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可充气式气囊的减震鞍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768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有可充气式气囊的减震鞍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或电动车的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自行车或电动 车上的鞍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鞍座一般包括直接与人体接触的座面以及位于座面底部的支撑架,支撑架 与自行车架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随着使用者对自行车或电动车骑行的舒适性要求的日益提高,对鞍座的座面以及 座面与支架的连接形式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的座面一般为梨形,即由相对较窄的头部和相对较宽的尾部组成,大多 数鞍座仅仅靠支撑架和座面本身的弹性来实现缓冲,其缓冲效果有限,需要进一步改进和 提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震效果好,结构简单的用于自行车或电动车的鞍座。一种带有可充气式气囊的减震鞍座,包括座面,所述的座面由相互扣合的顶板和 底板构成,且具有较窄的头部和相对较宽的尾部,座面的尾部区域的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 所述的可充气式气囊。所述的底板与可充气式气囊位置相应的部位带有网格状的镂空区域。所述的底板带有通孔,与所述的可充气式气囊的打气孔相连的打气管从底板的通 孔延伸出来。所述的可充气式气囊为对称分布且相互连通的两部分,其对称轴为所述的座面沿 长度方向的中线。可充气式气囊可以采用强度较高、气密性较好的PE或PP等材质。本实用新型带有可充气式气囊的减震鞍座通过在座面内设置可充气式气囊,进一 步增强了鞍座整体的缓冲效果,提高了骑行的舒适度。并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和条件适当改 变可充气式气囊的气压,来调整缓冲的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可充气式气囊的减震鞍座底面(背向使用者的一面) 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减震鞍座去除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可充气式气囊的减震鞍座,包括座面1以及位于 座面1底部的支撑架(图中省略支撑架),座面1由相互扣合的顶板5和底板2构成,总体上看座面1具有较窄的头部和相对较宽的尾部,座面1的尾部区域的顶板5和底板2之间 设有可充气式气囊4。底板2与可充气式气囊4位置相应的部位带有网格状的镂空区域3。底板2带有通孔,与可充气式气囊4的打气孔相连的打气管6从底板2的通孔延 伸出来,便于充气。可充气式气囊4为对称分布且相互连通的两部分,其对称轴为座面1沿长度方向 的中线。本实用新型带有可充气式气囊的减震鞍座通过在座面内设置可充气式气囊,进一 步增强了鞍座整体的缓冲效果,提高了骑行的舒适度。并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和条件适当改 变可充气式气囊的气压,来调整缓冲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可充气式气囊的减震鞍座,包括座面,所述的座面由相互扣合的顶板和底 板构成,且具有较窄的头部和相对较宽的尾部,其特征在于,座面的尾部区域的顶板和底板 之间设有所述的可充气式气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可充气式气囊的减震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与可 充气式气囊位置相应的部位带有网格状的镂空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可充气式气囊的减震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带有 通孔,与所述的可充气式气囊的打气孔相连的打气管从底板的通孔延伸出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可充气式气囊的减震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充气式 气囊为对称分布且相互连通的两部分,其对称轴为所述的座面沿长度方向的中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可充气式气囊的减震鞍座,包括座面,所述的座面由相互扣合的顶板和底板构成,且具有较窄的头部和相对较宽的尾部,座面的尾部区域的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所述的可充气式气囊。本实用新型带有可充气式气囊的减震鞍座通过在座面内设置可充气式气囊,进一步增强了鞍座整体的缓冲效果,提高了骑行的舒适度。并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和条件适当改变可充气式气囊的气压,来调整缓冲的效果。
文档编号B62J1/26GK201901206SQ201020654820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3日
发明者赵士文 申请人:天津市金全福自行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