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77043阅读:来源:国知局
干道这些交通繁忙的地方必须建造隔离墙。在支路上由于来往车辆很少且支路较狭窄,故可不建造隔离墙,如图2中城区h、j之间为支路,不建造隔离墙,环形轨道完全开放式,就只剩导轨(5),轨道车组驶过后的轨道路面还可供其它车辆通行利用。隔离墙(4)在斑马线(3)处是断开的,便于人们通过斑马线走入街道对面的另一条环形轨道;在小城区与街道之间有进出的地方比如机关、单位、学校、居民小区(图中X)大门前,隔离墙(4)也断开,在没有轨道车组(2)通过的时间段里汽车可以从此断开处,通过导轨(5)从街道到城区内相互出入。环形轨道(I)的内侧没有隔离墙,便于人们在人行道上当轨道车组驶近时随地上车。
[0027]城市地形千差万别,有的街道在拐弯处地势开宽,轨道车组(2)在导轨(5)上能平稳过渡转向;有的地势狭小使转弯半径小,转弯急剧,此种情况下,环形轨道(I)可占用一点人行道,向城区方向适当内收一点以增大转弯半径,因地面建筑限制不能内收时,还可以采用地下隧道(6)方式。
[0028]整个系统采用电力驱动。轨道车组(2)在每个工作日中的初始启动和最终停运由相关部门通过电闸控制,即电闸送电后所有轨道车组都启动运行,启动后它是无人驾驶的,其运行过程中为便于行动不便者上下而产生的停车及重启则是由乘客通过遥控器来决定,其运行过程中的方向调节则由导轨(5)来控制,一个工作日结束拉开电闸停止供电,则所有轨道车组停止运行。
[0029]导轨(5)位于环形轨道内且首尾相连,包围了整个小城区,轨道车组(2)就在导轨上运行。导轨有多种制式,如采用火车、地铁使用的铁轨式,相应的轨道车组须采用有轮缘的车轮。这种技术已极普遍,在此不再陈述。
[0030]导轨(5)还可以采用导向沟(7)形式。即在环形轨道⑴内开挖一导向沟,其宽、深各在30厘米左右,沟沿比路面高一些以防止雨水灌入。轨道车组(2)实际上是由若干节轨道车前后串联而成的一个组合体。采用导向沟制式时,轨道车组(2)的车轮不限要求,只要在各节轨道车上安装导向杆(8)伸入导向沟(7)中。导向杆(8)固定在车前端的中央,由滚轮(9)、轴承(10)、支撑杆(11)组成。支撑杆一端固定在轨道车前端的中央,另一端通过轴承(10)水平方向固定一个滚轮(9),即滚轮是以支撑杆为轴在水平面上转动。当导向沟⑵是直线方向状态时,导向杆⑶上的滚轮(9)碰撞不到导向沟(7)的内壁,轨道车组
(2)是直线方向运行。当导向沟(7)呈弧形开始变向时,轨道车组(2)仍然是原来方向运行,导向杆⑶上的滚轮(9)依照原来惯性会碰撞上导向沟的内壁,内壁反推滚轮使导向杆变向从而迫使轨道车变向,随着导向沟的不断弯曲,导向杆在前进中碰撞、碰撞中变向、变向中前进,各节轨道车依次变向,直到导向沟再呈直线方向为止,这个变向过程方结束,就这样,通过导向沟(7)和导向杆(8)的配合完成了轨道车组(2)的自动调节方向过程。
[0031]滚轮(9)的直径比导向沟(7)的内宽稍小,这样使得滚轮碰撞导向沟内壁时的碰撞力度不大,变向时滚轮是在沟内壁上滚动,以减缓冲击。
[0032]导向沟(7)的上部有盖板(12),盖板遮盖了沟面的大部分,中间能够容导向杆(8)通过。盖板(12)通过埋设于路面的螺栓固定在导向沟上,平时可揭起,以备检修轨道车组时用。在大雪纷飞时的冬天盖上盖板,能防止雪落入导向沟内堆积。在有汽车交叉通过的路段如机关单位学校等的大门前,此处的隔离墙(4)是断开的,汽车能够在这里通过环形轨道(I)出入城区,即汽车在此处要碾过导向沟(7),因此此处的盖板就地用水泥砂浆浇注,
加厚牢固。
[0033]在环形轨道(I)上方有电力线(15),轨道车组运行所需要的电力由它提供。这种方式与无轨电车取用电力的方式相同,已经普遍应用,在此不再陈述。
[0034]在电力线(15)的上方还可以建立拱形支架(13),它首尾相连无始无终,像个长廊一样处于环形轨道上方。拱形支架的上表面铺设太阳能电板(14),其转化的太阳能可作为轨道车组运行的能源之一。
[0035]在每个环形轨道(I)内有若干组轨道车组(2)运行。因不同的环形轨道长度不同,故各个环形轨道内运行的轨道车组数也不同。可根据客流量、街道位置等具体情况来确定轨道车组数量。
[0036]为增加运量,将若干节轨道车前后串联编为一组即一个轨道车组(2),各节轨道车的前后端中央有套联装置便于前后轨道车的链接,即在所有轨道车前后端中央的底板上都分别有一个凸板(16)和一个凹槽(29),其上均有孔,后一节轨道车上的凸板(16)可伸入前一节轨道车的凹槽(29)中用螺栓连接在一起,使轨道车前后串联起来成为一组,各节轨道车按其功能分成牵引车(17)和车厢(18)两种。首节轨道车即是牵引车(17),它像火车头一样,带动其后面的车厢在环形轨道内运行。牵引车不乘乘客,宽度与其后牵引的车厢一样,长度短于车厢。牵引车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遥控接收装置(19)、导向杆(8)、输电杆(20)及刮雪器(21)。驱动电机通过输电杆(20)从环形轨道(I)上方的电力线(15)上获取电力,驱动牵引车从而带动整组轨道车运行。遥控接收装置(19)安装于车体外,便于能够接收行人在人行道上发出的遥控信号。导向杆(8)对牵引车在导向沟(7)上运行时的方向进行自动调节。牵引车有四个车轮,一对后轮为主动轮,主动轮由电机驱动。在前轮位置的前方有一对刮雪器(21),刮雪器适用于冬天驱除积雪用。刮雪器上有刮雪片(22),在电机驱动下高速旋转,将车轮前的积雪铲起甩出。由于各节牵引车和车厢前后串联,它们的导向杆又在同一个导向沟内,控制了各车的偏移,因此各节车的车轮运行线路基本上重叠,故只要在牵引车上安装刮雪器即可,车厢上不需要安装刮雪器。
[0037]各节车厢(18)的结构是一样的,长3至4米,宽度只要够设一列座椅和供人们在车厢内行走的通道即可,一般不到一米半宽。四个车轮为从动轮。车厢和牵引车一样在前端也有导向杆⑶伸入导向沟(7)中,在靠人行道的一侧设有车门(23)。车门上有球形门锁(24),门锁有两个球形手柄,一个位于门内,一个位于门外,乘客不论处于车厢内或外面均可向外打开车门。在车门和门框上安装闭门器(25),在乘客打开车门出入后车门在闭门器作用下自行闭门。
[0038]车厢(18)在车门处的外面有踏板(26)和扶手(27)。行人在人行道上,当轨道车组驶近时可随着轨道车小跑几步,抓住扶手(27)踏上踏板(26),再握住球形门锁(24)在门外的手柄扭转,就可拉开车门(23)进入车厢内。如是遥控器方式则更简单,在车停稳后直接打开车门即可上下。
[0039]城市街道上有的地方文物古迹众多,或者风光旖旎,是一条观光带,途径此处的轨道车组可以作为观光车(28)使用,即牵引车结构功能不变,车厢结构稍微变化一些:车体呈开放式,车顶宽大,无四壁,座椅为双排座,上下观光车时座椅就可以起到扶手的功能,即在不停车的情况下,手抓住座椅通过小跑方式就可以上下观光车(28)。当然观光车也可由人驾驶。
【主权项】
1.一种慢行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城市街道上建立一个个环形轨道,每一个环形轨道包围一个小城区,在环形轨道内有导轨,导轨上有按顺时针方向运行的轨道车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行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轨道是在将城市分割成一个个小城区的纵横交错的街道上建立,环形轨道外侧用水泥、砖、沙、石子建成隔离墙,隔离墙在斑马线处断开,在城区与街道出入处断开,环形轨道上方有电力线,电力线上方有首尾相连的长廊形的拱形支架,支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行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导轨可以是铁轨,此时轨道车组上的车轮是有轮缘式,导轨或是导向沟,此时轨道车组的所有车上都有导向杆,导向杆伸入导向沟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行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轨道车组是由若干节轨道车前后串联而成,运行在环形轨道内的导轨上,每组轨道车分牵引车和车厢两种,当环形轨道的沿线是观光带时,环形轨道内的车厢结构变化成具有观光功能的观光车,牵引车和车厢或观光车的前后两端中央有套联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慢行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轨道内的导向沟是在街道上开挖而成,沟面比路面高,上有盖板,盖板遮盖了沟面的大部分,中间能够容导向杆通过,盖板可揭起,在有汽车交叉通过的路段处盖板可就地用水泥砂浆浇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慢行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牵引车上有驱动电机、遥控接收装置、输电杆、刮雪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慢行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车厢上有座椅、踏板、扶手、车门、闭门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慢行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观光车车体呈开放式,车顶宽大,无四壁,车上有双排座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慢行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导向杆由支撑杆、滚轮和轴承组成,滚轮呈水平方向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撑杆上,支撑杆固定在轨道车的前端中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慢行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刮雪器上有刮雪片。
【专利摘要】一种慢行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能够便于城市人员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是:该系统由环形轨道和轨道车组组成。环形轨道是建立在将城市分割成为一个个小城区的纵横交错大大小小的街道上的,每一个环形轨道包围一个小城区,环形轨道内有导轨,导轨上有循环运行的轨道车组。该系统能达到如下目的:一、将人们在支路和主、次干道上的出行有机的衔接起来,妥善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二、解决在主次干道上短距离出行的需要。
【IPC分类】B61B1-00
【公开号】CN204586872
【申请号】CN201520041935
【发明人】梅长江
【申请人】梅长江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