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陀螺传动结构及安装有该结构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5539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两轮或多轮的自行车陀螺传动结构及安装有该结构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行车采用曲柄结构及链条的方式进行传动,人们进行骑行时往往为单脚用力,通过脚蹬的作用使得曲柄结构转动带动链条使得驱动轮(一般为后轮)转动,不仅费时费力且传动效率较低。如果想要提高驱动轮的转动,一般需要提高曲柄的转速或者提高曲柄传动机构的轮齿配合比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绿色出行的需求较为强烈。传统的自行车结构并不能满足新生人群的使用需求和审美要求,而现有自行车产品中并没有一种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提高使用乐趣的自行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陀螺传动结构及安装有该结构的自行车,其能够通过新的传动结构带动自行车驱动轮高速转动,且可以在使用时单脚用力或双脚同时用力,结构稳定、传动效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自行车陀螺传动结构,包括连杆、从动传动齿、主动传动齿、传动带,其中连杆通过传动带与主动传动齿连接,主动传动齿通过回复机构绕自行车的轮轴转动,主动传动齿与从动传动齿通过卡齿单向传动且从动传动齿固定于轮轴的花鼓上。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动传动齿的一侧连接有轮轴间隙配合的拨动块,拨动块的一侧设有拨动齿,拨动齿的下方设有转换控制线、回复弹簧。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回复机构包括钢丝绳、卷簧,卷簧带动钢丝绳与主动齿连接。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杆包括前杆体、后杆体,前杆体和后杆体均与铰接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自行车,至少包括车架、驱动轮,驱动轮通过带有花鼓的轮轴安装于车架上,所述车架的两侧设有自行车陀螺传动结构,所述自行车陀螺传动结构包括连杆、从动传动齿、主动传动齿、传动带,其中所述连杆铰接于车架上,在连杆的首端设有脚蹬,连杆的末端通过传动带与主动传动齿连接,主动传动齿通过回复机构绕轮轴转动且主动传动齿与从动传动齿通过卡齿单向传动,所述从动传动齿固定于花鼓上。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动传动齿的一侧连接有轮轴间隙配合的拨动块,拨动块的一侧设有拨动齿,拨动齿的下方设有转换控制线、回复弹簧。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回复机构包括钢丝绳、卷簧,卷簧固定在车架上并且卷簧通过带动钢丝绳与主动齿连接。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杆包括前杆体、后杆体,前杆体和后杆体均与铰接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车架内设有可存储与取出的打气筒。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车架上设有操纵手柄,操纵手柄通过转换控制线与拨动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传动形式,通过杠杆原理带动传动带使得主动传动齿高速转动,从而带动与行走轮连接的从动传动齿转动,在提高自行车运动速度的前提下实现节省体力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向下压动前杆体的方式为自行车提供动力,改变了传统的驱动方式,具有结构新奇、性能比高的特点。

3、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得骑行者双脚同时用力或者单脚交替用力的方式进行骑行,可以使得骑行者节省较多的体力,且保持自行车处于较高的运行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脚蹬;2、前杆体;3、铰接件;4、后杆体;5、轮轴;6、从动传动齿;7、主动传动齿;8、传动带;9、钢丝绳;10、卷簧;11、连杆;12、拨动块;13、拨动齿;14、转换控制线;15、回复弹簧;16、花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实施例1:一种自行车陀螺传动结构,包括连杆11、从动传动齿6、主动传动齿7、传动带8,其中连杆11通过传动带8与主动传动齿7连接,主动传动齿7通过回复机构绕自行车的轮轴5转动,主动传动齿7与从动传动齿6通过卡齿单向传动且从动传动齿6固定于轮轴5的花鼓16上。

实施例2:一种自行车陀螺传动结构,所述主动传动齿7的一侧连接有轮轴5间隙配合的拨动块12,拨动块12的一侧设有拨动齿13,拨动齿13的下方设有转换控制线14、回复弹簧15。所述回复机构包括钢丝绳9、卷簧10,卷簧10带动钢丝绳9与主动齿7连接。所述连杆11包括前杆体2、后杆体4,前杆体2和后杆体4均与铰接件3固定连接。其余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3:一种自行车,至少包括车架、驱动轮,驱动轮通过带有花鼓16的轮轴5安装于车架上,所述车架的两侧设有自行车陀螺传动结构,所述自行车陀螺传动结构包括连杆11、从动传动齿6、主动传动齿7、传动带8,其中所述连杆11铰接于车架上,在连杆11的首端设有脚蹬1,连杆11的末端通过传动带8与主动传动齿7连接,主动传动齿7通过回复机构绕轮轴5转动且主动传动齿7与从动传动齿6通过卡齿单向传动,所述从动传动齿6固定于花鼓16上。

实施例4:一种自行车,其中所述主动传动齿7的一侧连接有轮轴5间隙配合的拨动块12,拨动块12的一侧设有拨动齿13,拨动齿13的下方设有转换控制线14、回复弹簧15。所述回复机构包括钢丝绳9、卷簧10,卷簧10固定在车架上并且卷簧10通过带动钢丝绳9与主动齿7连接。所述连杆11包括前杆体2、后杆体4,前杆体2和后杆体4均与铰接件3固定连接。所述车架内设有可存储与取出的打气筒。所述车架上设有操纵手柄,操纵手柄通过转换控制线14与拨动齿13连接。本实施例中未述及的部分与实施例3中所述的自行车结构相同。

鉴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工作过程及步骤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自行车陀螺传动结构对称设置在车架的两侧,骑行者通过同时下压脚蹬1或者间隔单个下压脚蹬1实现通过该自行车陀螺传动结构驱动自行车向前运动。说明书附图1所示的结构为位于车架一侧的自行车陀螺传动结构。

骑行者通过下压脚蹬1来实现带动连杆11的向下运动,由于连杆11通过铰接件3铰接于车架上,因此连杆11首端的向下运动带动尾端的向上运动。在连杆11的尾端设有传动带8,传动带8的另一端绕于主动传动齿7的一侧。在连杆11的尾端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必然带动传动带8向上运动,绕于主动传动齿7上的传动带8会带动主动传动齿7转动。主动传动齿7与轮轴5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因此主动传动齿7绕轮轴5的转动必然会带动与之通过卡齿结构配合的从动传动齿6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从动传动齿6固定于轮轴5上的花鼓16一侧,因此从动传动齿6的转动必然带动花鼓16的转动,驱动轮随花鼓16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自行车向前行驶。

当骑行者下压脚蹬1至下方的极限位置处后,即脚蹬1下降的距离小于等于传动带8的长度时,松开脚蹬1,主动传动齿7会在回复机构的作用下向与传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由于主动传动齿7与从动传动齿6之间采用的是单向传动齿配合的结构,因此主动传动齿7的弧形面与从动传动齿6接触而非卡齿部位接触,使得主动传动齿7逆向转动而不带动从动传动齿6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回复机构可设置在主动传动齿7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在外部。当设置在外部时,本实用新型选用卷簧10通过钢丝绳9拉动主动传动齿7的形式。主动传动齿7转动时,将钢丝绳9拉出并缠绕在主动传动齿7一侧的凹槽内,松开脚蹬1后,在卷簧10的作用下将钢丝绳9收回,钢丝绳9带动主动传动齿7逆向转动,从而使得传动带8卷回主动传动齿7的一侧。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使得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自行车陀螺传动结构与驱动轮的驱动结构即与从动传动齿6之间脱离。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与主动传动齿7连接为一体的拨动块12的结构,通过拨动齿13在转换控制线14的作用下带动拨动块12向与从动传动齿6相反的一侧运动,使得主动传动齿7与从动传动齿6脱离。

通过车架上的操纵手柄松开转换控制线14之后,在回复弹簧15的作用下使得拨动块12复位,从而也就使得主动传动齿7复位至驱动从动传动齿6运动的位置。

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自行车的行驶,在车架内安装有可取出与存放打气筒的结构,便于随车携带打气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