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地板备胎位置加强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9308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地板备胎位置加强部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体加强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地板备胎位置加强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乘用车的后地板结构如下:后地板的备胎舱居中布置,左右两侧用加强板与大梁焊接,为对称结构,右侧大梁布置排气管安装点。

这种后地板的备胎舱居中布置,备胎舱到左右大梁的距离不远,且两侧都有加强板与大梁连接,备胎舱的在横向结构是腔体结构,后地板的强度、刚度由加强板3的腔体实现,后地板左右两侧除备胎舱的筋条,基本没有什么加强筋条。导致的左右结构不对称的强度、刚度问题、消音器后移布置的空间不足问题及同一后地板可安装不同消音器的平台化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地板备胎位置加强部件,其优点是保证区域强度及刚度、提升局部结构稳定性以及延长后地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地板备胎位置加强部件,包括备胎仓和鱼骨筋条,所述备胎仓与车内后地板右侧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鱼骨筋条设置于所述备胎仓的左侧,所述鱼骨筋条与所述后地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鱼骨筋条左侧端与左侧后大梁连接,所述鱼骨筋条右侧端与所述备胎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地板备胎位置加强部件还可以是:

所述鱼骨筋条包括:主筋条、第一横向筋条组和第二横向筋条组,所述主筋条沿纵向固定设置于车内后地板左侧,所述第一横向筋条组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主筋条,所述第一横向筋条组另一端延伸至左侧后大梁处,所述第二横向筋条组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主筋条上,所述第二横向筋条组另一端延伸至备胎仓处。

所述第一横向筋条组包括至少三条左侧横向筋条。

所述第二横向筋条组包括至少三条右侧横向筋条。

所述主筋条凸起高度为10mm,所述第一横向筋条组和第二横向筋条组高度为5mm。

所述备胎仓设置于所述后地板的右侧。

所述备胎仓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加强筋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地板备胎位置加强部件,包括备胎仓和鱼骨筋条,所述备胎仓与车内后地板右侧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鱼骨筋条设置于所述备胎仓的左侧,所述鱼骨筋条与所述后地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鱼骨筋条左侧端与左侧后大梁连接,所述鱼骨筋条右侧端与所述备胎仓连接。这样,在左侧后大梁与备胎仓之间设置鱼骨筋条,使得左侧后大梁与备胎仓之间的过度区域强度得以提升,保证区域刚度,在承受外力时,不会发生局部变形,导致破坏结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后地板备胎位置加强部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保证区域强度及刚度、提升局部结构稳定性以及延长后地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地板加强部件的鱼骨筋条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地板加强部件的消音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1:备胎仓;2:左侧后大梁;3:主筋条;4:第一横向筋条组;5:第二横向筋条组;6:消音器;7:加强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后地板备胎位置加强部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地板备胎位置加强部件,包括备胎仓1和鱼骨筋条,所述备胎仓1与车内后地板右侧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鱼骨筋条设置于所述备胎仓1的左侧,所述鱼骨筋条与所述后地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鱼骨筋条左侧端与左侧后大梁2连接,所述鱼骨筋条右侧端与所述备胎仓1连接。这样,在左侧后大梁2与备胎仓1之间设置鱼骨筋条,使得左侧后大梁2与备胎仓1之间的过度区域强度得以提升,保证区域刚度,在承受外力时,不会发生局部变形,导致破坏结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后地板备胎位置加强部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保证区域强度及刚度、提升局部结构稳定性以及延长后地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地板备胎位置加强部件,如图1-图2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鱼骨筋条包括:主筋条3、第一横向筋条组4和第二横向筋条组5,所述主筋条3沿纵向固定设置于车内后地板左侧,所述第一横向筋条组4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主筋条3,所述第一横向筋条组4另一端延伸至左侧后大梁2处,所述第二横向筋条组5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主筋条3上,所述第二横向筋条组5另一端延伸至备胎仓1处。这样,而且由于所述第一横向筋条组4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主筋条3、所述第二横向筋条组5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主筋条3,所以当主筋条3受力较大时,主筋条3有变形趋势,因为左右两侧存在第一横向筋条组4和第二横向筋条组5,第一横向筋条组4和第二横向筋条组5对主筋条3发生变形产生制约,保证其不会发生变形,相反,当第一横向筋条组4或第二横向筋条组5受力较大时,左侧后横梁与主筋条3对第一横向筋条组4产生制约,备胎仓1与主筋条3对第二横向筋条组5产生制约,以保证第一横向筋条组4和第二横向筋条组5的结构稳定性;所以,当左侧后地板与备胎仓1之间的区域受到外力时,由于力具有传导性,整个外力由主筋条3、第一横向筋条组4和第二横向筋条组5一起承担,可以有效分散外力,保证局部结构稳定,不发生变形;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横向筋条组4包括至少三条左侧横向筋条。这样,设置至少三个左侧横向筋条可以有效保证左侧后大梁2与主筋条3之间的结构强度。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横向筋条组5包括至少三条右侧横向筋条。这样,设置至少三个左侧横向筋条可以有效保证备胎仓1与主筋条3之间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地板备胎位置加强部件,如图1-图2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主筋条3凸起高度为10mm,所述第一横向筋条组4和第二横向筋条组5高度为5mm。这样,通过限制主筋条3、第一横向筋条组4和第二横向筋条组5的凸起高度,以保证单体筋条的强度,进而保证主筋条3、第一横向筋条组4和第二横向筋条组5的相对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地板备胎位置加强部件,如图1-图2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备胎仓1设置于所述后地板的右侧。这样,通过将备胎仓1设置在后地板的右侧,备胎仓1的整体位置向右偏移,此时备胎仓1的左侧腾出相对较大的空间,由于备胎仓1向右偏移,备胎仓1距离右侧后大梁的距离缩短,结构变得紧凑,强度也有一定的提升,而左侧后大梁2与备胎仓1之间设置有鱼骨筋条,左侧后大梁2与备胎仓1之间的强度也得到保证;而且,随着备胎仓1向右偏移,备胎仓1距离左侧后大梁2的空间随即变大,消音器6的安装空间也就变大,消音器6的安装空间可以得到保证,而且左侧后大梁2与备胎仓1之间形成空间可以匹配不同型号的消音器6,使得后地板能够多车型通用,节省开发开支。一般情况下,右侧后大梁距离备胎仓1的距离为67mm左右,向右侧偏移后,使距离变为28mm左右,为消音器6安装提供39mm左右的安装空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备胎仓1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加强筋条7。这样,通过在备胎仓1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加强筋条7,可以有效保证备胎仓1区域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后地板的结构强度,保证后地板的结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