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辙机的安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342阅读:9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辙机的安全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转辙机安全接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辙机的安全开关。



背景技术:

转辙机在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十分普遍,它是铁路信号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关键基础设备。在车站信号自动控制中,转辙机负责转换道岔的位置;道岔转换完毕并锁闭后,转辙机给出道岔的位置表示;当道岔被挤或发生故障时,转辙机负责切断表示电路并给出报警。

手动安全开关是转辙机维修时,由维修人员操纵的用于手动切断转辙机控制电路的开关,各种型号的转辙机都必须有这一机构。转辙机内部设置的安全开关的作用是:当道岔进行检修、或因故道岔不能操动需要人工手摇道岔转换位置时,为避免道岔中途转换导致伤害作业人员而设置,当进行检修或人工手摇道岔时,必须断开安全开关接点,才能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在道岔正常使用时,必须接通安全开关接点,才能保证转辙机正常使用。为保证道岔的正常使用,维修人员需要定期对道岔进行检修,每次检修都需要断开安全开关接点,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但在应用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安全开关接点的频繁断开和接通,导致接点时常接触不良,造成转辙机故障以至不能正常操动道岔,影响铁路运行秩序,使列车晚点,耽误旅客的时间。

目前,各型转辙机的安全开关都不一样、结构各异极不统一。从国内铁路应用比较多的转辙机来看,如ZD6 型、ZD9 型、电液压型、西门子S700K 型大多采用的是分散结构的安全开关,占位面积大、结构零乱、不便维修、性能不稳定、安全性低。

其中,ZD6转辙机的开关,仍延续旧式的动、静接触点的结构和材料,其最大缺点是动接触点采用环形结构,静接触点采用弹性铜合金片,当动接触点环插入后,两块铜合金片对动接触点环的接触压力不一致,为防止接触不良,要经常人工调节铜合金片与动接触点环的接触压力。还有一个缺点在于,整个开关是敞开式,即使开关断电,但动、静接触点还带有160V电压,对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辙机的安全开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转辙机的安全开关,包括底板、顶盖、旋转块、静接头、动接头和定位器;底板和顶盖通过设置在各自边缘的阶梯形坡口相互扣合形成封闭的壳体,顶盖包括顶部和侧部,顶盖侧部开有通孔,通孔边缘设有定位台阶,底板内表面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旋转块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为限可旋转地连接在壳体内;动接头固定在旋转块上,静接头固定在底板上,旋转块顶靠在第一挡板上时,同侧的动接头与静接头分别紧密贴合,旋转块旋转离开第一挡板后,动接头与静接头互不接触;定位器一端活动连接在旋转块上,另一端通过顶盖侧部的通孔伸出顶盖外部,定位器上设有与定位台阶适配的定位槽。

底板和顶盖采用透明绝缘材料封闭整个内部构件,便于在不开盖的情况下对内部构件进行观察,同时起到了良好的绝缘效果,保障了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顶盖设置为顶部和侧部组成的结构,有利于保持壳体内部清洁、干燥,不受雨水、尘土和废弃物的污染。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限定了旋转块左右旋转的极限位置,保证了旋转块不会因过度旋转而撞击壳体,造成对壳体和内部各零部件的损坏。

静接头和动接头的数量分别为2个。静接头固定在底板上保持固定不动,动接头固定在旋转块上因而可以跟随旋转块一起旋转发生位置的移动。当旋转块紧靠在第一挡板上时,同侧的动接头与静接头位置重合并且紧密贴合,则电路接通,转辙机可以正常运转;当旋转块旋转并离开第一挡板后,动接头与静接头位置错开,当动接头与静接头完全分离时,则电路断开,转辙机处于停机状态。

定位器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旋转块上,当旋转块旋转时,定位器受旋转块带动被拉入壳体内部,当旋转块旋转到适宜的位置时,定位器上的定位槽卡在与其适配的定位台阶上,因而使旋转块的位置得到固定。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上述定位器与上述底板通过能抵抗定位器被上述旋转块拉入壳体内的拉簧连接,定位器伸出上述顶盖的一端设有手柄。

拉簧的设置使定位器具有回复力,当旋转块带动定位器旋转后,与定位器连接的拉簧被拉伸,拉簧对定位器产生回复力,当旋转块停止旋转并且定位器的定位槽卡在定位台阶上时,拉簧对定位器施加的回复力使定位器的定位槽更紧密地顶靠在定位台阶上,这样就避免了因转辙机发生振动而使定位器从定位台阶上脱落的情况。

当需要将旋转后的旋转块回撤时,手柄的设置使检修人员可以便利地将定位器抬起使定位槽脱离定位台阶,进而使旋转块回撤。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上述顶盖顶部外表面设有提手。

顶盖顶部的提手使检修人员可以很方便地揭开和放下顶盖。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上述顶盖顶部与上述底板分别开有位置对应的圆形通孔,上述旋转块上设有中心为方形通孔的转轴,转轴两端的圆柱形凸台分别装配在顶盖顶部和底板的圆形通孔内。

旋转块围绕转轴的中心轴线旋转。由于转轴通过圆柱形凸台分别与底板和顶盖的圆形通孔配合连接,因而可以很方便地安装和拆卸旋转块。转轴中心设置的方形通孔与转辙机堵孔板组的轴形状适配,因此,当需要维修转辙机时,插入手摇把,则堵孔板组的轴在检修人员的拨动下发生转动,带动了旋转块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上述动接头包括动接触头、圆盘和接线头,圆盘的半径大于动接触头和接线头的半径;上述旋转块开有与上述静接头位置相适应的凹槽,凹槽靠近静接头一端的开口口径与动接触头相适配,另一端由螺栓固定并扣合有连接板;圆盘和接线头设置在凹槽内,圆盘和连接板之间安装有弹簧,接线头从弹簧的中部通过电刷线与连接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上述静接头包括静接触头和螺柱;螺柱通过螺栓和垫片固定在上述底板外部,静接触头穿透底板并与底板的内表面平齐。

静接头、动接头、电刷线和连接板均为金属材质,静接头的螺柱与外部线路连接,当静接头与动接头贴合时,则静接头、动接头、电刷线、连接板以及外部线路能构成完整的回路。由于弹簧对动接头施加压力,因而保证了动接头能够与静接头紧密贴合,保证了电路接通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保持动接头与静接头以稳定的接触压力紧密贴合,保证了电路接通时的稳定性,需要断开电路时,动接头与静接头又能够方便快速地分离,挡板和定位器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拆装方便、绝缘良好,为提高转辙机的技术性能提供了可靠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B-B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采用透明绝缘材料的底板1和顶盖2,以及旋转块3、静接头4、动接头5、定位器6。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底板1和顶盖2通过设置在各自边缘的阶梯形坡口相互扣合形成封闭的壳体,顶盖2包括顶部和侧部,顶盖2侧部开有通孔,通孔边缘设有定位台阶10,底板1内表面设有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旋转块3以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为限可旋转地连接在底板1和顶盖2之间。

动接头5和静接头4各设有2个,动接头5固定在旋转块3上,静接头4固定在底板1上,旋转块3顶靠在第一挡板7上时,同侧的动接头5与静接头4分别紧密贴合,旋转块3旋转离开第一挡板7后,动接头5与静接头4互不接触。

定位器6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在旋转块3上,另一端通过顶盖2侧部的通孔伸出顶盖2外部,定位器6上设有与定位台阶10适配的定位槽11。定位器6与底板1通过拉簧18连接,定位器6伸出顶盖2的一端设有手柄19。

顶盖2顶部外表面设有提手9。顶盖2顶部与底板1分别开有位置对应的圆形通孔,旋转块3上设有中心为方形通孔的转轴12,转轴12两端的圆柱形凸台13分别装配在顶盖2顶部和底板1的圆形通孔内。

旋转块3上设有顶部开口的凹槽14,连接板17扣合在凹槽14顶部开口处并通过螺钉固定在旋转块3上。凹槽14内设有弹簧15和动接头5,动接头5包括动接触头501、圆盘502和接线头503。弹簧15一端固定在连接板17上,另一端推靠在圆盘502上。动接触头501沿弹簧15的推力方向穿透凹槽14底部并与底板1的内壁平齐,接线头503上连接有电刷线16,电刷线16与连接板17固定连接。

静接头4包括静接触头401和螺柱402。螺柱402通过螺栓和垫片固定在底板1外部,静接触头401穿透底板1并与底板1的内表面平齐。

实施例2

底板1和顶盖2通过设置在各自边缘的阶梯形坡口相互扣合形成封闭的壳体,顶盖2包括顶部和侧部,顶盖2侧部开有通孔,通孔边缘设有定位台阶10,底板1内表面设有第一挡板7。旋转块3可旋转地连接在底板1和顶盖2之间。

动接头5和静接头4各设有2个,动接头5固定在旋转块3上,静接头4固定在底板1上,旋转块3顶靠在第一挡板7上时,同侧的动接头5与静接头4分别紧密贴合,旋转块3旋转离开第一挡板7后,动接头5与静接头4互不接触。

定位器6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在旋转块3上,另一端通过顶盖2侧部的通孔伸出顶盖2外部,定位器6上设有与定位台阶10适配的定位槽11。定位器6与底板1通过拉簧18连接,定位器6伸出顶盖2的一端设有手柄19。

顶盖2顶部外表面设有提手9。顶盖2顶部与底板1分别开有位置对应的圆形通孔,旋转块3上设有中心为方形通孔的转轴12,转轴12两端的圆柱形凸台13分别装配在顶盖2顶部和底板1的圆形通孔内。

旋转块3上设有顶部开口的凹槽14,连接板17扣合在凹槽14顶部开口处并通过螺钉固定在旋转块3上。凹槽14内设有弹簧15和动接头5,动接头5包括动接触头501、圆盘502和接线头503。弹簧15一端固定在连接板17上,另一端推靠在圆盘502上。动接触头501沿弹簧15的推力方向穿透凹槽14底部并与底板1的内壁平齐,接线头503上连接有电刷线16,电刷线16与连接板17固定连接。

静接头4包括静接触头401和螺柱402。螺柱402通过螺栓和垫片固定在底板1外部,静接触头401穿透底板1并与底板1的内表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工作原理是:

当旋转块3紧靠在第一挡板7的板面上时,2个动接头5在弹簧15的压力下分别与2个静接头4紧密贴合,此时,静接头4、动接头5、电刷线16、连接板17以及外部电路连接成完整的回路,转辙机的电路处于接通状态。

需要对转辙机进行断电检修时,插入手摇把,则堵孔板组的轴相应地插入转轴12的方形通孔中,在检修人员的拨动下,转轴12带动旋转块3发生旋转,固定在旋转块3上的动接头5开始与固定在底板1上的静接头4分离,当动接头5与静接头4完全分离时,则电路被切断,此时转辙机处于断电停机状态。

为防止旋转块3旋转过度与顶盖2发生碰撞,第二挡板8则限制了旋转块3能够旋转的最大角度。

定位器6在旋转块3旋转的过程中被拉入顶盖2内部,连接在定位器6上的拉簧18则被相应地拉伸,拉簧18对定位器6产生回复力,当旋转块3停止旋转并且定位器6上的定位槽11卡在定位台阶10上时,拉簧18对定位器6施加的回复力使定位器6的定位槽11更紧密地顶靠在定位台阶10上,因而定位器6可以被稳定地卡在定位台阶10上,则旋转块3可以稳定地处于使动接头5和静接头4分离的位置,所以转辙机始终处于断电停机状态,检修人员可以安全地开展检修作业。

需要重新接通电路时,只需握住提手9将定位器6抬高,使定位槽11与定位台阶10分离,在拉簧18回复力的作用下,旋转块3被重新拉回到旋转前的位置,旋转块3顶靠在第一挡板7的板面上后停止旋转,此时动接头5与静接头4紧密贴合,则转辙机的电路重新接通。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应视为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