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33144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所述车辆具有至少一个通风的车顶容器和至少一个在车顶容器上方与所述车顶容器间隔开设置的第一遮挡板,其中将排气从通风的车顶容器借助于通风通道引出。
【背景技术】
[0002]在阳光充足的进而热的区域中,在轨道车辆的车顶上在容器中设置的机组被强烈加热。这能够引起温度敏感的构件、例如控制装置的损坏。为了对此进行弥补,将遮阳篷例如以大约20mm的间距设置在容器的尤其关键的部位之上。然而,在容器和遮阳篷之间几乎没有空气交换进而所述容器几乎不被冷却。明显更大的间距虽然可能引起足够的空气交换,然而所述间距伴随着对遮阳篷的相对坚实的支撑和可能不期望地高的车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因此,本实用新型基于下述目的,阻止轨道车辆的车顶通过太阳照射的加热。
[0004]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来实现,所述轨道车辆具有至少一个通风的车顶容器和至少一个在所述车顶容器上方与所述车顶容器间隔开地设置的第一遮挡板,借助于构造成喷射栗的并且在车顶容器和第一遮挡板之间的间隙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入口的通风通道,将排气从通风的所述车顶容器中引导经过所述入口,使得通过流过所述通风通道的排气在所述通风通道的所述入口的区域中产生负压,以至于空气从所述轨道车辆的周围再流到在车顶容器和第一遮挡板之间的所述间隙中。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和设计方案在下文中描述。
[0005]客运交通的、尤其是短途客运交通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一个通风的车顶容器和至少一个在车顶容器上方、在竖直方向上与车顶容器间隔开地设置的第一遮挡板。因此,在车顶容器和第一遮挡板之间存在大于零的间隙。第一遮挡板用于减少到车顶容器上的阳光照射进而也称作为遮阳篷。尤其薄的、然而对期望的压力关系而言足够稳定的板由钢构成。车顶容器具有通风装置,例如旋转的叶轮,所述叶轮主动地输送空气离开车顶容器,即所谓的排气。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包括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引导排气。所述通风通道除了用于排气的出口之外还在车顶容器和第一遮挡板之间的间隙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入口。现在,通风通道构造成所谓的喷射栗、有时也称作为文丘里栗并且设置在轨道车辆上、尤其被引导经过车顶容器和第一遮挡板之间的间隙旁,使得引导排气经过通风通道在车顶容器和第一遮挡板之间的间隙的区域中的入口,以至于通过流过通风通道的排气在通风通道在车顶容器和第一遮挡板之间的间隙的区域中的入口的区域中产生负压,使得空气从轨道车辆的周围流到车顶容器和第一遮挡板之间的间隙中。对此,通风通道尤其具有文丘里喷嘴或相应改型的拉瓦尔喷嘴的形式。将出自间隙的空气挤压、用口语表达吸到通风通道的入口中。由此,出现在间隙中的空气朝向入口的流动,由此将空气从间隙的周围挤压、或用口语表达吸到间隙中。对车顶容器的简单的冷却得到保证,因为所述车顶容器由周围空气从四周吹扫。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改进方案提出,通风通道构造成文丘里喷嘴。文丘里喷嘴例如具有两个相互指向的锥体和在文丘里喷嘴的锥体之间的狭窄部位上的提取孔,所述提取孔具有入口。
[0007]改进地,第一遮挡板具有用于空气穿透的第一开口。轨道车辆此外能够具有其他的第二遮挡板,所述第二遮挡板与第一遮挡板间隔开地并且与车顶容器间隔开地设置在第一遮挡板和车顶容器之间,使得通风通道的至少一个入口设置在车顶容器和第二遮挡板之间的间隙的区域中。两个遮挡板尤其相互平行地设置。第二遮挡板也能够具有用于空气穿透的第二开口。因此,根据另一个改进方案,所述第二遮挡板与第一遮挡板错开地设置,使得第一遮挡板的第一开口由第二遮挡板沿竖直方向、即尤其垂直于两个水平设置的遮挡板至少部分地遮挡,以至于穿过第一遮挡板的第一开口的阳光照射通过第二遮挡板减少。由此,限制射到车顶容器上的阳光照射的强度。
[0008]此外,至少第一遮挡板能够具有板舌,所述板舌至少沿竖直方向至少部分地遮盖第一遮挡板中的第一开口。板舌例如在平行于轨道车辆的纵轴线并且垂直于第一遮挡板的平面中相对于第一遮挡板具有在10°……80°、尤其在30°……50°的区间中的角度。光通过板舌以小的入射角度通过第一遮挡板中的第一开口射到车顶上,并且进一步减少照射的强度。
[0009]在车顶容器之上的间隙的高度进而在第一或第二遮挡板和车顶容器之间的间隔至少为10mm、尤其至少为20mm。
【附图说明】
[0010]本实用新型允许多种实施方式。根据下面的附图详细阐述所述实施方式,在所述附图1中示出设计方案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11]附图示出贯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的车顶的横截面。在车顶上设置有车顶容器1,所述车顶容器防水地包围仪器。在车顶容器I的上方竖直地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遮挡板2和3。在第一遮挡板2和第二遮挡板3之间存在第一间隙4。第二间隙5位于第二遮挡板3和车顶容器I之间。第二间隙5在此大于第一间隙4并且在此为大约20mm。第一遮挡板2具有第一开口。相反地,第二遮挡板3不具有第二开口。板舌6从第一遮挡板2朝向第二遮挡板3伸出。板舌6遮挡第二遮挡板3以附加地阻止通过第一开口的阳光照射。
[0012]车顶容器I例如借助于用于将冷却体和节流阀冷却的空气柱来通风。车顶容器因此具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将排气从车顶容器I向外输送。引导排气通过通风通道7。通风通道7用作为喷射栗的并且在此相应地构成为文丘里喷嘴。所述通风通道具有朝向车顶容器I的输入端9,以便接收排气并且具有出口 10以便将排气输出到周围。附加地,所述通风通道具有入口 8,所述入口设置在第二间隙5的区域中并且用于在第二遮挡板3和车顶容器I之间抽吸空气。车顶容器I的流过通风通道7的排气在通风通道I在车顶容器I和第二遮挡板3之间的第二间隙5的区域中的入口 8的区域中产生负压,由此将空气从第二间隙5挤压到通风通道I的入口 8中,使得空气从轨道车辆的周围朝向通风通道I的入口8再流到车顶容器I和第二遮挡板3之间的第二间隙5中。
[0013]因此,车顶或车顶容器也从外部强制通风,而不用为此设有附加的通风装置,因为简单地使用车顶容器的已有的通风装置或其排气。
【主权项】
1.一种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具有至少一个通风的车顶容器(I)和至少一个在所述车顶容器(I)上方与所述车顶容器间隔开地设置的第一遮挡板(2), 其特征在于, 借助于构造成喷射栗的并且在车顶容器(I)和第一遮挡板(2)之间的间隙(5)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入口(8)的通风通道(7),将排气从通风的所述车顶容器(I)中引导经过所述入口(8),使得通过流过所述通风通道(7)的排气在所述通风通道(7)的所述入口(8)的区域中产生负压,以至于空气从所述轨道车辆的周围再流到在车顶容器(I)和第一遮挡板⑵之间的所述间隙(5)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通道(7)构造成文丘里喷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遮挡板(2)具有用于空气穿透的第一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车辆包括其他的第二遮挡板(3),所述第二遮挡板与所述第一遮挡板(2)间隔开地并且与所述车顶容器(I)间隔开地设置在第一遮挡板(2)和车顶容器(I)之间,使得所述通风通道的至少一个所述入口(8)设置在车顶容器(I)和第二遮挡板(3)之间的间隙(5)的区域中。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车辆包括其他的第二遮挡板(3),所述第二遮挡板与所述第一遮挡板(2)间隔开地并且与所述车顶容器(I)间隔开地设置在第一遮挡板(2)和车顶容器(I)之间,使得所述通风通道的至少一个所述入口(8)设置在车顶容器(I)和第二遮挡板(3)之间的间隙(5)的区域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遮挡板(3)具有用于空气穿透的第二开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遮挡板(3)平行于所述第一遮挡板(2)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遮挡板(2)的所述第一开口由所述第二遮挡板(3)沿竖直方向至少部分地遮挡。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 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第一遮挡板(2)具有板舌¢),所述板舌至少部分地遮盖所述第一遮挡板(2)中的所述第一开口。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顶容器(I)之上的所述间隙(5)的高度至少为2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具有至少一个通风的车顶容器(1)和至少一个在车顶容器(1)上方与所述车顶容器间隔开设置的第一遮挡板(2),其中借助于构造成喷射泵的并且在车顶容器(1)和第一遮挡板(2)之间的间隙(5)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入口(8)的通风通道(7),将排气从通风的车顶容器(1)中引导经过入口,使得通过流过通风通道(7)的排气在通风通道(7)的入口(8)的区域中产生负压,以至于空气从轨道车辆的周围再流到车顶容器(1)和第一遮挡板(2)之间的间隙(5)中。
【IPC分类】B61D17/12, B61C17/04
【公开号】CN204801777
【申请号】CN201390000763
【发明人】布鲁诺·格布哈特, 马库斯·塔姆
【申请人】西门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3年8月23日
【公告号】DE102012216746B3, EP2864175A1, WO2014044486A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