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车及车轮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9634发布日期:2019-01-29 18:13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推车及车轮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推车及车轮连接结构,特别是有涉及一种可使车轮打平收折的推车,以及应用在载具与其车轮间的连接处,并可使载具的车轮打平收折的车轮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人们在搬运各类货物时,为了达到省时、省力的功效,常可见到利用各种大小推车搬运各类货物,该推车主要在车体底端设有轮胎,且在车体上设有把手供使用者拉动或推动,由于推车可以一次载很多的货物,不需要再由人们的双手一件一件慢慢搬运货物,且通过推车的轮胎移动,比人力搬运货物更省力、省时、又方便,使得推车广泛的受到人们使用。

然而,上述推车虽可达到承载搬运物品移动的功效,但也仅具有搬运物品移动的单一功能,并无法收折车轮,而使该推车占据了太多空间,在整体结构设计上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发明人思索并设计一种推车及车轮连接结构,以期针对习知技术的缺失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公知技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推车及车轮连接结构,以解决公知技术所存在的缺失。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推车,包含车体结构与至少一个车轮连接结构。车体结构具有支撑轴、第一支架件与第二支架件,第一支架件与第二支架件位于支撑轴。至少一个车轮连接结构位于支撑轴的一端,至少一个车轮连接结构可包含驱动组件、旋动组件、连动组件及能量组件。驱动组件套设在载具的支撑轴,并连接第一支架件。旋动组件的一端对应设置在支撑轴的一端,旋动组件的另一端则枢设车轮件。连动组件套设在支撑轴,并位于驱动组件与旋动组件的所述一端之间,连动组件具有推动单元,推动单元一端枢接在旋动组件。能量组件位于支撑轴中,能量组件连接在连动组件。

优选地,在第一支架件受驱动而连动驱动组件带动连动组件趋近于旋动组件时,连动组件则通过推动单元带动旋动组件进行展开动作,以使车轮件呈展立状态,并推抵能量组件而使能量组件呈能量储存状态。

优选地,在第一支架件受驱动而连动驱动组件远离连动组件,且车轮件未接触地面时,能量组件则处于能量释放状态,以推抵连动组件朝驱动组件位移,以使连动组件经由推动单元带动旋动组件进行收折动作,而使车轮件呈打平状态。

优选地,旋动组件还可包含固定单元与活动单元。固定单元对应设置在支撑轴的一端,其中,连动组件位于驱动组件与固定单元之间。活动单元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单元,活动组件的另一端则与车轮件连接,其中,推动单元的所述一端枢接在活动单元。

优选地,连动组件可为中空结构,连动组件的内壁具有至少一个凸出部,至少一个凸出部卡合在支撑轴的滑槽。

优选地,驱动组件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推动部,连动组件的一端对应至少一个推动部具有受抵部,在驱动组件经由至少一个推动部推抵受抵部而使连动组件朝旋动组件位移时,连动组件则经由至少一个凸出部在滑槽中移动。

优选地,在驱动组件受驱动而带动连动组件趋近于旋动组件时,连动组件则通过推动单元带动旋动组件进行展开动作,以使车轮件呈展立状态,并连动能量组件进行拉伸动作。

优选地,在能量组件通过自身回缩力而进行收卷动作时,能量组件则带动连动组件朝驱动组件位移,以使连动组件经由推动单元带动旋动组件进行收折动作,而使车轮件呈打平状态。

优选地,旋动组件还包含固定单元与活动单元。固定单元对应设置于支撑轴的所述一端,其中,连动组件位于驱动组件与固定单元之间;活动单元的一端连接于固定单元,活动组件的另一端则与车轮件连接,其中,推动单元的所述一端枢接于活动单元。

优选地,在驱动组件受驱动而带动连动组件趋近于固定单元时,连动组件则通过推动单元带动活动单元朝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旋动组件进行展开动作。

优选地,在能量组件带动连动组件朝驱动组件位移时,连动组件则经由推动单元带动活动单元朝第二方向转动,以使旋动组件进行收折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再提出一种车轮连接结构,包含驱动组件、旋动组件、连动组件及能量组件。驱动组件套设在载具的支撑轴。旋动组件的一端对应设置在支撑轴的一端,旋动组件的另一端则枢设车轮件。连动组件套设在支撑轴,并位于驱动组件与旋动组件的所述一端之间,且连动组件具有推动单元,推动单元一端枢接在旋动组件。能量组件位于支撑轴中,能量组件连接在连动组件。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推车及车轮连接结构可通过在车轴上设置驱动组件、旋动组件、连动组件及能量组件,以提供用户在驱使驱动组件动作后,可经由带动连动组件而推动旋动组件进行展开动作,并使车轮件呈展立状态,进而达到展开车轮的功效。而在连动组件而推动旋动组件的同时,连动组件也一并会推抵能量组件,使能量组件呈能量储存状态,因此,在连动组件停止推抵能量组件时,能量组件会呈能量释放状态,并推抵连动组件位移,使得连动组件带动旋动组件进行收折动作,进而使车轮件呈打平状态,达到收纳功效。从而可提高使用及收纳推车的便利性。

在另一实施态样中,在连动组件推动旋动组件的同时,连动组件也可一并连动能量组件,使能量组件进行拉伸动作,因此,在连动组件停止连动能量组件,且未受外力限制时,能量组件会通过自身回缩力而进行收卷动作,并连动连动组件一并位移,而使得连动组件带动旋动组件进行收折动作,进而使车轮件呈打平状态,同样达到收纳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推车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推车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推车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推车的第一实施例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推车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推车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推车的第四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推车的第四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推车的第四实施例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车轮连接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推车;10:车体结构;100:支撑轴;100a:滑槽;101:第一支架件;102:第二支架件;103、114:车轮件;11:车轮连接结构;110:驱动组件;1100:推动部;111:旋动组件;1111:固定单元;1112:活动单元;1113:突出部;112:连动组件;1120:推动单元;1121:凸出部;1122:受抵部;113:能量组件;2:载具;20:支撑轴;a:预定夹角;f1:第一方向;f2:第二方向;f3:线性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现将本发明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仅用在示意及辅助说明书,未必为本发明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以所附的图式的比例与配置关系限制本发明在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要求范围,合先叙明。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推车及车轮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组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说明。

参照图1至图4,分别为本发明的推车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至第四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推车1包含车体结构10与至少一个车轮连接结构11。车体结构10具有支撑轴100、第一支架件101与第二支架件102,第一支架件101与第二支架件102位于支撑轴100。至少一个车轮连接结构11位于支撑轴100的一端,至少一个车轮连接结构11可包含驱动组件110、旋动组件111、连动组件112及能量组件113。驱动组件110套设在支撑轴100,并连接第一支架件101。旋动组件111的一端对应设置在支撑轴100的一端,旋动组件111的另一端则枢设车轮件103。连动组件112套设在支撑轴100,并位于驱动组件110与旋动组件111的所述一端之间,连动组件112具有推动单元1120,推动单元1120一端枢接在旋动组件111。能量组件113位于支撑轴100中,能量组件113连接在连动组件112。

其中,在第一支架件101受驱动而连动驱动组件110带动连动组件112趋近于旋动组件111时,连动组件112则经由推动单元1120带动旋动组件111进行展开动作,以使车轮件103呈展立状态,并推抵能量组件113而使能量组件113呈能量储存状态;相对地,第一支架件101受驱动而连动驱动组件110远离连动组件112,且车轮件103未接触地面时,能量组件113则处于能量释放状态,以推抵连动组件112朝驱动组件110位移,以使连动组件112经由推动单元1120带动旋动组件111进行收折动作,而使车轮件103呈打平状态。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推车1具有可使车轮自动打平收折的功能,以提供用户收纳的便利性。本发明的推车1包含了车体结构10与至少一个轮连接结构11。其中,车体结构10可为公知推车,在此以高尔夫球车为例,但不以此为限,车体结构10具有支撑轴100、第一支架件101与第二支架件102,第一支架件101与第二支架件102皆位于支撑轴100上,第二支架件102优选可固定在支撑轴100上,其中,第一支架件101与第二支架件102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并且,第一支架件101与第二支架件102可紧邻设置或两者之间进一步可设置其他组件。至少一个车轮连接结构11位于支撑轴100的一端,其中,车轮连接结构11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作为示例,但不以此为限,实际实施时,可根据使用者或制造商而定,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车轮连接结构11包含了驱动组件110、旋动组件111、连动组件112及能量组件113,驱动组件110与连动组件112可为中空结构,分别套设在车体结构10的支撑轴100上,并相邻设置,并且,驱动组件110连接第一支架件101,其中,驱动组件110与第一支架件101可为两个独立构件、或一体化的构件。旋动组件111一端可设置在支撑轴100的一端,旋动组件111另一端则具有车轮件103。连动组件112进一步还与能量组件113连接,能量组件113可为弹簧、油压缸或卷簧,其中,能量组件113可位于连动组件112与驱动组件110之间、或连动组件112与旋动组件1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以连动组件112与旋动组件111之间作为示例,但不以此为限;并且,连动组件112还具有推动单元1120,推动单元1120一端枢接在旋动组件111的一侧。

因此,在使用者要立起车轮件103时,可经由驱动第一支架件101而间接驱使驱动组件110带动连动组件112趋近于旋动组件111。而在连动组件112动作的同时,连动组件112也会经由推动单元1120带动旋动组件111进行展开动作,以使车轮件103呈展立状态(如图3所示),使得推车1可透过车轮件103运送物品。并且,在驱动组件110带动连动组件112朝旋动组件111趋近的同时,连动组件112会推抵能量组件113而使能量组件113呈能量储存状态,储存能量。其中,由于车轮件103在抵触地面或对象的同时,会有摩擦力的存在,使得车轮件103可透过旋动组件111施予连动组件112拉力,而使连动组件112会持续推抵能量组件113。

而在使用者欲收纳推车1时,可先经由驱动第一支架件101而连动驱动组件110,使驱动组件110远离连动组件112,而不顶抵连动组件112。接着,使车轮件103悬空,而在车轮件103与地面或对象的摩擦力消除的同时,能量组件113也释放能量,朝两端伸展,而推抵连动组件112朝驱动组件110位移。而在连动组件112朝驱动组件110位移的同时,连动组件112可经由推动单元1120带动旋动组件111进行收折动作,进而使车轮件103呈打平状态(如图4所示)。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车轮件103处于展立状态时,车轮件103则与支撑轴100之间形成预定夹角a。其中,预定夹角a可介于85~95度。优选地,预定夹角a可为90度。

相对地,在车轮件103处于打平状态时,车轮件103则与支撑轴100呈平行状。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旋动组件111进一步还可包含固定单元1111与活动单元1112。固定单元1111对应设置在支撑轴100的一端,其中,连动组件112位于驱动组件110与固定单元1111的所述一端之间。活动单元1112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单元1111,活动单元1112的另一端则与车轮件103连接,其中,推动单元1120的所述一端枢接在活动单元1112。

举例来说,本发明的旋动组件111进一步可包含固定单元1111与活动单元1112,固定单元1111可为固定塞,设置在支撑轴100的一端,而活动单元1112可为金属制支撑件,活动单元1112一端枢接在固定单元1111,活动单元1112一侧枢接推动单元1120一端,活动单元1112的另一侧枢接车轮件103。

进一步地说,在驱动组件110受驱动而带动连动组件112趋近于固定单元1111时,连动组件112则经由推动单元1120带动活动单元1112朝第一方向f1转动,以使旋动组件111进行展开动作。也就是说,在驱动组件110带动连动组件112朝固定单元1111趋近时,连动组件112会经由推动单元1120带动活动单元1112转动,以固定单元1111为支点而朝第一方向f1转动,进行展开动作,进而使车轮件103呈展立状态。

相对地,在能量组件113推抵连动组件112朝驱动组件110位移时,连动组件112则经由推动单元1120带动活动单元1112朝第二方向f2转动,以使旋动组件111进行收折动作。也就是说,在车轮件103停止施予连动组件112拉力,而使连动组件112停止推抵能量组件113时,能量组件113会释放能量而朝两端伸展,以推抵连动组件112朝驱动组件110位移。此时,在连动组件112朝驱动组件110位移的同时,连动组件112可经由推动单元1120带动活动单元1112转动,同样以固定单元1111为支点而朝第二方向f2转动,进行收折动作,进而使车轮件103呈打平状态。

上述中,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互为相反的方向,即当第一方向f1为顺时针时,第二方向f2则为逆时针,但不此为限。

参照图5,为本发明的推车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并同时参照图1至图4。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推车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推车所述的相同组件的动作方式相似,故不在此赘述。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单元1111的一端对应设置在支撑轴100的一端,固定单元1111的另一端与活动单元1112的一端枢接,且固定单元1111的另一端进一步还具有突出部1113。因此,在活动单元1112朝第一方向f1转动而完成展开动作后,活动单元1112的一端可通过与突出部1113相互顶抵,而达到定位、限位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固定单元1111上的突出部1113部位结构也可以圆角的方式实施,并不限在上述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6,为本发明的推车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并同时参照图1至图5。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推车与上述各实施例的推车所述的相同组件的动作方式相似,故不在此赘述。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动组件112优选可为中空结构,连动组件112具有至少一个凸出部1121,至少一个凸出部1121卡合在支撑轴100的滑槽100a。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连动组件112优选可为环形中空结构,因此,连动组件112内壁面具有至少一个凸出部1121,在连动组件112套设在支撑轴100时,至少一个凸出部1121可卡合在支撑轴100的滑槽100a。在连动组件112进行位移时,可通过至少一个凸出部1121在滑槽100a中滑动,达到以线性方向f3进行移动。

进一步而言,驱动组件110的一端可具有至少一个推动部1100,连动组件112的一端对应至少一个推动部1100具有受抵部1122,在驱动组件110经由至少一个推动部1100推抵受抵部1122而使连动组件112朝旋动组件111位移时,连动组件112则经由至少一个凸出部在滑槽100a中移动。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驱动组件110一端进一步可具有至少一个推动部1100,至少一个推动部1100可为螺旋状斜面状结构,连动组件112对应至少一个推动部1100也可具有受抵部1122,受抵部1122同样可为螺旋状斜面状结构。因此,在驱动组件110受驱使而转动时,驱动组件110可经由至少一个推动部1100推抵受抵部1122转动,而使连动组件112朝旋动组件111的固定单元1111位移,同时,连动组件112也通过至少一个凸出部1121在滑槽100a中滑动,而在支撑轴100上以直线位移方式朝固定单元1111趋近。

请参照图7至图9,分别为本发明的推车的第四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至第三结构示意图,并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6。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推车与上述各实施例的推车所述的相同元件的动作方式相似,结构与所可达成的技术功效也相同,故不在此赘述。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驱动组件110受驱动而带动连动组件112趋近于旋动组件111时,连动组件112则通过推动单元1120带动旋动组件111进行展开动作,以使车轮件103呈展立状态,并连动能量组件113进行拉伸动作。而在连动组件112未连动能量组件113且能量组件113通过自身回缩力而进行收卷动作时,能量组件113则带动连动组件112朝驱动组件110位移,以使连动组件112经由推动单元1120带动旋动组件111进行收折动作,而使车轮件103呈打平状态。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推车1的能量组件113可为卷簧,其中,能量组件113固定地设置于支撑轴20中,并邻近于驱动组件110;并且,连动组件112还具有推动单元1120,推动单元1120一端枢接于旋动组件111的一侧。因此,在使用者要使用载具2时,可直接或间接驱使驱动组件110(如透过第一支架件101驱动组件110)带动连动组件112趋近于旋动组件111,而在连动组件112动作的同时,连动组件112也会通过推动单元1120带动旋动组件111进行展开动作,以使车轮件103呈展立状态(请参照图7),进而使得载具2可供使用者操作。其中,在驱动组件110带动连动组件112朝旋动组件111趋近的同时,连动组件112也会拉动能量组件113,而连动能量组件113进行拉伸动作。由于车轮件103在抵触地面或物件的同时,会有摩擦力的存在,使得车轮件103可透过旋动组件111施予连动组件112拉力,而使连动组件112会拉着能量组件113。

而在使用者欲收纳载具2时,如呈图1所示的推车1,可先通过折收第一支架件101,以驱使驱动组件110远离连动组件112,而不顶抵连动组件112。接着,使车轮件103悬空,在车轮件103与地面或物件的摩擦力消除的同时,车轮件103也停止施予连动组件112拉力,进而使得连动组件112也停止对113的拉力。此时,113通过自身回缩力而进行收卷动作,也一并带动连动组件朝驱动组件位移,并且,在连动组件112朝驱动组件110位移的同时,连动组件112可经由推动单元1120带动旋动组件111进行收折动作,进而使车轮件103呈打平状态(请参照图9)。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般线性弹簧在压缩的时候(也就是展开载具、推车的车轮时),会随着弹簧变形而需要变动的施予较大的力量,因此,使用者在操作上比较容易不适、不顺手,相反的,卷簧在拉伸、收卷时卷动力较为均匀,可让使用者在操作上可比较容易舒适、顺手,从而本实施例的推车1使用了卷簧作为113。

参照图10,为本发明的车轮连接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并同时参照图1至图9。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轮连接结构与上述各实施例的推车中的车轮连接结构所述的相同组件的动作方式相似,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车轮连接结构11包含了驱动组件110、旋动组件111、连动组件112及能量组件113。驱动组件110套设在载具2的支撑轴20。旋动组件111的一端对应设置在支撑轴100的一端,旋动组件111的另一端则枢设车轮件114。连动组件112套设在支撑轴100,并位于驱动组件110与旋动组件111的所述一端之间,且连动组件112具有推动单元1120,推动单元1120一端枢接在旋动组件111。能量组件113位于支撑轴100中,能量组件113连接在连动组件112。

在一个实施态样中,在驱动组件110受驱动而带动连动组件112趋近于旋动组件111时,连动组件112则经由推动单元1120带动旋动组件111进行展开动作,以使车轮件114呈展立状态,并推抵能量组件113而使能量组件113呈能量储存状态;相对地,在连动组件112未推抵能量组件113且能量组件113处于能量释放状态时,能量组件113则推抵连动组件112朝驱动组件110位移,以使连动组件112经由推动单元1120带动旋动组件111进行收折动作,而使车轮件114呈打平状态。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车轮连接结构11具有可使车轮自动打平收折的功能,以提供用户收纳的便利性。本发明的车轮连接结构11可应用在载具2,如菜篮车、婴儿车等各种推车,在本实施例中,载具2以婴儿车作为举例说明,但不以此为例。车轮连接结构11包含了驱动组件110、旋动组件111、连动组件112及能量组件113,驱动组件110与连动组件112可为中空结构,分别套设在载具2的支撑轴100上,并相邻设置。旋动组件111一端可设置在支撑轴100的一端,旋动组件111另一端具有车轮件114。连动组件112进一步还与能量组件113连接,能量组件113可为弹簧、油压缸或卷簧,其中,能量组件113可位于连动组件112与驱动组件110之间、或连动组件112与旋动组件111之间;并且,连动组件112还具有推动单元1120,推动单元1120一端枢接在旋动组件111的一侧。

因此,在本实施态样中,使用者要使用载具2时,可直接或间接驱使驱动组件110带动连动组件112趋近于旋动组件111,而在连动组件112动作的同时,连动组件112也会经由推动单元1120带动旋动组件111进行展开动作,以使车轮件114呈展立状态(参照图3),使得载具2可透过车轮件114运送物品。并且,在驱动组件110带动连动组件112朝旋动组件111趋近的同时,连动组件112会推抵能量组件113而使能量组件113呈能量储存状态,储存能量。其中,由于车轮件114在抵触地面或对象的同时,会有摩擦力的存在,使得车轮件114可透过旋动组件111施予连动组件112拉力,而使连动组件112会持续推抵能量组件113。

而在使用者欲收纳载具2时,可先通过折合支架,以驱使驱动组件110远离连动组件112,而不顶抵连动组件112。接着,使车轮件114悬空,在车轮件114与地面或对象的摩擦力消除的同时,车轮件114也停止施予连动组件112拉力。此时,连动组件112停止推抵能量组件113,使得能量组件113释放能量,朝两端伸展,而推抵连动组件112朝驱动组件110位移。而在连动组件112朝驱动组件110位移的同时,连动组件112可经由推动单元1120带动旋动组件111进行收折动作,进而使车轮件114呈打平状态(参照图4)。

而在另一个实施态样中,在驱动组件110受驱动而带动连动组件112趋近于旋动组件111时,连动组件112则通过推动单元1120带动旋动组件111进行展开动作,以使车轮件114呈展立状态,并连动113进行拉伸动作。而在连动组件112未连动113且113通过自身回缩力而进行收卷动作时,113则带动连动组件112朝驱动组件110位移,以使连动组件112经由推动单元1120带动旋动组件111进行收折动作,而使车轮件114呈打平状态。

举例来说,在本实施态样中,使用者要使用载具2时,可直接或间接驱使驱动组件110(如透过第一支架件101驱动组件110)带动连动组件112趋近于旋动组件111,而在连动组件112动作的同时,连动组件112也会通过推动单元1120带动旋动组件111进行展开动作,以使车轮件114呈展立状态(请参照图7),进而使得载具2可供使用者操作。其中,在驱动组件110带动连动组件112朝旋动组件111趋近的同时,连动组件112也会拉动113,而连动113进行拉伸动作。由于车轮件114在抵触地面或物件的同时,会有摩擦力的存在,使得车轮件114可透过旋动组件111施予连动组件112拉力,而使连动组件112会拉着113。

而在使用者欲收纳载具2时,如呈图1所示的推车1,可先通过折合支架(如折收第一支架件101),以驱使驱动组件110远离连动组件112,而不顶抵连动组件112。接着,使车轮件114悬空,在车轮件114与地面或物件的摩擦力消除的同时,车轮件114也停止施予连动组件112拉力,进而使得连动组件112也停止对113的拉力。此时,113通过自身回缩力而进行收卷动作,也一并带动连动组件朝驱动组件位移,并且,在连动组件112朝驱动组件110位移的同时,连动组件112可经由推动单元1120带动旋动组件111进行收折动作,进而使车轮件114呈打平状态(请参照图9)。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般弹簧在压缩的时候(也就是展开载具、推车的车轮时),需要施予较大的力量,因此,使用者在操作上比较容易不适、不顺手,相反的,卷簧在拉伸、收卷时卷动力较为均匀,可让使用者在操作上可比较容易舒适、顺手,从而本实施态样的车轮连接结构11使用了卷簧作为113。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车轮连接结构11的实施方式与前述推车1各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轮连接结构11的结构与动作皆无不同,因此,不再特别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示例性的,而非为限制性的。任何未脱离本发明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