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减震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6414发布日期:2020-04-03 14:5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减震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双向减震的矿车。



背景技术:

矿车是煤矿井下巷道运输煤和矸石的一种主要运输设备,同时也是桥梁施工、铁道工程、输导掘进等建筑运输工程中所需要的砂土、石子等材料的一种短距离运输设备,一般须用机车或绞车牵引下沿铺设在地面上的轨道运行。通常的矿车在运输过重的货物时,一般使用板簧悬架对矿车进行减震,这种减震方式只能起到上下减震的作用,而对矿车出现左右晃动时不能有效地进行缓冲,容易致使矿车尤其在过弯道时脱轨从而导致货物掉落出现安全事故;另外,板簧悬架结构复杂,且加重了矿车箱体的质量,增加了矿车运行阻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双向减震的矿车,在矿车运输过重的货物时,不仅可以上下减震,还能左右减震,对矿车可以进行缓冲作用,减小矿车的左右晃动,保证矿车不易脱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向减震矿车,包括车厢、车轴及车轮,所述车厢底部垂直焊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车轴且与所述车轴滑动连接,所述连接轴外套装有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与所述车轴相接触;所述车轴两端分别依次安装有第二减震器、车轮,所述车轮通过内嵌的轴承与所述车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车轴上下两侧的连接轴上均套装有所述的第一减震器,所述车轴下侧的第一减震器通过安装在所述连接轴下端头的止动垫圈及圆螺母锁紧与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车轴位于所述第二减震器之间的一段设置成方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均由单片碟形弹簧通过叠合、对合或者复合的方式组合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碟形弹簧组合方式为叠合组合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车轮为防脱轨车轮,由左半轮与右半轮嵌合而成,且所述左半轮与右半轮均设有轮缘。

进一步地,所述左半轮内嵌有第一轴承,所述右半轮内嵌有第二轴承,所述车轮通过所述的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与所述车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均为圆锥滚子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左半轮内侧端与所述车轴的台阶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内安装有复位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减震矿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减震器可以对车厢进行上下减震,而当车厢左右晃动时,设置的第二减震器可以对车厢的晃动进行缓冲作用,减小车厢的左右晃动,使得矿车不易脱轨,从而保证了车厢内的货物不掉落。

2、第一减震器与第二减震器由碟形弹簧通过叠合方式组合而成,能够实现低行程高补偿力的效果,同时叠合面存在摩擦阻尼,吸震和耗能作用更为显著。

3、车轮采用左、右半轮分体设计结构并设有轮缘,可将车轮卡在轨道上运动,双向防止矿车脱轨,有利于井下安全运输与生产;同时即使在左半轮轮缘损伤的情况下,矿车也可继续向前运行;另外,也可在临时停车时,在轨更换左半轮,节省了时间,使得矿车车轮的维护变得更加方便。

4、设置在左半轮内侧端与车轴台阶之间间隙内的复位弹簧,在轨道变窄时,可使车轮可沿车轴产生一定的轴向滑动,以自适应的方式实现车轮间距的自我调节和复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车轮与车轴配合的剖视结构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车厢2:车轴3:车轮

31:左半轮32:右半轮33:轮缘

34:第一轴承35:第二轴承36:复位弹簧

4:连接轴5:第一减震器6:第二减震器

7:止动垫圈8:圆螺母9: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减震矿车,包括车厢1、车轴2及车轮3,车厢1底部垂直焊接有连接轴4,连接轴4贯穿车轴2且与车轴2滑动连接,连接轴4外套装有第一减震器5,第一减震器5与车轴2相接触;车轴2两端分别依次安装有第二减震器6、车轮3,车轮3通过内嵌的轴承与车轴2转动连接。位于车轴2两端的车轮3形成车轮对,车厢1通过前后两根车轴2上的车轮对置于轨道9上,第一减震器5可以对车厢1进行上下减震,而当车厢1左右晃动时,设置的第二减震器6可以对车厢1的晃动进行缓冲作用,减小车厢1的左右晃动,使得矿车不易脱轨,从而保证了车厢1内的货物不掉落。

为了使得矿车上下减震效果更好,位于车轴2上下两侧的连接轴4上均套装有第一减震器5,车轴2下侧的第一减震器5通过安装在连接轴4下端头的止动垫圈7及圆螺母8锁紧与固定。

车轴2位于第二减震器6之间的一段设置成方轴,以增大与第一减震器5的接触面积,见图2所示,使其力量传递更均匀,进一步提高了矿车上下减震的效果。

第一减震器5、第二减震器6均由单片碟形弹簧通过叠合、对合或者复合的方式组合而成。碟形弹簧应力分布由里到外均匀递减,能够实现低行程高补偿力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其组合方式优选为叠合组合的方式,叠合面存在摩擦阻尼,吸震和耗能作用更为显著。

如图3所示,车轮3为防脱轨车轮,由左半轮31与右半轮32嵌合而成,且左半轮31与右半轮32均设有轮缘33,可将车轮卡在轨道上运动,双向防止矿车脱轨,有利于井下安全运输与生产;同时由于车轮采用左、右半轮分体设计结构,即使在左半轮轮缘损伤的情况下,矿车也可继续向前运行;另外,也可在临时停车时,在轨更换左半轮,节省了时间,使得矿车车轮的维护变得更加方便。

左半轮31内嵌有第一轴承34,右半轮32内嵌有第二轴承35,车轮3通过第一轴承34、第二轴承35与车轴2转动连接;第一轴承34与第二轴承35均为圆锥滚子轴承。

左半轮31内侧端与车轴2的台阶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内安装有复位弹簧36。间隙的存在,可使得车轮3可沿车轴2产生一定的轴向滑动,在轨道9变窄时以自适应的方式实现车轮间距的自我调节,然后在复位弹簧36的作用下实现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