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铰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5198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客车铰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接式客车用铰接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连接强度的铰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规模的扩大,铰接式客车由于其载客量大、车厢面积利用率高等特点在国内外大中城市逐渐得到推广应用,铰接式客车一般由前后车厢、连接前后车厢的铰接棚和底盘铰接系统组成,底盘铰接系统一般由前架、后架和转盘轴承组成,前、后架通过转盘轴承的转动而转动,前架与前车厢,后架与后车厢连接,前后架的转动实现了前后车厢在行驶过程中的转向。为防止铰接式客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事故,对铰接系统的连接刚度要求较高,模块化结构的铰接系统各部件不仅刚度高,而且质量大,如何实现便捷安装、提高生产效率又成了新的难题。 再有,随着整车厂家对铰接系统性价比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实现铰接系统结构紧凑、成本合理化也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抗扭力强,连接强度高,且装配方便快捷的具有分体式后架结构的客车铰接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客车铰接系统,包括前架、后架和转盘轴承,所述转盘轴承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外圈和内圈,所述前架和后架通过所述转盘轴承实现相互转动,所述后架包括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所述转盘轴承夹设在所述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之间,所述前架上形成有用于支撑转盘轴承的支撑部。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后架和所述第二后架与所述转盘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前架与所述转盘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分别具有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所述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的外圆周面上分别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转盘轴承内圈的圆周面上形成有复数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所述转盘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的上下表面间分别形成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的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与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相接配合。所述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后侧对称设置有复数个连接孔。所述前架上形成有第三中空部,所述支撑部为形成于所述第三中空部外圆周面上的第三台阶面,所述转盘轴承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第三台阶面上。所述第三台阶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复数个第五安装孔,所述转盘轴承的外圈上对应所述第五安装孔设置复数第四安装孔。所述前架与所述转盘轴承外圈制成一体。[0014]所述客车铰接系统还包括后连接梁、后横梁和前横梁,所述后连接梁一端与所述后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前架与所述前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前架前端对称设置有球铰连接部,所述球铰连接部内设置有球铰,所述前横梁上对称设置有支架,所述前架通过所述球铰和支架与所述前横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具有分体式后架结构的客车铰接系统,其连接强度高,安全可靠,后架分体式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抗扭力强,且安装方便,大大地提高了铰接系统的生产和组装效率。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客车铰接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客车铰接系统除去前后横梁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客车铰接系统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客车铰接系统第一后架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后架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前架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转盘轴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I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客车铰接系统包括前架I、后架2,以及连接前架I和后架2的转盘轴承3,所述转盘轴承3包括外圈31和内圈32,所述外圈31和内圈32可相对转动地同心设置,其间设置有安装钢珠的钢珠滚道30(见图3、图4),所述前架I与所述转盘轴承3的外圈31固定连接,所述后架2与所述内圈32固定连接,前架I和后架2通过分别与转盘轴承的外圈31和内圈32固定连接而实现其间的相互转动。具体地说,所述后架2包括结构大致对称的第一后架4和第二后架5,所述转盘轴承3设置在所述第一后架4和第二后架5之间,所述第一后架4和第二后架5的中心位置处分别形成相对应的圆形的第一中空部41和第二中空部51,第一中空部41的外圆周面上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安装孔42,同样,第二中空部51的外圆周面上也间均匀隔间地设置复数个与第一安装孔42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52,相应地,所述转盘轴承内圈32和外圈31的圆周面上也设置相应数量的第三安装孔33和第四安装孔34。结合图8所示,所述转盘轴承内圈32和外圈31同心设置,所述内圈32的厚度高出外圈31的厚度,即在内圈32和外圈31间的上下表面上对称地形成第一台阶35,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设置钢珠滚道30,钢珠滚道30内设置复数个钢珠,所述内圈和外圈通过钢珠的转动而相互转动。结合图5所示,所述前架I的中心位置亦形成有圆形的第三中空部11,第三中空部11的圆周面上形成用于支撑转盘轴承3的支撑部12,具体地说,该支撑部12为形成于第三中空部11圆周面上的第三台阶面13,所述第三台阶面13的圆周面上均匀间隔地设置有复数个第五安装孔14。前架I通过支撑部12上的第五安装孔14固定连接于转盘轴承3外圈21上的第四安装孔34上,使得前架I与转盘轴承3的外圈31得以固定连接,且由于第五安装孔34形成于前架I内侧的支撑部12上,因此,车辆在转弯或拉伸时,强大的牵引力不会完全作用在紧固件如螺钉或螺栓上,还会作用在前架上的支撑部,提高连接强度和抗扭力。具体地说,转盘轴承内圈32穿过所述前架I形成的第三中空部,转盘轴承外圈和内圈形成的第一台阶35和前架上的第三台阶面配合安装,所述后架上的第一安装孔42、第二安装孔52与转盘轴承内圈上的第三安装孔33 —一对应,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实现后架与内圈的固定连接;所述转盘轴承外圈上的第四安装孔34与所述前架上的第五安装孔14一一对应,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实现前架与外圈的固定连接;安装后架时,第一后架4和第二后架5可分开安装,即第一后架4和第二后架5先分别与转盘轴承3装配,这种装配方式更方便、快捷,紧固件均匀间隔设置有利于提高连接强度。此外,所述第一后架4和第二后架5的后端部对称地设置有安装部43、53,所述第一后架安装部43的下表面和第二后架安装部53的上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后架安装部 43和第二后架安装部53处设置有复数个连接孔44、54,该等连接孔44、54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后架4和第二后架5,或连接第一后架4和第二后架5的后端与后连接梁6,所述第一后架4和第二后架5通过后连接梁6与所述后横梁7连接,本系统中,由于后连接梁是焊接件,整个铰接系统的主体部分(前架和后架)尺寸较小、结构紧凑,供货运输方便,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前架I的前端与前横梁8相固定连接,前横梁8又与前连接梁82相固定连接,前架I前端对称设置有球铰固定座15,所述球铰固定座15内设置球铰16,所述前横梁8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球铰接支架81,前架I球铰固定座15内的球铰16通过螺栓与所述前横梁8上的球铰支架81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球铰16为内设有多个缓冲孔的弹性元件,缓冲效果佳。更佳地,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后架结构的客车铰接系统还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液压缸9 (见图I示),两个液压缸9分别连接所述前架I和后横梁7,为铰接车转弯提供液压阻尼,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后架结构的客车铰接系统适用于不同控制原理的液压缸和电控系统,通用化程度较高,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前架和转盘轴承外圈一体制成,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这种结构也能提高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客车铰接系统,包括前架、后架和转盘轴承,所述转盘轴承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外圈和内圈,所述前架和后架通过所述转盘轴承实现相互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架包括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所述转盘轴承夹设在所述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之间,所述前架上形成有用于支撑转盘轴承的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客车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架和所述第二后架与所述转盘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前架与所述转盘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客车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分别具有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所述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的外圆周面上分别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转盘轴承内圈的圆周面上形成有复数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的上下表面间分别形成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的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与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相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客车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后侧对称设置有复数个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客车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架上形成有第三中空部,所述支撑部为形成于所述第三中空部外圆周面上的第三台阶面,所述转盘轴承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第三台阶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车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台阶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复数个第五安装孔,所述转盘轴承的外圈上对应所述第五安装孔设置复数第四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I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客车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架与所述转盘轴承外圈制成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客车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铰接系统还包括后连接梁、后横梁和前横梁,所述后连接梁一端与所述后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前架与所述前横梁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客车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架前端对称设置有球铰连接部,所述球铰连接部内设置有球铰,所述前横梁上对称设置有支架,所述前架通过所述球铰和支架与所述前横梁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铰接系统,其包括前架、后架和转盘轴承,所述转盘轴承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外圈和内圈,所述前架和后架通过所述转盘轴承实现相互转动,所述后架包括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所述转盘轴承夹设在所述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之间,所述前架上形成有用于支撑转盘轴承的支撑部,所述前架与转盘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架和第二后架与转盘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圆周面上形成有复数与转盘轴承相固定连接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铰接系统结构紧凑、连接强度高、安全可靠,后架分体式结构设计合理,组装、维护方便,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
文档编号B62D21/18GK202608892SQ20122031947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
发明者郝庆军 申请人:伊卡路斯(苏州)车辆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