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火车用前置旋转导流减阻采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9974发布日期:2021-04-27 16:4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火车用前置旋转导流减阻采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设计及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火车用前置旋转导流减阻采力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车辆如汽车或火车行驶过程中,车辆迎面受到的气流阻力对汽车或火车的耗油量有较大影响,气流阻力越大,汽车或火车的耗油量或能量消耗越大。汽车行驶时,风阻占整个阻力的70%,其中主要风阻来自正面下部,特别是汽车加速时,如何减小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迎风阻力(简称风阻)是减低油耗或能量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车辆行驶风阻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火车用前置旋转导流减阻采力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火车用前置旋转导流减阻采力装置,包括前伞状导流罩、后伞状透气导流罩、风叶和传动轴;
5.所述前伞状导流罩一端与前护网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板条镶嵌在车身上;
6.所述后伞状透气导流罩镶嵌在车身上且位于前伞状导流罩的后方;
7.所述风叶位于前伞状导流罩和后伞状透气导流罩之间,通过单向离合器安装在传动轴上;
8.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座固定在车身的车架上,所述传动轴通过动力传递装置与车身的动力系统连接。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风叶的旋转以及前伞状导流罩、后伞状透气导流罩的共同作用,将来自车辆正面的风沿圆周方向导出,不仅能减轻风对车身的正面阻力以及侧面的摩擦阻力,同时将风叶上的阻力转化成旋转的扭力,并通过传动轴上的动力传递装置与汽车的动力系统形成合力,提供车辆前行的动力。
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使用的方便以及装备的稳定性,还可以对上述的技术方案作出如下的改进:
11.进一步,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为链轮、皮带轮或齿轮。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动力传递装置设置为链轮、皮带轮或齿轮,加工方便,操作简单,并可保证动力传递的可靠性。
13.进一步,所述后伞状透气导流罩、风叶和前护网的倾斜角度相同。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其倾斜角设置的相同,保证气流流通的顺畅性,有效减轻风对车身的阻力。
15.进一步,所述后伞状透气导流罩、风叶和前护网的形状为向前凸出的圆弧状,所述圆弧呈伞状逐步向后倾斜。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后伞状透气导流罩、风叶和前护
网的形状设置为按照一定倾斜角度逐步倾斜,对气流起到平稳导向的作用,以减小汽车侧面的摩擦阻力,并改变车辆正面迎风的风向。
17.进一步,所述的后伞状透气导流罩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18.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透气孔可以满足汽车内部动力的散热需求。
19.进一步,所述的透气孔为圆形或长条形。
20.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透气孔设置为圆形或长条形,加工简单,节省加工成本。
21.进一步,所述的风叶的叶片有多个。
22.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风叶的叶片设置为多个可以增加风叶的导流和采力效果。
23.进一步,所述风叶的叶片数量随着前置旋转导流减阻采力装置直径的增大而增加。
24.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随着前置旋转导流减阻采力装置直径的增大,风叶的叶片数量相应增加,可以提高导流和采力效果,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记录如下:前伞状导流罩1,后伞状透气导流罩2,风叶3,前护网4,单向离合器5,传动轴6,轴承座7,动力传递装置8,连接板条9,车身10。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8.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火车用前置旋转导流减阻采力装置,包括前伞状导流罩1、后伞状透气导流罩2、风叶3和传动轴6;
29.所述前伞状导流罩1一端与前护网4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板条9镶嵌在车身10上;
30.所述后伞状透气导流罩2镶嵌在车身10上且位于前伞状导流罩1的后方;
31.所述风叶3位于前伞状导流罩1和后伞状透气导流罩2之间,所述风叶3通过单向离合器5安装在传动轴6上;
32.所述传动轴6通过轴承座7固定在车身10的车架上,所述传动轴6通过动力传递装置8与车身10的动力系统连接。
3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8为链轮、皮带轮或齿轮。
34.所述后伞状透气导流罩2、风叶3和前护网4的倾斜角度相同。
35.所述后伞状透气导流罩2、风叶3和前护网4的形状为向前凸出的中心弧形凸起,所述中心弧形凸起向后按照一定倾斜角度逐步倾斜。
36.所述的后伞状透气导流罩2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37.所述的透气孔为圆形或长条形。
38.所述的风叶3的叶片有多个。
39.所述风叶3的叶片数量随着前置旋转导流减阻采力装置直径的增大而增加。
4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汽车停止时,车辆的动力系统仍在旋转时,传动轴6转动,由于单向离合器5的作用,风叶3不转动。当汽车行驶时,同样由于单向离合器5的作用,当风叶3旋转达到传动轴6转速时,风叶3通过单向离合器5将扭力传递给传动轴6,进而通过传动轴6上的动力传递装置8与车辆的动力系统形成合力,为汽车前行提供动力。
41.当汽车或火车刚起步时,由于风叶3低于传动轴的转速,仅仅起到导流作用;当风叶3的转速达到传动轴6的转速时,此时风叶3起到导流和将风阻转化为动力的作用,并通过传动轴6与车辆的动力系统形成合力。为了取得风叶3的最佳转速(既能旋转导流减阻又能将阻力化为动力),可以通过调节传动轴6上的动力传动装置8例如齿轮、链轮或皮带轮的直径来获得。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