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5321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



背景技术:

婴儿车作为一种用于承载婴幼儿童的便携式工具,解决人们带着婴儿外出时麻烦的问题,大大减轻了人们外出时携带婴幼负担。婴儿车由于具有相对大的体积,在不需要使用时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为了解决此问题,在婴儿车上设置相应的收合机构,使婴儿车能够进行收合,从而减小体积,方便携带和运输。

现有的折叠婴儿车具有一对前轮和一对后轮,前轮安装在前轮支架上,后轮则安装在后轮支架上。一般的,在第一前轮支架和第二前轮之间连接一可折叠的连杆。为了增强整车的稳定性,通常在前轮支架与后轮支架之间还设有侧支架,侧支架上端与前轮支架转动销接,侧支架的下端与后轮支架转动销接。

当整车进行收合时,连杆的收合,前轮支架与后轮支架的折叠的动作不同步,往往产生卡住或者收合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结构精巧,能够有效解决前轮支架与后轮支架的折叠的动作不同步,而产生卡住或者收合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一端连接侧支架1,另一端连接连杆10;

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同时对所述侧支架1和连杆10提供拉力和支撑力,不仅能够实现侧支架1和连杆10两者之间的联动,还能够防止侧支架1和连杆10在整车收合前产生相对运动。

可选的,

该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包括:

旋转固定座2、第一拉杆接头旋转座3、复位拉杆5、第二拉杆接头旋转座7、连接杆固定座8;

旋转固定座2安装在侧支架1内侧,旋转固定座2具有通孔;

第一拉杆接头旋转座3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通孔内;

连杆10开设一通孔,第二拉杆接头旋转座7的一端转动安装在通孔内;

第一拉杆接头旋转座3的另一端和第二拉杆接头旋转座7的一另端分别与复位拉杆5铰接。

可选的,

复位拉杆5的一端与第一复位拉杆接头4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复位拉杆接头6连接;

第一复位拉杆接头4的另一端与第一拉杆接头旋转座3铰接;

第二复位拉杆接头6的另一端与第二拉杆接头旋转座7铰接。

可选的,

复位拉杆5的一端与第一复位拉杆接头4的一端通过铆钉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复位拉杆接头6通过铆钉连接。

可选的,

该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的材料包括金属和/或塑胶。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一端连接侧支架1,另一端连接连杆10;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同时对所述侧支架1和连杆10提供拉力和支撑力,不仅能够实现侧支架1和连杆10两者之间的联动,还能够防止侧支架1和连杆10在整车收合前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在整车未收合时,该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增强侧支架1和连杆10之间的强度。当整车进行收合时,该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对侧支架1和连杆10起到联动的作用,不论侧支架1和连杆10两者哪个先动都会同时带动另一方进行收合。从而能够有效解决前轮支架与后轮支架的折叠的动作不同步,往往产生卡住或者收合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图1圆圈部位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结构精巧,能够有效解决前轮支架与后轮支架的折叠的动作不同步,而产生卡住或者收合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一端连接侧支架1,另一端连接连杆10;

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同时对所述侧支架1和连杆10提供拉力和支撑力,不仅能够实现侧支架1和连杆10两者之间的联动,还能够防止侧支架1和连杆10在整车收合前产生相对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该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和塑胶。金属特性是紧固,而塑胶特性防锈防氧化,本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选择相应特性的材料。

本实施例中,该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一端连接侧支架1,另一端连接连杆10;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同时对所述侧支架1和连杆10提供拉力和支撑力,不仅能够实现侧支架1和连杆10两者之间的联动,还能够防止侧支架1和连杆10在整车收合前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在整车未收合时,该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增强侧支架1和连杆10之间的强度。当整车进行收合时,该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对侧支架1和连杆10起到联动的作用,不论侧支架1和连杆10两者哪个先动都会同时带动另一方进行收合。从而能够有效解决前轮支架与后轮支架的折叠的动作不同步,往往产生卡住或者收合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具体包括:

旋转固定座2、第一拉杆接头旋转座3、复位拉杆5、第二拉杆接头旋转座7、连接杆固定座8;

旋转固定座2安装在侧支架1内侧,旋转固定座2具有通孔;

第一拉杆接头旋转座3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通孔内;

连杆10开设一通孔,第二拉杆接头旋转座7的一端转动安装在通孔内;

第一拉杆接头旋转座3的另一端和第二拉杆接头旋转座7的一另端分别与复位拉杆5铰接。

本实施例中,复位拉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拉杆接头旋转座铰接,同时一个拉杆接头旋转座安装在旋转固定座中,另一个拉杆接头旋转座安装在连杆的通孔中,实现拉杆接头转动座可以在侧支架和连杆上自由转动。从而实现复位拉杆对侧支架和连杆不同方向的拉力及支撑力。进一步提高了整合未收合时的强度,收合时的顺畅度。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轮架收合支撑连杆固定组机构进一步包括:

复位拉杆5的一端与第一复位拉杆接头4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复位拉杆接头6连接;

第一复位拉杆接头4的另一端与第一拉杆接头旋转座3铰接;

第二复位拉杆接头6的另一端与第二拉杆接头旋转座7铰接。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的尺寸的复位拉杆。从而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婴儿车。更换仅如要将复位拉杆从两个复位拉杆接头内取下,再更换另外一个复位拉杆即可。进一步提高了通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复位拉杆5的一端与第一复位拉杆接头4的一端通过铆钉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复位拉杆接头6通过铆钉连接。包括但不限于适用铆钉连接,将两者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如螺钉连接、螺纹连接、过盈连接和插接等均属于可替代的连接方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