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接点组上的防止松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6465发布日期:2020-04-03 14:51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接点组上的防止松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接点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接点组上的防止松脱结构。



背景技术:

动接点组是转辙机最重要的电气部件之一,其接通时的稳定电接触尤为重要,转辙机可转换道岔位置,改变道岔开通方向,锁闭道岔尖轨,是一种反映道岔位置的信号基础设备,它可以很好地保证行车安全。

目前铁路转辙机中使用的动接点组件主要是由动接点块、凸台、动接点环、挡环组成。动接点环为一圆柱形导体,是电路连接的核心部分。凸台位于动接点环与动接点块之间,为一圆柱形绝缘体。在列车通过铁轨、道岔、转辙机时,在动接点块和动接点环之间会发生较剧烈的震动,震动可能会使接点瞬间断开而造成联锁失效故障。因此,设计一种动接点组上的防止松脱结构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接点组上的防止松脱结构,通过限位垫片和限位销限制动接点环的运动来防止松脱,防止松脱的结构更简单。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动接点组上的防止松脱结构,动接点组包括动接点块、中心柱和动接点环,中心柱的一端插入动接点块且与该动接点块紧配合,动接点环套设在中心柱上且位于动接点块的上方;防止松脱结构包括限位垫片和限位销,所述中心柱上设有用于容纳限位垫片的环形槽、供限位销插入的通孔,所述通孔沿中心柱的径向开设,所述环形槽沿中心柱的周向开设,所述环形槽位于通孔的下方;

所述限位垫片上沿轴向开设多个通槽,每个通槽均与限位垫片的内圈相通,所述限位垫片的内圈直径略大于中心柱的直径;

所述限位销抵持在限位垫片的端面上,以限制动接点环的轴向限位。

本实用新型利用限位垫片和限位销构成双重防止松脱的构件,限位垫片的放松脱机理是: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形变形变后就更不好松动,因为有相间的通槽,导致形变时向圆心凸出,相当于内径进一步减小,因为接触的面更大了,这样就增加了限位插销的阻挡作用。环形槽的设置方便限位垫片受外力挤压变形后朝向限位垫片形变,形成阻挡,再加上限位销阻挡形成二重阻挡防止松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垫片的另一端面为凹面,所述凹面朝向动接点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止松脱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动接点环端面上的至少一道凹槽和至少一道凸起,所有凹槽和凸起均沿动接点环的轴向设置;

与所述凸起配合的至少一道凹坑,所有凹坑设置在限位垫片的另一端面上,所述限位垫片套设在中心柱上且与动接点环接触,所述限位垫片位于动接点环的上方;

与所述凹槽配合的至少一道突出物,所有突出物设置在限位垫片的同一端面上;

所述凹槽与突出物的数量相同,所述凸起与凹坑的数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通过凹槽与突出物的配合、凸起与凹坑的配合来实现动接点组的周向限位,具有限位方式简单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销与通孔的配合限制动接点环的轴向位移,具有装拆方便的优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有凹槽和凸起间隔设置,所述凹坑与突出物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间隔设置的方式,一方面是拉大相邻两个凹槽和相邻两个凹坑的间距,提高限位垫片和动接点环自身强度,另一方面是间隔设置限位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有凹槽和凸起绕轴线均匀分布,所述凹坑与突出物绕轴线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均匀分布的目的是便于制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有凹槽和凸起均靠近中心柱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凹槽和凸起靠近中心柱设置,是为了提高限位垫片的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凹槽与突出物的配合、凸起与凹坑的配合来实现动接点组的周向限位,具有限位方式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动接点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限位垫片的平面图;

图3为凹凸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接点块;2、动接点环;21、凸起;22、凹槽;3、中心柱;4、限位垫片;41、通槽;42、凹坑;43、突出物;5、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动接点组包括动接点块1、中心柱3和动接点环2,中心柱3的一端插入动接点块1且与该动接点块1紧配合,动接点环2套设在中心柱3上且位于动接点块1的上方。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止松脱结构包括限位垫片4和限位销,中心柱3上设有用于容纳限位垫片4的环形槽、供限位销5插入的通孔,通孔沿中心柱3的径向开设,环形槽沿中心柱3的周向开设,环形槽位于通孔的下方;限位垫片4上沿轴向开设多个通槽41,每个通槽41均与限位垫片4的内圈相通,限位垫片4的内圈直径略大于中心柱的直径;限位销5抵持在限位垫片4的一端面上,以限制动接点环2的轴向限位。

本实施例利用限位垫片4和限位销构成双重防止松脱的构件,限位垫片4的放松脱机理是: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形变形变后就更不好松动,因为有相间的凹槽,导致形变时向圆心凸出,相当于内径进一步减小,因为接触的面更大了,这样就增加了限位插销的阻挡作用。环形槽的设置方便限位垫片4受外力挤压变形后朝向限位垫片4形变,形成阻挡,再加上限位销阻挡形成二重阻挡防止松脱。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限位垫片4的另一端面为凹面,凹面朝向动接点环。限位垫片4的另一面为凹面,即形成通槽41的隔离段倾斜向一面延伸,安装时,凹面朝向动触点。

实施例2:

动接点组包括动接点块1、中心柱3和动接点环2,中心柱3的一端插入动接点块1且与该动接点块1紧配合,动接点环2套设在中心柱3上且位于动接点块1的上方。为了对中心柱3、动接点环2进行限位,在实施例1公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防止松脱结构还包括:在动接点环2上设置三至四道凹凸槽,限位垫片4里面也做相应的配合的凹凸槽,利用动接点环2上的凹凸槽与限位垫片4上的凹凸槽配合对动接点环2、限位垫片4进行周向限位。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止松脱结构还包括包括设置在动接点环2端面上的至少一道凹槽22和至少一道凸起21、与凸起21配合的至少一道凹坑42、与凹槽22配合的至少一道突出物43,所有凹槽22和凸起21均沿动接点环2的轴向设置,所有凹坑42设置在限位垫片4的一端面上,限位垫片4套设在中心柱3上且与动接点环2接触,限位垫片4位于动接点环2的上方,所有突出物43设置在限位垫片4的同一端面上,凹槽22与突出物43的数量相同,凸起21与凹坑42的数量相同。本实施例通过限制动接点环2的周向运动来防止松脱,具体是采用凹凸结构的配合对动接点环2的周向进行限位,防止松脱的结构更简单。

本实施例还在中心柱3的另一端沿该中心柱3的径向设置通孔,该通孔内插入限位销5,该限位销5抵持在限位垫片4的另一端面上,以限制动接点环2的轴向限位。本实施例通过限位销5与通孔的配合限制动接点环2的轴向位移,具有装拆方便的优点。

优选所有凹槽22和凸起21间隔设置,凹坑42与突出物43间隔设置。本实施例采用间隔设置的方式,一方面是拉大相邻两个凹槽22和相邻两个凹坑42的间距,提高限位垫片4和动接点环2自身强度,另一方面是间隔设置限位效果更好。

优选所有凹槽22和凸起21绕轴线均匀分布,凹坑42与突出物43绕轴线均匀分布。本实施例均匀分布的目的是便于制造。

优选所有凹槽22和凸起21均靠近中心柱3设置。本实施例的凹槽22和凸起21靠近中心柱3设置,是为了提高限位垫片4的强度。

采用本实施例的防止松脱结构,在动接点组安装时,先把中心柱3的一端插入动接点块1内,然后把动接点环2安装在中心柱3上,再安装限位垫片4,使限位垫片4的突出物43插入动接点环2的凹槽22内,动接点环2的凸起21插入限位垫片4的凹坑42内,最后在通孔内插入限位销5。

如图1所示,限位垫片4的设置是用来固定动接点环2的位置,优选限位垫片4和动接点环2之间还设置缓冲垫圈,缓冲垫圈的外径与限位垫片4的外径相等,换缓冲垫圈的内径大于限位垫片4的内径,并且缓冲垫圈的内径避让限位垫片4上的凹坑42和突出物43,缓冲垫圈的设置不能影响凹槽22与突出物43的配合、凸起21与凹坑42的配合。本实施例的缓冲垫圈缓冲了道岔震动和动作时动接点环2对限位垫片4的直接冲击,加强限位垫片4抗冲击次数,延长了动接点组的使用寿命。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