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6027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前照灯负载电路与蓄电池导通或断开的开关电路;与点火系统连接,用于采集发动机转速信号,并根据所述发动机转速信号产生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持续导通的触发信号的触发电路;其中,所述触发电路在所述发动机转速信号大于启动阈值后,产生所述触发信号。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无需照明开关,只通过所述触发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以摩托车的发动机转速信号为触发电路的激励信号,能够在摩托车启动后实现前照灯与蓄电池的持续导通控制,即在摩托车启动后实现前照灯的常亮控制。
【专利说明】一种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照明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对摩托车灯具认证采用的是DOT法规认证,该法规对摩托车前照灯的一项要求是:摩托车前照灯要随摩托车行驶常点亮,且点亮控制不能靠人为操作,即不能由照明开关控制。由于前照灯常亮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具有安全提示功能,从2016年以后欧盟地区也要采用上述标准。
[0003]参考图1,现阶段国内摩托车的前照灯(包括远光和近光),通过变光开关K2以及照明开关Kl后与蓄电池(一般为12V直流电源)连接。当摩托车电源钥匙打开后,即打开摩托车电门锁后,闭合所述照明开关Kl即可开启摩托车的前照灯,通过调节所述变光开关K2可调节所述前照灯处于远光状态或近光状态。
[0004]综上可知,在不采用照明开关条件下,如何实现摩托车前照灯常亮控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所述开关控制电路无需照明开关,在摩托车启动后可实现前照灯的常亮控制。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该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包括:
[0008]控制前照灯负载电路与蓄电池导通或断开的开关电路;
[0009]与点火系统连接,用于采集发动机转速信号,并根据所述发动机转速信号产生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持续导通的触发信号的触发电路;
[0010]其中,所述触发电路在所述发动机转速信号大于启动阈值后,产生所述触发信号。
[0011]优选的,在上述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中,所述触发电路包括:
[0012]正极与所述点火系统连接的二极管;
[0013]第一极板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极板接地的控制电容;
[0014]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的第一分压电阻;
[0015]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地的第二分压电阻;
[0016]基极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极接地,集电极用于输出所述触发
信号的第一三极管。
[0017]优选的,在上述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中,所述触发电路还包括:
[0018]输入端与所述二极管正极连接,输出端接地的抗干扰电阻;
[0019]输入端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容的第一极板以及第一分压电阻的输入端连接的限流电阻。[0020]优选的,在上述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0021]第三分压电阻;
[0022]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三分压电阻与所述蓄电池连接的第四分压电阻;
[0023]基极与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极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的第
二三极管;
[0024]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的第五分压电阻;
[0025]输入端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地的第六分压电阻;
[0026]基极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所述前照灯负载电路的第三三极管;
[0027]其中,所述第三三极管为功率三极管。
[0028]优选的,在上述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中,所述前照灯负载电路包括:前照灯以及变光开关;
[0029]其中,所述前照灯一个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电极经过变光开关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
[0030]优选的,在上述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中,所述前照灯负载电路包括:前照灯、变光开关以及外置继电器;
[0031]其中,所述前照灯的一个电极经过所述外置继电器的接触点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一个电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所述变光开关的一个连接端通过所述外置继电器的线圈后接地,另一个连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
[0032]优选的,在上述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中,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内置继电器;
[0033]其中,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内置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前照灯负载电路通过所述内置继电器的接触点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内置继电器的线圈以及接触点与所述前照灯负载电路连接。
[0034]优选的,在上述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中,所述前照灯负载电路包括:前照灯以及变光开关;
[0035]所述前照灯的一个电极与所述内置继电器的接触点连接,另一电极经过所述变光开关后接地。
[0036]优选的,在上述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中,所述前照灯负载电路包括:前照灯、变光开关以及外置继电器;
[0037]其中,所述前照灯的一个电极经过所述外置继电器的接触点与所述内置继电器的接触点连接,另一个电极接地;所述变光开关的一个连接端通过所述外置继电器的线圈后接地,另一个连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
[0038]优选的,在上述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中,所述发动机转速信号包括:点火系统触发信号,或电子燃料注入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输出的发动机转速信号。
[0039]优选的,在上述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范围为47ΚΩ-100K Ω,包括端点值。
[0040]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通过开关电路控制摩托车前照灯负载电路与蓄电池的导通或断开,在发动机稳定启动后,通过触发电路为所述开关电路提供持续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的触发信号,使得前照灯负载电路与所述蓄电池持续导通。所述触发电路与摩托车点火系统连接,用于采集发动机转速信号,并根据所述转速信号产生所述触发信号。当发动机转速信号大于启动阈值后,即当发动机稳定启动后,所述触发电路产生所述触发信号持续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进而控制前照灯负载电路与蓄电池持续导通。可见,本申请技术方案无需照明开关,只通过所述触发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以摩托车的发动机转速信号为触发电路的激励信号,能够在摩托车启动后实现前照灯与蓄电池的持续导通控制,即在摩托车启动后实现前照灯的常亮控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2]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0044]图3为图2所示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的一种负载连接的电路图;
[0045]图4为图2所不如照灯开关控制电路的另一种负载连接的电路图;
[004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0047]图6为图5所示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的一种负载连接的电路图;
[0048]图7为图5所不如照灯开关控制电路的另一种负载连接的电路图;
[0049]图8为图5所示电路图在采用点火触发信号下发动机启动后低转速时的各节点信号的时序图;
[0050]图9为图5所示电路图在采用点火触发信号下发动机启动后高转速时的各节点信号的时序图;
[0051]图10为图5所示电路图在用ECU输出的发动机转速信号下的各节点信号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在不采用照明开关条件下,如何实现摩托车前照灯常亮控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53]为了实现前照灯不采用照明开关,启动后常亮,可有两种方式:
[0054]一是改用交流供电方式,即通过摩托车发电机直接为前照灯供电。这样随着摩托车发动机的转动,前照灯就会点亮,发动机熄火后即熄灭。但是,采用该种控制方式,一方面,前照灯的亮度受到车速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需要重新设计整车的控制电路,成本较闻。
[0055]二是直接去除照明开关,使前照灯随着电门锁打开而直接开启,也可以实现前照灯无需照明开关的常亮控制。但是,该种控制方式,前照灯的开启时在摩托车发动机启动之前。在进行启动的时候,蓄电池需要同时为前照灯以及发动机点火供电,极易造成蓄电池亏电。如此,必须要增大蓄电池的电池容量。这样,不但增加了制作成本,且增大了蓄电池的安装空间。
[0056]为了不对整车控制电路进行大幅度改装,且保证前照灯亮度恒定,仍需采用摩托车蓄电池为前照灯供电。这样,在发动机稳定启动,开始为蓄电池供电后,如何实现蓄电池与前照灯的导通是实现该实用新型创造的关键。
[0057]发明人发现,在摩托车稳定启动后,可通过触发电路以及开关电路控制前照灯与蓄电池的持续导通,以摩托车的发动机转速信号为触发电路的激励信号,控制前照灯与蓄电池的持续导通,即在摩托车启动后实现前照灯的常亮控制。
[0058]基于上述研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该开关控制电路包括:
[0059]控制前照灯负载电路与蓄电池导通或断开的开关电路;
[0060]与点火系统连接,用于采集发动机转速信号,并根据所述发动机转速信号产生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持续导通的触发信号的触发电路;
[0061]其中,所述触发电路在所述发动机转速信号大于启动阈值后,产生所述触发信号。
[0062]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通过开关电路控制摩托车前照灯负载电路与蓄电池的导通或断开,在发动机稳定启动后,通过触发电路为所述开关电路提供持续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的触发信号,使得前照灯与所述蓄电池持续导通。所述触发电路与摩托车点火系统连接,用于采集发动机转速信号,并根据所述转速信号产生所述触发信号。当发动机转速信号大于启动阈值后,即当发动机稳定启动后,所述触发电路产生所述触发信号持续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进而控制前照灯与蓄电池持续导通。
[0063]可见,本申请技术方案无需照明开关,只通过所述触发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以摩托车的发动机转速信号为触发电路的激励信号,能够在摩托车启动后实现前照灯与蓄电池的持续导通控制,即在摩托车启动后实现前照灯的常亮控制。
[0064]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6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66]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高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67]实施例一
[0068]基于上述思想,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参考图2,所述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的端口包括:接地端GNDl,接地端GND2,信号输入端PC,电源接入端VCC,以及输出端OUT。所述接地端GNDl与接地端GND2接零电位,即接地。所述信号输入端PC连接摩托车的点火系统,用于采集发动机转速信号。所述电源接入端VCC与摩托车的蓄电池连接。其中,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与接入端VCC连接,负极接地。[0069]如图2所示,所述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前照灯与蓄电池导通或断开的开关电路;与点火系统连接,用于采集发动机转速信号,并根据所述发动机转速信号产生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持续导通的触发信号的触发电路。其中,所述触发电路在所述发动机转速信号大于启动阈值后,产生所述触发信号。
[0070]其中,所述触发电路包括:二极管VD1、第一分压电阻R3、第二分压电阻Rx、控制电容Cl以及第一三极管VTl。
[0071]所述二极管VDl的正极与摩托车的点火系统连接。即通过信号输入端PC采集发动机转速信号。其中,所述发动机转速信号可以为点火系统触发信号(波形为正弦波,幅值以及频率均随发动机转速提高而升高的PC电压),也可以为电子燃料注入系统EFI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输出的发动机转速信号(波形为矩形波,幅值以及频率均随发动机转速提高而升高的电压信号)。
[0072]所述控制电容Cl的第一极板与所述二极管VDl的负极连接,第二极板接地。
[0073]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3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容Cl第一极板连接,其输出端一次经过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x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后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容Cl优选的米用体积较小、电容量大的电解电容。
[0074]所述第一三极管VTl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3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极接地,集电极用于输出所述触发信号。
[0075]本实施例所述触发电路还包括:输入端与所述二极管VDl正极连接,输出端接地的抗干扰电阻Rl ;输入端与所述二极管VDl的负极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容Cl的第一极板以及第一分压电阻R3的输入端连接的限流电阻R2。通过所述抗干扰电阻Rl对所述信号输入端PC采集的发动机转速信号进行滤波,去除干扰信号对触发电路的影响,通过所述限流电阻对所述触发电路进行限流,对所述二极管VDl进行保护。
[0076]所述触发电路为高阻抗输入电路,即所述触发电路中各电阻元件均为电阻值大于IK Ω的电阻元件。这样,所述触发电路仅采集摩托车点火系统的电压信号,对电流值不产生影响。
[0077]如图2所示,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三分压电阻R4、第四分压电阻R5、第二三极管VT2、第五分压电阻、第六分压电阻R8以及第三三极管VT3。第五分压电阻由电阻R6以及电阻R7并联而成,也可以仅为一个电阻元件。
[0078]其中,所述第四分压电阻R5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VTl的集电极连接,其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4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0079]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与所述第四分压电阻R5的输出端连接,其发射极与所述蓄电池连接的正极连接。
[0080]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
[0081]所述第六分压电阻R8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接地。
[0082]所述第三三极管VT3的基极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输出端连接,其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为OUT端,用于连接前照灯负载电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三极管VT3优选的采用可以承受较高电流的功率三极管,以增加电路的负载能力。
[0083]前照灯与所述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的连接关系如图3所示,图3所述电路图中,前照灯负载电路包括:前照灯以及变光开关K2。前照灯一个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即与OUT端连接),另一电极经过变光开关K2与所述蓄电池连接E的正极+U连接。其中,接地端GNDl与接地端GND2接地。电源接入端VCC连接蓄电池的正极+U。蓄电池的负极接地。信号输入端PC连接点火系统,用于采集发动机转速信号。
[0084]本实施例以点火系统的点火触发信号PC电压(即正弦波电压信号)为激励信号。通过电路设计,设定所述第一三极管VTl在发动机转速信号大于启动阈值后持续导通,进而产生触发信号。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X为可变电阻,阻值范围为47K Ω-100K Ω,包括端点值。通过调节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X的阻值,可使得所述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发动机的摩托车。
[0085]由于点火触发信号PC电压为正弦波,所以二极管VDl导通状态会随着点火触发信号PC电压的变化而不同。当二极管VDl导通时,为控制电容Cl充电,档期截止时,控制电容Cl放电。
[0086]如果点火触发信号PC电压没有达到启动阈值,节点C处的电压不足,第一三极管VTl将不会导通。可通过控制第二分压电阻Rx的大小控制节点C处的电压。
[0087]如果点火触发信号PC电压大于启动阈值,即发动机稳定启动以后,当二极管VDl导通时,一方面为控制电容Cl充电,一方面提供一个持续控制第一三极管VTl导通的电压,当二极管VDl截止时,通过控制电容Cl放电控制第一三极管VTl导通。可见当发动机稳定启动以后,第一三极管VTl导通,进而持续提供一个触发信号。通过分压设计,使得第二三极管VT2在第一三极管VTl导通后导通,使得第三三极管VT3在第二三极管VT2导通后导通,进而在零电位(电源负极)与输出端OUT之间形成通路(如图3中黑粗实线所示)。可知,该通路在发动机稳定启动后便会自动导通,自动实现前照灯的常亮控制。
[0088]为了提高电路系统的通电能力,所述前照灯负载电路还可以如图4所示,包括:前照灯、变光开关K2以及外置继电器J1,通过变光开关K2以及外置继电器Jl同时进行远近光的调节。
[0089]此时,前照灯的一个电极经过所述外置继电器Jl的接触点与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另一个电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U ;变光开关K2的一个连接端通过外接继电器Jl的线圈后接地,另一个连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当变光开关K2位于近光状态时,即外置继电器Jl的线圈不通电,此时,前照灯的近光状态导通,如果变光开关K2位于远光状态,外置继电器Jl的线圈通电,线圈产生磁性,使得继电器的接触点导通状态改变,前照灯的远光状态导通。
[0090]可见,本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当发动机转速信号未达到启动阈值时,由于电压值较小,触发电路输出的电压不足以促使开关电路导通,前照灯不亮。当发动机稳定启动后,以发动机转速信号达到设定的大小,从而使得触发电路产生的触发信号能够持续控制开关电路的导通,使得前照灯负载电路与蓄电池能够持续导通,使得前照灯在摩托车启动后常亮。可见本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无需照明开关即可实现前照灯的常亮控制。
[0091]实施例二
[0092]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中,电流要流经第三三极管VT3形成电流回路,即便如图4所示增加外接继电器J1,电流回路的通电能力仍受到第三三极管VT3通电能力的限制,所以只能适用于特定型号小功率的前照灯。[0093]参考图5,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图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通过增加一个内置继电器J2,使得前照灯负载电路与蓄电池之间的通电回路不经过开关管,电流通路图5中粗黑实线所示路径,直接从电源接入端VCC (蓄电池E的正极+U)经过所述内置继电器J2的接触点后到输出端OUT。
[0094]具体的,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通过内置继电器的线圈与电源接入端VCC (蓄电池E的正极+U)连接,前照灯负载电路通过内置继电器J2的接触点与蓄电池E的正极+U连接,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通过内置继电器J2的线圈以及接触点与前照灯负载电路连接。此时,只要开关管VT3导通,则内置继电器J2的线圈就会导通,则内置继电器J2的接触点将会导通,从而使得电源接入端VCC与输出端OUT。
[0095]采用图5所示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接地端GNDl、接地端GND2、信号输入端PC以及电源接入端VCC的连接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0096]本实施例所述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的前照灯负载电路可以如图6所示,包括:前照灯以及变光开关K2。此时,所述前照灯的一个电极与所述内置继电器J2的接触点连接,另一电极经过所述变光开关K2后接地。
[0097]本实施例所述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的前照灯负载电路还可以如图7所示,包括:前照灯、变光开关K2以及外置继电器J1。此时,所述前照灯的一个电极经过所述外置继电器Jl的接触点与所述内置继电器J2的接触点连接,从而与电源接入端VCC连接,另一个电极接地;所述变光开关K2的一个连接端通过所述外置继电器的线圈后接地,另一个连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
[0098]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R1=R5=R4=R8=10KQ,R6=R7=1KQ, R2=3K Ω , Cl=2.2 μ F,R3=47KQ,VD1为ΙΝ4007 二极管,VTl以及VT2均为3904三极管,VT3为882三极管。采用上述参数的电子元件制备的电路成本较低。
[0099]参考图7和图8,对图7中A、B、C、D、E五个节点的信号进行分析,说明本实施例所述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8为五个节点在发动机启动后低转速时的时序信号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电压。左边虚线对应的各节点的电压数字标记为I,中间虚线对应的各节点的电压数字标记为2,右边虚线对应的各节点的电压数字标记为3。
[0100]节点A的波形图为点火系统的点火触发信号在发动机刚启动后的低转速下的波形图。
[0101]通过二极管VDl的导通与闭合调节以及控制电容的充放电的控制,节点B处,UBl为保证第一三极管VTl进入放大区的电压,在上述参数值的电路系统中,该电压一般为
1.4V,UB2为保证第一三极管VTl进入饱和导通区的电压,UB3为第一三极管VTl重新回到放大区的电压。
[0102]节点C处波形与节点B处波形变化趋势相同,UCl为保证第一三极管VTl进入放大区的电压,在上述参数值的电路系统中,该电压一般为0.7V,UC2为保证第一三极管VTl进入饱和导通区的电压,UC3为第一三极管VTl重新回到放大区的电压。
[0103]在节点D处,UDl为经过第一三极管VTl放大后的第四分压电阻R5的电压,保证第二三极管VT2工作在饱和导通区,UD2为对应第二三极管进入恒定饱和导通区的导通区电压,UD3为经过第一三极管VTl放大后的第四分压电阻R5的电压,保证第二三极管VT2工作在饱和导通区。[0104]在节点E处,UEl为经过第二三极管VT2放大后的第六分压电阻R8的电压,保证第三三极管VT3工作在饱和导通区,UE2为对应第二三极管VT2放大后的第六分压电阻R8的电压,保证第三三极管VT3工作在恒定饱和导通区,UE3为经过第二三极管VT2放大后的第六分压电阻R8的电压,保证第三三极管VT3工作在饱和导通。
[0105]由图8可知,在发动机刚启动的低转速阶段,节点B处的电压会随着节点A处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在低转速时,点火触发信号的频率以及幅值较小,第一三极管VTl并不是总是工作做在饱和导通区,此时,如单独采用第一三极管VTl不能够使得第三三极管VT3持续工作在饱和导通区。所以采用第二三极管VT2与第一三极管VTl构成二级放大电路,使得第三三极管VT3在发动机启动后低转速阶段持续工作在饱和导通区。
[0106]参考图9,在发动机启动后的高转速阶段,由于点火触发信号的幅值以及频率均较大,此时第一三极管VTl没有低转速时重新回到放大区的情况,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以及第三三极管VT3均工作在饱和导通区。
[0107]参考图10,当采用ECU输出的发动机转速信号时,节点A为矩形波信号,高电平Ua2 ≥8V,低电平 Ua2 ( 0.5V。
[0108]在节点B处,Ubl为恒定高电平电压,保证第一三极管VTl工作在饱和导通区,Ub2为发动机转速信号为低电平时,电容的放电的电压曲线,保证第一三极管VTl工作在饱和导通区,Ub3为电容放电到最低时电压值,同时进入下一个高电平充电区。
[0109]在节点C 处,Ucl、Uc2、Uc3 分别与 Ubl、Ub2、Ub3 对应。
[0110]在节点D处,Udl为经过VTl饱和导通后的第四分压电阻R5的电压,保证第二三极管VT2工作在饱和导通区,Ud2对应第二三极管VT2工作在饱和导通区的电压,Ud3经过VTl饱和导通后的第四分压电阻R5的电压,保证第二三极管VT2工作在饱和导通区。
[0111]在节点E处,Ue l 为经过第二三极管VT2放大后的第六分压电阻R8的电压,保证第三三极管VT3工作在饱和导通区,Ue2对应第二三极管VT2放大后的第六分压电阻R8的电压,保证第三三极管VT3工作在恒定饱和导通区,Ue3为经过第二三极管VT2放大后的第六分压电阻R8的电压,保证第三三极管VT3工作在饱和导通区。
[0112]当采用矩形波的发动机转速信号时,无论低转速还是高转速阶段,只要发动机稳定启动后,不会发生第一三极管工作再进入放大区的情况,只要第一三极管VTl进入饱和导通区,就会一直工作在饱和导通区,从而保证第二三极管VT2以及第三三极管VT3均一直工作在饱和导通区,从而保证前照灯在发动机启动后常亮。
[0113]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以发动机转速信号为激励信号,采用触发电路控制开关电路的导通,进而可以控制前照灯在发动机启动后常亮。
[0114]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申请本实施例中的电阻元件,均具有两个接触端,按照电流方向设定电流流入端为输入端,流出端为输出端。
[011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前照灯负载电路与蓄电池导通或断开的开关电路; 与点火系统连接,用于采集发动机转速信号,并根据所述发动机转速信号产生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持续导通的触发信号的触发电路; 其中,所述触发电路在所述发动机转速信号大于启动阈值后,产生所述触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电路包括: 正极与所述点火系统连接的二极管; 第一极板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极板接地的控制电容; 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的第一分压电阻; 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地的第二分压电阻; 基极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极接地,集电极用于输出所述触发信号的第一三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电路还包括: 输入端与所述二极管正极连接,输出端接地的抗干扰电阻; 输入端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容的第一极板以及第一分压电阻的输入端连接的限流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第三分压电阻; 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三分压电阻与所述蓄电池连接的第四分压电阻; 基极与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极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的第二三极管; 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的第五分压电阻; 输入端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地的第六分压电阻; 基极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所述前照灯负载电路的第三三极管; 其中,所述第三三极管为功率三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负载电路包括:前照灯以及变光开关; 其中,所述前照灯一个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电极经过变光开关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负载电路包括:前照灯、变光开关以及外置继电器; 其中,所述前照灯的一个电极经过所述外置继电器的接触点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一个电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所述变光开关的一个连接端通过所述外置继电器的线圈后接地,另一个连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内置继电器; 其中,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内置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前照灯负载电路通过所述内置继电器的接触点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内置继电器的线圈以及接触点与所述前照灯负载电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负载电路包括:前照灯以及变光开关; 所述前照灯的一个电极与所述内置继电器的接触点连接,另一电极经过所述变光开关后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负载电路包括:前照灯、变光开关以及外置继电器; 其中,所述前照灯的一个电极经过所述外置继电器的接触点与所述内置继电器的接触点连接,另一个电极接地;所述变光开关的一个连接端通过所述外置继电器的线圈后接地,另一个连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转速信号包括:点火系统触发信号,或电子燃料注入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输出的发动机转速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照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范围为47K Ω- 100K Ω,包括端点值。
【文档编号】B62J6/02GK203473075SQ201320607551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赖国贵, 袁章平, 康朝晖, 江华, 魏端正 申请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