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035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改良的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改良的滑板车,包含有踏板,前管设于该踏板前端,车手立管枢设在该前管,把手设于该车手立管上端,前轮设于该车手立管下端,以及后轮设于该踏板后端,其改良在于:该前轮是设在车手立管下端并偏向的位在前管一侧;据之,使用者站在踏板并以手和身体操作把手与车体致滑板车行进时,该前轮除了可以左右偏摆的S形运动形态驱移车体,更可借由与车手立管的转点形成偏向设计,而会在把手和车体被左右偏摆施力时,自动接收到明显的偏向分力,并不断被该左右偏向分力推动滚进,达到加快行进速度、提高施力效率,以及致滑板车的操作更富变化性和趣味性效果。
【专利说明】改良的滑板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简单,操作简易、方便的改良的滑板车,可使滑板车的使用具有更佳行进速度和施力效率,以及富变化性和趣味性效果。

【背景技术】
[0002]按一般滑板车的设置,如图1、图2所示,大抵包含有供使用者站立的踏板1,其前端通过底座21安设有前管2,在前管2枢设有车手立管3,在车手立管3上端设有把手4,在车手立管3下端设有前轮5,以及在踏板I后端设有后轮6。其中,该车手立管3是以前管2为转点,可做自由转动的动作;该前轮5、前管2和后轮6是呈同一直线对应布设安置;据之,滑板车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单脚站立在踏板I,另单脚可蹬踩地面前进,而通过双手对把手4左右偏摆施力和偏转操作,该前轮5将可以左右偏摆的S形动运动形态行进和转向,同时该后轮6则可辅助平衡行进,达到滑板车具顺畅滑移的效果。
[0003]只是滑板车经过多年的营销后,其购买的风潮已经逐渐降温,因此,如何创新滑板车的使用,让滑板车吸引使用者的目光,以提升滑板车的吸引性与购买度,已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滑板车,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滑板车的操作具有更佳施力效率和行进速度,以及可致滑板车的使用更富变化性及具趣味感效果。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的滑板车,包含有踏板;前管,设于踏板前端;车手立管,枢设在前管;把手,设于车手立管上端;前轮,设于车手立管下端;后轮,设于踏板后端;其特征为:该前轮是设在车手立管下端,并偏向的位在前管一侧。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0007]前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中所述的偏向位在前管下端一侧的前轮,且是与前管和后轮形成非一直线对应的三角状布设。
[0008]前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中所述的设在车手立管下端的前轮,是偏向的位在前管左右任何一侧。
[0009]前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中所述的前轮设在车手立管下端,并偏向的位在前管一侧后,在该前轮的相对侧且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前轮,该第二前轮与前轮且呈非同一水平面的斜置状着地。
[0010]前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中所述的第二前轮较前轮为小。
[0011]前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中所述的第二前轮较前轮为大或呈等径。
[0012]前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中所述的第二前轮与前轮的轴心具有高度差。
[0013]前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中所述的设在车手立管下端的前轮,是偏向的位在前管一侧正下方或前下方或后下方。
[0014]前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中所述的设在车手立管下端,并偏向的位在前管一侧的前轮,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
[0015]前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中所述的前轮是设在三轮滑板的车手立管下端,并偏向的位在前管一侧。
[00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改良的滑板车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17]1、设置简单,具经济性。
[0018]2、可使滑板车的使用具有更高施力效率和行进速度。
[0019]3、可改变滑板车的操作和施力形态,进而致滑板车的使用具有更富变化性、趣味性和吸引性的效果。
[00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改良的滑板车包含有踏板,前管设于该踏板前端,车手立管枢设在该前管,把手设于该车手立管上端,前轮设于该车手立管下端,以及后轮设于该踏板后端,其改良在于:该前轮是设在车手立管下端并偏向的位在前管一侧,据之,使用者站在踏板并以手和身体操作把手与车体致滑板车行进时,该前轮除了可以左右偏摆的S形运动形态驱移车体,更可借由与车手立管的转点形成偏向设计,而会在把手和车体被左右偏摆施力时,自动接收到明显的偏向分力,并不断被该左右偏向分力推动滚进,达到加快行进速度、提高施力效率,以及致滑板车的操作更富变化性和趣味性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着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0021]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现有习知的滑板车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4是图3的俯视示意图。
[00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2]【主要符号说明】
[0033]h:高度差1:踏板
[0034]2:前管3:车手立管
[0035]4:把手5:前轮
[0036]6:后轮7:第二前轮
[0037]10:挠性载体杆11:踏板
[0038]12:固定后轮13:固定载体杆
[0039]14:踏板15:摆动后轮
[0040]16:活动载体杆17:踏板
[0041]18:摆动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的滑板车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43]请参阅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滑板车,包含有踏板1,供使用者站立用;前管2,是连接安设在踏板I前端;车手立管3,是枢设在前管2,以前管2为转点自由转动;把手4,是设于车手立管3上端,供使用者双手握持操作及转动车手立管3 ;前轮5,是设于车手立管3下端,可随着车手立管3的转动而改变行进方向;后轮6,是设于踏板I后端,可辅助滑板车平衡行进;其改良在于:
[0044]该前轮5是设在车手立管3下端,并偏向的位在前管2 —侧。
[0045]上述,该偏向位在前管2下端一侧的前轮5,且是与前管2、后轮6呈非同一直线对应的三角状布设。
[0046]利用上述所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由于车手立管3是以前管2为转点,而着地的前轮5安设在车手立管3下端后,又是偏向的位在前管2 —侧,并与着地的后轮6和做为转点的前管2形成非一直线对应的三角状布设,则使用者将双手握持把手4,并将脚站立在踏板I操作滑板车行进时,该整个车体必然会以前管2为基准,明显的朝前轮5相反偏向的方向产生较大倾斜作用力(即,如果前轮5是偏向设于前管2右侧,则该车体会产生往左倾斜的作用力),而为了维持车体的平衡和行进顺畅,使用者又必然会反射性的透过身体和双手自动对车体和把手4做反倾施力动作,并依行进速度和方向不断的对把手4实施左右偏摆和转向操作,据此,该设在车手立管3下端,并偏向位在前管2 —侧的前轮5,在随着把手4 一并偏摆和转向运作下,除了可实施左右偏摆的S形运动形态驱移车体行进,尤其,当把手4和车体被实施左右偏摆施力的瞬间,其更会因为偏向的安设,而在一并偏摆中,直接接收到来自侧向的分力,并不断被该左右侧向分力推动滚进,达到提高施力效率和行进速度的效果。
[0047]利用本实用新型将前轮5安设在车手立管3下端后,是偏向的位在前管一侧,并与前管2、后轮6呈非一直线对应的三角状布设,则使用者将双手握持把手4,并将脚站立在踏板I操作滑板车行进时,该偏向安设的前轮5,除了可随着使用者身体和双手对车体与把手4做左右偏摆施力,而实施S形运动形态滚进之外,尤其,更可在车体和把手4左右偏摆的瞬时被明显的侧向分力推动滚进,依此,不但可提高操作滑板车的施力效率,也可达到加速滑板车行进速度效果,尤其,更可改变滑板车的操作、施力形态,达到使用更富变化性和趣味性的效果。
[0048]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将安设在车手立管3下端的前轮5偏向位在前管2 —侧,并与前管2、后轮6形成非一直线对应的三角状布设后,其所提供的操作形态和使用功效,与现有习知的滑板车前轮安设在车手立管下端,并与前管、后轮形成一直线对应的方式相较,相互不但有立即而明显的不同,本实用新型尤可提供出与众不同、焕然一新且富变化性和具吸引性的效果。即,使用者使用现有习知的滑板车,而以身体和双手对车体与把手左右偏摆施力时,该现有习知的前轮虽也会接收到部分非垂直的侧向分力,但由于其几乎是位在前管的正下方,且是与前管、后轮相互形成一直线对应,故产生和接收到的侧向分力自然是相对较小且不明显,从而会导致滑板车操作的形态、效率和速度受到局限(即,现有习知的滑板车的前轮虽有部分是位在前管下端稍前方或稍后方,而会在滑板车行进时接收到部分非垂直的侧向分力,但该前轮无论是位在前管正下方或下端稍前方或下端稍后方,却均是与前管及后轮设为一直线对应,而不会自动产生左右二侧的分力,故滑板车左右偏摆施力行进时,该前轮产生和接收到的侧向分力自然是呈较小状态);相反的,本实用新型将前轮5安设在车手立管3下端,并偏向位在前管2 —侧,而与前管2、后轮6形成非一直线对应的三角状布设设计,却可致使用者以身体和双手对车体与把手4左右偏摆施力时,自动导致前轮5产生和接收到较大与较明显的侧向分力,进而使得滑板车的使用具有更高施力效率和滑行速度,且可产生出不同的操作和施力形态,达到与众不同而富变化性、趣味性和具吸引性的目的与效果。
[0049]上述,请配合图5所示,因应使用需要,本实用新型的前轮5安设在车手立管3下端后,也可偏向位设在前管2左右任何一侧,并与前管2、后轮6形成非同一直线对应的三角布设,使无论惯于左手或右手操作滑板车的使用者,均可轻松、安全的操作滑板车。
[0050]请配合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将安设在车手立管3下端的前轮5偏向的位在前管2 —侧,并与前管2、后轮6形成非一直线对应的三角状布设后,在把手立管3下端的前轮5相对侧,也可安设至少一个第二前轮7,该第二前轮7与前轮5且呈非同一水平面的斜置状着地,进而在操作滑板车转弯时,该第二前轮7可产生辅助车体行进的支撑效果。其中,为了使前轮5和第二前轮7形成非同一水平面着地,该第二前轮7可设为较前轮5小径(如图6),或该第二前轮7可设为较前轮5大径或呈等径(如图7),只是该第二前轮7与前轮5的轴心必需具有适当的高度差h。
[0051]请配合图8、图9、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也可将前轮5偏向的安设应用在各式三轮滑板车。即,如图8所示,该安设在车手立管3下端的前轮5,是偏向的位在前管2 —侧,并应用在具有左右二个挠性载体杆10、左右二个踏板11和左右二个固定后轮12的三轮滑板车。如图9所示,该安设在车手立管3下端的前轮5,是偏向的位在前管2 —侧,并应用在具有二个左右固定载体杆13、左右二个踏板14和左右二个摆动后轮15的三轮滑板车。如图10所示,该安设在车手立管3下端的前轮5,是偏向的位在前管2 —侧,并应用在具有左右二个活动载体杆16、左右二个踏板17和左右二个摆动后轮18的三轮滑板车。据之,该各式三轮滑板车的前轮5安设在车手立管3下端,并偏向的位在前管2 —侧后,将可与二个固定后轮12或摆动后轮15、18配合,致三轮滑板车做不同的操作和施力形态,使三轮滑板车的使用具有更高施力效率和行进速度,且可产生更富变化性、趣味性和具吸引性的效果。
[0052]上述,因应各种滑板车的使用需求,该前轮5安设在车手立管3下端后,且是偏向的位在前管2 —侧正下方或前下方或后下方。
[005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良的滑板车,包含有踏板;前管,设于踏板前端;车手立管,枢设在前管;把手,设于车手立管上端;前轮,设于车手立管下端;后轮,设于踏板后端;其特征在于:该前轮是设在车手立管下端,并偏向的位在前管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偏向位在前管下端一侧的前轮,且是与前管和后轮形成非一直线对应的三角状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设在车手立管下端的前轮,是偏向的位在前管左右任何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前轮设在车手立管下端,并偏向的位在前管一侧后,在该前轮的相对侧且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前轮,该第二前轮与前轮且呈非同一水平面的斜置状着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前轮较前轮为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前轮较前轮为大或呈等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前轮与前轮的轴心具有高度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设在车手立管下端的前轮,是偏向的位在前管一侧正下方或前下方或后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设在车手立管下端,并偏向的位在前管一侧的前轮,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前轮是设在三轮滑板的车手立管下端,并偏向的位在前管一侧。
【文档编号】B62K3/00GK204223075SQ201420590425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3日
【发明者】范整能 申请人:范整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