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085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架,尤其是山地自行车架或越野自行车架,其包括主架元件(10)。后架(18)可枢转地连接在主架元件(10)上。阻尼元件(32)设置在后架(18)和主架元件(10)之间。阻尼元件(32)的第一连接点(30)与后架(18)连接,阻尼元件(32)的第二连接点(34)与主架元件(10)连接。出于改变车架特征的目的,移动元件(36)设置成用于第一连接点(30)的移动。在促动器元件(46)的协助下实现移动元件(36)的锁止。
【专利说明】车架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车架,尤其涉及用于山地自行车或越野自行车的自行车架。
【背景技术】
[0002]尤其对于在频繁变化的骑行条件下使用的自行车,例如山地自行车或越野自行车,普遍设置装有弹簧的后架,即后架可枢转地与主架元件连接。这种车架中,主架元件通过上管、下管和座管形成,但也可构思出其他的车架几何形状。在多变的骑行条件下,从陡峭的下坡到陡峭的上坡,在前轮和后轮之间的载荷分布明显改变。当骑行在平地上时,大约70%的重力作用在后轮上,仅仅30%作用在前轮上。另一方面,当上坡骑行时,几乎100%的重量作用在后轮上,前轮甚至可能被抬起而稍微离开地面。类似地,当下陡坡骑行时,可能几乎100%的重量由前轮承受而导致后轮离地。
[0003]对于包括用于抑制后架的运动的阻尼元件的自行车,例如山地自行车,以这种方式调整阻尼元件:大约20-30%的弹簧行程设置成负弹簧行程。这意味着,假定在骑行者的重量的静载荷下,阻尼元件被压缩大约20-30%的总弹簧行程。由此,当骑行在不平地面例如洞或类似物上时,后架反弹。舒适度和牵引力因此得以改善。当上坡骑行时,这种负弹簧行程的调整,形成倾斜的车座角度,由此导致骑行者的骑坐位置向后轮移动。这使得即使在缓缓升高的斜坡上前轮也会离地。而且,车架对行驶波动敏感。通过调整压缩阻尼,可以抑制行驶波动,但这样能量转换为热量,致使骑行者的力未充分用于自行车的行驶。而且,抑制行驶波动不会改变几何形状,对于上坡骑行仍不利。或者,在上坡骑行时,可以调整阻尼元件的气压,使得在上坡骑行期间气压增加。然而,这意味着相当大的努力。
[0004]从美国专利第7,712,757号知道一种山地自行车架,其包括主架元件和以铰接方式与主架元件连接的后架。阻尼元件在第一连接点或上连接点经第一摇臂连杆可枢转地与后架连接。阻尼元件的下连接点或第二连接点可枢转地经中间元件与下管连接。中间元件或第二摇臂连杆支撑主连杆支座,即后架的连杆支座。因此,主连杆支座与主架元件未直接连接,仅经连接元件与其间接连接。
[0005]此外,美国专利第7,712,757号描述的结构设置有配置在连接元件和座管之间的弹簧元件,通过该弹簧元件可使阻尼元件的下连接点或第二连接点移动。其中,第二连接点根据链条的张力自动地变动。骑行者通常不喜欢阻尼动作取决于链条的张力。在越野骑行时,当后架频繁强烈移动时这尤其明显。此外,主连杆支座向运动的阻尼元件内移动时车架刚度降低。而且,美国专利第7,712,757号描述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缺点:车架的总重量因此大幅增加。此外,美国专利第7,712,757号描述的技术方案需要明显移动阻尼元件的下连接点或第二连接点,以实现对阻尼效果的相关影响或阻尼或弹簧特征的相关变化。其结果是,各零部件必须相应地牢固,因为需要移动超过40mm至50mm。此外,连接元件和弹簧形式的移动元件必须保证吸收相当大的力,由此导致需要这些部件的牢固设计,于是车架的总重量增加。
[0006]为了改进几何形状,还从美国专利第6,877,591号知道改变与主架元件连接的第二连接点的位置。第二连接点经固定元件与下管连接,并可固定在不同位置。只有利用工具松开连接点,才能改变连接位置。因此,改变第二连接点的位置十分麻烦,尤其是骑行时不可能实现。
[0007]此外,从英国专利第2360497号知道,阻尼元件在装有弹簧的后架和主架元件之间的一种配置。其中,阻尼元件与后架的第一连接点不是通过与主架元件连接的摇臂连杆形成,而是通过直接的方式实现。阻尼元件的第二连接点与主架元件连接固定。为了改变车架几何形状,可在导向槽内移动第一连接点。再次,这种车架的几何形状只有利用工具才能改变,尤其骑行时不可能改变。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架,尤其是用于山地自行车和越野自行车,其可以简洁的方式适于不同的骑行状况。
[0009]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
[0010]本发明的自行车架,尤其适用于山地自行车或越野自行车,包括主架元件以及可枢转地连接于主架元件的后架。主架元件具体包括上管、下管和座管,但也可以采用其他几何形状的车架。后架可枢转地经枢转轴线与主架元件连接,例如,枢转轴线可以配置成靠近底座壳。优选的是,后架包括至少一个,优选两个经枢转轴线或主连杆支座与主架元件连接的后下叉,枢转轴线或主连杆支座优选为位置靠近底座壳。此外,后架优选地包括两个后上叉,该两个后上叉与至少一个后下叉铰接并靠近其勾爪。后上叉从后下叉的勾爪朝主架元件的座管延伸。
[0011]后架尤其是后架的至少一个后上叉,经第一连接点与阻尼元件间接或直接连接,优选为与摇臂连杆的中部间接连接。其中,尤其是两个后上叉与可枢转地支撑在主架元件尤其是座管上的摇臂连杆可枢转地连接。此外,可将适当构造的摇臂连杆连接在主架元件的上管或下管上。在该优选实施例中,摇臂连杆尤其是在侧视图中具有大致三角形横剖面的摇臂连杆,与阻尼元件的第一连接点连接。在该优选实施例中,摇臂连杆因此具有三个铰接点,一个与至少一个后上叉连接,另一个与座管、主架元件的下管或上管连接,且第三个可以间接方式与阻尼元件的第一连接点连接。当然,摇臂连杆的其他的设计和后架和阻尼元件之间的其他的连接方式也是可能的。
[0012]阻尼元件经第二连接点与主架元件尤其是主架元件的座管连接。阻尼元件的第二连接点还可以与主架元件的下管或上管连接。因此,在压缩期间,后架的枢转运动受阻尼元件抑制,且因负弹簧行程的调整,阻尼元件促进反弹。
[0013]根据本发明,移动元件设置成用于阻尼元件的第一连接点的优选基本上水平的移动。利用移动元件,可改变第一连接点的位置,且因此可改变第一阻尼元件的位置。阻尼元件位置的改变促使车架特征改变。根据本发明的移动元件,可使第一连接点移动,尤其是在骑行时。因此,根据本发明,可在短时间内改变车架几何形状,使得车架几何形状可快速地适应骑行状况(上坡或下坡)。
[0014]尽管根据本发明优选仅通过移动元件调整第一连接点的位置,但除第一连接点的位置改变之外,需要时也可改变第二连接点的位置。第二连接点优选固定配置在主架元件上,阻尼元件仅可绕第二连接点枢转。可能的是,第二连接点还可以经中间元件与主架元件间接连接,使得第二连接点与主架元件悬浮连接。利用该结构,第二连接点的位置可以随后架运动而改变,其中,根据本发明,在优选实施例中,不能利用移动元件主动改变其位置。
[0015]特别优选的是,第一连接点基本上垂直于阻尼元件的纵向轴线移动。阻尼元件的纵向轴线和移动的方向之间优选地具有从80°到100°的角度。通过移动第一连接点,改变通过后架和阻尼元件形成的整个系统的弹簧特征。
[0016]特别优选的是,阻尼元件的第一连接点通过摇臂连杆与后架连接,与摇臂连杆连接的连接点适于通过移动元件驱动。其中,优选的是,第一连接点与摇臂连杆间接连接,尤其是与操作杆元件的中部间接连接。
[0017]例如,移动元件配置成在标准位置时基本上竖直。简言之,骑行者的重力作用在阻尼元件的纵向上。尤其是当上坡骑行时,这促使骑坐位置的向后移动,且不利于骑行上坡的车架设定,尤其是在已经设定总弹簧行程的20-30%的负弹簧行程时。根据本发明,利用以这种方式配置的阻尼元件,阻尼元件的第一连接点即例如上连接点,在上坡骑行时向前移动。这具有效果是:当上坡骑行时骑行者促使阻尼元件压缩,即负弹簧行程减少。在该位置,在上坡骑行时,负弹簧行程仅为8-12%的总弹簧行程。由此,车架设置在上坡骑行时明显改进。如果第一连接点没有仅绕第二连接点沿圆形路径移动,而是以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增加的方式移动,而且实现几何形状的调整,使得上坡骑行变得容易。根据本发明,几何形状的总体改变产生于负弹簧行程与无载荷状态下实际新几何形状(当骑行者未坐在自行车上时)。在优选实施例中,(I)通过SAG的改变和(2)通过后架结构的实际调整导致的几何形状改变的比例均为大约50% (或40/60或60/40)。
[0018]因此,根据本发明设置的移动元件,可获得适于骑行状况的车架设定或车架几何形状,所述移动元件至少允许阻尼元件的第一连接点的移动。
[0019]移动元件优选为电气、液压或气动促动的移动元件。优选的是,设置机械弹簧元件,使得弹簧元件的压缩促使能量的存储,所述能量可用于第一连接点从标准位置(平地骑行和下坡骑行)移动至上坡位置。当然,不同模式的组合也是可能的。
[0020]特别优选的是,设置摇臂连杆,通过摇臂连杆将后架与主架元件和阻尼元件连接。其中,在优选实施例中,摇臂连杆尤其配置在座管上。摇臂连杆可绕该点枢转,摇臂连杆的第二铰接点可与后架的后上叉连接,而摇臂连杆的第三铰接点可与阻尼元件连接。在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三铰接点的位置可在移动元件的作用下移动,使得阻尼元件可在至少两个不同位置与摇臂连杆连接。
[0021]在本发明的特别优选实施例中,后架经摇臂连杆与主架元件连接,摇臂连杆的第一铰接点与主架连接,摇臂连杆的第二铰接点与后架的后上叉连接。在该特别优选实施例中,阻尼元件未与摇臂连杆的第三铰接点直接连接,而是与摇臂连杆的第三铰接点间接连接。该连接通过操作杆元件实现。其中,操作杆元件优选地可枢转地紧固在第三铰接点上和可枢转地紧固在阻尼元件的第一连接点上。通过使操作杆元件绕摇臂连杆的第三铰接点枢转,改变第一连接点的位置,由此实现车架几何形状和阻尼特征的改变。
[0022]根据本发明,在设置成用于改变第一连接点的位置的移动元件的作用下,操作杆元件绕第三铰接点枢转。其中,移动元件可构造成例如通过转动操作杆元件的枢转轴线,促使操作杆元件绕第三铰接点枢转。这可以通过枢转轴线上的马达实现。出于该目的,枢转轴线可包括与例如电驱动的蜗轮配合的外齿。在特别优选实施例中,移动元件与操作杆元件连接,且隔开操作杆元件的枢转轴线,即隔开第三铰接点。因此,通过改变移动元件的长度,操作杆元件枢转,第一连接点的位置由此改变。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移动元件与摇臂连杆和操作杆元件或第一连接点连接。
[0023]在特别优选实施例中,移动元件构造成移动元件的纵向长度可调整或可变。出于该目的,移动元件可以构造成电动、气动或液压移动元件、或它们的组合。
[0024]在优选实施例中,可通过移动元件,使至少第一连接点移动至少5_,尤其是至少10mm。优选的是,移动距离小于25mm,且尤其是小于20mm。由此,可通过至少第一连接点的小幅移动,实现良好的车架设定。
[0025]在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改进方案中,移动元件适于锁止在至少一个位置。这尤其可以通过由操作杆手动调整的锁止元件或适于以某些其他的方式锁止的锁止元件达成。特别优选的是,通过促动器部件促动锁止元件,使得远程促动成为可能。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移动元件的锁止通过适于配置在自行车的手把上的促动器元件,尤其是促动操作杆或促动按键实现。锁止元件可以经线缆或液压方式促动。也可构思出电促动或无线电促动。例如,移动元件还可以是通过电气马达驱动的移动元件,以便可通过切断马达的电源进行锁止。独立于移动元件的实施例,优选的是,锁止至少可在两个极限位置,但锁止也可以优选地在一个或多个中间位置。
[0026]根据本发明,尤其是通过远程控制的各个锁止的实现,因车架特征的各个调整,极大地改善了骑行舒适性。
[0027]通过使至少本发明设置的阻尼元件的第一连接点移动,改变负弹簧行程。这实质上是由于后上叉的操作杆离摇臂连杆的支座点的距离和因此离阻尼器的操作杆臂部的距离改变。
[0028]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移动元件包括优选地沿移动方向施力的弹簧元件。其中,弹簧元件可以螺旋弹簧、弹性构件或填充气体的压力腔室的形式设置。由此,可在弹簧元件内存储能量。然后,例如通过松开锁止,弹簧元件释放,使得至少第一连接点自动移动,且因此改变阻尼元件的位置。同样,可促使移动元件自动激活,例如通过设置在移动元件内的弹簧元件的释放。这例如通过骑行者离开车座并由此减轻后轮上的负担而实现。这促使阻尼元件的位置朝更小负弹簧行程的位置改变,并形成改进的后架的几何形状。当上坡骑行时,该设定具有良好效果。
[0029]优选的是,设置在移动元件内的弹簧元件承受标准重量载荷而压缩,即假定在基本上平坦的地面上骑行时的骑行者的正常骑行位置。然后,储存的能量可在锁止元件的协助下存储,使得仅当锁止元件被主动释放时,阻尼元件的一个或两个连接点移动。
[0030]在锁止机构的优选实施例中,锁止机构设计成自动锁止在两个端部位置。这可以通过在对应端部位置卡止的加载弹簧的销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由此,避免了阻尼元件的位置的随意改变。移动元件可包括液压促动元件,例如移动元件可以通过电促动电磁阀门锁止。
[0031]在特别优选实施例中,锁止元件包括尤其是经连接通道连接的两个流体腔室。阀门配置在连接通道上。活塞配置在一个流体腔室内,通过活塞实现移动元件的长度变化和作为结果的第一连接点的位置改变。通过打开阀门,可使该活塞在对应流体腔室内移动。可利用泵在两个流体腔室之间来回输送流体尤其是液压油。而优选的是,没有活塞的流体腔室对填充气体或另一兼容介质的腔室施力。当活塞被推入相应流体腔室和流体被输入另一腔室时,阀门打开,气体或类似物由此被压缩。当阀门关闭时,可移动的活塞锁止,尽管存在由气体压力集聚的压力,但流体不能流回配置活塞的第一流体腔室。同样,打开阀门将导致流体流入该第一流体腔室,并因此将活塞推出。由此,可改变移动元件的纵向长度,且因此可使第一连接点移动。
[0032]因此,可以简单的方式,尤其是在设置在手把上的促动器元件的协助下打开对应阀门。当阀门打开时,骑行者可通过对应地移动其重量,促使腔室内压缩介质的压缩或释放。由此,流体尤其是液压油从一个流体腔室流入另一流体腔室,然后活塞在第一流体腔室内相应地移动。该促使第一连接点的位置改变。
[0033]阀门的激活即打开和关闭阀门,还可通过传感器系统实现。传感器系统可包括例如倾斜传感器,以便依据倾斜度实现第一连接点的位置改变。这里,还可以考虑自行车的速度。
[0034]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后架经主连杆支座与主架元件直接连接。因此,主连杆支座集成在主架元件上或经中间元件与主架元件刚性连接。因此,当促动移动元件时主连杆支座优选不移动。因此,经主连杆支座从后架引入主架元件的力和力矩不必经中间元件传递。由此,可大幅降低自行车架的重量,尤其是相较于美国专利第7,712,757号描述的后架的构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5]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0036]附图中:
[0037]图1显示了一山地自行车的简化示意侧视图;
[0038]图2显示了图1中安装的阻尼元件的示意侧视图;
[0039]图3是一优选实施例的移动元件在延伸位置的示意剖面图;
[0040]图4是一优选实施例的移动元件在收缩位置的示意剖面图;
[0041]图5是配置在图3和图4中移动元件上的阀门的示意性局部剖面图;
[0042]图6?图11是具有不同配置的阻尼元件的不同后架结构的示意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参照图1,参照举例对主架元件以及后架的可能的构造进行描述,其中结合通过摇臂连杆铰接在它们上的阻尼元件进行描述。各种可能的构造具体显示于图6-图11。
[0044]一种山地自行车包括主架元件10,在图示实施例中,主架元件10包括上管12、下管14和座管16。主架元件10与后架18连接。后架18具有两个后下叉20,后轮轴位于两个后下叉20的勾爪22内。在后下叉20的该部分,两个后上叉24配置成朝座管16延伸。后上叉24与后下叉20的勾爪连接,且在第二铰接点27可枢转地与以三角形示意显示的摇臂连杆26连接。在附图中以三角形示意显示的摇臂连杆26,经第一铰接点28与座管16可枢转地连接(图2)。阻尼元件32具有经操作杆元件31与摇臂连杆26的第三铰接点40连接的第一连接点30 (图2)。且阻尼元件32的第二连接点34经刚性连接元件或类似物与座管16连接。[0045]在各图示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点30的位置可变。出于该目的,设置移动元件36,在图示实施例中,移动元件36实质上集成于摇臂连杆26。移动元件36通过一个端点38 (图2)固定在摇臂连杆26或座管16上。移动元件36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点30连接。
[0046]在图2所示位置,阻尼元件32承受标准重量载荷,此时可设定相对大的负弹簧行程。当上坡骑行时,上连接点或第一连接点30移位至图2右侧。这是通过在图2中构造成气动活塞的移动元件的降压或释放的效果。以这种方式,第一连接点30绕第三铰接点40枢转,连接点30枢转至位置30'。这促使阻尼元件32绕第二连接点34倾斜至图2右侧。
[0047]除第一连接点30移动之外,第二连接点34也可移动。
[0048]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设置一种用于移动元件36的远程控制。在图示实施例中,移动元件36包括用于该目的的锁止元件42 (图2),锁止元件42例如可以是销状的锁止元件。锁止元件42可以通过促动部件促动。例如,促动部件包括采用操作杆的形式的、配置在手把48上的促动器元件46 (图1)。具体构造成操作杆的促动器元件46,经传输元件44与锁止元件42连接,在图示实施例中,传输元件44为线缆。
[0049]类似地,促动可以通过电气方式实现,还可以通过无线电实现。在该情况下,按键可以作为促动器元件配置在手把48上。例如,移动元件还可以构造成电气伺服马达,其例如与用于第一连接点30的移动的相应设计的滑动导向件结合使用。
[0050]特别优选的是,将移动元件36构造成气动和/或液压元件。参照图3至图5描述该移动元件的特别优选实施例。
[0051]移动元件36的该优选实施例包括活塞50,活塞50经连接元件52与阻尼元件32的第一连接点30连接。活塞50配置在填充有液压油的第一腔室54内。第一流体腔室54经孔60、通道62和另一孔64与第二流体腔室66连接(图5)。第二流体腔室66以圆环方式包围第一流体腔室54。气体腔室68纵向邻接第二流体腔室66,气体腔室68尤其是填充有空气。环形分离元件70配置在第二流体腔室66和气体腔室68之间。未显示的通道将气体腔室68与阀门72连接,经阀门72可将加压空气供应至气体腔室68。
[0052]移动元件36通过阀门72 (见图5)促动,阀门采用针阀的形式。在图示位置,针阀74封闭与外部流体腔室连接的通道62。利用阀门促动器元件76,可使针阀74向内移动。阀门促动器元件76与未显示的线缆连接,线缆转而与尤其是安装在手把48 (图1)上的促动器元件46连接。在图5中,线缆向左延伸,通过牵拉线缆,阀门促动器元件76克服螺旋弹簧78的力向左移动。由此,针阀74向内移动。针阀74的向内移动促使与针阀连接的密封环80的移动。由此,通道62被打开,流体可流过开口 60,进入通道62并通过开口 64。由此可使活塞50移动至图3左侧或将活塞50推入移动元件36。这可以通过骑行者的重量实现。当活塞50被推入时,液压流体从第一流体腔室流过开口 60,进入通道62进而通过开口64进入第二流体腔室(外侧流体腔室)66。这促使环形分离元件70移动至图3右侧及气体腔室68内气体被压缩。
[0053]一旦促动器元件46(图1)被释放,弹簧78(图5)使阀门促动器元件76移动至图5右侧。由于反力更大,针阀74被推回图5所示位置。因此,移动元件或移动元件的活塞50被锁止在收缩位置。
[0054]在图4所示收缩位置,气体腔室68内压力增加。如图4中边缘部分所示,气体腔室68还与包围活塞50的环形腔室82连接。在因车架的动态反弹运动造成的拉伸载荷下,腔室82中的预加应力的空气抵消车架的反弹。仅关闭液压阀门是不够的,因为一旦液压流体遇到真空,则油会排出气体。其结果是,活塞可能会依据后架的动态反弹速度任意反弹。
[0055]活塞50从收缩位置(图4)移动至延伸位置(图3)时,阀门72再次被打开,如上所述。当阀门72被打开时,由于气体腔室68中充满压力,流体从第二流体腔室(外侧流体腔室)66经开口 60被压入通道62,并进入第一流体腔室(内侧流体腔室)54。这促使活塞50向外运动,并因此促使阻尼元件32的第一连接点30移动。
[0056]在图6?图11图示的各实施例中,相似或相同零件采用相同标号。各实施例均包括摇臂连杆26,如上所述,摇臂连杆26经移动元件36与阻尼元件32的第一连接点30连接。在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点30的位置改变的相同本质均有所体现。各实施例中,始终促使第一连接点30移动,并因此促使车架几何形状的改变。基于阻尼元件32的位置,实现座管16的倾斜度的改变,并因此改变车座的位置。此外,底架84的高度作为阻尼元件32的位置的函数进行改变。其促使地面间隙的改变。
[0057]在图6中,后架18构造成具有位于后轮轴下方的后架枢轴和阻尼元件32的四枢轴系统。其中,后下叉20经底架上的枢轴21与主架元件10连接。另一枢轴86配置在后下叉20上。在勾爪22区域,后架是刚性的,且进一步经后上叉24与摇臂连杆26的第二铰接点27连接。阻尼元件32的第二连接点34可枢转地与主架元件靠近下管14处连接。
[0058]图7所示实施例与图6所示实施例类似,不同在于阻尼元件32的第二连接点没有与主架元件10固定连接,而是配置成相对于主架元件10移动。出于该目的,连接点34通过网状中间元件88与主连杆支座21连接。后下叉20与第二连接点34和主连杆支座21两者连接。
[0059]在图8所示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点34以悬浮方式经网状中间元件88与主连杆支座21连接,与图7所示相同。在该实施例中,后下叉20上未设置枢轴。作为替代,枢轴90设置在后上叉24上,使得所示的后架结构是所谓的单枢轴支撑系统。
[0060]图9所示后架结构是所谓的VPP后架结构。其中,第二连接点34与主连杆支座21铰接,并经三角形中间元件92与后架枢轴94连接。后架枢轴94进一步与刚性后下叉20连接。后上叉24本身与勾爪22和摇臂连杆26的第二铰接点27连接,且没有设置枢轴。
[0061]在图10所示实施例中,阻尼元件32配置成与下管基本上平行。第二连接点34通过连接元件96与下管14固定连接。相应地,摇臂连杆26还经第一铰接点28与下管14连接。摇臂连杆26的第二铰接点27与后下叉24连接。移动元件36也集成于摇臂连杆26。在图示实施例中,移动元件经第三铰接点40与摇臂连杆26连接。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辅助操作杆31与阻尼元件32的第一连接点30和摇臂连杆26两者连接。在图示实施例中,这通过辅助支座98实现。另外,后架设计成四枢轴系统,与结合图6所述的那样,枢轴86设置在各后下叉20上。
[0062]与图10所示实施例类似,阻尼元件32还可延伸成与上管12基本上平行。其中,摇臂连杆26还经第一铰接点28紧固在上管12上。第二铰接点27再与后下叉24连接。辅助操作杆31与阻尼元件32的第一连接点30以及摇臂连杆26的第三连接点40两者连接。移动元件36通过辅助支座98与摇臂连杆26和第一连接点30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架,尤其是山地自行车架或越野自行车架,包括: 后架(18),其可枢转地与主架元件(10)连接; 阻尼元件(32),其配置在所述后架(18)和所述主架元件(10)之间,所述阻尼元件经第一连接点(30)与所述后架(18)连接,并经第二连接点(34)与所述主架元件(10)连接;以及 移动元件(36),其用于改变所述阻尼元件(32)的位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元件(36)与所述第一连接点(30)连接以改变所述第一连接点(30)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架(18)经摇臂连杆(26)与所述阻尼元件(32)连接,所述摇臂连杆(26)优选以可枢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主架元件(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点(30)与摇臂连杆(2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元件(36)与所述摇臂连杆(2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一项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元件(36)促使至少所述第一连接点(30)移动至少5mm,尤其是至少10mm,且优选地小于25mm,尤其是小于20mmo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 中一项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点(30)经操作杆元件(31)与所述摇臂连杆(2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元件(36)施力于所述操作杆元件(31)以改变所述第一连接点(30)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元件(36)与所述摇臂连杆(26)及所述操作杆元件(31)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点(3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一项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元件(36)的长度能够变化以便改变所述第一连接点(30)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一项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为了改变所述第一连接点(30)的位置,所述移动元件(36)包括优选沿移动的方向施力的弹簧元件,或者所述移动元件(36)包括绕铰接点(40)施力的扭转弹簧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后架(18)上承载重量时,所述弹簧元件促使所述阻尼元件(32)移动至较小负弹簧行程(特征的改变)和/或所述后架几何形状改变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承载标准重量载荷而压缩。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一项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元件(36)适于在锁止元件(42,72)的作用下在至少一个位置上锁止,优选在两个极限位置上锁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元件包括通过阀门(72)彼此连接的两个流体腔室(54,56)。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腔室中的一个流体腔室(66)施力于优选构造成气体腔室(68)的所述弹簧元件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一项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元件,尤其是所述锁止元件的所述阀门(72)与促动部件(44,46)连接以进行远程促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动部件尤其是促动器元件(46),例如尤其是用于安装在手把(48)上的促动器操作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动部件包括与所述促动器元件(46)和所述锁止元件(42)连接的传输元件(44),所述传输元件(44)例如为线缆、液压管线和/或电气管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一项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后架(18)与所述主架元件(10)连接的主连杆支座(21)与所述主架元件(10)直接连接。
【文档编号】B62K25/28GK103748002SQ201280038113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0日
【发明者】文森茨·托马 申请人:峡谷自行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