明。
[0035]d.以缝线50将胎体30的第一对折部31及第二对折部32相互缝合。
[0036]至此,本实用新型的胎体30在轮胎20的胎冠23(即设有该胎面层40、用以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具有三层结构38,而如图1所示之传统轮胎的胎体在胎冠仅为单层结构,即使另外设置一缓冲层,仍仅为两层结构;而且,
[0037]本实用新型的胎体30在三层结构38以外的部位都为两层结构,而如图1所示传统轮胎的胎体则仅为单层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轮胎20较传统轮胎有更为良好之结构强度。此外,二补强芯60更可加强第一对折部31、第二对折部32的结构强度;然而,本实用新型的轮胎可选择是否设置补强芯60。
[0038]本实用新型的轮胎20除了具有结构强度良好的优点外,所述胎体30与胎面层40之间不需设置缓冲层,因此制造程序较为简便。而且,胎体30系与胎面层40材质相同,因此胎体30不需再覆盖一层橡胶,即可与胎面层40相互结合固定,使得轮胎20之制造程序更为简便。
[0039]然而,本实用新型的轮胎的胎体不限制为单纯按上述方式制造而成,例如也可以是图4及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图4为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轮胎20’的局部顶视图,其中所述胎体30’、胎面层40及二补强芯60于不同位置截断而显示出其局部,以便说明,此外,图4中有局部为剖视结构,以便显示本实施例的胎体30’的结构特征。图5为该轮胎20’垂直于该赤道线L的剖视图,仅放大显示胎冠处,以便显示本实施例之结构特征。
[0040]本实施例的轮胎20’类同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轮胎20,本实施例之轮胎20 ’的胎体30’包含有二橡胶层72,以及一设于二橡胶层72之间的织布74。至此,本实施例也可达成如同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效果,而且,所述织布74具有多数织线742,所述织线742可非平行于该赤道线L且非垂直于该赤道线L,如此也可加强该轮胎20’的结构强度。
[00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具有缝合式外胎的轮胎,包括外胎和内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胎包含有胎体、胎面层和缝线,所述胎体具有第一端缘及第二端缘,且自第一端缘呈弧形并卷曲地延伸至第二端缘,并形成卷曲对折状的第一对折部和第二对折部、连接第一对折部与第二对折部的内层、自该第一对折部延伸至第一端缘的第一外层,以及自第二对折部延伸至第二端缘的第二外层; 所述第一外层具有一邻接第一端缘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外层具有一邻接第二端缘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相互交叠且与内层的一部分共同形成一个三层结构; 所述胎面层固定于胎体的第一外层及第二外层且覆盖在所述三层结构上; 所述缝线将所述胎体的第一对折部及第二对折部相互缝合; 所述内胎设置于胎体内层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缝合式外胎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胎包含有二补强芯,所述二补强芯系分别设置在第一对折部内和第二对折部内,以增强第一、二对折部之结构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缝合式外胎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芯至少为一尼龙纱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缝合式外胎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采用橡胶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缝合式外胎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包含有两层橡胶层,两层橡胶层之间设有织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缝合式外胎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布的织线非平行于且非垂直于该轮胎的赤道线。
【文档编号】B60C9/18GK205631981SQ201620388666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7日
【发明人】谢锡明
【申请人】蚌埠伊诺华轮胎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