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缓解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571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缓解设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铁路,特别涉及一种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 緩解设施。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高速、快捷、环保的交通工具的需求, 高速铁路成为连接大城市的首选交通方式。然而城市用地的日趋紧张,将 铁路? I入城市中心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大力开发地下空间使城市的可持续 发展成为可能,因此修建铁路地下车站将逐渐成为铁路交通发展的新趋势。
当列车以较高速度通过隧道时,将会在隧道内产生明显的压力波动和 在出口处引起微压波现象,进而影响到列车内乘客的舒适性和隧道周围的 生活环境。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这种空气动力学效应会越来越显著。而 作为存在于地下的铁路车站,线路多、站台多,过站(不停站)列车高速 经过车站等因素必将导致一 系列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和威胁旅客及工作人 员安全的问题。这也是发展高速铁路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按照铁道部现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在距离隧道洞口小于50m时,微 压波应小于20Pa。如果不采用緩冲设施对微压波峰值进行削减,当高速 列车以200km/h以上的速度通过隧道和地下车站时,将无法满足该微压波 峰的环境设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 效应緩解设施,该緩解设施能有效地对站内微压波峰值进行削减,使之达 到设计规范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高速
3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緩解设施,包括纵向两端与隧道相通的地下空间, 以及设置在该地下空间内的站台,其特征是所述地下空间侧壁的中间段 与隧道内端口之间由过渡段形成喇P八状渐变。
所述站台由分别位于隧道中线两侧、正线和到发线之间的两个岛式站
台构成。
所述隧道的入口 #殳在其顶部沿隧道中线纵向间隔设置有通出地面的 缓冲井。
所述隧道末段在其顶部沿隧道中线设置有通出地面的减压竖井,该减 压竖井临近隧道的内端口。
所述岛式站台沿其周边设置有屏蔽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喇叭状渐变的过渡段可有效地对站内微 压波峰值进行削减,设置在入口段的緩冲井可有效地对隧道入口附近的微 压波峰值进行削减,使之满足环境设计的要求,并消除站内微压波的产生。 设置在隧道末段的减压竖井能将站台附近的压力峰值及压力梯度降低
20°/。左右,有效地緩解高速列车有隧道突入地下车站时所引起的空气动力 效应,使车站内的压力峰值和压力波动指标减小到满足站台内候车人员的 舒适度标准,从而提高地下车站内的候车环境和舒适度效果,且有利于满 足屏蔽门的设计要求,以降低地下车站的建造成本。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一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缓解设施的布置方式
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岛式站台11、岛式站台12、 中间段20、过渡段21、末段22、入口段23、屏蔽门30、减压竖井40、緩 冲井50、首緩冲井51、緩冲井52、緩冲井53、緩冲井54、末緩冲井5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緩解设施,包括纵向两端与隧道相通的地下空间,以及i殳置在该地下空间内的站台。参照图l,所述 地下空间侧壁的中间段20与隧道内端口之间由过渡段21形成变。喇叭状 渐变的过渡段21可有效地对站内微压波峰值进行削减,使站内产生的微 压波小于20Pa。图1中同时也示出了站台的一种典型的布置形式,即所 述站台由分别位于隧道中线两侧、正线和到发线之间的两个岛式站台11、 12构成。
为有效地对隧道入口附近的微压波峰值进行削减,使之满足环境设 计的要求,并消除站内微压波的产生,参照图1,所述隧道的入口段23在 其顶部沿隧道中线纵向间隔设置有通出地面的緩冲井50。所述緩沖井50 的横截面呈矩形,各緩冲井50的开口率之和为0.4-0.45。作为一种优选 的实施方式,所述緩冲井50的数量为5个,其距隧道的入口最近的首緩 冲井51的开口率为0. 10 ~ 0. 15,末緩冲井55的开口率为0. 03 ~ 0. 06, 其余三个緩冲井52、 53、 54的开口率相对于首緩冲井51的开口率依次递 減。
为有效地緩解高速列车有隧道突入地下车站时所引起的空气动力效 应,削减车站内的压力峰值,并将压力波动指标减小到满足站台内候车人 员的舒适度标准(3kPa/3s),参照图1,所述隧道末,殳22在其顶部沿隧道 中线设置有通出地面的减压竖井40,该减压竖井40临近隧道的内端口。 所述减压竖井40的横截面呈矩形,其开口率为0.10-0.15。
上述开口率是指緩冲井50或减压竖井40开口的横截面积与隧道的横 截面积、之比。
为最大程度地提高地下车站内的候车环境和舒适度效果,增强候车 的安全性,参照图l,所述岛式站台11、 12沿其周边设置有屏蔽门30。减 压竖井40的设置可屏蔽门承受的空气压力荷载,且有利于满足屏蔽门的 设计要求,并降低地下车站的建造成本。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缓 解设施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 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 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缓解设施,包括纵向两端与隧道相通的地下空间,以及设置在该地下空间内的站台,其特征是所述地下空间侧壁的中间段(20)与隧道内端口之间由过渡段(21)形成喇叭状渐变。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緩解设施,其特 征是所述站台由分别位于隧道中线两侧、正线和到发线之间的两个岛式 站台(11、 12)构成。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緩解设施, 其特征是所述隧道的入口段(23)在其顶部沿隧道中线纵向间隔设置有 通出地面的緩冲井(50)。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缓解设施,其特 征是所述緩冲井(50)的横截面呈矩形,各緩冲井(50)的开口率之和 为0. 4 ~ 0. 45。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緩解设施,其特 征是所述緩沖井(50)的数量为5个,其距隧道的入口最近的首緩沖井(51 )的开口率为0. 10 ~ 0. 15,末緩冲井(55)的开口率为0. 03 ~ 0. 06, 其余三个緩冲井(52、 53、 54)的开口率相对于首緩沖井(51)的开口率依次递减。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緩解设施, 其特征是所述隧道末段(22)在其顶部沿隧道中线设置有通出地面的减 压竖井(40),该减压竖井(40)临近隧道的内端口。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緩解设施,其特 征是所述减压竖井(40)的横截面呈矩形,其开口率为0.10~0.15。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緩解设施,其特 征是所述岛式站台(11、 12)沿其周边设置有屏蔽门(3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缓解设施,它包括纵向两端与隧道相通的地下空间,以及设置在该地下空间内的站台,所述地下空间侧壁的中间段(20)与隧道内端口之间由过渡段(21)形成喇叭状渐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地对站内微压波峰值进行削使之满足环境设计的要求;能将站台附近的压力峰值及压力梯度降低20%左右,有效地缓解高速列车有隧道突入地下车站时所引起的空气动力效应,使车站内的压力峰值和压力波动指标减小到满足站台内候车人员的舒适度标准。
文档编号B61B13/10GK201300842SQ200820141359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2日
发明者刘佩斯, 刘金松, 渝 喻, 彧 曹, 雄 杨, 王美学, 涛 胖, 佳 蒲, 贺旭州, 邓子军, 郑长青, 勇 陈, 陈赤坤, 韩华轩, 波 高 申请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