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座稳固的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9502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支撑座稳固的折叠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支撑座稳固的折叠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用于人们代步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等等。

为了环保及节约能源,目前,市面上存在各种新能源车,如电动车以及太阳能车等等,而为了适应人们携带方便以及小型化,目前,小型的新能源车的发展也越来越火热。

为了携带方便,新能源车可以设置为折叠式的折叠车,包括前箱板以及后箱板,前箱板的内端与后箱板的内端铰接布置,当前箱板与后箱板处于平铺式时,形成平铺底板,这样,电动车则可以行使;当不使用折叠车时,前箱板的下端面与后箱板的下端面对接,也就是前箱板与后箱板折叠起来,形成折叠箱体。在后箱板的上端面设有摆动的支撑架体,支撑架体上连接有支撑座。

当前箱板与后箱板对接折叠时,前箱板的内端面与后箱板的内端面平齐布置,形成折叠箱体的箱体端面,并且,支撑架体通过摆动,抵接在后箱板的上端面上,此时,支撑座则抵接在折叠箱体的箱体端面上,使得整个折叠车折叠以后,结构紧凑。当折叠车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撑架体必须朝上摆动,从而使得支撑座形成在平铺底板的上方,用户则可以坐在支撑座上,支撑架体起到支撑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支撑架体支撑起支撑座时,必须依靠外部的结构进行固定,这样,导致整个折叠车的结构较为复杂,其支撑架体的支撑强度不够,支撑座不稳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支撑座稳固的折叠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车的结构较为复杂、支撑架体的支撑强度不够以及支撑座不稳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支撑座稳固的折叠车,包括前箱板以及与所述前箱板打开形成平铺底板或与所述前箱板对接折叠形成折叠箱体的后箱板、相对于所述后箱板上下摆动的支撑架体以及支撑座,所述前箱板的内端与所述后箱板的内端铰接;所述支撑架体活动连接于所述后箱板的上端面,所述支撑架体包括支撑杆以及摆动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形成抵接在所述后箱板上端面的抵接端,所述摆动杆的上端铰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摆动杆的下端铰接于所述后箱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座呈垂直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与支撑座的下端面之间连接有倾斜状布置的加强杆。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杆的下端铰接在所述后箱板上端面的外端。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杆的中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杆的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后箱板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架体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支撑架体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供所述支撑杆的抵接端嵌入抵接的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抵接端设有铁块,所述定位孔中设有磁块。

进一步地,沿所述后箱板的长度方向,所述定位孔呈长条状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座稳固的折叠车,支撑架体中的支撑杆的上端与支撑座固定,这样,摆动杆在摆动的时候,支撑座与支撑杆形成整体摆动,便于支撑座的位置调整,当支撑架体打开时,利用支撑杆及摆动杆共同支撑起支撑座,不需要外部的结构辅助,使得折叠车的结构简单,且支撑杆与支撑座固定连接,使得支撑架体的支撑强度高,支撑座较为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座稳固的折叠车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座稳固的折叠车处于折叠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座稳固的折叠车,可以是电动车,也可以是其它类型动力的折叠车,如太阳能动力等等。

支撑座稳固的折叠车包括前箱板101、后箱板102、支撑架体以及支撑座103,其中,前箱板101的内端与后箱板102的内端铰接,形成铰接端,这样,前箱板101及后箱板102之间则可以以该铰接端摆动;当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之间处于平铺状时,形成平铺底板;当前箱板101的下端面与后箱板102的下端面对接,也就是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之间呈折叠状,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之间则形成折叠箱体。

支撑架体活动连接在后箱板102的上端面,其可以相对于后箱板102的上端面上下摆动,包括摆动杆104以及支撑杆105,其中,摆动架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支撑座103,其下端朝下延伸布置,形成用于抵接在后箱板102上端面的抵接端;支撑杆105的上端铰接于支撑座103,下端铰接于后箱板102的上端面。

当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对接折叠时,前箱板101的内端面与后箱板102的内端面平齐布置,形成折叠箱体的箱体端面,此时,通过朝下摆动支撑架体的摆动杆104,使得摆动杆104以及支撑杆105分别抵接在后箱板102的上端面上,此时,支撑座103则抵接在折叠箱体的箱体端面上,使得整个折叠车折叠在一起;当折叠车打开时,前箱板101的内端面需要与后箱板102的内端面对接,形成平铺底板,这样,朝上摆动支撑架体的摆动杆104,使得支撑杆105的抵接端抵接在后箱板102的上端面,且此时,支撑杆105与摆动杆104之间错开布置,利用支撑杆105及摆动杆104共同支撑起支撑座103。

上述提供的支撑座稳固的折叠车,支撑架体中的支撑杆105的上端与支撑座103固定,这样,摆动杆104在摆动的时候,支撑座103与支撑杆105形成整体摆动,便于支撑座103的位置调整,当支撑架体打开时,利用支撑杆105及摆动杆104共同支撑起支撑座103,不需要外部的结构辅助,使得折叠车的结构简单,且支撑杆105与支撑座103固定连接,使得支撑架体的支撑强度高,支撑座103较为稳固。

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05与支撑座103呈垂直布置,这样,进一步提供支撑架体对支撑座103的支撑强度,使得支撑座103更加稳固。

在支撑座103的下端面与支撑杆105之间连接有倾斜布置的加强杆,这样,进一步固化支撑杆105与支撑座103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支撑杆105与支撑座103之间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进一步稳固支撑座103。

本实施例中,摆动杆104的下端铰接在后箱板102上端面的外端,这样,使得摆动杆104的摆动调节范围更广,便于调整支撑座103的多个位置。

摆动杆104的中部形成有容纳腔,当支撑杆105以及摆动杆104抵接在后箱板102的上端面上后,支撑杆105容纳在摆动杆104的容纳腔中,这样,便于收纳支撑架体,且避免折叠车折叠后的折叠箱体的厚度过大。

在后箱板102的上端面设有凹槽107,该凹槽107位于支撑架体的正下方,其用于容置支撑杆105以及摆动杆104,当折叠车折叠以后,支撑杆105置于摆动杆104的容纳腔中,且摆动杆104及支撑杆105一起再容纳在后箱板102的凹槽107中。

本实施例中,在凹槽107的底部设有定位孔106,当支撑架体打开时,支撑杆105的抵接端嵌入在定位孔106中,从而对支撑杆105进行定位固定,大大增强支撑杆105对支撑座103的支撑强度。

当支撑架体在打开的过程中,为了便于支撑杆105的抵接端快速并准确定位在定位孔106中,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杆105的抵接端设有铁块,相对应地,在定位块中设有磁块,这样,利用磁块对铁块的吸引作用力,可以导向支撑杆105的抵接端快速及准确定位至定位孔106中。

当然,为了便于支撑座103的位置调整,本实施例中,定位孔106沿后箱板102的长短方向呈长条状布置,这样,在打开支撑架体以后,可以将支撑杆105的抵接端抵接在定位孔106中的不同位置,进而实现对支撑座103的位置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