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的自行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7886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的自行车座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配件,具体是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的自行车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不断改变,越来越注重养生健康,并且更加注重低碳环保出行,降低排放。虽然在城市道路一般比较平整顺畅,但也存在坑洼地带,如果自行车骑过,则会引起巨大的颠簸,给使用者造成不适,重者还可能引起疼痛或伤害。现有的自行车座椅一般设计的比较柔软,能够起到一定的减缓作用,但总体上座椅比较固定,难以起到更大的减震作用,容易给人造成不适。而且现有的自行车座椅往往只具备调节高低的作用,无法调节座椅的前后距离,对于不同体格的人,其上身的高度是不一样的,可是现有的自行车座椅距离车把之间的距离往往都是固定,即使能够调节也只是相对的调节车把和座椅之间的高低,而实现了之间的水平距离的调节,很难使用户具有一个很好的舒适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的自行车座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的自行车座椅,包括直立钢管,所述直立钢管上端插入设有支撑杆,支撑杆顶端螺纹安装有支撑滑板,支撑滑板外部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下端设有第一滑槽,支撑滑板滑动设于第一滑槽内,所述支撑滑板与第一支撑板均设于底座内部,第一支撑板后端的第一滑槽下端封闭,且封闭处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安装有紧固螺栓;所述直立钢管内部还设有第一弹簧,支撑杆底端连接第一弹簧的上端,第一弹簧下端连接滑动装置,直立钢管内设有凹槽堵,凹槽堵的两侧设有第二滑槽,滑动装置两端在第二滑槽内上下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后端上侧通过转轴连接有靠背,靠背内设有第二支撑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动管、第二弹簧和滑杆,滑动管横向设置,滑动管内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两端分别连接滑杆,滑杆伸出滑动管外,滑杆在第二滑槽内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下端设有供支撑杆滑动的第三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直立钢管上端与支撑杆连接处设有密封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底座的前后位置进行调节,适合不同身高的人使用,使用效果好,而且调节方便,固定效果好,减震效果显著,舒适性强,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可调节前后距离的自行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调节前后距离的自行车座椅中第一支撑板的仰视图;

图3为图1中沿A-A方向剖视图;

图中:1-直立钢管、2-支撑杆、3-支撑滑板、4-第一支撑板、5-第一滑槽、6-固定孔、7-紧固螺栓、8-底座、9-转轴、10-靠背、11-第二支撑板、12-第一弹簧、13-凹槽堵、14-第二滑槽、15-滑动装置、151-滑动管、152-第二弹簧、153-滑杆、16-密封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的自行车座椅,包括直立钢管1,所述直立钢管1上端插入设有支撑杆2,支撑杆2顶端螺纹安装有支撑滑板3,支撑滑板3外部设有第一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4下端设有第一滑槽5,支撑滑板3滑动设于第一滑槽5内,所述支撑滑板3与第一支撑板4均设于底座8内部,第一支撑板4后端的第一滑槽5下端封闭,且封闭处开设有固定孔6,固定孔6内安装有紧固螺栓7,支撑滑板3可以在第一滑槽5内滑动,这样便可以调节第一支撑板4的位置,也就是可以调节底座8的位置,通过紧固螺栓7可以对第一支撑板4进行固定。

所述底座8的后端上侧通过转轴9连接有靠背10,靠背10内设有第二支撑板11。

所述直立钢管1内部还设有第一弹簧12,支撑杆2底端连接第一弹簧12的上端,第一弹簧12下端连接滑动装置15,直立钢管1内设有凹槽堵13,凹槽堵13的两侧设有第二滑槽14,滑动装置15两端在第二滑槽14内上下滑动。

所述滑动装置15包括滑动管151、第二弹簧152和滑杆153,滑动管151横向设置,滑动管151内设有第二弹簧152,第二弹簧152两端分别连接滑杆153,滑杆153伸出滑动管151外,滑杆153在第二滑槽14内滑动。

第一弹簧12向下压动滑动管151时,滑杆153在滑第二槽14内向下滑动,随着第二滑槽14距离的不断变窄,滑杆153向内运动,压缩第二弹簧152,并继续向下运动;当第一弹簧12恢复原位后,由第二弹簧152的弹性作用,将滑杆153向外弹动,使滑动装置15整体向上滑动。

为了能够保证支撑滑板3与第一支撑板4之间的准确滑行,所述底座8下端设有供支撑杆2滑动的第三滑槽(图未示)。

所述直立钢管1上端与支撑杆2连接处设有密封套16。密封套6能够起到防尘作用。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