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开采用在轨转运矿车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6434发布日期:2020-04-03 14:5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开采用在轨转运矿车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开采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开采用在轨转运矿车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煤矿开采中需要使用转运矿车沿铁轨来复移动的方式将煤炭转运至矿道外的煤炭堆放位置,此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牵引装置来拉动煤矿转运车移动。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地形的原因而造成转运矿车底部铺设的铁轨具有一定的坡度,且为了考虑省力和省电,牵引装置一般设置在坡顶上料处,因此转运矿车在到达上料位置时必须稳固的锁止位置来防止自然沿铁轨下降,目前在坡顶上料处锁止转运矿车时一般采用依靠牵引电机自身的自锁能力来进行锁止,易在停电或牵引电机发生故障时造成自锁能力失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煤矿开采用在轨转运矿车牵引装置,通过拉杆卡入锁止限位孔方式使半齿圈与齿轮啮合后锁止滚筒对牵引绳的收卷状态,以此配合驱动电机的自锁功能来实现对牵引绳拉拽转运矿车处于停止状态的双重锁止,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煤矿开采用在轨转运矿车牵引装置,包括支座和侧板,所述支座顶面两侧沿纵向竖直固定有所述侧板,所述侧板侧面下部固定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沿横向转动连接有牵引组件,且所述牵引组件固定在所述支座顶面;

所述侧板侧面上部固定通过安装架竖直固定有立板,且所述安装架位于所述轴承座的上方,所述立板外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导槽,所述导槽一侧开口,所述导槽另一侧开设有水平朝向的解锁限位孔和锁止限位孔,且所述锁止限位孔位于所述解锁限位孔的下方,所述导槽内滑动配合有用以锁止所述牵引组件的锁定组件,且所述锁定组件与所述锁止限位孔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牵引组件包括支撑轴和驱动电机,所述支撑轴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支撑轴与所述轴承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轴中部固定连接有齿轮,且所述齿轮与所述锁定组件啮合连接,另外一个所述支撑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支座顶面,两个所述支撑轴之间水平固定有滚筒,所述滚筒上缠绕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一端与所述滚筒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另一端固定有挂环。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移动座和连接杆,所述移动座与所述导槽滑动配合,所述移动座顶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与所述锁止限位孔水平同轴,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压簧,所述压簧一端与所述安装槽固定连接,所述压簧另一端固定有套环,所述套环内侧沿所述安装槽的轴向水平固定有拉杆,且所述拉杆与所述压簧和所述移动座均间隙配合,所述拉杆伸出所述移动座的一端固定有手柄,所述拉杆另一端与所述锁止限位孔滑动配合,所述移动座底面竖直固定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伸出所述立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半齿圈,且所述半齿圈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牵引绳为多股钢丝绳,所述滚筒两侧端固定有端板,且所述端板的直径大于所述滚筒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套环与所述拉杆过盈配合,所述手柄表面开设防滑纹。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伸出所述立板部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锁止限位孔和所述解锁限位孔的孔距。

作为优选,所述导槽为燕尾型槽或工字槽中的一种,所述导槽内涂覆润滑脂。

作为优选,所述支座底面周围竖直固定有多个底脚,每个所述底脚底面均水平固定有安装座,且所述安装座周围竖直开设有多个连接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支座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用以控制所述牵引组件的电控箱,且所述电控箱与所述牵引组件电连接。

采用上述一种煤矿开采用在轨转运矿车牵引装置,初始状态下,所述导槽为燕尾型槽或工字槽的一种,则所述移动座无法沿水平方向从所述导槽内脱出,同时所述拉杆与所述锁止限位孔滑动配合,则所述移动座在所述导槽内无法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此时所述移动座的位置被锁止,又由于所述连接杆底端的所述半齿圈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则由于所述半齿圈的约束,所述齿轮无法转动,从而此时所述滚筒被锁止而无法转动,在使用时,将所述电控箱与外界供电线缆电连接,同时将所述支座通过所述安装座的所述连接通孔加装地脚螺栓的方式固定在坡顶上料处,后将所述牵引绳通过所述挂环与在轨转运矿车连接,则在轨转运矿车在坡顶上料处装载煤炭进行上料,在上料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半齿圈与所述齿轮啮合的方式锁止所述滚筒无法周转,以此配合所述驱动电机的自锁功能来实现对所述牵引绳拉拽转运矿车处于停止状态的双重锁止,上料结束后由操作人员通过手持所述手柄施力将所述拉杆拉出所述锁止限位孔,此过程中所述拉杆通过所述套环压缩所述压簧,后施力提动所述移动座上升至所述拉杆与所述解锁限位孔正对时通过所述手柄带动所述拉杆回位插入所述解锁限位孔内,此过程中所述压簧通过释放压缩行程的方式进行辅助,当所述拉杆插入所述解锁限位孔后,所述移动座的位置高度再次被锁止,同时所述半齿圈随即上升并脱开所述齿轮,此时通过所述电控箱控制所述驱动电机正转,所述驱动电机优选为具有自锁功能的减速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电机轴带动所述支撑轴端部的所述滚筒正转来缓慢释放所述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端部的在轨转运矿车随即沿具有一定坡度的铁轨下滑移动,并最终到达卸料位置后通过所述电控箱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停转,卸料处的操作人员可通过倾覆的方式将煤炭卸下并再次将转运矿车置于铁轨上,卸料完成后操作人员通过所述电控箱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反转,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电机轴带动所述支撑轴端部的所述滚筒反转来缓慢收卷所述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端部的在轨转运矿车随即沿具有一定坡度的铁轨上升移动,最终到达上料坡顶处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停转,同时操作所述手柄施力将所述拉杆拉出所述解锁限位孔后带动所述半齿圈下降至与所述齿轮啮合,当所述半齿圈与所述齿轮啮合时,所述拉杆恰好再次与所述锁止限位孔正对,此时操作所述拉杆回位插入所述锁止限位孔内即可完成对所述移动座的位置锁止,从而完成对所述滚筒周转的锁止,以此配合所述驱动电机的自锁功能来实现对所述牵引绳拉拽转运矿车处于停止状态的双重锁止,避免转运矿车在所述驱动电机自锁功能失效的情况下自然的沿铁轨下滑而失控。

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通过拉杆卡入锁止限位孔方式使半齿圈与齿轮啮合后锁止滚筒对牵引绳的收卷状态,以此配合驱动电机的自锁功能来实现对牵引绳拉拽转运矿车处于停止状态的双重锁止,避免了由于停电或驱动电机发生故障造成自锁能力失效而发生安全事故;

2、通过拉杆卡入解锁限位孔的方式能够使半齿圈稳固保持与齿轮的脱离状态,避免干涉到滚筒正常收卷牵引绳,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外部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锁定组件;101、手柄;102、拉杆;103、移动座;104、连接杆;105、半齿圈;106、套环;107、压簧;108、安装槽;2、侧板;201、轴承座;202、安装架;3、牵引组件;301、支撑轴;302、齿轮;303、挂环;304、牵引绳;305、端板;306、滚筒;307、驱动电机;308、电机轴;4、支座;401、底脚;402、安装座;403、连接通孔;5、电控箱;6、立板;601、导槽;602、解锁限位孔;603、锁止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开采用在轨转运矿车牵引装置,包括支座4和侧板2,支座4顶面两侧沿纵向竖直固定有侧板2,侧板2侧面下部固定有轴承座201,轴承座201沿横向转动连接有牵引组件3,且牵引组件3固定在支座4顶面。侧板2侧面上部固定通过安装架202竖直固定有立板6,且安装架202位于轴承座201的上方,立板6外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导槽601,导槽601一侧开口,导槽601另一侧开设有水平朝向的解锁限位孔602和锁止限位孔603,且锁止限位孔603位于解锁限位孔602的下方,导槽601内滑动配合有用以锁止牵引组件3的锁定组件1,且锁定组件1与锁止限位孔603滑动配合。

作为本案优选的方案,牵引组件3包括支撑轴301和驱动电机307,支撑轴30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支撑轴301与轴承座20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撑轴301中部固定连接有齿轮302,且齿轮302与锁定组件1啮合连接,另外一个支撑轴301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307的电机轴308固定连接,且驱动电机307固定安装在支座4顶面,两个支撑轴301之间水平固定有滚筒306,滚筒306上缠绕有牵引绳304,牵引绳304一端与滚筒306固定连接,牵引绳304另一端固定有挂环303,如此设置,便于通过牵引组件3带动在轨转运矿车沿具有一定坡度的铁轨上下移动来完成煤炭的转运。

锁定组件1包括移动座103和连接杆104,移动座103与导槽601滑动配合,移动座103顶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安装槽108,且安装槽108与锁止限位孔603水平同轴,安装槽108内设置有压簧107,压簧107一端与安装槽108固定连接,压簧107另一端固定有套环106,套环106内侧沿安装槽108的轴向水平固定有拉杆102,且拉杆102与压簧107和移动座103均间隙配合,拉杆102伸出移动座103的一端固定有手柄101,拉杆102另一端与锁止限位孔603滑动配合,移动座103底面竖直固定有连接杆104,连接杆104伸出立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半齿圈105,且半齿圈105与齿轮302啮合连接,以便通过锁定组件1分别与锁止限位孔603和解锁限位孔602配合的方式来锁定半齿圈105与齿轮302的啮合状态或半齿圈105与齿轮302的脱开状态。

牵引绳304为多股钢丝绳,以便牵引绳304自身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滚筒306两侧端固定有端板305,且端板305的直径大于滚筒306的直径,如此设置,便于防止牵引绳304在被收卷的过程中从滚筒306两边脱离,套环106与拉杆102过盈配合,以便套环106和拉杆102同步移动,手柄101表面开设防滑纹,如此设置,便于手持手柄101施力时防止手柄101脱手。

连接杆104伸出立板6部分的长度不小于锁止限位孔603和解锁限位孔602的孔距,如此设置,便于确保拉杆102能够顺利的上升卡入解锁限位孔602内,导槽601为燕尾型槽或工字槽中的一种,导槽601内涂覆润滑脂,以便移动座103顺畅的沿导槽601滑移但不会脱出。

支座4底面周围竖直固定有多个底脚401,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多个底脚401稳固的支撑支座4,每个底脚401底面均水平固定有安装座402,且安装座402周围竖直开设有多个连接通孔403,以便通过连接通孔403加装地脚螺栓的方式将支座4稳固的固定在坡顶上料处的安装设置位置,支座4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用以控制牵引组件3的电控箱5,且电控箱5与牵引组件3电连接,如此设置,方便电控箱5来对驱动电机307的正转、反转和停转进行控制。

采用上述结构,初始状态下,导槽601为燕尾型槽或工字槽的一种,则移动座103无法沿水平方向从导槽601内脱出,同时拉杆102与锁止限位孔603滑动配合,则移动座103在导槽601内无法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此时移动座103的位置被锁止,又由于连接杆104底端的半齿圈105与齿轮302啮合连接,则由于半齿圈105的约束,齿轮302无法转动,从而此时滚筒306被锁止而无法转动,在使用时,将电控箱5与外界供电线缆电连接,同时将支座4通过安装座402的连接通孔403加装地脚螺栓的方式固定在坡顶上料处,后将牵引绳304通过挂环303与在轨转运矿车连接,则在轨转运矿车在坡顶上料处装载煤炭进行上料,在上料的过程中通过半齿圈105与齿轮302啮合的方式锁止滚筒306无法周转,以此配合驱动电机307的自锁功能来实现对牵引绳304拉拽转运矿车处于停止状态的双重锁止,上料结束后由操作人员通过手持手柄101施力将拉杆102拉出锁止限位孔603,此过程中拉杆102通过套环106压缩压簧107,后施力提动移动座103上升至拉杆102与解锁限位孔602正对时通过手柄101带动拉杆102回位插入解锁限位孔602内,此过程中压簧107通过释放压缩行程的方式进行辅助,当拉杆102插入解锁限位孔602后,移动座103的位置高度再次被锁止,同时半齿圈105随即上升并脱开齿轮302,此时通过电控箱5控制驱动电机307正转,驱动电机307优选为具有自锁功能的减速电机,驱动电机307通过电机轴308带动支撑轴301端部的滚筒306正转来缓慢释放牵引绳304,牵引绳304端部的在轨转运矿车随即沿具有一定坡度的铁轨下滑移动,并最终到达卸料位置后通过电控箱5控制驱动电机307停转,卸料处的操作人员可通过倾覆的方式将煤炭卸下并再次将转运矿车置于铁轨上,卸料完成后操作人员通过电控箱5控制驱动电机307反转,驱动电机307通过电机轴308带动支撑轴301端部的滚筒306反转来缓慢收卷牵引绳304,牵引绳304端部的在轨转运矿车随即沿具有一定坡度的铁轨上升移动,最终到达上料坡顶处后控制驱动电机307停转,同时操作手柄101施力将拉杆102拉出解锁限位孔602后带动半齿圈105下降至与齿轮302啮合,当半齿圈105与齿轮302啮合时,拉杆102恰好再次与锁止限位孔603正对,此时操作拉杆102回位插入锁止限位孔603内即可完成对移动座103的位置锁止,从而完成对滚筒306周转的锁止,以此配合驱动电机307的自锁功能来实现对牵引绳304拉拽转运矿车处于停止状态的双重锁止,避免转运矿车在驱动电机307自锁功能失效的情况下自然的沿铁轨下滑而失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