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轮减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322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前轮减振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机构,特别是用于可控制方向的前轮的减振机构。
中国专利申请00227772.7给出了一种有回弹力的摆动装置,其用弹性片连接基体和承体,利用弹性片的弹力使承体可摆动减振。由单片弹性片制成悬臂梁的形式连接基体和承体显然是不适用的,因而上述专利将在摆动方向上并列的单性片连接基体和承体,即从侧面看并列的弹性片为一整体,则呈三角形,并列的弹性片互不直接相连则为平行四边形。本申请是对上述专利的一种改进。
前轮的减振机构,多用弹簧或液压(气)缸吸收振动的冲击能量,其结构复杂,维修麻烦。
本实用新型旨在给出一种结构简单、几乎无需维修的前轮减振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轮减振机构,有与车架可转动的刚性连接的前叉,有一个与前轮相连接的倒U形副前叉,一个上弹性片的两端分别与前叉和副前叉的上部相连接,两个下弹性片的两端分别与前叉和副前叉的竖杆相连接。
所述的前轮减振机构,其主前叉不与车轮直接连接,而是通过三个弹性片与一个副前叉相连再连接车轮,车子颠簸时,并列的一上两下三个弹性片均会产生弹性变形。副前叉随车轮振动,与车架刚性连接的主前叉因弹性片吸收了振动的冲击能量,其振动将大幅度减弱,而不影响其他功能尤其是转向和行驶功能。


图1所述减振机构的立体图。
图2所述减振机构的侧视图。
与车架刚性相连的前叉1通过三个弹性片2与副前叉3相连,三个弹性片2在振动方向上下并列,在上一个,在下两个。上弹性片2两端分别与前叉1和副前叉3的上部相连接,下弹性片2分别与前叉1竖杆的底端和副前叉3竖杆的下部相连接。
因弹性片2与前叉1、副前叉3共同构成了一个框架结构,如图2上下弹性片相互制约了对方的变形量。如果弹性片2太短,整个减振机构的振动幅度不够大,其减振效果欠佳,如果弹性片2太长,减振机构将可产生足够大的振幅,但前轮与车架的连接刚性太弱,在受力复杂条件下,甚至可能削弱整个减振机构的屈服强度。为获得足够的振幅,又不致削弱屈服强度,与前叉1和副前叉3相连的弹性片2的一端是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虽然上下弹性片2均在同一端铰接,因弹性片2另一端与副前叉3是刚性的固定连接,因而不会产生弹性片2绕铰链大角度转动的可能性,当然也可以在上下弹性片2的非相同端铰接。
一般与车轮相连的车叉均倾斜,如果上弹性片2两端均直接与前叉和副前叉相连,则上弹性片2的长度明显小于下弹性片2,仍可导致振幅不够大。本实施例在前叉1的上部固定一个向后伸出的支承架4,上弹性片2两端分别与支承架4和副前叉3上部相连接。
上述铰接处的上下摆动角度小,因此可以采用软性塑胶全面密封,使铰链本身的零件免于水份和泥沙等的侵袭。
上述技术原理可延伸其他的实施例,例如将上弹性片一分为二,左右各一个分别照样连接前叉及副前叉,整个减震前轮系统的左右投影和力学基本不变,此种做法有时亦会提供某种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前轮减振机构,有与车架可转动的刚性相连的前叉(1),其特征在于,有一个与前轮相连接的倒U形副前叉(3),一个上弹性片(2)的两端分别与前叉(1)和副前叉(3)的上部相连接,两个下弹性片(2)的两端分别与前叉(1)和副前叉(3)的竖杆相连接。
2.按权利1要求,所述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与前叉(1)和副前叉(3)相连的弹性片(2)的一端是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铰接部分是用软性塑料全面密封。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前叉(1)上部固定一个向后伸出的承架(4),上弹性片(2)两端分别与承架(4)和副前叉(3)上部相连接。
5.按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上弹性片分爲左右雨片,分别以同樣分式舆前叉和副前叉相連接。
专利摘要一种前轮减振机构,有与车架刚性相连接的前叉和一个与车轮相连的副前叉,三个弹性片在上一点下两点分别连接前叉和副前叉。副前叉随车轮颠簸振动时,三个弹性片产生弹性变形且相互制约变形的幅度,同时吸收振动的冲击能量,使与车架刚性相连的前叉的振动大幅减弱。
文档编号B62K25/04GK2490047SQ0125548
公开日2002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日
发明者韩德玮 申请人:韩德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