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摔装置及具有该防摔装置的两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4562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防摔装置及具有该防摔装置的两轮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骑行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摔装置及具有该防摔装置的两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前后两轮的交通工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依靠人体自身的骑车技能而行驶的,所以对于人的平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当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速度过快或者转弯角度过大时,如调整不当或遇到突发情况,两轮车容易向左右两侧摔倒,从而可能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对于初步学习骑行两轮车的人来说,开始时,平衡能力差,骑行困难,更容易在学习骑行的过程中摔倒,增加了学习难度,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业界有必要研发出一种能够为人们使用两轮车提供安全保障的防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摔装置及具有该防摔装置的两轮车,其能够保证人在骑行两轮车时,起到防摔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防摔装置,适用于两轮车,包括:

支架,用于与所述两轮车的车架连接;

轮杆件,所述轮杆件的上部与所述支架的侧端转动连接、下部设有防摔轮子;

以及一用于拉动所述轮杆件以所述支架的侧端为中心进行转动至支撑住所述两轮车的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磁铁、复位弹性件、外套管和内杆,所述外套管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内杆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开设有的定位孔,所述内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外套管且与所述轮杆件的上部连接,所述电磁铁设置于所述外套管的侧方,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杆的第二端连接;当所述轮杆件收起时,所述内杆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电磁铁的伸缩芯;当所述轮杆件下放时,所述电磁铁的伸缩芯穿过所述外套管插入所述内杆的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同步传动杆,且同步传动杆上设有可活动点,所述轮杆件有两根,两根所述轮杆件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的两侧端且通过所述同步传动杆连接,所述内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同步传动杆的端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杆的第一端设有一用于抵接所述伸缩芯的抵接轴承、第二端向下延伸设有第一凸块,所述外套管远离所述第一凸块的位置向下延伸设有第二凸块,所述复位弹性件为复位拉伸弹簧,所述复位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手动收杆件和收杆传动件,所述轮杆件与所述支架的侧端内部之间设有可转动的中心轴承,所述中心轴承的中心处凸设有向外的中轴,所述收杆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中轴转接,所述手动收杆件的下端与所述收杆传动件的上端连接,所述手动收杆件上端与支架上部转接,所述手动收杆件可由电机控制转动。

优选地,所述轮杆件包括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的上部与所述中心轴承的外周连接,所述上支撑杆的侧面开设有调节槽,所述下支撑杆的第一端叠在所述上支撑杆内,所述防摔轮子设于所述下支撑杆的第二端,所述下支撑杆的杆身上设有固定且至少一个以上的螺丝孔,所述调节螺丝通过所述调节槽扭于螺丝孔上,所述调节螺丝用于固定调节所述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端部与所述车架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为开口向上的U型连接座,所述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防摔装置,使用时,可以将其固定安装在两轮车的车架上,然后通过开关控制驱动机构工作,从而实现拉动轮杆件转动直至防摔轮子支撑住两轮车的侧方。当对于熟悉骑行者时,可以在骑行两轮车的时候,通过驱动机构拉动轮杆件收起,如遇到突发情况,可以自动或者手动启动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带动轮杆件转动,以使得防摔轮子抵接在地上,防止两轮车倒下;当对于初学两轮车的骑行者时,可以直接启动驱动机构,使得防摔轮子抵接于底面或者离地面略高的高度即可,这样,方便初学者学习骑行,实现保证人在骑行两轮车时,起到防摔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两轮车,包括上述的防摔装置,所述防摔装置与所述两轮车的车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手动控制拉线与电磁铁的伸缩芯连接。

优选地,所述两轮车为自行车、电动车或者摩托车。

本实用新型两轮车,由于使用了上述的防摔装置,从而能够确保骑行者骑行两轮车时,通过启动防摔装置的驱动机构带动轮杆件转动,直至轮杆件连接的防摔轮子抵接在地面,实现防止两轮车从车轮侧面倾斜倒下,从而能够保证人在骑行两轮车时,起到防摔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摔装置轮杆件放下后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摔装置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摔装置轮杆件收起后状态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摔装置电路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摔装置与两轮车安装后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摔装置与两轮车车架后上叉连接杆件。

附图标记包括:

1-防摔装置 2-两轮车 7-与防摔装置U座连接管面

8-连接杆件件身 9-与车架后上叉连接U型面 10-支架

1 1-U型连接座 20-轮杆件 21-上支撑杆

22-下支撑杆 30-防摔轮子 31-轴承

32-收杆电机 36-手动收杆件复位弹簧 40-驱动机构

41-电磁铁 42-复位弹性件 43-外套管

44-内杆 45-同步传动杆 48-伸缩芯后端

50-收杆钢丝 52-手动收杆件 60-收杆传动件

70-中心轴承 71-车架下管连接座 211-调节槽

221-调节螺丝 411-伸缩芯 431-第二凸块

441-抵接轴承 442-第一凸块。

T-电磁铁 M-轮杆收起、手动杆件复位电机

T1-轮杆放下到位开关 T2-自动与手动转换开关

T3-手动触发开关 T4-轮杆到位防误触发开关

T5-继电器 T6-轮杆件收起、手动杆件复位手动触发开关

T7-轮杆收起到位触发开关 T8-手动杆复位触发开关

T9-电源模块 T10-倾斜角触发器

R、R1-电阻 D1、D2、D3、D4、D5-单向二极

L1-轮杆放下到位指示灯 L2-继电器工作指示灯

L3-轮杆收起到位指示灯 L4-手动收杆件回到位指示灯

W-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6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摔装置1,适用于两轮车2,其中,两轮车2一般包括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主要是属于前后两轮布置的交通工具,当然,本实施例也不是限定使用在上述三种两轮车2。

其中,防摔装置1包括:

支架10,用于与所述两轮车2的车架连接;支架10且可左右部拆装(图未示),支架10可以采用双层金属板制成的支架10,该种支架10坚实耐用,金属材料可以采用铁、铝等;

轮杆件20,所述轮杆件20的上部与所述支架10的侧端转动连接、下部设有防摔轮子30;轮杆件20的上部可以通过一中心轴承70与支架10的侧端实现转动连接,通过中心轴承70的设置,可以减小轮杆件20与支架10之间转动的摩擦力,也为后续驱动机构40带动轮杆件20更好的进行转动,防摔轮子30与轮杆件20的下部也可以通过轴承31连接,以确保防摔轮子30能够进行转动,在防摔轮子30抵接地面时,可以跟随着两轮车2的前后轮转动;

以及一用于拉动所述轮杆件20以所述支架10的侧端为中心进行转动至支撑住所述两轮车2的驱动机构40。

其中,轮杆件20可以为伸缩结构或者非伸缩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制造,例如,伸缩结构可以实现轮杆件20的长度调节,以适应不同高度的两轮 车2。而非伸缩结构可以确保轮杆件20的强度更大,对于质量较大的两轮车2(例如摩托车),其防摔的效果会更佳,稳定性也更好。

具体使用时,可以将其固定安装在两轮车2的车架上,然后通过开关控制驱动机构40工作,从而实现拉动轮杆件20转动直至防摔轮子30支撑住两轮车2的侧方。当对于熟悉骑行者时,可以在骑行两轮车2的时候,通过手动或者自动控制电路驱动机构40拉动轮杆件20收起,如遇到突发情况,可以自动或者手动启动驱动机构40,通过驱动机构40带动轮杆件20转动,以使得防摔轮子30抵接在地上,防止两轮车2倒下;当对于初学两轮车2的骑行者时,可以直接启动驱动机构40,使得防摔轮子30抵接于底面或者离地面略高的高度即可,这样,方便初学者学习骑行,实现保证人在骑行两轮车2时,起到防摔的作用。

当然,本实施例的防摔装置1应用在两轮车2上时,可以通过人感知到危险时,手动控制其工作,实现防摔。当前轮杆处于收起状态下(如图3),轮杆到位防误触发开关T4为接通状态。先把自动与手动开关T2打到手动一端,然后用手按下手动触发开关T3,继电器T5吸合电磁铁41工作,驱动机构40带动轮杆件20转动,直至轮杆件20上设置的防摔轮子30抵接在底面上实现防摔。手动还设有一种像刹车闸一样的手把,手把线另一头与电磁铁伸缩芯后端48连接。当按手把时,线收回,电磁铁伸缩芯也相应收缩,驱动机构40也带动轮杆件20转动,直至轮杆件20上设置的防摔轮子30抵接在底面上实现防摔。此手动是以无电操作,适合于单车上防摔。也可以是通过自动感应技术,例如先把自动与手动开关T2打到自动一端。当两轮车2倾斜时倾斜角触发器T10接通,继电器T5吸合,继电器T5吸合后电磁铁41工作,驱动机构40带动轮杆件20转动,同样直至轮杆件20上设置的防摔轮子30抵接在底面上实现防摔。

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驱动机构40包括电磁铁41、复位弹性件42、外套管43和内杆44,所述外套管43与所述支架10活动连接,即外套管43可以在与支架10的连接处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摆动,所述内杆44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开设有的定位孔(图未示),所述内杆44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外套管43且与所述同步传动杆45左右端部的中心连接,同步传动杆45左右端部在与轮杆件20的上部连接,所述电磁铁41设置于所述外套管43的最外端部的侧方,所述复位弹性件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套管43外侧的大致中间位置和所述内杆44的第二端连接;当所述轮杆件20收起时,所述内杆44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电磁铁41的伸缩芯411;当所述轮杆件20下放时,所述电磁铁41的伸缩芯411穿过所述外套管43插入所述内杆44的定位孔内。具体的,当轮杆件20收起状态时,内杆44的第一端的抵接轴承441抵接在电磁铁41的伸缩芯411上,且内杆44的第二端顶着同步传动杆45的左右端部的中心,同步传动杆45的左右端部在顶着轮杆件20确保轮杆件20处于收起的状态。此时,复位弹性件42拉伸处于蓄力的状态。当手动或者自动电路控制启动电磁铁41时,电磁铁41的伸缩芯411缩入,在复位弹性件42的弹性力作用下,拉动整个内杆44朝向内杆44的第一端快速移动,内杆44的第二端则拉动与其连接的同步传动杆45的左右端部的中心,同步传动杆45的左右端部再拉动且处于收起状态的轮杆件20向下转动,直至防摔轮子30抵接在地面,且内杆44的定位孔与

电磁铁41的伸缩芯411配合插接,确保轮杆件20不会转动,从而支撑起整台两轮车2,起到防摔的作用。当需要收起轮杆件20时,用手向上按触发开关T6,一组电从蓄电池经T6上组触点经单向二极管D1,再经电阻R到继电器T5,继电器T5吸合电磁铁41工作,然后电磁铁41的伸缩芯411缩入,同时另一组电向收杆电机M供电,电机M转动带动手动收杆件52向上提,同时收杆钢丝50向前拉动收杆传动件60上端,轮杆件20也被提起。轮杆件20到位后(如图3)触发开关T7一触点断开,另一触点闭合此时指示灯L3亮及蜂鸣器W响,电机M同时停止转动。此时放手,电磁铁41伸缩芯411伸出,这时内杆44的第一端抵接轴承441抵在电磁铁41伸出的伸缩芯411上。此时还需向下按开关T6,电也从蓄电池经T6下组触点向收杆电机M供电,电机M以相反方向转动,在手动收杆件复位弹簧36拉力下手动收杆件52向下放。到位后触发开关T8一触点断开,另一触点闭合此时指示灯L4亮及蜂鸣器W响,电机M同时停止转动,从而完成了轮杆件20的收起及手动收杆件52向下的复位。此次操作是为了预备给轮杆放下前时留活动空间,操作方便,且实用。

在电路图4中单向二极管D4、D5的设置,是为了轮杆收起电机M自由正反转,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驱动机构40还包括一同步传动杆45,所述轮杆件20有两根,两根所述轮杆件20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10的两侧端且通过所述同步传动杆45活动连接,所述内杆44的第二端与所述同步传动杆45的端部活动连接,且同步传动杆45前端部各有一活动点。具体的,两根轮杆件20分布在两轮车2的车轮的两侧,通过同步传动杆45的设置,可以确保驱动机构40驱动同步传动杆45转动,然后同步传动杆45带动两根轮杆件20同步转动,实现控制两根轮杆件20的收起和下放,两个防摔轮子30抵接在底面,两根轮杆件20共同支撑整台两轮车2,稳定性方面更佳,安全系数更高。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40的另一实施方式可以是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轮杆件20连接,然后通过控制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实现控制轮杆件的收起和下放。当然,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40并非限定上述的两种实施方式,还可以是其他可以实现控制并拉动轮杆件20转动的结构组成。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所述内杆44的第一端设有一用于抵接所述伸缩芯411的抵接轴承441、第二端向下延伸设有第一凸块442,所述外套管43远离所述第一凸块442的位置向下延伸设有第二凸块431,所述复位弹性件42为复位拉伸弹簧,所述复位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块442和第二凸块431连接。具体的,抵接轴承441的设置可以减小内杆44对电磁铁41的伸缩芯411摩擦力,提高电磁铁41伸缩芯411收放灵活性。而复位拉伸弹簧则通过第一凸块442和第二凸块431的拉伸实现蓄力,从而在需要放下轮杆件20时,能够有弹性力驱动内杆44向前推出,实现拉动轮杆件20向下转动,实现防摔。

进一步地,结合图1~4所示,还包括手动收杆件52和收杆传动件60,所述轮杆件20与所述支架10的侧端内部之间设有中心轴承70,所述中心轴承70 的中心处凸设有向外的中轴(图未示),当然所述轮杆件20与所述支架10的侧端内部之间有一根柱子支撑中心轴承70转动,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设置有中心轴承70,需要有柱子支撑中心轴承70转动,所述收杆传动件60与所述中轴转接,所述手动收杆件52的转动中心部设有与收杆电机36转轴连接。所述手动收杆件52下端经收杆钢丝50与收杆传动件60的上端连接。具体的,当需要收起轮杆件20时,所述当前两根轮杆件20处于放下状态,先向上按控制电路中的触发开关T6,继电器T5吸合电磁铁41工作,使得电磁铁41的伸缩芯411缩入,同时收杆电机M转动带动手动收杆件52向上提,收杆件钢丝50向前拉动收杆传动件60转动,轮杆件20也相应向后转动。轮杆件20向后转动时同步带动传动杆45向后移动,同步传动杆45的移动同时带动另一端轮杆件收起,也同时带动内杆44在外套管43内滑动,直至内杆44的第一端设置的抵接轴承441抵接在电磁铁41的伸缩芯411上,此时轮杆到位开关T7工作,电机M停转指示灯L3亮,蜂鸣响就可以放手。此时还需向下按开关T6,电也从蓄电池经T6下组触点向收杆电机M供电,电机M以相反方向转动,在手动收杆件复位弹簧36拉力下手动收杆件52向下放。到位后触发开关T8工作,电机M停止转动,指示灯L4亮蜂鸣器W响,此次操作是为了预备给轮杆放下前时留活动空间。还有一种手动收杆,就是一边用手按像刹车闸一样的按手把(图未示),一边用手向上提手动收杆件52,等手动收杆件52向上提一半就可以把手按手把放开,另一手继续向上提手动收杆件52,直至到位就可以放手,此时电磁铁41的伸缩芯411抵接轴承441上,完成两根轮杆件20的收起。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4所示,所述轮杆件20包括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22,所述上支撑杆21的上部与中心轴承70的外周连接,所述上支撑杆21的侧面开设有调节槽211,所述下支撑杆22的第一端叠在所述上支撑杆21内,所述防摔轮子30设于所述下支撑杆22的第二端,所述下支撑杆22的杆身上设有固定,且至少一个以上的螺丝孔(图未示),且所述调节螺丝221通过所述调节槽211扭于螺丝孔上,所述调节螺丝221用于固定调节所述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22。具体的,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22的组合实现轮杆件20的可伸缩,即通过松动调节螺丝221,使得下支撑杆22可以在上支撑杆21的调节槽211内伸缩,然后确定好下支撑杆22的位置后,再锁定调节螺丝221,固定好下支撑杆22,从而完成下支撑杆22的高度的调节,即整个轮杆件20的高度的调节也完成。通过调节轮杆件20的高度,可以使得整个防摔装置1适应不同高度的两轮车2的车型,使用更加灵活。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6所示,所述支架10上端部与所述车架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座11、71。具体的,连接座11与连接杆件(图6)的7固定连接管面,连接杆件(图6)的9面再与车架后上叉连接,连接杆件(图6)为两件。连接座71与车架下管连接,实现可拆卸连接或者不可拆连接均可,例如可以采用焊接、铆钉铆接,快拆螺丝连接或者等其他紧固件实现连接,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支架10与车架的连接。

优选地,结合图2所示,所述连接座11、71为开口向上的U型连接座11、71,且通过紧固件(图未示)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U型状的连接座11、71刚好有开口用于容置车架,方便安装的同时,加强了连接的稳定性,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强。其中,紧固件可以采用螺丝或者螺栓等。

结合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2,包括上述的防摔装置1,所述防摔装置1与所述两轮车2的车架连接。该两轮车2由于使用了上述的防摔装置1,从而能够确保骑行者骑行两轮车2时,通过启动防摔装置1的驱动机构40带动轮杆件20转动,直至轮杆件20连接的防摔轮子30抵接在地面,实现防止两轮车2从车轮侧面倾斜倒下,从而能够保证人在骑行两轮车2时,起到防摔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两轮车2为自行车、电动车或者摩托车。上述的三种两轮车2的使用最为普遍,普及到大部分家庭。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