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踏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173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折叠踏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踏板车,是一种非常轻便实用的代步工具,方便出行,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自行车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对停放场地有一定要求,容易被盗。 轻便型折叠自行车虽然体积和重量相对较小,但是仍不能满足一些使用人群的随身携带和存放的要求,所 以很多人不得不放弃这种代步工具而选择其他方式出行,

发明内容
在传统自行车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减小体积和重量,达到方便携带和存放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 型的折叠踏板车,
本发明减小自行车的体积和重fi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无龙头设计,前端和后端各有一个脚踏板, 供行驶时双脚站立.两脚踏板间距离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髙的使用者,前蹐板下方为前轮,转动前踏 板可带动前轮转动,控制前进方向,两脚踏板间为车架,车架上安装主齿轮盘、刹车和三个车架附轮,刹 把接出刹车线控制刹车.后轮的轴心固定在车架上,轴心上集成传动齿轮盘,后轮升降拴穿过后轮的轴心, U形后踏板连接到车架尾部,并可绕车架转动,实现折叠功能*后瞎板下方连接两个后瞎板附轮维持平衡, 在不使用时可拉出车架中的拉杆,转换成小拖车,方便携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折叠踏板车折叠后占据40cmX20anX25cm空间,重量只有祖g,是一种非常 安全、方便的代步和娱乐工具.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l是折叠踏板车的主视图,
图2是折叠踏板车的仰视图,
图3是折ft踏板车的俯视图,
图4是折叠踏板车的后视图。
图5是折叠踏板车的左视图,
图6是折叠踏板车的右视图,
图7是折叠踏板车加装动力装置后的主视图.
图8是折叠踏板车折叠后的主视图,
图9是折疊踏板车拉出拉杆后拖行的主视图,
图10是折叠踏板车后踏板和后踏板附轮成0度时的主视图.
图11是折叠踏板车后蹐板和后踏板附轮成20度时的主视图。
图12是折叠踏板车后踏板和后踏板附轮成45度时的主视图。
图13是折叠踏板车后踏板和后踏板附轮成90度时的主视图。
图14是前行时双脚站在踏板上的位置俯视图。
图15是小号鞋使用者右脚踏在前踏板上的位置俯视图。
图16是中号鞋使用者右脚踏在前踏板上的位置俯视图。
图17是大号鞋使用者右脚踏在前踏板上的位置俯视图。
图18是小号鞋使用者左脚踏在前踏板上的位置俯视图。
图19是中号鞋使用者左脚踏在前踏板上的位置俯视图,
图加是大号鞋使用者左脚踏在前踏板上的位置俯视图,,
图21是折叠蹐板车前轮的主视图.
图22是折叠踏板车前轮的仰视图.
图23是折叠踏板车前轮的左视图.
图24是折疊踏板车前轮叉的主视图.
图25是折叠踏板车前轮叉的左视图。
图26是折叠踏板车前轮叉的仰视图.
图27是折叠踏板车前轴的主视图,
图28是折ft踏板车前轴的俯视图.
图29是折叠踏板车前轴的仰视图,
图加是折叠踏板车前轴的左视图.
图31是折叠蹢板车前蹿板的主视图,
图32是折叠踏板车前踏板的俯视图。
图33是折叠踏板车前蹢板的仰视图.
图34是折叠踏板车拉杆的主视图,
图35是折叠踏板车拉杆的俯视图*
图36是折叠踏板车拉杆的左视图,
图37是折叠踏板车刹把的主视图,
图38是折叠踏板车刹把的仰视图,
图39是折叠踏板车刹把的左视图。
图40是折叠瞎板车车架上段的主视图,
图41是折叠踏板车车架上段的俯视图,
图42是折叠踏板车车架上段的仰视图,
图43是折疊銷板车车架上段的右视图,
图44是折叠踏板车车架下段的主视图,
图45是折叠踏板车车架下段的俯视图。
图46是折叠蹢板车车架下段的仰视图。
图47是折叠踏板车车架下段的右视图,
图48是折叠踏板车主齿轮盘的主视图。
图49是折叠踏板车主齿轮盘的俯视图。
图50是折叠踏板车主齿轮盘的右视图,
图51是折叠踏板车后轮部分的主视图。
图52是折叠踏板车后轮部分的仰视图。
图53是折叠踏板车后轮部分的右视图。
图54是折叠踏板车后轮升降栓的主视图。
图55是折叠踏板车后轮升降栓的放大主视图。
图56是折叠踏板车后轮'升降栓的放大右视图。
图57是折叠踏板车后踏板的主视图。图58是折叠踏板车后躕板的俯视图。
图59是折叠踏板车后踏板的仰视图,
图60是折叠瞎板车后踏板拆开状态的仰视图,
图61是折S瞎板车后踏板的右视图,
图62是折疊踏板车后踏板附轮部分的主视图,
图63是折叠踏板车后踏板附轮部分的俯视图.
图64是折叠踏板车后踏板附轮部分的右视图,
图中l.前轮,2.前轮叉,3.前轴,4.前踏板,5.拉杆,6.刹把,7.刹车线,8.主齿轮盘,9.后踏板,
IO.后踏板附轮,ll.后轮,12.车架附轮,13.后轮升降栓,14.车架下段,15.车架上段,16.传动齿轮盘, 17.刹车,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阁6所述折叠瞎板车中,直径7cm的前轮(1)连接到前轮叉(2),前轮叉(2)上方连接前踏板(4), 转动前蹢板(4)可以带动前轮U)转动,改变前进方向.前轴(3)左端连接前轮叉(2〉,右端连接车架上段 (15),拉杆(5)插入车架上段(15)两側管结构中,主齿轮盘(8)固定在车架上段(15)—側,刹车(17〉固定在 车架下段(14)一倒,刹把(6)接出刹车线(7)连接到刹车(17),车架下段(14)上安装三个直径为3cm的车架 附轮(12),直径为12cm的后轮(11)的轴心固定到车架下段(14)上,轴心上集成传动齿轮盘(16),后轮升 降栓(13)穿过后轮(ll)的轴心,U形后踏板(9)连接到车架上段(15)尾部,直径为4ca的两个后蹐板附轮(10) 用轴连接,固定在后踏板(9)下方,
在图7中,踏板车可加装蓄电池、控制器和电机变为电动踏板车.
在图8中,按下前轴(3〉右端的柱形突起,将前轴(3)推入车架上段(15)最深处,将后踏板(9)转到车 架上段(15)上方,
在图9中,拉出车架上段(15)中的拉杆(5),即可如图拖行.
在图10-13中,松开后踏板(9)下方的螺栓,可将后踏板附轮(10〉调整到与后踏板(9)成任意角度。拧 紧M栓即可固定,图中后蹐板附轮(10〉与后踏板(9〉依次成0度、幼度、45度,恥度角四种状态,
在图14中,左脚踏在后踏板(9)上,右脚踏在前踏板(4)上.根据使用者的不同习愤,还可左脚在前. 在图15-20中,前踏板(4)上配备四个據栓,據栓固定在前踏板(4)面拔上的不同孔中,可适应使用者 大小不同的鞋子,
在图21-23中,图中前轮(l)直径为7cm,实际制作时可稍大或稍小.
在图24-26中,前轮叉(2)上端为一圃柱,圆柱上端有两个孔,ffl柱中部有一个圃槽,圆柱下端为一 个弧形挡片和两块对称的有孔钢片,前轮(1〉的轴心穿过该孔,固定在前轮叉(2)上,弧形挡片可防止路面 上的水或泥溅到踏板车上。
在图27-30中,前轴(3)左端为两个半圆环,半圆环两端各有两个孔,配备两根敏栓连接成一个圆环, 该豳环中心有小钢珠,与前轮叉(2)上方的豳柱形成一个轴承结构,前轴(3〉连接车架上段(15)的一端下方 有一小柱形突起,柱形突起上有一小弹簧,按下柱形突起将压縮弹簧,使柱形突起缩进前轴(3)内部,此 时可将前轴(3)插入车架上段(15)中部的管中。当柱形突起对准车架上段(15)中部方管下方的孔时将弹出。 对应不同孔即可调整前踏板(4)与后踏板(9)之间的距离,以SJS不同身高的使用者.
在图31-33中,前踏板(4)与鞋接触的一面上有若干尖状突起,以增大与鞋底的摩擦力,前踏板(4)上 打有18个小孔和2个大孔,配备4个小蠊栓固定在不同的小孔上。前踏板(4)中心下方有一个空心圆柱管, 圆柱管上有两个孔,孔内插入一根螺栓连接前轮叉(2),
在图34-36中,拉杆(5)两侧为两根方管,方管右端有小突起,突起连接弹簧或弹片,可以按入管内, 两方管之间连接一个拉把。
在图37-39中,刹把(6)接出刹车线(7)连接到刹车(17),速度过快时可控制踏板车制动。在图40-43中,车架上段(15)两侧为两根方管,供拉杆(5〉插入,方管外側各有两个小孔,与拉杆(5) 上的小突起对应.车架上段(15)中部方管上方有三个孔,车架上段(15)尾部两側各有一根蠊栓和一个圆柱, 分别连接车架下段(14)和后踏板(9).
在图44-47中,车架下段(14)上方有两个孔,刹车(17)固定在车架下段(14)一側,车架下段(14〉上安 装三个直径为3cm的车架附轮(12),
在图48-50中,主齿轮盘(8)固定在车架上段(15)—側,主齿轮盘(8)的结构类似普通自行车后轮一側 集成的链轮'
在图51-53中,后轮(ll)直径为12cra,后轮(11)的轴心固定在车架下段(14)上,轴心上集成传动齿轮 盘(16)。
在图54-56中,后轮升降拴(13)由一个带螺栓的圆环和一块挡片组成,圆环穿过后轮(ll)的轴心,拧 动后轮升降栓(13)上的螺帽,可以带动后轮(ll)上下移动。
在图57-61中,后踏板(9)为U形,左端向内有两块撑住车架上段(15)的挡片,两側边各有一个孔, 穿过车架上段(15)尾部两側的圃柱。左侧边上有两根據栓,用两个據帽固定在后踏板(9)面板左側,后踏 板(9)面板上有若干尖状突起,以増大与鞋底的摩擦力,后踏板(9)面板上有两个大孔,面板下方有两个带 孔的小钢块,孔内有螺纹,配备两根螺栓用以连接后踏板附轮(10)时固定。小钢块与后踏板附轮(10)轴上 钢片的连接面上,以圆孔为圆心向外沿半径方向分散有条形凹陷,
在图62~64中,后踏板附轮(10)直径为4cm,两个后踏板附轮(10)通过圃轴连接,轴上辉接2个有圆 孔的钢片.钢片上与后踏板(9)下方小钢块的接触面上,以圃孔为岡心向外沿半径方向分散有条形突起, 能与小钢块上的条形凹陷完美咬合.将后踏板附轮(10)与后踏板(9〉调整到需要的角度时,拧紧瞎栓即可 固定,
权利要求
1.一种依靠人力前行的折叠踏板车,其结构特征为前端和后端各有一个脚踏板,前踏板(4)下方为前轮叉(2),前轮叉(2)下方连接前轮(1),两脚踏板间为车架,前轮叉(2)与车架之间为前轴(3),拉杆(5)插入车架中,车架上安装主齿轮盘(8)、刹车(17)和三个车架附轮(12),刹把(6)接出刹车线(7)连接到刹车(17),后轮(11)的轴心固定到车架上,轴心上集成传动齿轮盘(16),后轮升降栓(13)穿过后轮(11)的轴心,后踏板(9)连接到车架尾部,后踏板(9)下方连接两个后踏板附轮(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踏板车,其特征是前轮叉(2)上端为一圆柱,岡柱上端有两个孔,圆 柱中部有一个圃槽,圆柱下端为一个弧形挡片和两块对称的有孔钢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桑踏板车,其特征是前踏板(4)与鞋接触的一面上有尖状突起,前踏板 (4)上打有18个小孔和2个大孔,配备4个小螺栓固定在不同的小孔上,前蹐板(4)中心下方有一个空心 岡柱管,圃柱管上有两个孔,孔内插入一根據栓连接前轮叉(2),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踏板车,其特征是前轴(3)左端为两个半圆环,半圆环两端各有两个 孔,配备两根螺栓连接成一个圆环,圃环中心有小钢珠,与前轮叉(2)上方的圆柱形成一个轴承结构,前 轴(3)连接车架上段(15)的一端下方有一小柱形突起,柱形突起上有一小弹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踏板车,其特征是车架由车架下段(14)和车架上段(15)构成,车架上 段(15)可绕车架下段(14)转动,车架上段(15)两側为两根方管,方管外倒各有两个小孔,车架上段(15)中 部方管上方有三个孔,车架上段(15)尾部两倒各有一根螺栓和一个圃柱,分别连接车架下段(14)和后踏板 (9),车架下段(14)上方有两个孔,刹车(17)固定在车架下段(14)一拥,车架下段(14)上安装三个车架附 轮(12),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踏板车,其特征是后踏板(9)为U形,左端向内有两块沐住车架上段 (15)的挡片,两側边各有一个孔,穿过车架上段(15)尾部两側的圃柱,后鑌板(9)左側边上有两根據栓, 用两个螺帽固定在后踏板(9)面板左惻,后踏板(9)面板上有尖状突起和两个大孔,面板下方有两个带孔的 小钢块,孔内有螺纹,并配备两根M栓,钢块与后蹿板附轮(10)轴上钢片的连接面上,以圆孔为困心向外 沿半径方向分散有条形凹陷,两个后踏板附轮(10)通过岡轴连接,轴上焊接两个有孔的钢片,钢片上以孔 为圃心向外沿半径方向分散有条形突起,
全文摘要
一种折叠踏板车,是非常轻便、实用的代步工具,方便出行。为了进一步减小传统自行车的体积和重量,本折叠踏板车采用无龙头设计,前端和后端各有一个脚踏板,供行驶时双脚站立。两脚踏板间距离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前踏板下方为前轮,转动前踏板可带动前轮转动,控制前进方向。两脚踏板间为车架,车架上安装主齿轮盘、刹车和三个车架附轮,刹把接出刹车线控制刹车。后轮的轴心固定在车架上,轴心上集成传动齿轮盘,后轮升降栓穿过后轮的轴心。U形后踏板连接到车架尾部,并可绕车架转动,实现折叠功能。后踏板下方连接两个后踏板附轮维持平衡。在不使用时可拉出车架中的拉杆,转换成小拖车,方便携带。
文档编号B62K17/00GK101177158SQ20071016847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7日
发明者伟 李 申请人:伟 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