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装电池的自行车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0836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装电池的自行车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装电池的自行车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自行车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需要给自行车提供电源以便其能够给智能化设备提供电力支持,满足用户需求。例如近期尤为火热的共享单车,由于其并没有固定的停靠点,几乎都是置于露天场所,导致管理和跟踪造成问题。另外,市场上的共享单车所携带的电源普遍较小,并设计于车体外,不仅易于被路人拆除拿走,而且日晒雨淋,致电源出现短路,供电不稳定等问题,给用户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装电池的自行车支架,解决了上述问题,使得电源被密封在车体内,避免了被拿走及造成短路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装电池的自行车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三角架和与该三角架相连的支管,所述支管包括用于安装电源的槽体及盖设于该槽体的开口处上的盖体;所述槽体设为方形形状,所述槽体的边缘设有凸棱,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凸棱一一对应的凹槽,装配时,所述凸棱卡入凹槽使所述盖体锁定于所述槽体上。

优选地,所述凸棱的侧边上设有若干个凸点,所述凹槽的侧边上设有与所述凸点相对应的若干个凹点,装配时,所述凸点卡入所述凹点内使所 述盖体与所述槽体锁定。

优选地,所述盖体的边缘设有第一锁孔,所述槽体的边缘设有第二锁孔,所述第一锁孔和所述第二锁孔通过螺钉穿入而锁紧。

优选地,所述凸棱上设有防水垫。

所述盖体内侧朝向所述电源一侧设有若干组散热片。

优选地,所述槽体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源的挡片,该挡片上设有过线孔;所述挡片与所述槽体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挡片朝向所述电源的侧面设有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所述电源导线穿出的出线口。

优选地,所述出线口上设有与该出线口相匹配的橡胶套。

优选地,所述槽体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源传输导线的导线夹,所述导线夹两端桥接在槽体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槽体内还设有吸潮结构,所述吸潮结构内设有吸潮剂。

优选地,所述支管与所述三角架之间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支管的弧形支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装电池的自行车支架,其通过在设计盖合的支管将电源装入到支管的槽体内,实现将电源锁紧在车体内,这样不仅能够防止被路人拿走的风险,而且还能够防止雨水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装电池的自行车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装电池的自行车支架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装电池的自行车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装电池的自行车支架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装电池的自行车支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装电池的自行车支架盖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装电池的自行车支架局部剖切面示意图。

图中:10-支管;20-三角架;30-弧形支杆;40-立管;50-横管;1-盖体;2-槽体;3-电源;11-第一锁孔;12-凹槽;13-出线孔;14-凹点;15-散热片;21-凸棱;22-挡片;23-导线夹;24-防水垫圈,25-第二锁孔;26-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能够装电池的自行车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三角架20和与该三角架相连的支管10,支管10包括盖体1及与该盖体1相盖合的用于安装电源3的槽体2。槽体2的设计是一长方形的内腔体,呈方形形状,内侧容积可容纳一个电源的盒体大小,槽体2开口向下。在支管10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于前叉上的立管50和用于安装车轴上的横管40。为了使盖体1和槽体2锁紧,方便拆解,槽体2的开口边缘设有凸棱21,盖体1朝向槽体2一面设有与凸棱21一一对应的凹槽12,装配时,凸棱21卡入凹槽12使盖体1锁定于槽体2上。更进一步地,在盖体1边缘设有第一锁孔11,且在槽体2的边缘设有第二锁孔25,螺钉 插入第一锁孔11和第二锁孔25将槽体和盖体进一步地锁紧在一起,那么电源3便能够锁入槽体2内,并且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路人很难将电源拿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锁定盖体1与槽体2,在盖体1和槽体2的边缘相对应位置分别设凹点14和凸点26,装配时,凸点126入到凹点14内,使盖体1和槽体2在横向上锁定。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槽体2边缘壁较厚,所以槽体2的锁孔11设在凸棱21向槽体2内的一侧。为了使电源3能够充电及输出电流,在盖体1上设有用于电源3传输电路的出线口13。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我们在盖体1上还设置了若干组散热片15,散热片15是朝向电源3一侧设置,用于将电源3所产生的热量传导并散出。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出线口13处密封,设有与该出线口13相匹配的橡胶套(图中未示出)并套在导线上。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水透入到槽体2的腔内,甚至于灌满槽体2,在凸棱21上设有防水垫圈24。便进一步地,槽体2内还设有吸潮结构(图中未示出),吸潮结构内设有吸潮剂。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导线固定,槽体2内设有用于防止导线松动的导线夹23,导线夹23成桥状连接在槽体2两内侧壁上,由于导线与电源3相连,因此,导线夹23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电源有一定限制作用。更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电源3的晃动,在槽体2内设有挡片22,该挡片22位于电源3两侧,挡片22上设有过线孔(图中未示出),用于导线通过;挡片22与槽体2为可拆卸连接,挡片22朝向所述电源3的侧面设有绝缘层。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支撑,在支管10与三角架20之间设有用于支撑支管的弧形支杆30。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 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