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87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特别是一种能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如专利号为00219478. 3的中国 专利公开了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车架的重力支撑杆与车轴间分 别装有重力驱动器,重力驱动器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弓形弹簧件,前端设 有能与重力支撑杆连接的连接头,后端设有能安装于车轴的接口,车架的 重力支撑杆与重力驱动器的连接头连接,车轴的外端分别固定在重力驱动 器后端的接口中。该车在使用过程中使车的重心前移,将重力转化为动力, 产生了一定的技术效果,其存在的缺陷在于其重力转化为动力的效果并 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其省力、增速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 的、更为省力、增速效果更为显著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 实用新型是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前后车轮和车鞍,其 特点是,在车的中部设有斜坡杠杆驱动器;
所述的斜坡杠杆驱动器包括杠杆、立管和连接杠杆与立管的支承构件; 所述的杠杆前部上翘且在其前端设有连接头,所述的连接头由插头、插座、轴承和连接轴构成,插座固定在前管上,插头固定在杠杆前端,插头插入
插座中并通过轴承与连接轴连接,杠杆后端设有插板;所述的立管上部设
有与插板配套使用的开口插槽,所述的插板通过开口插槽插入立管并伸出
其外与车鞍的鞍管固定连接,在插板下方的立管内设有立管弹簧;所述的 支承构件由支承件、支点轴、支点轴承和支点插板构成,所述的支承件后 端固定连接在立管上,前端连接支点轴承,所述支点轴承与支点插板之间 通过支点轴连接,支点插板前端固定在杠杆上;
所述的杠杆前部设有插孔,插孔上设有插入并伸出插孔的连接小管, 连接小管的后端部设有小管螺丝,前端通过活动连接头连接在前管上,所 述的连接小管上设有小管弹簧。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 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的前叉前 部上翘,在上翘的前叉前部上分别套设有前连接管和后连接管,在前连接 管与后连接管之间的前叉上设有斜叉弹簧和压簧圈,前叉的前端上设有斜
叉螺丝;在前连接管和后连接管上固定设有角支架,在角支架上固定设有 前叉板,所述的前叉板叉接在前车轴上。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增强本实用 新型的省力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 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的后叉管 的前部上翘,在后叉管的后部上固定设有后叉板,所述的后叉板叉接在后 车轴上。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增强本实用新型的省力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 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前管的斜度为110° — 130° ;所述立管的斜度为110° — 120° 。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 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的杠杆的
主体斜度为145° — 155° ;所述后叉管的主体斜度为145° — 155° 。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 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的支点插 板设在杠杆的中后部下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 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杠杆上翘的前 部与前管所成的锐角为70° —90° 。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 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前管与连接小 管所成的锐角为40。 一60° 。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 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杠杆上翘的前 部与其杠杆主体形成的夹角为125° —135° ;后叉管上翘的前部与其后叉 管主体形成的夹角为125° —135° ;前叉上翘的前部与其前叉主体形成的 夹角为135° —145° 。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歩 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前车轮与后车 轮的直径比为l: l一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结构更为科学合理的斜坡形 杠杆驱动器结构,可以使骑车人和车上物体的重心前移,产生更大的前倾力。以人体作为杠杆的力点,通过压动杠杆,其后部可压縮立管弹簧,通 过立管带动后轮滚动,其前部可使力的方向向上向前来减少车轮的阻力。 当脚踏车蹬施力使车子行驶时,由于颠簸和弹簧的反弹,可将物体升高时 增加的势能,落下时转化为行驶系统的动能,将重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动 力。如此反复不断地驱动车轮加速前进,从而进一步起到了省力、增速的
良好效果。本实用新型比普通车省力、增速效果达50%左右,是一种没有 污染、节约能源的较理想的绿色交通工具。适用于自行车、助力车、三轮 车、电动车和摩托车等。

图1为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斜坡杠杆驱动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前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施方案,以利于本领 域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参照图l一3。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1、前 后车轮6, 2和车鞍11,在车的中部设有斜坡杠杆驱动器;
所述的斜坡杠杆驱动器包括杠杆10、立管5和连接杠杆10与立管5的 支承构件;所述的杠杆10前部上翘且在其前端设有连接头,所述的连接头 由插头17、插座28、轴承15和连接轴16构成,插座28固定在前管9上, 插头17固定在杠杆10前端,插头17插入插座28中并通过轴承15与连接 轴16连接,杠杆10后端设有插板13;所述的立管5上部设有与插板13配 套使用的开口插槽23,所述的插板13通过开口插槽23插入立管5并伸出其外与车鞍11的鞍管12固定连接,在插板13下方的立管5内设有立管弹 簧22;所述的支承构件由支承件21、支点轴19、支点轴承20和支点插板 18构成,所述的支承件21后端固定连接在立管5上,前端连接支点轴承 20,所述支点轴承20与支点插板18之间通过支点轴19连接,支点插板18 前端固定在杠杆10上;
所述的杠杆10前部设有插孔14,插孔14上设有插入并伸出插孔14的 连接小管26,连接小管26的后端部设有小管螺丝27,前端通过活动连接 头24连接在前管9上,所述的连接小管26上设有小管弹簧25。
实施例2。在实施例l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所述的前叉8 前部上翘,在上翘的前叉8前部上分别套设有前连接管32和后连接管35, 在前连接管32与后连接管35之间的前叉8上设有斜叉弹簧33和压簧圈34, 前叉8的前端上设有斜叉螺丝31;在前连接管32和后连接管35上固定设 有角支架29,在角支架29上固定设有前叉板30,所述的前叉板30叉接在 前车轴7上。
实施例3。在实施例1或2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所述的后 叉管4的前部上翘,在后叉管4的后部上固定设有后叉板36,所述的后叉 板36叉接在后车轴3上。
实施例4。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所述 前管9的斜度为110。;所述立管5的斜度为110° 。
实施例5。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所述 前管9的斜度为130。;所述立管5的斜度为120° 。
实施例6。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所述 前管9的斜度为120。;所述立管5的斜度为115° 。实施例7。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所述
的杠杆10的主体斜度为145° ;所述后叉管4的主体斜度为145° 。
实施例8。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所述 的杠杆10的主体斜度为155° ;所述后叉管4的主体斜度为155° 。
实施例9。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所述 的杠杆10的主体斜度为150° ;所述后叉管4的主体斜度为150° 。
实施例10。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所 述的支点插板18设在杠杆10的中后部下方。
实施例ll。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杠 杆10上翘的前部与前管9所成的锐角为70。
实施例12。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杠 杆10上翘的前部与前管9所成的锐角为90。。
实施例13。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杠 杆10上翘的前部与前管9所成的锐角为80。。
实施例14。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前 管9与连接小管26所成的锐角为40。。
实施例15。在实施例l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前 管9与连接小管26所成的锐角为60。。
实施例16。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前 管9与连接小管26所成的锐角为50。。
实施例17。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杠 杆10上翘的前部与其杠杆10主体形成的夹角为125° ;后叉管4上翘的前 部与其后叉管4主体形成的夹角为125° ;前叉8上翘的前部与其前叉8主体形成的夹角为135。。
实施例18。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杠 杆10上翘的前部与其杠杆10主体形成的夹角为135° ;后叉管4上翘的前 部与其后叉管4主体形成的夹角为135° ;前叉8上翘的前部与其前叉8主 体形成的夹角为145° 。
实施例19。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杠 杆10上翘的前部与其杠杆10主体形成的夹角为130° ;后叉管4上翘的前 部与其后叉管4主体形成的夹角为130° ;前叉8上翘的前部与其前叉8主 体形成的夹角为140° 。
实施例20。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前 车轮6与后车轮2的直径比为1: 1。
实施例21。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前 车轮6与后车轮2的直径比为1: 2。
实施例22。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前 车轮6与后车轮2的直径比为1: 1.5。
ii
权利要求1、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1)、前后车轮(6,2)和车鞍(11),其特征在于,在车的中部设有斜坡杠杆驱动器;所述的斜坡杠杆驱动器包括杠杆(10)、立管(5)和连接杠杆(10)与立管(5)的支承构件;所述的杠杆(10)前部上翘且在其前端设有连接头,所述的连接头由插头(17)、插座(28)、轴承(15)和连接轴(16)构成,插座(28)固定在前管(9)上,插头(17)固定在杠杆(10)前端,插头(17)插入插座(28)中并通过轴承(15)与连接轴(16)连接,杠杆(10)后端设有插板(13);所述的立管(5)上部设有与插板(13)配套使用的开口插槽(23),所述的插板(13)通过开口插槽(23)插入立管(5)并伸出其外与车鞍(11)的鞍管(12)固定连接,在插板(13)下方的立管(5)内设有立管弹簧(22);所述的支承构件由支承件(21)、支点轴(19)、支点轴承(20)和支点插板(18)构成,所述的支承件(21)后端固定连接在立管(5)上,前端连接支点轴承(20),所述支点轴承(20)与支点插板(18)之间通过支点轴(19)连接,支点插板(18)前端固定在杠杆(10)上;所述的杠杆(10)前部设有插孔(14),插孔(14)上设有插入并伸出插孔(14)的连接小管(26),连接小管(26)的后端部设有小管螺丝(27),前端通过活动连接头(24)连接在前管(9)上,所述的连接小管(26)上设有小管弹簧(25)。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前叉(8)前部上翘,在上翘的前叉(8)前部上分别套设有前连接管(32)和后连接管(35),在前连接管(32)与后连接管(35) 之间的前叉(8)上设有斜叉弹簧(33)和压簧圈(34),前叉(8) 的前端上设有斜叉螺丝(31);在前连接管(32)和后连接管(35) 上固定设有角支架(29),在角支架(29)上固定设有前叉板(30), 所述的前叉板(30)叉接在前车轴(7)上。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后叉管(4)的前部上翘,在后叉管(4)的后部上固定设有后叉 板(36),所述的后叉板(36)叉接在后车轴(3)上。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所 述前管(9)的斜度为110° — 130° ;所述立管(5)的斜度为110 ° — 120。。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杠杆(10)的主体斜度为145° — 155° ;所述后叉管(4)的主 体斜度为145° — 155° 。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支点插板(18)设在杠杆(10)的中后部下方。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杠 杆(10)上翘的前部与前管(9)所成的锐角为70。 一90° 。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前 管(9)与连接小管(26)所成的锐角为40。 一60° 。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杠 杆(10)上翘的前部与其杠杆(10)主体形成的夹角为125° —135 ° ;后叉管(4)上翘的前部与其后叉管(4)主体形成的夹角为125° 一135° ;前叉(8)上翘的前部与其前叉(8)主体形成的夹角为135。 一145° 。
10、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前 车轮(6)与后车轮(2)的直径比为1: l一2。
专利摘要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前后车轮和车鞍,其特点是,在车的中部设有斜坡杠杆驱动器;所述的斜坡杠杆驱动器包括杠杆、立管和连接杠杆与立管的支承构件;所述的杠杆前部上翘且在其前端设有连接头,所述的连接头由插头、插座、轴承和连接轴构成,支承构件由支承件、支点轴、支点轴承和支点插板构成,杠杆前部设有插孔,插孔上设有插入并伸出插孔的连接小管,连接小管的后端部设有小管螺丝,前端通过活动连接头连接在前管上,连接小管上设有小管弹簧。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结构更为科学合理的斜坡形杠杆驱动器结构,比普通车省力、增速效果达50%左右,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适用于自行车、助力车、三轮车、电动车和摩托车等。
文档编号B62K21/00GK201161655SQ200720131408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2日
发明者张洪铮 申请人:张洪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