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1250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骑乘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骑乘式车辆包括:车身框架、座椅、座椅连结装置、座椅锁定装置和锁定解除装置。座椅锁定装置包括设于车身框架及座椅的一方的锁定构件、和设于车身框架及座椅的另一方且将锁定构件锁定的锁定机构。而且,座椅锁定装置包括能够调整锁定位置的高度的锁定位置调整机构。座椅锁定装置在座椅的一部分借助座椅连结装置连结于车身框架的状态下,使锁定构件锁定于锁定机构。锁定解除装置解除座椅锁定装置对座椅的锁定。
【专利说明】骑乘式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骑乘式车辆。
【背景技术】
[0002]在日本专利第3574130号公报中公开了作为骑乘式车辆的一个例子的自动二轮车。该自动二轮车具有锁定座椅的座椅锁定装置。座椅的前部通过铰链与车身框架连结。座椅能够以铰链为中心而上下旋转。座椅锁定装置包括安装于座椅后部的座椅钩和安装于车身框架的爪部。座椅钩与座椅的后部一起,从爪部之上下降。由此,座椅钩安装于爪部,座椅的后部被座椅锁定装直锁定。
[0003]但是,座椅等构成骑乘式车辆的部件存在尺寸偏差。同样,在焊接位置等各部件彼此的连结位置也存在偏差。因此,存在铰链与座椅锁定装置的高低差的偏差较大的情况、座椅的前部与座椅的后部的高低差的偏差较大的情况。因此,存在座椅的后部无法充分下降,座椅未被座椅锁定装置锁定的情况。此外,即使座椅被锁定,在座椅钩的周围存在间隙时、座椅钩的保持力弱时,会产生由于座椅的振动而引起的异常声响。
[0004]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考虑采用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的方法,但是采用这种方法,骑乘式车辆的生产率降低。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一方案提供一种包括车身框架、座椅、座椅连结装置、座椅锁定装置、和锁定解除装置的骑乘式车辆。所述座椅配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方。所述座椅连结装置将所述座椅的一部分与所述车身框架连结。所述座椅锁定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车身框架及座椅的一方的锁定构件、和设于所述车身框架及座椅的另一方、将所述锁定构件锁定的锁定机构。而且,所述座椅锁定装置包括可调整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锁定构件的锁定位置的高度的锁定位置调整机构。所述座椅锁定装置通过在所述座椅的一部分借助所述座椅连结装置与所述车身框架连结的状态下使所述锁定构件锁定于所述锁定机构,由此将所述座椅锁定于所述车身框架。所述锁定解除装置解除所述座椅锁定装置对所述座椅的锁定。
[0006]根据该构成,配置在车身框架的上方的座椅被座椅连结装置及座椅锁定装置锁定于车身框架,座椅的锁定被锁定解除装置解除。具体而言,在座椅的一部分由座椅连结装置连结于车身框架的状态下,座椅的其他部分被座椅锁定装置的锁定构件及锁定机构锁定于车身框架。由此,座椅整体被锁定于车身框架。座椅锁定装置的锁定位置调整机构能调整锁定机构对锁定构件的锁定位置的高度。因此,锁定位置调整机构能够吸收包括各部件的尺寸误差、各部件彼此的连结位置的误差在内的多个误差的累计值。因此,不需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座椅锁定装置能可靠地将锁定构件锁定于锁定机构。因此,既能够抑制骑乘式车辆的生产率的降低,又能可靠地锁定座椅。
[0007]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所述锁定机构可以包括通过保持所述锁定构件而将所述锁定构件锁定的保持构件。在该情况下,所述锁定位置调整机构可以包括:以使所述保持构件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保持构件的支承机构、和使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机构移动的所述保持构件在多个位置停止的止挡机构。
[0008]根据该构成,锁定锁定构件的保持构件被支承机构可移动地支承。保持构件在相对于支承机构的移动被止挡机构限制的状态和相对于支承机构可移动的状态(用止挡机构进行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之间被切换。止挡机构在多个位置使保持构件停止,由此能够使保持构件相对于支承机构的位置变化。因此,锁定位置调整机构能够调整由保持构件锁定锁定构件的位置(锁定位置)的高度。因此,不需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座椅锁定装置就能可靠地将锁定构件锁定于锁定机构。
[0009]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可以将所述止挡机构构成为:随着所述车身框架与所述座椅的相对移动而所述锁定构件被按压于所述保持构件,由此在所述多个位置之间解除由所述止挡机构实现的所述保持构件移动停止。
[0010]根据该构成,在座椅安装于车身框架时,座椅与车身框架相对移动,锁定构件被按压于保持构件。保持构件被支承机构可移动地支承,保持构件相对于支承机构的移动由止挡机构停止。由止挡机构进行的保持构件的移动停止,通过锁定构件被按压在保持构件,在多个位置之间被解除。即,若锁定构件被按压在保持构件,则保持构件相对于支承机构在多个位置之间移动,在该过程中锁定位置被调整。换言之,锁定位置在座椅安装于车身框架的过程中被调整。因此,在将座椅安装于车身框架的状态下,锁定位置的调整完成,用保持构件将锁定构件可靠地锁定于锁定位置。因此,不需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座椅锁定装置就能可靠地将锁定构件锁定于锁定机构。
[0011]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所述锁定位置调整机构可以仅能向上方或下方调整所述锁定位置的高度。具体而言,所述锁定位置调整机构可以具有仅向所述一个方向调节所述锁定位置的高度的棘轮机构或止挡片。上方及下方可以是铅直方向,也可以是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的方向。即,上方是具有向上的成分(向上矢量)的方向,下方向是具有向下的成分(向下矢量)的方向。
[0012]例如,在所述锁定机构设于所述车身框架的情况下,所述锁定构件与所述座椅的一部分一同向所述锁定机构下降。因此,在该情况下,所述锁定位置调整机构可以仅能向下方调整所述锁定位置的高度。该情况下,通过使所述锁定构件下降,能够调整所述锁定位置的高度。而且,该情况下,由于所述锁定位置不能向上方调整,因此即使抬起所述锁定构件,所述锁定位置的高度也不发生变化。因此,可以使所述锁定位置的高度稳定。
[0013]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所述支承机构可以包括以使所述保持构件能够上下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保持构件的支承轴。该情况下,所述止挡机构可以包括使所述保持构件在多个旋转位置停止的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可以包括具有多个齿的啮合部、与所述啮合部啮合的爪部、和将所述啮合部及爪部相互按压的弹簧。此外,所述弹簧可以是拉伸弹簧,也可以是压缩弹簧。
[0014]根据该构成,锁定锁定构件的保持构件被支承轴以可上下旋转的方式支承。保持构件在相对于支承轴的旋转被止挡机构限制的状态、和相对于支承轴可旋转的状态(用止挡机构进行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之间被切换。止挡机构在多个旋转位置使保持构件停止,由此能够使保持构件相对于支承轴的位置变化。因此,锁定位置调整机构能够调整用保持构件锁定锁定构件的位置(锁定位置)的高度。因此,不需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座椅锁定装置就能可靠地将锁定构件锁定于锁定机构。
[0015]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爪部,连结于所述锁定解除装置,被所述锁定解除装置驱动以解除所述啮合部与所述爪部的啮合。
[0016]根据该构成,解除座椅的锁定的锁定解除装置与棘轮机构的爪部连结。当驾驶者操作锁定解除装置时,爪部被锁定解除装置驱动,爪部脱离啮合部。由此,啮合部与爪部的啮合被解除,座椅锁定装置对座椅的锁定被解除。
[0017]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可以是,从沿着所述爪部的旋转轴的方向看时的从所述啮合部与所述爪部的啮合位置到所述爪部的旋转轴线的距离(最短距离),小于从沿着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看时的从所述啮合位置到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的距离(最短距离)。该情况下,所述爪部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可以是相互平行的轴线,也可以是相互倾斜的轴线。
[0018]根据该构成,从啮合部与爪部的啮合位置到爪部的旋转轴线的距离(以下,称为“距离D1”)短。具体而言,距离Dl小于从啮合部与爪部的啮合位置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爪部被锁定解除装置驱动。若距离Dl变长,则解除啮合部与爪部的啮合时,需要对爪部施加大的力。因此,通过缩短距离D1,能够用小的力就解除啮合部与爪部的啮合。
[0019]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爪部的旋转轴线,在与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及所述爪部的旋转轴线的至少一方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锁定构件的锁定位置配置在相互相反侧。也可以与此相反,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爪部的旋转轴线,在与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及所述爪部的旋转轴线的至少一方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锁定构件的锁定位置配置在同一侧。与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及所述爪部的旋转轴线的至少一方正交的方向可以是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也可以是相对于车宽方向倾斜的方向。
[0020]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所述支承机构可以包括以使所述保持构件能够在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保持构件的滑动机构。该情况下,所述止挡机构可以被构成为,使相对于所述支承机构在上下方向能够滑动的所述保持构件在多个高度停止。
[0021 ] 根据该构成,锁定锁定构件的保持构件被滑动机构以可在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保持构件在相对于滑动机构的移动被止挡机构限制的状态、和相对于滑动机构可在上下方向滑动的状态(由止挡机构进行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之间被切换。止挡机构在多个高度使保持构件停止,由此能够使保持构件相对于滑动机构的位置变化。因此,锁定位置调整机构能够调整用保持构件锁定锁定构件的位置(锁定位置)的高度。因此,不需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座椅锁定装置就能可靠地将锁定构件锁定于锁定机构。
[0022]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所述止挡机构可以被构成为,所述保持构件相对于所述支承机构在上下方向上的固定,通过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止挡机构的解除构件而解除。
[0023]根据该构成,若解除构件安装于止挡机构,则止挡机构对保持构件的固定被解除。此外,若从止挡机构卸下解除构件,则保持构件相对于支承机构的移动被止挡机构限制。因此,保持构件通过解除构件的安装及拆卸,而在相对于滑动机构的移动被止挡机构限制的状态和可相对于滑动机构在上下方向滑动的状态之间被切换。因此,通过从止挡机构卸下解除构件,能够使利用保持构件锁定锁定构件的位置(锁定位置)稳定。
[0024]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锁定机构设于所述车身框架,并且所述锁定位置调整机构设于所述锁定机构。
[0025]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所述骑乘式车辆可以还包括配置在所述座椅的下方的收纳盒,所述该收纳盒可以具有由所述座椅开闭的开口部。
[0026]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所述座椅连结装置可以包括将所述座椅能够旋转地连结于所述车身框架的铰链。
[0027]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所述骑乘式车辆可以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座椅的下方的燃料箱。
[0028]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所述座椅连结装置可以将所述座椅的前部与所述车身框架连结。该情况下,所述座椅锁定装置可以将所述座椅的后部锁定于所述车身框架。
[0029]根据该构成,座椅连结装置将座椅的前部连结于车身框架,座椅锁定装置将座椅的后部锁定于车身框架。因此,与自动二轮车具有多个座椅锁定装置的情况相比,座椅连结装置与座椅锁定装置的间隔(水平方向的间隔)变大。座椅连结装置与座椅锁定装置的间隔越大,则座椅连结装置与座椅锁定装置的高低差的偏差越容易变大。因此,在座椅在前后两个部位连结于车身框架的结构中,通过使用具有锁定位置调整机构的座椅锁定装置,能够充分发挥锁定位置调整机构的效果。
[0030]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效果,将通过参照附图如下陈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得以明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透视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内部的示意性侧视图。
[0032]图2是自动二轮车所具有的座椅的示意性纵剖视图。
[0033]图3是座椅连结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0034]图4是沿图3所示的IV -1V线的座椅连结装置的剖视图。
[0035]图5是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0036]图6是锁定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0037]图7是座椅锁定装置的主视图。
[0038]图8A是用于说明锁定位置的高度调整动作的主视图。
[0039]图SB是用于说明锁定位置的高度调整动作的主视图。
[0040]图SC是用于说明锁定位置的高度调整动作的主视图。
[0041]图8D是用于说明锁定位置的高度调整动作的主视图。
[0042]图SE是用于说明锁定位置的高度调整动作的主视图。
[0043]图8F是用于说明锁定位置的高度调整动作的主视图。
[0044]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的主视图。
[0045]图10是沿图9所示的箭头X的方向观察的座椅锁定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0046]图1lA是用于说明锁定位置的高度调整动作的主视图。
[0047]图1lB是用于说明锁定位置的高度调整动作的主视图。
[0048]图1lC是用于说明锁定位置的高度调整动作的主视图。
[0049]图12是表示锁定机构在上位置被保持的状态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的主视图。[0050]图13是基板的主视图。
[0051]图14是保持板、止挡板及拉伸弹簧的主视图。
[0052]图15是表示锁定机构在下位置被保持的状态的座椅锁定装置的主视图。
[0053]图16是沿图15所示的XVI — XVI线的座椅锁定装置的剖视图。
[0054]图17是基板、保持板、止挡板及滑动板的俯视图。
[0055]图18是沿图12所示的XVIII — XVIII线的座椅锁定装置的剖视图。
[0056]图19是滑动板的主视图。
[0057]图20是止挡片的立体图。
[0058]图21A是用于说明锁定位置的高度调整动作的剖视图。
[0059]图21B是用于说明锁定位置的高度调整动作的剖视图。
[0060]图21C是用于说明锁定位置的高度调整动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 以下说明中的前后、上下及左右的各个方向是以作为骑乘式车辆的一个例子的自动二轮车I位于与在水平面直进行驶的状态相当的基准姿势、且驾驶者朝向前方时的该驾驶者的视点为基准。左右方向相当于车宽方向。
[0062]图1是透视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I的内部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自动二轮车I所具有的座椅(seat) 4的示意性纵剖视图。以下,说明骑乘式车辆为小型摩托车式(scooter type)的自动二轮车I的例子。
[0063]如图1所示,自动二轮车I包括:前轮Wf及后轮W r、产生动力的发动机(内燃机)、和为了起动发动机而被操作的作为起动开关的一例的锁芯SS1。自动二轮车I还包括被罩2覆盖的车身框架3和配置于车身框架3的上方的鞍型的座椅4。车身框架3包括:供与前轮Wf —起旋转的转向轴插入的头管) 5、从头管5向斜下后方延伸的主框架
6、和从主框架6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座椅框架7。座椅4配置在一对座椅框架7的上方。
[0064]如图1所示,自动二轮车I还包括向上开口的收纳盒8、和用于收纳向发动机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箱9。收纳盒8及燃料箱9配置在座椅4的下方。收纳盒8及燃料箱9与车身框架3连结,被车身框架3支承。一对座椅框架7配置在收纳盒8的左右。收纳盒8配置在燃料箱9的前方。燃料箱9不限于配置在收纳盒8的后方,也可以配置在比收纳盒8靠前方。例如,可以在供就坐于座椅4的驾驶者的脚放置的脚踏板的下方配置燃料箱9,扩大收纳盒8的容量。
[0065]如图2所示,座椅4包括构成座椅4底部的板状的座椅底部10、配置在座椅底部10上方的海绵状的缓冲垫11、和覆盖缓冲垫11的蒙皮(表皮)12。座椅底部10由刚性比树脂等缓冲垫11及蒙皮12高的材料形成,蒙皮12由乙烯树脂等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形成。缓冲垫11配置在座椅底部10上。缓冲垫11的表面被蒙皮12覆盖。蒙皮12的边缘卷入座椅底部10的下方。以不产生褶皱地将蒙皮12拉伸的状态,用多个针(卡钉:staple)将蒙皮12的边缘在多个部位固定在座椅底部10。因此,蒙皮12的张力施加于座椅底部10,座椅底部10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座椅4以每个座椅4不同的变形量发生弹性变形。
[0066]如图1所示,自动二轮车I包括:将座椅4的前部连结于车身框架3的座椅连结装置13、将座椅4的后部锁定于车身框架3的座椅锁定装置14、和解除锁定机构17对座椅4的锁定的锁定解除装置15。
[0067]如图1所示,座椅连结装置13以使座椅4的前部可旋转的方式将其连结于车身框架3,座椅锁定装置14以使座椅4的后部可拆卸的方式将其连结于车身框架3。座椅4的前部以不能从车身框架3拆卸的状态连结于车身框架3,座椅4的后部以能从车身框架3拆卸的状态连结于车身框架3。座椅4的前部能够绕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的开闭轴线Al (水平的轴线或相对于水平面以小于90度的角度倾斜的轴线)而相对于车身框架3上下旋转。座椅4能够在收纳盒8的开口部8a关闭的关闭位置(图1的实线位置)与收纳盒8的开口部8a打开的打开位置(图1的双点划线位置)之间绕开闭轴线Al上下移动。因此,收纳盒8的开口部8a被座椅4开闭。
[0068]如图1所示,座椅锁定装置14在座椅4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将座椅4的后部锁定于车身框架3。在座椅4的后部被锁定于车身框架3的状态下,座椅4整体被座椅锁定装置14不能开闭地锁定于车身框架3。座椅锁定装置14包括:锁定构件16、和将锁定构件16锁定的锁定机构17。锁定构件16设于座椅4,锁定机构17设于车身框架3。也可以是锁定构件16设于车身框架3,锁定机构17设于座椅4。座椅锁定装置14在座椅4的前部借助座椅连结装置13连结于车身框架3的状态下,使锁定机构17锁定锁定构件16,由此将座椅4锁定于车身框架3。
[0069]如图1所示,锁定构件16与座椅4的后部连结,锁定机构17与车身框架3连结。锁定构件16从座椅4向下方突出。锁定构件16例如由朝上开口的U字状的轴构成。锁定构件16通过例如嵌件成形而固定于座椅底部10。因此,锁定构件16与座椅4的后部一同绕开闭轴线Al地上下移动。锁定构件16包括构成锁定构件16底部的锁定杆18。锁定杆18锁定于锁定机构17。锁定机构17在将锁定构件16锁定的锁定状态和解除了锁定构件16的锁定的非锁定状态之间切换。因此,锁定构件16可拆卸地锁定于锁定机构17。
[0070]图3是座椅连结装置13的示意性侧视图。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IV — IV线的座椅连结装置13的剖视图。在图3中,表示座椅4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
[0071]如图3所示,座椅连结装置13经由收纳盒8等将座椅4的前部以一定的高度(相对于车身框架3的高度)连结于车身框架3。座椅连结装置13包括将座椅4以一定的高度并可旋转地连结于车身框架3的铰链(t > y') 19。铰链19配置在座椅4的前部的下方。铰链19包括:相对于车身框架3固定的固定托架(I 9 > 〃卜)20、可相对于车身框架3移动的可动托架21、使固定托架20和可动托架21可绕开闭轴线Al相对旋转地将二者连结的铰链轴22。
[0072]如图4所示,固定托架20包括朝上开口的U字状的连结部,可动托架21包括向下开口的U字状的连结部。固定托架20的连结部和可动托架21的连结部借助铰链轴22在左右二个部位被相互连结。固定托架20及可动托架21以可绕铰链轴22的中心轴线,即开闭轴线Al相对旋转的方式被连结。
[0073]如图3所示,固定托架20借助螺栓而连结于收纳盒8,可动托架21借助螺栓而连结于座椅底部10。因此,座椅4的前部经由多个中介(介在)构件,即固定托架20、可动托架21、铰链轴22及收纳盒8而连结于车身框架3。多个中介构件分别存在微小的尺寸误差。若中介构件的数量多,则各中介构件的尺寸误差累积,整体上产生大误差(尺寸误差的累计值)。因此,每辆车中座椅4的前部与车身框架3的位置关系不同。[0074]图5是锁定机构17的立体图。图6是锁定机构17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座椅锁定装置14的主视图。在图5及图6中,省略了拉伸弹簧46的图示。图7表示辅助板25被卸下,锁定构件16配置在锁定位置的状态。
[0075]如图5所示,车身框架3包括连结着锁定机构17的车架横梁23。一对座椅框架7在车宽方向(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车架横梁23从一方的座椅框架7向另一方的座椅框架7延伸。车架横梁23将一对座椅框架7相互连结。车架横梁23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于各座椅框架7。车架横梁23与座椅框架7的固定方法不限于焊接,可以是利用螺栓进行固定等其他方法。
[0076]如图5所示,锁定机构17包括固定于车身框架3的基板24、和隔开间隔地与基板24平行地相对向的辅助板25。如图6所示,锁定机构17还包括可相对于基板24旋转且在多个旋转位置将锁定构件16锁定的作为保持构件的保持板26、和使保持板26的旋转停止的止挡板27。保持板26及止挡板27沿着基板24配置,在车宽方向上彼此相对向。保持板26及止挡板27的一部分配置在基板24与辅助板25之间。
[0077]如图7所示,基板24借助安装于螺栓安装孔28的螺栓而固定于车架横梁23。将基板24固定于车架横梁23的固定方法不限于螺栓固定,可以是焊接固定等的其他方法。如图6所示,辅助板25经由支承轴29及支承轴30连结于基板24。在图6中,表示了支承轴29及支承轴30为螺栓的情况。支承轴29及支承轴30不限于螺栓,可以是铆钉等廉价构件。支承轴29及支承轴30沿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延伸,相互平行。一个支承轴29(左侧的支承轴29)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基板24、辅助板25及保持板26,另一支承轴30 (右侧的支承轴30)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基板24、辅助板25及止挡板27。
[0078]如图6所示,基板24形成用于引导锁定构件16的主引导槽31。同样,辅助板25形成用于引导锁定构件16的副引导槽35。主引导槽31及副引导槽35向上开口,沿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观察彼此重合。副引导槽35的开口部配置在比主引导槽31的开口部34靠下方的位置。如图7所示,主引导槽31具有关于主引导槽31的宽度方向中央Cl对称的形状。同样,副引导槽35具有关于宽度方向中央Cl对称的形状。宽度方向中央Cl是与主引导槽31的宽度方向正交,在宽度方向上将主引导槽31等分割的平面。
[0079]如图7所示,主引导槽31的宽度在任何位置都比锁定杆18的直径大。同样,副弓丨导槽35的宽度在任何位置都比锁定杆18的直径大。主引导槽31的开口部34的宽度大于主引导槽31的其他位置的宽度,主引导槽31的底部32的宽度小于主引导槽31的其他位置的宽度。主引导槽31包括:朝上开口的圆弧状的底部32、从底部32向上方延伸且宽度恒定的中间部33、和从中间部33向上方延伸且随着远离中间部33而宽度变大的开口部34。锁定构件16以锁定杆1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主引导槽31内的状态,被保持板26锁定。
[0080]如图6所示,保持板26经由支承轴29与基板24连结。保持板26可相对于基板24绕旋转轴线Ah (支承轴29的中心轴线)旋转。保持板26的旋转角被止挡板27和从基板24向保持板26侧突出的突起36限制。如图7所示,保持板26包括将锁定构件16锁定的C字状的钩37 (hook)。钩37形成供锁定构件16的锁定杆18配置的C字状的保持槽38。保持板26能在保持板26 (钩37)将锁定构件16锁定的多个锁定位置与保持板26对锁定构件16的锁定被解除的非锁定位置之间绕旋转轴线Ah旋转。各锁定位置是钩37的顶端部与主引导槽31的内面的间隔Gl小于锁定构件16的直径的位置,非锁定位置是钩37的顶端部与主引导槽31的内面的间隔Gl大于锁定构件16的直径的位置。多个锁定位置是高度各不相同的位置。
[0081]如图6所示,止挡板27经由支承轴30与基板24连结。止挡板27可相对于基板24绕旋转轴线As (支承轴30的中心轴线)旋转。止挡板27的旋转角被从基板24向止挡板27侧突出的突起39和从基板24向下方突出的止挡块体40限制。如图7所示,止挡板27包括与止挡块体40相对向的接触部41。接触部41配置在比旋转轴线As靠下方的位置。止挡板27可在接触部41与止挡块体40接触的接触位置(图8A所示的位置)与接触部41从止挡块体40离开的非接触位置之间绕旋转轴线As旋转。
[0082]如图7所示,旋转轴线Ah及旋转轴线As是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彼此平行的轴线。旋转轴线Ah及旋转轴线As配置在相对于宽度方向中央Cl而彼此相反的一方(相反的一侧)。即,从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沿着旋转轴线Ah及旋转轴线As的方向)观察,则宽度方向中央Cl配置在旋转轴线Ah与旋转轴线As之间。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从旋转轴线Ah到宽度方向中央Cl的距离,比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上观察时的从旋转轴线As到宽度方向中央Cl的距离短。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旋转轴线As配置在比旋转轴线Ah靠下方的位置。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旋转轴线Ah配置在比主引导槽31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旋转轴线As配置在比主引导槽31的下端靠下方。因此,旋转轴线As配置在比旋转轴线Ah靠下方。
[0083]图8A?图8F是用于说明锁定位置的高度调整动作的主视图。在图8A?图8F中省略拉伸弹簧46等的图示。
[0084]如图7所示,座椅锁定装置14中除了锁定构件16及锁定机构17之外,还包括可调整锁定机构17对锁定构件16的锁定位置的高度的锁定位置调整机构42。锁定位置调整机构42包括:以可使保持板26上下旋转的方式支承该保持板26的作为支承机构的支承轴29、和使保持板26相对于支承轴29的旋转在多个旋转位置停止的作为止挡机构的棘轮(ratchet)机构 43。
[0085]棘轮机构43仅允许保持板26向正转方向(远离非锁定位置的方向)的旋转,防止保持板26向倒转方向(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如图7所示,棘轮机构43包括:由多个齿构成的啮合部44、与啮合部44啮合的爪部45、和对啮合部44给予朝向一定的旋转方向的力的拉伸弹簧46。卩齿合部44设于保持板26,爪部45设于止挡板27。卩齿合部44及爪部45可以分别设于止挡板27及保持板26。拉伸弹簧46安装于止挡板27及保持板26。拉伸弹簧46是螺旋弹簧。拉伸弹簧46可以是板簧。
[0086]啮合部44与保持板26 —同绕旋转轴线Ah旋转。爪部45与止挡板27 —同绕旋转轴线As旋转。如图7所示,啮合部44形成多个收纳槽47 (在图7中为5个收纳槽47)。在啮合部44与爪部45啮合的状态下,爪部45被配置于某一收纳槽47。多个收纳槽47构成沿着中心位于旋转轴线Ah上的圆弧而延伸的列。多个收纳槽47分别与多个锁定位置对应。最前列的收纳槽47 (最下方的收纳槽47)与多个锁定位置中最高的锁定位置对应,最末尾的收纳槽47 (最上方的收纳槽47)与多个锁定位置中的最低锁定位置对应。棘轮机构43能多阶段地调节锁定位置。
[0087]如图7所示,啮合部44和爪部45在比主引导槽31靠旋转轴线As侧相互啮合。而且,啮合部44和爪部45在比旋转轴线Ah靠下方相互啮合。保持板26借助啮合部44与爪部45的啮合而保持在任一锁定位置。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从旋转轴线Ah到啮合部44的距离大于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从旋转轴线As到爪部45的距离。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爪部45配置在比旋转轴线As靠下方。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从旋转轴线Ah到钩37的保持槽38的距离,小于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上观察时的从旋转轴线Ah到啮合部44的距离。
[0088]如图7所示,拉伸弹簧46在比钩37靠下方安装于保持板26及止挡板27。保持板26包括安装有拉伸弹簧46的一端部的弹簧安装部48,止挡板27包括安装有拉伸弹簧46的另一端部的弹簧安装部49。弹簧安装部48设于保持板26的下端部,弹簧安装部49设于止挡板27的下端部。在保持板26配置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拉伸弹簧46被沿伸长方向拉伸而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在保持板26配置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保持板26被拉伸弹簧46向非锁定位置侧拉伸。而且,在该状态下,止挡板27被拉伸弹簧46向止挡板27的接触部41与基板24的止挡块体40接触的接触位置侧拉伸。
[0089]如图8A所示,在保持板26配置于非锁定位置的状态下,钩37的保持槽38朝上开口。在该状态下,若座椅4的后部下降(座椅4被配置于关闭位置),则随着座椅4与车身框架3的相对移动而锁定构件16对保持板26向下按压。由此,保持板26向正转方向(在图8A中右旋(右 >9,顺时针))旋转,如图8B所示,爪部45与第一级收纳槽47 (最下方的收纳槽47)啮合。因此,保持板26配置于锁定位置,锁定构件16被保持板26锁定。
[0090]如图8B~图8D所示,若座椅4与车身框架3进一步相对移动,锁定构件16对保持板26进一步向下按压,则保持板26抵抗拉伸弹簧46而向正转方向旋转。具体而言,若在爪部45嵌入收纳槽47的状态下,来自锁定构件16的正转方向的转矩施加于保持板26,则保持板26抵抗拉伸弹簧46而向正转方向旋转,爪部45嵌入后续的收纳槽47。因此,啮合部44与爪部45的啮合位置发生变化,保持板26向正转方向间歇地旋转。因此,锁定机构17对锁定构件16的锁定位置向下方移动。此外,如图8D所示,在爪部45嵌入最末尾的收纳槽47 (最上方的收纳槽47)的状态下,即使正转方向的转矩施加于保持板26,保持板26向正转方向的旋转也被设于基板24的突起36限制。因此,爪部45不会脱离最末尾的收纳槽47。
[0091]另一方面,如图8D所示,若在爪部45嵌入收纳槽47的状态下,反转方向(在图8D中左旋(左 ”,逆时针))的转矩施加于保持板26,则将止挡板27的接触部41按压于止挡块体40的方向的转矩从啮合部44传递到爪部45。在爪部45嵌入收纳槽47的状态,即保持板26配置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止挡板27向接触部41侧的旋转被限制。因此,在该状态下,防止保持板26向反转方向的旋转,保持板26被保持于锁定位置。因此,即使反转方向的转矩施加于保持板26,也维持将锁定构件16锁定于保持板26的状态。
[0092]座椅4的关闭位置被设定为对锁定构件16施加向上的预压。因此,如图8B~图8D所示,锁定杆18的上部在任何锁定位置都与钩37接触,被压靠于钩37。因此,在锁定构件16锁定于锁定机构17的状态下,锁定构件16难以相对于锁定机构17移动。因此,难以产生座椅4的振动。进而,由于锁定构件16相对于锁定机构17难以移动,因此能够减少由于锁定构件16与钩37的冲突引起的异常声响的发生,而且,能够降低锁定构件16及钩37的磨损。
[0093]锁定解除装置15构成为使止挡板27向解除方向(从接触位置侧向非接触位置侧的绕旋转轴线As的方向)旋转。锁定解除装置15可以是利用线构件(wire)等传递构件来向止挡板27传递驾驶者的操作的机械式装置。此外,锁定解除装置15可以是包括产生使止挡板27向解除方向旋转的动力的电磁促动器、以及根据驾驶者的操作而控制电磁促动器的控制装置的电气式装置。以下,以锁定解除装置15为机械式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0094]锁定解除装置15包括使用钥匙进行操作的锁芯SSl (参照图1)。如图7所示,锁定解除装置15还包括将锁芯SSl和止挡板27连结的线构件Wl。线构件Wl配置在沿着车身框架3延伸的引导管50内。引导管50的端部由设于基板24的管保持部51保持。线构件Wl的端部从引导管50的端部向止挡板27侧突出。线构件Wl的端部安装在设于止挡板27的线构件安装部52。而且,在线构件Wl的顶端部设有防止线构件Wl从线构件安装部52脱落的防脱销53。由此,爪部45与锁定解除装置15连结。
[0095]爪部45被锁定解除装置15驱动以解除啮合部44与爪部45的啮合。具体而言,当驾驶者使用钥匙对锁芯SSl进行解除操作时,线构件Wl的端部移动。从图7可知,若线构件Wl的端部向解除方向(在图7中为右方向)移动,则防脱销53也向解除方向移动,与止挡板27 —同绕旋转轴线As旋转的线构件安装部52被防脱销53按压。因此,如图8E所示,止挡板27抵抗拉伸弹簧46的复原力而向解除方向旋转。在卩齿合部44与爪部45相互卩齿合的状态下,若止挡板27向解除方向旋转,则爪部45从啮合部44脱离。因此,如图8F所示,保持板26借助拉伸弹簧46的复原力而向反转方向旋转,移动到非锁定位置。因此,在锁定构件16被锁定于锁定机构17的状态下,若进行解除操作,则锁定机构17对锁定构件16的锁定被解除,座椅4相对于车身框架3的锁定被解除。
[0096]如上所述,在第I实施方式中,配置于车身框架3的上方的座椅4被座椅连结装置13及座椅锁定装置14而锁定于车身框架3,由锁定解除装置15解除座椅4的锁定。具体而言,在座椅4的一部分借助座椅连结装置13与车身框架3连结的状态下,座椅4的其他部分借助座椅锁定装置14的锁定构件16及锁定机构17被锁定于车身框架3。由此,座椅4整体被锁定于车身框架3。座椅锁定装置14的锁定位置调整机构42可调整锁定机构17对锁定构件16的锁定位置的高度。因此,锁定位置调整机构42能够吸收包括各部件的尺寸误差、各部件彼此的连结位置的误差在内的多个误差的累计值。因此,不需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座椅锁定装置14就能将锁定构件16可靠地锁定于锁定机构17。因此,既能够抑制自动二轮车I的生产率的降低,又能可靠地锁定座椅4。
[0097]此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在座椅4安装于车身框架3时,座椅4与车身框架3相对移动,锁定构件16被按压于保持板26。保持板26由作为支承机构的支承轴29可移动地支承,保持板26相对于支承轴29的移动借助作为止挡机构的棘轮机构43而在多个位置停止。由棘轮机构43进行的保持板26的移动停止,通过锁定构件16被按压于保持板26而得以解除。
[0098]具体而言,若锁定构件16被按压于保持板26,则保持板26相对于支承轴29在多个位置之间移动,在该过程中锁定位置被调整。换言之,锁定位置在座椅4关闭的过程中被调整。因此,在座椅4关闭了的状态下,锁定位置的调整完成,锁定构件16被保持板26可靠地锁定于锁定位置。因此,不需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座椅锁定装置14就能将锁定构件16可靠地锁定于锁定机构17。
[0099]此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棘轮机构43使保持板26仅可向下方旋转地保持该保持板26,限制保持板26向上方旋转。即,棘轮机构43构成为仅能向下方调整锁定位置的高度。锁定构件16与座椅4的一部分一同向锁定机构17下降。因此,通过将锁定构件16与座椅4 一同下降,能够调整锁定位置的高度。而且,由于锁定位置不能向上方调整,因此即使将锁定构件16与座椅4 一同向上抬起,锁定位置的高度也不发生变化。因此,能够使锁定位置的高度稳定。
[0100]此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从啮合部44与爪部45的啮合位置到爪部45的旋转轴线As的距离Dl短。具体而言,距离Dl比从啮合部44与爪部45的啮合位置到啮合部44的旋转轴线Ah的距离D2短。爪部45被锁定解除装置15驱动。若距离Dl长,则解除啮合部44与爪部45的啮合时,需要对爪部45施加大的力。因此,通过缩短距离Dl,能用小的力将啮合部44与爪部45的啮合解除。
[0101]此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座椅连结装置13将座椅4的前部与车身框架3连结,座椅锁定装置14将座椅4的后部与车身框架3锁定。因此,与自动二轮车I具有多个座椅锁定装置14的情况相比,座椅连结装置13与座椅锁定装置14的间隔(水平方向的间隔)大。座椅连结装置13与座椅锁定装置14的间隔越大,座椅连结装置13与座椅锁定装置14的高低差的偏差越容易变大。因此,在座椅4的前后两个部位连结于车身框架3的结构中,通过使用具有锁定位置调整机构42的座椅锁定装置14,能够充分发挥锁定位置调整机构42的效果。
[0102]第2实施方式
[0103]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以下的图9?图1lC中,对于与上述的图1?图8F中所示的各部分同等的构成部分,标注与图1等相同的参照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0104]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214的主视图。图10是从图9所示的箭头X的方向观察的座椅锁定装置214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1lA?图1lC是用于说明锁定位置的高度调整动作的主视图。图9表示锁定构件16配置于锁定位置的状态。在图1lA?图1lC中,省略压缩弹簧246等的图示。
[0105]第2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214中,除了保持板、止挡板、棘轮机构及拉伸弹簧之外,与第I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14结构相同。即,座椅锁定装置214中取代保持板26、止挡板27、棘轮机构43及拉伸弹簧46,而包括保持板226、止挡板227、棘轮机构243及压缩弹簧246。
[0106]如图9所示,保持板226经由支承轴29与基板24连结。保持板226可相对于基板24绕旋转轴线Ah旋转。保持板226的旋转角被从基板24向保持板226侧突出的突起36和止挡板227限制。保持板226包括钩37。保持板226能在保持板226锁定锁定构件16的多个锁定位置与保持板226对锁定构件16的锁定被解除的非锁定位置之间,绕旋转轴线Ah旋转。
[0107]如图9所示,止挡板227经由支承轴30与基板24连结。止挡板227可相对于基板24绕旋转轴线As旋转。止挡板227的旋转角被从基板24向下方突出的止挡块体40限制。止挡板227包括可与止挡块体40接触的接触部41。止挡板227可在接触部41接触止挡块体40的接触位置与接触部41离开止挡块体40的非接触位置之间,绕旋转轴线As旋转。
[0108]如图9所示,旋转轴线Ah及旋转轴线As是沿着保持板226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相互平行的轴线。旋转轴线Ah及旋转轴线As相对于宽度方向中央Cl配置在同一侧。S卩,从保持板226的厚度方向(沿着旋转轴线Ah及旋转轴线As的方向)观察,旋转轴线Ah配置在旋转轴线As与宽度方向中央Cl之间。因此,沿保持板226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从旋转轴线Ah到宽度方向中央Cl的距离,比沿保持板226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从旋转轴线As到宽度方向中央Cl的距离短。沿保持板226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旋转轴线As配置在比旋转轴线Ah靠下方的位置。沿保持板226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旋转轴线Ah配置在比主引导槽31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旋转轴线As配置在比主引导槽31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因此,沿保持板226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旋转轴线As配置于比旋转轴线Ah靠下方的位置。棘轮机构243的啮合部44与爪部45,在主引导槽31的宽度方向(在图9中为左右方向)上在旋转轴线Ah与旋转轴线As之间啮合。
[0109]如图9所示,压缩弹簧246是朝上开口的U字状的板簧。保持板226包括安装有压缩弹簧246的一端部的弹簧安装部48,止挡板227包括安装有压缩弹簧246的另一端部的弹簧安装部49。在保持板226配置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压缩弹簧246被压缩而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在该状态下,保持板226被压缩弹簧246向非锁定位置侧按压。由此,啮合部44及爪部45被彼此压靠。并且,在该状态下,止挡板227被压缩弹簧246向止挡板227的接触部41与基板24的止挡块体40接触的接触位置侧按压。如图10所示,在沿主引导槽31的宽度方向观察时,供线构件Wl安装的线构件安装部52与弹簧安装部49不重叠地配置,在沿宽度方向观察时,线构件Wl与压缩弹簧246不重叠地配置。
[0110]如图11A所示,在保持板226配置于非锁定位置的状态下,钩37的保持槽38朝上开口。在该状态下,若座椅4的后部下降(座椅4被配置于关闭位置),则保持板226被锁定构件16向下按压。由此,保持板226向正转方向(在图1lA中右旋)旋转,如图1lB所示,爪部45与第一级收纳槽47 (最上方的收纳槽47)啮合。因此,保持板226被配置于锁定位置,锁定构件16被保持板226锁定。并且,若保持板226抵抗压缩弹簧246而向正转方向进一步旋转,则如图1lC所示,爪部45嵌入后续的收纳槽47。
[0111]另一方面,当驾驶者使用钥匙对锁芯SSl (参照图1)进行解除操作时,线构件Wl的端部移动。观察图9可知,若线构件Wl的端部向解除方向(在图9中为右方向)移动,则防脱销53也向解除方向移动,与止挡板227 —同绕旋转轴线As旋转的线构件安装部52被防脱销53按压。因此,止挡板227抵抗压缩弹簧246的复原力而向解除方向旋转。在啮合部44与爪部45相互啮合的状态下,若止挡板227向解除方向旋转,则爪部45从啮合部44脱离。因此,保持板226通过压缩弹簧246的复原力而向反转方向旋转,移动到非锁定位置。因此,在锁定构件16被锁定机构17锁定的状态下,若进行解除操作,则锁定机构17对锁定构件16的锁定被解除,座椅4相对于车身框架3的锁定被解除。
[0112]第3实施方式
[0113]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以下的图12?图21C中,对于与上述的图1?图1lC中所示的各部分同等的构成部分,标注与图1等相同的参照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0114]图12表示锁定机构317在上位置被保持的状态,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314的主视图。图13是基板324的主视图。图14是保持板326、止挡板327及拉伸弹簧46的主视图。图12表示锁定构件16配置于锁定位置的状态。
[0115]第3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314中,除了锁定机构及锁定位置调整机构之外,与第I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14同样结构。即,第3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314中,取代第I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17及锁定位置调整机构42,而包括锁定机构317及锁定位置调整机构342。
[0116]如图12所示,锁定机构317包括固定于车身框架3的基板324、可相对于基板324上下旋转的保持板326、和使保持板326的旋转停止的止挡板327。而且,锁定机构317还包括使保持板326及止挡板327相互压靠的拉伸弹簧46。保持板326及止挡板327沿着基板324配置,彼此相对向。
[0117]如图12所示,基板324借助安装于螺栓安装孔28的螺栓而可拆卸地固定于车架横梁23 (参照图7)。基板324固定于车架横梁23的固定方法不限于螺栓固定,可以是焊接固定等其他方法。如图13所示,基板324形成用于引导锁定构件16的主引导槽31。
[0118]如图12所示,保持板326经由支承轴329与基板324连结。保持板326可相对于基板324绕旋转轴线Ah旋转。保持板326的旋转角被后述的滑动板325限制。保持板326包括将锁定构件16锁定的C字状的钩37。保持板326可在保持板326将锁定构件16锁定的锁定位置与保持板326对锁定构件16的锁定被解除的非锁定位置之间,绕旋转轴线Ah旋转。
[0119]如图12所示,止挡板327经由支承轴330与基板324连结。止挡板327可相对于基板324绕旋转轴线As旋转。止挡板327的旋转角被滑动板325限制。止挡板327包括供锁定解除装置15的线构件Wl安装的线构件安装部52。止挡板327被锁定解除装置15向解除止挡板327对保持板326的固定的解除方向驱动。
[0120]如图14所示,锁定机构317包括形成收纳槽47的啮合部344、和与啮合部344啮合的爪部45。啮合部344设于保持板326,爪部45设于止挡板327。啮合部344及爪部45可以分别设于止挡板327及保持板326。啮合部344与保持板326 —同绕旋转轴线Ah旋转,爪部45与止挡板327 —同绕旋转轴线As旋转。保持板326借助啮合部344与爪部45的啮合而被保持在锁定位置。
[0121]如图14所示,拉伸弹簧46的一端部安装于在保持板326的下端部设置的弹簧安装部48,拉伸弹簧46的另一端部安装于在止挡板327的下端部设置的弹簧安装部49。在保持板326配置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拉伸弹簧46被向伸长方向拉伸而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在保持板326配置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保持板326被拉伸弹簧46向非锁定位置侧拉伸。
[0122]图15是表示锁定机构317在下位置被保持的状态的座椅锁定装置314的主视图。图16是沿着图15所示的XV1- XVI线的座椅锁定装置314的剖视图。图17是基板324、保持板326、止挡板327及滑动板325的俯视图。图15表示锁定机构317在比上位置靠下方的下位置被保持,锁定构件16配置于锁定位置的状态。
[0123]如图15所示,锁定位置调整机构342包括使保持板326可相对于基板324在上下方向滑动地支承该保持板326的作为支承机构的滑动机构364。而且,锁定位置调整机构342包括使保持板326及止挡板327相对于基板324在上下方向的移动在多个高度停止的止挡机构343。
[0124]比较图12和图15可知,滑动机构364以使保持板326及止挡板327可在上位置(图12所示的位置)与下位置(图15所示的位置)之间,上下滑动的方式支承该保持板326及止挡板327。如图15所示,滑动机构364包括:设于基板324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滑动孔354 ;和作为可沿着一对滑动孔354在上下方向移动的一对滑动轴的支承轴329及支承轴330。而且,滑动机构364还包括经由支承轴329及支承轴330与基板324连结的滑动板325。
[0125]如图16所示,滑动孔354在厚度方向贯穿基板324。如图15所示,滑动孔354的上端配置在比主引导槽31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滑动孔354的下端配置在比主引导槽31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沿保持板326的厚度方向观察,主引导槽31的一部分配置在一对滑动孔354的中间。滑动孔354与主引导槽31的下端部平行地延伸。
[0126]如图15所示,支承轴329及支承轴330插入滑动孔354。一方的支承轴329 (左侧的支承轴329)沿厚度方向贯穿基板324、保持板326及滑动板325。另一方的支承轴330(右侧的支承轴330)沿厚度方向贯穿基板324、止挡板327及滑动板325。支承轴329及支承轴330在滑动孔354的长度范围内可相对于基板324在上下方向移动。保持板326、止挡板327及滑动板325与支承轴329及支承轴330 —同在上下方向移动。因此,保持板326、止挡板327及滑动板325可在滑动孔354的长度范围内相对于基板324在上下方向移动。
[0127]如图16所示,滑动板325经由支承轴329及支承轴330支承保持板326及止挡板327。如图17所示,滑动板325相对于保持板326及止挡板327配置在与基板324相反一方(相反一侧)。滑动板325形成收纳保持板326及止挡板327的一部分的凹部。滑动板325包括收纳保持板326及止挡板327的一部分的罩部355、和配置于保持板326及止挡板327的两侧的一对侧部356。侧部356沿着基板324在上下方向延伸。
[0128]如图15所示,滑动板325形成朝上开口的副引导槽335。副引导槽335的开口部的宽度比副引导槽335的底部的宽度宽。沿保持板326的厚度方向观察,主引导槽31与副引导槽335彼此重合。副引导槽335的开口部配置在比主引导槽31的开口部靠下方的位置,副引导槽335的底部配置在比主引导槽31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支承轴329及支承轴330配置在副引导槽335的底部的两侧。
[0129]图18是沿着图12所示的XVIII — XVIII线的座椅锁定装置314的剖视图。图19是滑动板325的主视图。图20是止挡片358 (stopper piece)的立体图。图21A?图21C是用于说明锁定位置的高度调整动作的剖视图。
[0130]如图18所示,止挡机构343包括: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止挡孔357、和通过与止挡孔357的内面接触而使止挡孔357的移动停止的多个止挡片358。而且,止挡机构343包括将多个止挡片358按压于多个止挡孔357的多个板簧359。止挡孔357设于滑动板325,止挡片358及板簧359被保持在设于基板324的多个收纳凹部360。止挡孔357及收纳凹部360可以分别设于基板324及滑动板325。
[0131]如图19所示,多个止挡孔357形成于滑动板325的一对侧部356。多个止挡孔357构成沿着侧部356在上下方向延伸的2列。各列由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止挡孔357构成。在图19中,例示了各列由3个止挡孔357构成的例子。2列平行地配置。一列形成于一侧部356,另一列形成于另一侧部356。
[0132]如图20所示,止挡片358包括板状的平坦部361和相对于平坦部361倾斜的倾斜部362。如图18所示,平坦部361以相对于基板324及滑动板325平行的姿势被收纳于收纳凹部360。板簧359配置在平坦部361与收纳凹部360的底面之间。平坦部361被板簧359向止挡孔357侧按压。倾斜部362从平坦部361向止挡孔357侧突出。倾斜部362的顶端部配置在对应的止挡孔357内,在上下方向上与止挡孔357的内面相对向。
[0133]如图15所示,多个止挡片358包括与由多个止挡孔357构成的2列分别对应的二对止挡片358。各对止挡片358由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上止挡片358 U及下止挡片358L构成。如图18所示,上止挡片358 U以倾斜部362的顶端部朝下的姿势保持于收纳凹部360,下止挡片358L以倾斜部362的顶端部朝上的姿势保持于收纳凹部360。滑动板325被上止挡片358 U及下止挡片358L向远离基板324的方向按压。基板324及滑动板325在厚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相对向。
[0134]观察图18可知,上止挡片358 U的倾斜部362虽然通过与止挡孔357内面的接触能限制滑动板325向上方的移动,但无法限制滑动板325向下方的移动。与此相反,下止挡片358L的倾斜部362虽然通过与止挡孔357内面的接触能限制滑动板325向下方向的移动,但无法限制滑动板325向上方的移动。因此,滑动板325相对于基板324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被上止挡片358 U及下止挡片358L 二者限制。由此,保持板326及止挡板327相对于基板324的高度被止挡机构343固定。
[0135]如图21A及图21B所示,在自动二轮车I的开发阶段、制造阶段,作为解除构件的一例的夹子(clip)363可装卸地安装于止挡机构343。夹子363是例如朝上开口的U字状。夹子363包括配置在基板324与滑动板325之间的中介部363a。在中介部363a插入基板324与滑动板325之间的状态下,借助板簧359的弹性变形,下止挡片358L的倾斜部362配置在止挡孔357之外。因此,下止挡片358L对滑动板325的向下方的移动的限制被解除。另一方面,如图21B及图21C所示,在下止挡片358L的倾斜部362与止挡孔357相对向的状态下,若取下夹子363,则下止挡片358L被板簧359按压,下止挡片358L的倾斜部362进入止挡孔357。由此,滑动板325相对于基板324的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
[0136]在图21A中表示:上止挡片358 U的倾斜部362嵌入正中的止挡孔357,下止挡片358L的倾斜部362被夹子363按压于收纳凹部360内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若座椅4向关闭位置侧移动,座椅4与车身框架3相对移动,则锁定构件16被向下向保持板326按压。若保持板326被锁定构件16向下按压,则滑动板325向下方移动。由此,如图21B所示,上止挡片358 U的倾斜部362嵌入最上方的止挡孔357,下止挡片358L的倾斜部362与正中的止挡孔357相对向。如图21C所示,在该状态下,若从座椅锁定装置314卸下夹子363,则下止挡片358L的倾斜部362嵌入正中的止挡孔357,滑动板325在上下方向的移动受限制。由此,锁定机构317对锁定构件16锁定的锁定位置的高度被向下方调整。
[0137]其他的实施方式
[0138]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第I?第3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第I?第3实施方式的内容,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0139]例如,在第I?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自动二轮车所具有的座椅锁定装置的数量为I个的情况。但是,自动二轮车可以具有多个座椅锁定装置。例如可以是,自动二轮车具有座椅连结装置和2个座椅锁定装置,座椅的前部借助座椅连结装置与车身框架连结,座椅的右侧部及左侧部分别借助2个座椅锁定装置锁定于车身框架。
[0140]此外,在第I?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座椅连结装置将座椅的一部分以无法卸下的状态连结于车身框架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座椅连结装置将座椅的一部分可卸下地连结于车身框架。具体而言,座椅连结装置可以包括设于车身框架及座椅的一方的U字状的突起、和设于车身框架及座椅的另一方且以一定的高度可装卸地安装于突起的钩。根据该构成,座椅连结装置及座椅锁定装置双方均是使座椅的一部分可装卸地与车身框架连结,因此驾驶者能够将整个座椅从车身框架卸下。
[0141 ] 此外,在第I?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锁定构件由朝上开口的U字状的轴构成的情况。但是,锁定构件不限于U字状,可以是C字状、J字状等的其他形状。而且,锁定构件不限于轴,可以由板、块体等其他构件构成。
[0142]此外,在第I?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锁定机构所具有的保持构件为板状的情况。但是,保持构件不限于板状,可以是块体状等其他形状。对于基板、止挡板、辅助板及滑动板也同样。
[0143]此外,在第I?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座椅连结装置经由支承于车身框架的中介构件而将座椅的一部分与车身框架连结的情况。但是,座椅连结装置可以将座椅的一部分与车身框架直接连结。即,座椅连结装置可以含有介于座椅连结装置与座椅之间的中介构件,也可以不含有中介构件。
[0144]此外,在第I?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骑乘式车辆是小型摩托车式的自动二轮车的情况。但是,骑乘式车辆可以是运动式的自动二轮车、越野式自动二轮车、或机动助力车(轻型摩托车)。此外,骑乘式车辆不限于自动二轮车,可以是不平地行驶用车辆(ALL -TERRAIN VEHICLE),也可以是机动雪橇。
[0145]另外,可以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事项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014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其不过是为了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而使用的具体例子,本发明不应限定于该具体例子来解释,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0147]本申请与2012年5月31日在日本特许厅提出的特愿2012 — 125166号对应,该申请公开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而编入本文。
【权利要求】
1.一种骑乘式车辆,包括: 车身框架; 座椅,其配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方; 座椅连结装置,其将所述座椅的一部分与所述车身框架连结; 座椅锁定装置,其包括设于所述车身框架及座椅的一方的锁定构件、设于所述车身框架及座椅的另一方、将所述锁定构件锁定的锁定机构、和能够调整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锁定构件的锁定位置的高度的锁定位置调整机构,通过在所述座椅的一部分由所述座椅连结装置连结于所述车身框架的状态下,使所述锁定机构锁定所述锁定构件,从而将所述座椅锁定于所述车身框架;和 锁定解除装置,其解除所述座椅锁定装置对所述座椅的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通过保持所述锁定构件而将所述锁定构件锁定的保持构件, 所述锁定位置调整机构包括:以使所述保持构件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保持构件的支承机构、和使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机构移动的所述保持构件在多个位置停止的止挡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所述止挡机构构成为:随着所述车身框架与所述座椅的相对移动而所述锁定构件被按压于所述保持构件,由此在所述多个位置之间解除由所述止挡机构进行的所述保持构件的移动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所述锁定位置调整机构仅能向上方或下方调整所述锁定位置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所述支承机构包括以使所述保持构件能够上下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保持构件的支承轴, 所述止挡机构包括使所述保持构件在多个旋转位置停止的棘轮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所述棘轮机构包括:具有多个齿的啮合部、与所述啮合部啮合的爪部、和将所述啮合部及爪部相互按压的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所述弹簧包括拉伸弹簧或压缩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所述爪部与所述锁定解除装置连结,被所述锁定解除装置驱动使得解除所述啮合部与所述爪部的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从所述啮合部与所述爪部的啮合位置到所述爪部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小于从所述啮合位置到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爪部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锁定构件的锁定位置配置在相互相反侧。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爪部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锁定构件的锁定位置配置在同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所述支承机构包括以使所述保持构件能够在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保持构件的滑动机构, 所述止挡机构被构成为:使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机构在上下方向滑动的所述保持构件在多个高度停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所述止挡机构被构成为:所述保持构件相对于所述支承机构在上下方向上的固定,通过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止挡机构的解除构件而解除。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所述锁定机构设于所述车身框架, 所述锁定位置调整机构设于所述锁定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 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还包括收纳盒,该收纳盒具有由所述座椅开闭的开口部,配置在所述座椅的下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所述座椅连结装置包括将所述座椅能够旋转地连结于所述车身框架的铰链。
17.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座椅的下方的燃料箱。
18.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 所述座椅连结装置将所述座椅的前部连结于所述车身框架, 所述座椅锁定装置将所述座椅的后部锁定于所述车身框架。
【文档编号】B62J1/12GK103448840SQ201310048018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竹花大贵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